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些吃西餐經驗不是特別豐富的食客來說,每次點牛排可能都會糾結應該點什麼熟度的。其實呢,吃什麼熟度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喜好,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但是對於不同種類的牛排來說,不同的熟度確實會帶來不同的口感,本篇所介紹的內容都是根據本人經驗得出的,僅供參考哈!先奉上視頻↓
不方便看視頻的就看文字介紹吧!
sirloin
西冷牛排
西冷牛排取自牛的後腰部位(視頻中的中文字幕出錯了,寫成了前腰),其特點是外面有一條肥油。口感比較筋道,嚼勁十足,所以個人建議三分熟或五分熟最好,再老就咬不動了。如果你不喜歡吃外面那一圈肥油,可以給廚師說一下,他會把肥油給你切掉。但是這樣一來也就流失了很多脂肪的香味。
New York Strip
紐約客牛排
這款牛排視頻中沒有介紹,但是它是美國最受歡迎的牛排品種之一。它長得和西冷有點像,也是外面有一條脂肪。不同之處在於,西冷取自牛的後腰,而紐約客取自牛的前腰,這一部分的肉相對來說稍微嫩一點,汁水豐滿,所以口感不像西冷那麼難嚼。個人覺得五分熟的口感最好。
ribeye
肉眼牛排、肋眼牛排
這塊肉取自牛的背部,質感比西冷要嫩,但同時又含有一些肉筋保留了一些嚼勁。肋眼牛排的特點就是它的脂肪紋路,紋路越豐富,肉質越嫩、香味越足、品質越高,當然價格也就越貴。日本的神戶和牛為什麼價格這麼貴?看看它的脂肪紋路有多密集你就明白了!
肋眼牛排的吃法比較隨意,品質特別高的牛肉甚至可以生吃,做成刺身蘸醬油和芥末,口感秒殺生魚片。普通級別的肉眼牛排可以做成三分熟或者五分熟。
牛後背的部分比較大,除了可以切出肋眼牛排之外,還有很多別的切法。例如美國有一種牛排叫「牛仔牛排(cowboy ribeye)」,就是帶骨的肋眼,香氣更加豐富。
此外,牛小排(short rib)也取自這一部分,在韓國餐廳見得比較多。
再比方說霸氣十足的戰斧牛排(tomahawk),看上去就像是一塊加大版的肋眼,適合4個人一起吃。
fillet
菲力牛排
也叫免翁牛排、米農牛排(filet mignon),這個叫法來自法語。菲力牛排取自牛的裡脊,是牛身上最嫩也最瘦的部位,幾乎沒有肥油。由於它非常軟嫩,所以即使煎成七分熟甚至全熟也不至於會咬不動。懼怕吃生肉的食客可以點七分熟或全熟的菲力來吃。不過菲力牛排的價格比其他部位的牛排都要更貴。
英國著名的惠靈頓牛排就是用菲力牛排做的。
t-bone
porterhouse
T骨牛排
如果你在西冷和菲力之間猶豫,那不妨點一塊T骨牛排吧。它中間有一塊T型的骨頭,骨頭兩側,一側是菲力,一側是西冷。不僅融合了兩種牛排的口感,還額外帶有骨頭的香氣,可以說是1+1>2的享受。大家可能注意到T骨牛排的英文有兩種說法,porterhouse指的是美式T骨,它比T-bone的尺寸要更大一些,菲力的部分要多一些。個人推薦五分熟。
rump
臀肉牛排
看名字就知道是哪裡的肉吧?沒錯,它取自牛的後腿部分。長得也和西冷比較像,外面同樣也是一條脂肪,不過它的油花並不豐富,口感也比較有韌性。這款牛排雖然在中國屬於小眾,但是在大英國協國家比較流行,因為它價格相對較為便宜,所以比較大眾化。推薦熟度三分熟或者五分熟。
整體看下來,大家會發現似乎大多數牛排都比較適合五分熟的吃法,其實在西方國家,三分熟是更為流行的吃法,但是對於我們一些懼怕吃生肉的食客來說,五分熟才是最合適的,因為這個熟度下已經看不到太多血水了,視覺上更容易接受,同時又不至於太老而咬不動。所以如果你不知道吃什麼熟度的牛排,那麼優先選擇五分熟最為保險。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牛排的知識,可以了解一下這本《完全燒烤指南》,從各個細節和基礎入手,帶你成為牛排專家。此外本書還收納了關於美式燒烤的264個實用知識點,內容非常全面。掃描下方二維碼點擊或左下角「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掃碼購買《完全燒烤指南》↓
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關注本帳號
了解更多異國美食知識
更新看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