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梅州的曾靜文,目前是東莞一名粘土捏塑工藝師。由於從小對美術、手工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畢業後在東莞開辦了自己的粘土捏塑工作坊。在她的眼裡,通過手工藝術的介入培養,對小朋友的創意開發、興趣培養都將帶來極大好處。而在工業化的時代,純手工和個性化的藝術品,將有越來越多的產業發展空間,而她,正為此目標的早日到來,努力奮鬥著。
曾靜文
目前,東莞圖書館已經看中了她的手藝,邀請她參與製作具有東莞特色和標誌性的泥塑作品,用於形象展示,並增添各種節日氣氛。
曾靜文祖籍梅州,但家人早早就來到東莞定居發展。打從讀小學起,曾靜文就對美術、手工陶藝等藝術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高考時,她抑制不住內心對藝術的嚮往,報考了廣州美術學院,就讀環境藝術與室內設計。畢業後,她也曾像大多數人一樣,選擇了一份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
這種「穩定」的工作和生活沒過多久,曾靜文心想,她不能把自己的興趣與專長就這樣埋沒,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託朋友從日本帶來製作泥塑的材料(學名叫中空樹脂),然後結合自己的專長,捏起自己腦海中想像的各種創意形象:包括各種花花草草。由於製作惟妙惟肖,很多來訪的朋友都以為那些花草是曾靜文自己所栽種。
慢慢地,曾靜文的興趣又被激發起來。她辭職專門跑到日本進修泥塑的相關技藝。回國後,她開始創辦第二課堂,以手工興趣培訓班的形式,帶領著一群小朋友們玩起了泥塑。
「傳統的美術課堂按步就班,但也相對呆板,無法激發小朋友們的學習興趣,」曾靜文說,但用中空樹脂材料手工製作的泥塑,由於材料特別,靈活多變,非常適合開發學生的創意思維,並提升他們的動手能力。
有一次,她隨著一個公益社團組織一起到東莞市天使家園,探望那裡的殘障特殊兒童,曾靜文發揮專長,通過泥塑與小朋友們打成一片,許多小朋友看到自己手工製作的「作品」,臉上綻放出滿滿的笑容。這次愛心行動,讓曾靜文更加堅信自己選擇的路。在她看來,將手工與藝術相結合,這個產業的發展空間和應用領域將會越來越廣,因為生活中碰到的東西,都可以用藝術表現出來。
但要堅持走藝術的路,過程的艱辛也是曾靜文需要面對的。最主要的,就是自己精心製作的作品,如何與市場、與消費者的需求結合起來,獲得他們的青睞。曾靜文說,從事手工藝術這一領域,有時候要守得住寧靜和淡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去年年底,為期三天的2015年佛山陶藝節在佛山禪城區成功舉辦。連續舉辦了三屆的陶藝節,從剛開始時的一個本土活動,發展成為走向世界的國際化品牌藝術活動,它的成功,不僅有強大的產業歷史和根基,其運作模式值得關注。而有著「世界工廠」之稱的東莞,近年來正全力打造文化強市。因此,依託本土產業鏈配套完善,手工捏塑等藝術活動一「出生」就有著良好的產業和市場支撐,未來的發展也十分可觀。
而有受訪的業內人士也表示,當前是個性和創意迸發的時代,大眾的消費中,對個性化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手工陶藝從生活出發,又回歸生活,未來將有十分可觀的市場空間。
曾靜文說,手工捏塑既是古老的藝術,又是當代的藝術,在藝術領域,機器永遠代替不了手工。關鍵在於如何結合市場,推陳出新。目前,曾靜文正通過自己的工作室,為企業做一些VIP個性化藝術品定製服務。
今日推薦:東莞哪些鎮街是你心目中的宜居鎮街?等你來投票~詳情點擊底部「閱讀原文」關注「中新社東莞發布」閱讀!
來源:南方日報
出品:東莞紀實編輯部|編輯:張慶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