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家長不用講道理,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是關鍵

2020-12-13 騰訊網

「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是三種對孩子最沒用的教育方式。」這個認知是幾百年前的思想家盧梭提出的。但恰恰這三種方式,也是大部分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運用最得心應手的教育手段。

周末在超市購物的時候,走過零食區,正巧一位媽媽帶著兒子在購買零食。似乎男孩想要買一盒巧克力,不料媽媽態度堅決。並且不斷的給孩子講著道理,說是牙齒裡面已經有蛀牙了,再吃巧克力的話牙齒會疼。

男孩看到媽媽這樣的態度,果斷地躺在地上來回打滾。哭聲迅速引來了很多人的圍觀,只見媽媽滿是尷尬的表情,迅速從貨架上拿起一袋巧克力,把男孩給拉走了。相信大部分家長對這個場景,都已經相當的熟悉。

在孩子發脾氣的第一時間,大部分家長都企圖用「講道理」 的方式,想讓孩子停止。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孩子不僅沒有停止發脾氣,最後反而還是家長對孩子妥協。很多家長疑惑:孩子發脾氣時,講道理為什麼會對孩子沒有任何作用呢?

一、孩子發脾氣時,為什麼不能講道理

1. 認為父母不愛自己。

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需要的不是父母的滿篇大道理,而是父母無條件的撫慰。在孩子的世界中,小的只能容下父母兩個人,因此父母的任何舉動,都會激起孩子的反應。當孩子在發洩情緒時,只有接納孩子,對孩子而言才是正確表達愛意的方式。

2. 不明白家長所說的「道理」。

當孩子滿身汙漬的時候,家長看到的是又要洗衣服了,而孩子卻覺得很快樂真過癮。父母和孩子之間是獨立的個體,尤其是小孩子,可能根本就沒有明白父母口中的「大道理」。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部分家長,給孩子講了那麼多的道理,孩子就是記不住的困惑。因此對於孩子發脾氣的行為,都應該理解和接納孩子。

3. 孩子的情緒無法釋放。

發脾氣是人們情緒的正常宣洩,是有益身體健康的。在孩子發脾氣的過程中,大多數家長做得最多的不是講道理就是阻止,甚至是命令孩子不要哭。實際上,這幾種方式,都無法讓孩子內心的情緒正確的釋放出來,孩子長期將情緒憋在心中,只會讓孩子更加委屈或者脾氣變得更加暴躁。

打不得罵不得,那麼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的正確做法是什麼呢?其實當孩子發脾氣時,最重要的就是希望得到父母無條件的理解和接納。因此,在這個時候,父母簡單的一句「我知道」或者一個簡單的擁抱,就能夠迅速地讓孩子回歸正常的情緒水平,所以,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很重要。

二、如何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1. 幫助孩子認識情緒。

大多數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更多的是給孩子教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像情緒、感受這些無法用雙手觸摸到的東西,很少給孩子講到。這就使得當孩子需要正確的情緒表達的時候,孩子不明白,只能通過發脾氣的方式和父母進行溝通。

所以想要讓孩子學會正確表達情緒的第一步,就是幫助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的情緒,只有這樣,當以後再出現類似的情緒時,孩子也知道如何正確的表達。

2. 適當的冷處理。

即使是成人,在發脾氣的時候也不願意聽旁人的「大道理」,更何況是毫無生活經驗的孩子。並且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也很難對孩子做出公平的教育。因此適當的對孩子進行「冷處理」,父母和孩子雙方的情緒都能夠冷靜下來。冷靜之後才會理解孩子的行為。並且這個時候,對孩子的教育可能會更有效果。

3. 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

每個人都擁有七情六慾,但是很多家長卻錯誤地認為,每天自己好吃好喝伺候著孩子,孩子就不應該有任何負面情緒。

其實有這樣的認知是非常錯誤的。每個人都是思想獨立的個體,那麼孩子也擁有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和自己的認知相違背的時候,孩子自然會發洩情緒。

作為家長,就要學會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情緒,並且幫助孩子正確的宣洩情緒,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總之,孩子衝動做事橫衝直撞,正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發脾氣,從另一方面也表明孩子對父母是無條件依賴和信任。如果當孩子有一天不再發脾氣的時候,可能就代表著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不需要依賴父母了。

今日話題討論:你家孩子喜歡發脾氣嗎?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管理情緒的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孩子愛發脾氣,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管理情緒呢?聰明父母這樣做
    所以,從那時候起我就知道,想避免孩子養成愛發脾氣的壞習慣,家長的正確引導很關鍵,聰明的孩子都這樣做。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呢?③沒有得到父母的足夠重視比如說,父母在和其他人交流的時候,把孩子晾在一旁,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冷落了,於是就會對父母發脾氣。孩子愛發脾氣,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管理情緒呢?
  • 「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教育孩子「上策」是什麼呢?
    但其實,孩子生性善良,只是父母教育不得當,才導致他們出現不懂事的表現,尤其是那些喜歡講道理的父母。教育路上,對孩子發脾氣是下下策,講道理是下策。所以慣用這兩種教育方式的父母,最後的教育成果並不顯著。孩子生來單純善良,只是父母的教育和生活環境,讓他們的內心發生了變化而已。家長必須明白一個事實:越是喜歡對孩子講道理,往往孩子越不聽話。
  • 好好愛那個發脾氣的孩子,幫孩子學會管理情緒的5本書
    訓練孩子以成熟的方式掌控怒氣,再加上父母的好榜樣,孩子的情緒真的會變好。比如他們生氣了,或者痛苦、失望、憤怒、灰心、恨的時候。這些感覺需要有人看見,也需要有人來跟他們談談,可以怎麼辦?怎麼來應付這些感覺?怎麼表達出來呢?如果孩子能順利地說出來,就不會有那些出格的行為了。
  • 家有愛發脾氣的孩子,聰明的父母這樣做,和孩子一起管理情緒
    她見不得孩子不聽話的樣子,孩子發脾氣時自己更加火冒三丈,除了想打孩子一頓,再沒有其他的辦法了。聽到她這一番話,我在心裡暗暗驚訝——首先,她家的孩子愛唱愛跳,開朗活潑,表達能力和學習能力都很強,是一個讓班裡很多家長都稱讚、羨慕的小姑娘。
  • 孩子愛發脾氣,媽媽怎麼辦?
    從以上的這三個原因來看,我們最終發現孩子愛發脾氣,是大多數人孩子都會有的行為。因為從腦科學角度來講,孩子的理智腦還並不成熟。從基因的角度講,有的孩子在遺傳當中,更加有這種易怒的這種因素。有的孩子的解釋風格也會讓他產生這樣愛發脾氣的情況。
  • 睿智燈塔app-孩子總是發脾氣怎麼辦,如何管教發脾氣的孩子
    孩子總是發脾氣怎麼辦?在家的時候,明明孩子上一秒還好好的,下一秒突然就又哭又鬧起來,搞的大人也一頭霧水,又想安撫孩子,又被孩子氣的不行。那麼,如何管教發脾氣的孩子呢?很多人認為孩子發脾氣是因為被家長寵壞了,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 孩子發脾氣的4個真相,6招讓他學會控制情緒,家長別立馬批評打罵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而且脾氣大得很。是的,面對孩子情緒失控的場面,父母常常不知如何應對。有的父母要麼急匆匆想要制止孩子哭鬧,甚至於批評打罵,要麼就是失去原則開始各種哄。但是,不管如何,這四句話不要對孩子說。責罵孩子:你這個壞孩子,總是這麼不聽話!威脅孩子:你不乖乖的,我就不要你了!馬上閉嘴,要不再也不帶你出來玩了!
  • 1歲半女兒發脾氣撿頭髮吃:不懂孩子情緒的家長,別怪孩子牛脾氣
    1歲半女兒發脾氣撿頭髮吃:不懂孩子情緒的家長,別怪孩子牛脾氣孩子發脾氣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允許孩子發脾氣。當孩子鬧情緒,但引導孩子管理情緒顯得更為重要。我們欠下的這堂課,必須從現在,從我們的孩子開始不。儘早教孩子調節情緒,是家長應該做的第一步,具體怎麼教孩子調節情緒?平常的時候,家長也可以藉助一些動畫片或者繪本故事中的場景,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然後根據各種情緒教給孩子不同的應對方法,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 管教愛發脾氣的孩子,聰明的家長這樣做,孩子平和又知禮
    家長們最希望自家寶寶的狀態就是乖巧一點,遇到什麼事情可以和家長好好說,不隨便哭鬧發脾氣。可是大部分寶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可能一點小事就亂發脾氣。孩子這麼小,家長也捨不得打孩子,但是好好和講道理他也聽不進去,讓很多家長感到非常無奈。
  • 孩子遇到一點小事就發脾氣?情緒管理,還得從3方面入手
    老師說,有時候小朋友不小心碰一下,也會發脾氣,建議在家多與孩子進行溝通。面對孩子這樣愛發脾氣的情況,與他進行過分析,但效果並不大,感覺自己也要被折磨的想要跟他發脾氣。孩子發脾氣了,你該怎麼辦?很多家長面對孩子愛發脾氣這個問題都會束手無策,也有一部分家長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慢慢等孩子長大一些就會變好,能夠控制自己的脾氣。但如果放任孩子發脾氣,對於孩子並沒有好處。一方面,孩子發脾氣了,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孩子經常發脾氣、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家長需巧用「3C教育法」
    孩子不是天生就愛發脾氣,他們這種行為是由於長期的情緒積壓而造成的外在表象。只有當家長靜下心來反思孩子的成長,從中找到孩子發脾氣的真正原因。從原因出發,對症下藥,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學著掌控自己的情緒。溺愛造成的驕橫跋扈最難扭轉,只能從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逐漸改變,並且需要父母的決心和堅定。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是給慣的,所以孩子發脾氣時,家長也跟著賭氣不理,雙方甚至僵持不下。那麼放任不管是一種正確的態度嗎?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 孩子總發脾氣怎麼辦?3招讓他學會管理自己情緒,未來情商會更高
    而孩子在小時候通常是沒有情緒的管控能力的,這時就需要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小張的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爭吵,還把同學打了。後來孩子的班主任就叫小張到學校裡開家長會。當然,家長平時在孩子面前就應該注意好自己的情緒管理,倘若家長都不注意自己的情緒的話,那孩子還會對自己的情緒進行管理嗎?孩子對自己的情緒進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家長要想教育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可以嘗試一下這3個方法。
  • 最無能的父母,就是衝孩子「發脾氣,講道理」,原因很簡單
    小侄子還是乖乖聽話的,但後來這套說辭侄子聽膩了,講道理已經沒用了。我哥和我嫂子煩了,衝侄子發脾氣,結果變得更糟,小侄子哭鬧得更厲害。為什麼發脾氣和講道理,有的時候沒有用?也就是說,父母形象和態度,較大程度上影響孩子去接收父母傳達出來的信息。父母發脾氣,是在傳達負面情緒,可能孩子只顧著害怕,根本聽不見父母究竟說了什麼。②孩子容易排斥和自己觀點、立場不一致的話傳播學上的一個概念「選擇理論」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父母講道理說服不了孩子。
  • 別和愛發脾氣的孩子較勁,請和美國孩子這樣學習情緒管理
    相信很多家長和老師都深有體會:情緒崩潰的孩子是讓人多麼束手無策。我們小時候接受的傳統教育並不允許孩子發脾氣,孩子如果發脾氣還會被認為是無理取鬧、不懂事。然而,孩子的壞情緒一旦爆發就如洪水般猛烈。其實,在教會孩子管理情緒之前,每個家長和老師都該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情緒是不分對錯的,哪怕是壞情緒,也有它存在的理由。每個人都有權利感到憤怒或者悲傷。
  •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的這種做法,比講道理、強行制止更有效
    畢竟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辦法用言語去表達,只會用發脾氣的方式來發洩內心裏面的情緒,所以很容易陷入情緒的捆綁中,沒有辦法抽離出來,如果時間久了將會對身體以及心理造成非常大的傷害。希望各位家長朋友們一定要了解發脾氣,其實本身並沒有任何壞處,阻止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才會出現問題。
  • 孩子控制不好情緒,總愛發脾氣,家長要怎麼跟易怒寶寶相處?
    如今孩子還小,她發脾氣時可以儘量哄著,但等年齡大了後,孩子脾氣還是沒有改好,又該怎麼辦呢?畢竟孩子大了後,要接觸的人或事會更多,社會關係也會變得複雜起來,那時再因為脾氣而惹到別人,家長們可不一定能那麼容易擺平了。且長期以往地脾氣不好,對孩子的身體發育也有影響呀。
  • 孩子經常亂發脾氣?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讓孩子掌控情緒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場災難,家長們要了解。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時常會面臨孩子亂發脾氣的現象。很多時候只是稍稍說了孩子幾句,沒想到孩子就開始發脾氣,甚至還會亂扔東西來表達憤怒。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些喜歡發脾氣,有些情緒化的孩子背後,往往有著一對情緒不太穩定的父母。
  • 孩子亂發脾氣,家長遠離這三種處理方式,正向引導孩子把控情緒
    最讓家長頭疼的就是孩子亂發脾氣,場面堪稱一部大片。面對孩子亂發脾氣,很多的父母都會面露難色,唯有懂得孩子亂發情緒背後的真實目的,才能夠讓孩子恢復平靜。小明5歲了,家裡就只有他一個孩子。平時,4個大人寵這麼一個孩子,可謂是百依百順,可是越是被寵著,越是有恃無恐。
  • 孩子發脾氣,家長的5種錯誤反應,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敏感力」
    2、直接否定這類家長只看結果,只要是發脾氣,那就是不對的,直接否定孩子的情緒,卻沒有意識到孩子發脾氣其實都是有原因的。兒童心理學家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曾說,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發脾氣本身是正常的,阻止才是不正常。那麼面對孩子的壞情緒,家長到底該怎麼做呢?很多家長都知道要共情、要允許孩子釋放情緒,但是其中有一些操作細節還是應該注意的。
  • 愛和孩子講大道理的,多半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孩子
    孩子發脾氣該怎麼辦?這應該是許多媽媽頭疼的問題吧,很多家長面對發脾氣的孩子簡直是束手無策。很多家長說,孩子亂發脾氣,道理講了沒有一百遍也有八十遍了,但是孩子就是不聽。從科學的角度講,孩子在3歲之前是根本聽不懂也聽不進去大道理的,所以說,給他講道理是根本沒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