如果你是一個含辛茹苦的果農,又或者你跑遍了大大小小的農場,深知每個果農的辛苦。那麼,怎樣把水果賣出一個好價格,便成為大家迫切需要解決的事。
但是,做水果並不容易。保質期、運輸保護、運費和儲存費用、果品分級、銷售周期、水果檢疫、渠道打通、運輸成本等細節問題360度的吊打著每個水果人,稍有不慎就會入坑。
但是,難卻不代表沒有機會,水果的風口一直都在,我們可以從初創期、瓶頸期、穩定期三個時期,來看一看,我們該如何賣水果。
活下去是第一位
對於初創期的水果售賣新手來說,能夠把事情做起來,能夠活下去就很不錯,賺錢我們可以做長期計劃,有一個合理周期,需要打消今天做明天就賺錢的想法。
同時,我們需要銘記以下幾點:
基本認知:品質、價格、服務屬於基本功能每次,農場主+單獨把農產品營銷、包裝設計、廣告文案等細節單獨拿出來形成文章的時候,總會有粉絲在下面留言「沒得質量一切都是空談」,這樣說自然沒錯,但是不管是寫文章的人還是每一個在從事水果相關行業的人,都應該有一個最基礎的常識。
這個常識就是水果的品質、價格、服務是最基礎的事情,很多時候沒有必要提出來,就像做房子的地基一樣,應該瞭然於心。
而不是很把品質、價格、服務當成了終點,當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那只不過應該是你的起點。
當然,明白這點,梅子覺得對於一個剛踏入水果行業的人來說至關重要。
一定要做的事:品牌與包裝網際網路時代,每一個人每天都在被大量的信息衝刷著,在消費升級的時代,基本功能已經被過分泛濫滿足。
這個時候的消費者更加傾向於情感消費,客戶更加喜歡怦然心動的感覺,你的產品包裝會不會讓客戶眼前一亮,認識你,記住你,如果想做中高端水果,包裝就是其中一個關鍵點。
和產品不一樣,品牌就像一個人,是有生命力、有靈魂的。
從名稱到LOGO,從價值主張、品牌故事到品牌形象,任何你賦予在這個品牌身上的所有元素,都會成為它的標籤。
當然,你的品牌是不是可以給消費者足夠深的印象,也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LOGO,一句廣告詞就能完事的,最主要的還是價值主張,可以用一句話佔據用戶的心智。
比如:
錢大媽:不賣隔夜菜
叮咚買菜:下班買菜,就上叮咚買菜
百果園:好吃才是硬道理,三無退貨(無小票、無實物、無條件)
盒馬先生:盒馬,鮮美生活
做的事情是一樣的,但是消費者的需求和習慣是不盡相同的,除去做批發(做批發也還要有個名字),每一個開始投身水果營銷行業的人,都應該把品牌和價值主張作為必須要做的事,更加細化自己的形象和差異。
戰略核心:聚焦單品本文開始說到,我們很可能面臨著目標明確,但是沒有具體計劃的處境。
但這並不意味著,你需要把品牌設計、價值主張、市場調查、經營品類、客群定位、發展方向,每個環節都需要你有明確的解決方案和全方位思維用在產品上,這時候的燃點只需要一個。
從今天整個生鮮競爭的環境來看,激烈程度難以想像,往年前置倉配送有每日優鮮、盒馬鮮生、叮咚買菜,今年的樸樸超市、美團買菜也加入了戰場,一線城市的廝殺回到了共享單車開始的時候。
單純的前置倉配送模式就出現了五大巨頭,此外線下線上結合的百果園、blt、ole、天虹、大潤發、花果鮮、七天果辰以及一些地區的小眾品牌等等,所有你能想到的競爭對手,都在這片紅海裡殺得血肉模糊。
以水果品類的多和廣殺出的不是勝利的血路,而是死亡的墓碑,所以我們不需要追求產品種類,把供貨穩定、質量有保證的一個單品作為主打,享受明星效應的做法才為上上之舉。
仰望藍天,可路在何方?
水果損耗大,客戶量做不起來,營業額低於進貨成本,沒有口碑,將會進入煩人可怕的瓶頸期,水果人將迎來最大的挑戰。
死神之劍:用戶消極反應、方向錯亂胡亂嘗試、質量出現大問題顧客就是上帝,這句耳熟能詳的話說明了用戶的重要性以外,也說明了客戶的複雜性。
與網際網路搭上邊的群運營的死法,可能只需要一個客戶的能量。
水果的運輸保護很難做到100%,運輸途中的擠壓很可能讓到達客戶手中的水果已經變了樣子,退錢退貨是基本操作,像百果園那樣的三無退貨的操作不是每個水果人都有的底氣,所以不免與「上帝發生摩擦」,但是以群作為售賣渠道的當下,這就是致命傷。
當各種壓力和挑戰齊發的時候,改變整個模式?還是以退為進按兵不動?
很多水果人掙扎的像個無頭蒼蠅,從零售電商轉批發,錯亂的方向讓人無所適從,也錯過了盈利的最好時機,加快死亡。
當然,這時候有一批好貨,很可能還有一線生機,只是這個好貨需要質量好價格低,有超大的利潤空間,拼一把的心態。
於是像賭徒一般,帶著價格低還品質好的幻想走進奸商的圈套,迎來一波又一波的差品退貨,全身而退都難。
而這三種情況,我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
救命稻草:快進快出、保持用戶粘性產品堆在倉庫那就不是商品,對於水果來說更像個看得見的殺手。
保本出售是很多人的選擇,調整經營方向,像M記、肯德基一樣做產品組合,提前打好包裝,避免讓客戶挑選產生損耗,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是就水果的特性來說,這樣的方式很多時候有些杯水車薪,快進快出依舊是最好的王牌,如何快進快出保持用戶量和粘連性是不二的選擇。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有一批壓在倉庫品質並不是很好的水果,你會怎麼做?打包免費送給相熟的客戶,我相信沒有比這更加聰明的做法。
真正的戰場才打開
不管你是處在初創期還是瓶頸期,你都是一個在角落的無名者,很多時候無心考慮更多,也不會被更多競爭者看中,但你逐步穩定的時候,如何穩定、如何跟上時代的變化,並不比瓶頸期的時候更加簡單,擴大用戶量,學會資源整合將成為日常工作。
擴大用戶量在網際網路時代最大的法寶就是平臺+內容,平臺我們只需要選擇,內容將是我們出圈做出效果的依靠,如何輸出,可以來點最基礎的乾貨,學會一個廣告學裡的公式:AIDA。
Attention(注意力)、Interest(興趣)、Desire(欲望)、Action(行動),我們在寫營銷方案的時候一定要靈活運用這個公式,達到有效的廣而告之。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何為,需要更多的學識,更多的知識積累。
同樣,也要學會資源整合,就像最近幾年流行的跨界,很多東西的本質所用的知識點是一樣的,如何重新排列組合可能就是一門學問,這也是為什麼做一樣的事,不同的人做起來結果就會不一樣的原因。
如何去做?我們可以來看一個例子!
前段時間有個賣白菜的大哥火了,他在攤位旁拉了一個橫幅,白菜不要錢,掃紅包二維碼領白菜,只需要將掃到的金額,轉給他即可,掃到五塊錢以下的,領取一個白菜,掃到5到10塊錢的領取兩顆,以此類推,最多領十個白菜,生意很好,三個小時,兩噸白菜被搶購一空,大哥狂賺5000多,送白菜反而比賣白菜賺錢。
所以說,資源整合是一個商業化的過程,把各種要素整合在一起成為商品和服務,市場支付相應的價格,最終組織者、生產者、銷售者、渠道商都可以得到相應的利潤,而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學會讓利合作。
這些年我們走過了太多的農場,看過了太多有潛力的好產品,如何給這些產品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讓真正的好產品能夠物盡其用,讓用戶能夠買到物有所值的產品,這是我們一直想要做的事,但是了解更深以後,你會發覺知識是不夠用的,做大做強需要的是機會和運作,但是機會和運作都來自知識和認知。
所以,即使水果電商如日中天,每一個水果人也不妨慢一點,多給自己一點時間沉澱和思考。
你怎麼看水果營銷?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