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日本設計師大展,在器物中蘊藏和風美學

2020-12-16 騰訊網

自1990年起,位於銀座的CREATION GALLERY G8和Guardian Garden兩個畫廊,決定每年聯合舉辦一次慈善展覽,把藝術與設計的樂趣傳播給更多人。參展的設計師和藝術家一直都是無償創作,展出並出售所得的收益會捐贈於各種慈善事業。2009年,這個項目被命名為CREATION Project。

每年的CREATION Project,他們都會選擇一樣日本傳統文化中的代表性物品,邀請上百位藝術家,一同對這件傳統器物進行重新設計和再創作。

銀座CREATION GALLERY G8

策展團隊

12月1日,今年的CREATION Project正式啟動,名為「 ⊿ (益々繁盛)」,繼襪子、豆皿、風呂敷(就是我們所說的包袱皮)之後,今年的主題確定為:「枡」。(「 」就是枡字在日本的標記。)

枡是一種方形的小盒子,用於計量的工具。枡,其實就是中國的「升」,十合為一升,十升為一鬥,十鬥為一石。由於「升」基本為木製,所以就有了專用漢字「枡」。

大垣

中國的度量衡傳到日本後,逐漸被日本人所接受,織田信長在京都規定了統一使用的枡,上面刻有專門的官方印記,以防地方納貢時缺斤少兩,豐臣秀吉政府繼承了這一度量。之後的江戶幕府,於1669年將「枡」管理得更加嚴格。在當時,如果私下製作這個小方木器,可要面臨殺身之禍。

這個我們如今很少用的小木器,在日本發揚光大,至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傳統的日本枡由日本扁柏製成,這種木材質地強韌,氣味芬芳。它可以作為小儲物盒,飲用清酒時的器皿,甚至還作為祭祀和供奉神的道具。

就如中國人喜歡「蝙蝠(福)」,由於「枡(羅馬音masu)」的發音與「獲利」相近,因此被賦予了「增福」、「增壽」的美好寓意。因此,在婚禮、賀壽甚至重要考試前夕,都可以以枡相贈。

這次的展覽希望將這種傳承著古老日本風俗、擁有簡單、溫暖質感的手作發揚光大。因為傳統的日本枡有80%都產自大垣,因此在展覽中,也請到大垣工匠使用日本扁柏進行手工磨製,已有160位設計師和藝術家受邀為這個小木盒增色添彩,他們大膽自由地發揮,繪製祝福與充滿故事感的視覺圖案。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在這個小小的方形木質容器,都被賦予了怎樣的思考?

因為枡在日本常用作飲酒的器具,所以許多設計師的想法都和酒有關:

△淺葉克己

人們打開盛裝的酒桶,將清酒倒入枡中,在華麗的祭臺上敬酒的時刻,是日本式的虔誠。

△菊地敦己

乾杯!滿上!如此反覆。

△副田高行

倒入的白酒打破了表面張力,並從枡中溢出的畫面。

△松永真

悲之酒,病之酒,樂之酒,何時都可以飲清酒。

畢竟這是幸福之源啊。

有些的作品不僅和酒有關,而且看起來喝的有點多:

△加瀬透

醉酒的印象。日常生活變得扭曲,邊界混沌,出現重影,視野模糊不清。

△葛西薫

來自2020年底的酩酊醉態。

△永井一正

有些人一喝醉就臉紅。

日本風物也是一大設計主題:

△秋山花

只需觸摸附近的植物,就會感到健康。觸摸樹的感覺棒極了,氣味也很清香。

△內藤昇

2020年,長岡的花火節被迫取消。希望從明年以後會好起來。

△平松尚樹

四面富士。希望你能在每個季節都享受富士山的美好。

△水上雄太

在這個世界,應該以感恩和平靜的心態,過舒適的生活。

漫畫也是日本的代表:

△大門光

它是旅行中住宿場景的故事集。

△宇野亞喜良

說到枡就想到日本清酒,但這次作者決定與日本人的形象聯繫在一起,漫畫和文字是一個好主意。

△奧原真子

枡讓人聯想到酒和宴會。期待著與朋友一起對酌共飲的歡暢畫面,畫面來自日本的民間傳說。

△木村晴美

《小紅帽》中的一個場景。你可以欣賞盒子的每一面,四個場景也可以組合欣賞,成為連貫的畫面。

有些作品回歸了「枡」作為計量工具的意義,並加以現代化的詮釋:

△中嶋貴久

可以通過傾斜改變角度的方式測量容量,真是一個方便的工具。

△福澤卓馬

一個簡單且中性化的盒子。它不僅能以傳統方式計量,而且可以催生更多的用途。

△色部義昭

通過排列各種樣式的「枡」字的符號來創造有趣的圖案。

當然,也有些作品就是感覺皮一下很開心:

△長井一史

內置對日常疲勞有效的藥物。

但是,請注意用法和用量。

△仲條正義

瞧,一條銜尾蛇。

△平林奈緒美

小心輕放!

在藝術家和設計師們的構思下,小木盒們被賦予了不同的故事和外觀,他們匯聚在一起的展覽,就構成了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展覽將在12月25日截止。在展覽上,每個枡都可以出售,單價為2,200円(約合人民幣140元),所有收入將被用於援助受疫情影響的日本家庭與在7月份暴雨中受災的兒童。

本文系TOPYS原創內容,

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推 閱

薦 讀

這位九零後日本設計師,讓平凡之物開出一朵花

你看看這顆咖啡豆,像不像大學時候的你

田中達也的超萌微觀日記,最可愛的疫情記錄

相關焦點

  • 聊聊日本獨特的美學與世界觀在和風遊戲中的反映
    不得不說這種日本獨有的美學理念對於日本乃至世界遊戲的發展是在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所以今天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好好聊聊這方面的內容。從當年派來唐朝學習的遣唐使,到黑船入港而來的美國人,再到世界已經成為一個地球村的如今,日本人將各種外來文化雜糅進本土文化後加以演變,最終形成了一種既古又新的美學風格,或者說,是一種「矛盾的綜合體」,它完全包含日本的一切,同時也深深植根於其國內的設計、藝術等各個領域,並且就和一說起中國便想到中國功夫一樣,「和風」也已成了日本最經典的一張名片,在海外的設計師手中也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
  • 「世界傑出華人設計師」盧志榮雕塑及器物作品出展姑蘇
    東方網記者夏毓婕1月19日報導:今天,2015「世界傑出華人設計師」得獎人盧志榮雕塑及器物作品展在誠品生活蘇州開幕。  據了解,本次展覽的設計師盧志榮來自中國香港,求學哈佛,定居希臘,精通四種語言,常年活躍在義大利設計界的建築師和設計師,有著多元而廣泛的創作領域,涵蓋建築、雕塑、室內設計、家具與器物等領域。
  • 與我一起生活的器物 | 103gallery七月展
    當我們越了解自己的取捨,器物才越能融入生活。如果說生活美學建立在如何與自己相處上。那麼器物,便是搭建起這份關係的橋梁。很幸運地,103gallery的七月主題展邀請到特地從臺灣過來的、新生代工藝師——陳小加。她除了會在本店展示自己的錫器作品外,也將以金屬工藝為切口,聊聊那些和我們一起生活的美好器物,以及教授如何製作一件有質感的日常錫器。
  • 西泠網拍 · 七月月拍丨日本器物、生活美學 · 古代茶 · 花 · 香器精選
    7月13日20:00開拍日本器物專場· 茶 道 具 · 一後一兆,曾多次入選日展,並獲第八回現代美術展最高獎。此件大棗經表千家十三代畫押,即獲得表千家十三代認可。該漆制置物盒上下四層,取四方造型,線條簡約大方,盒內飾有金梨地,盒外用高蒔繪裝飾有山水圖,工藝精湛,為典型的和風器物。
  • 《器物滋養》:13位日本陶瓷藝術家教你「用之美」和文化傳承
    我們生活中所用的器物,其實會影響我們生活的品質。——譬如一隻陶碗,或是由你親手所做,或是你在旅行途中淘得,你一直用著它,隨著歲月的流逝,這陶碗便會積澱起情感,拿起它,記憶湧現,歲月美好。所謂器物滋養,也就是這個意思。
  • 《花椿》風格展來了,帶你穿梭百年「美學時空」!
    而這場大展,正是從《花椿》的歷史、故事、幕後的靈魂人物等出發,用8大板塊+數百件珍貴藏品將其83年的美學歷程,一次展現在眼前!在展覽現場,你可以一邊走進《花椿》的世界,一邊開啟對設計、時尚、潮流等美學主題的思索,開啟一場沉浸的「視覺魔力」之旅!
  • 《花椿》風格展來了,帶你穿梭百年「美學時空」
    ,正是從《花椿》的歷史、故事、幕後的靈魂人物等出發,用8大板塊+數百件珍貴藏品將其83年的美學歷程,一次展現在眼前!在這場大展中漫步,就像是「穿梭」百年的美學時空,一步步探尋時尚、設計、美學的演變~山名文夫插畫 在這場大展上,還能看到不少山名文夫的插畫。
  • 撕下「朋克標籤」,UNDERCOVER的「和風美學」新嘗試你怎麼看?
    在這場大秀的時裝造型中,我們亦可以窺見UNDERCOVER對於日系現代時尚設計的精髓傳承——高橋盾在造型上致敬了日本傳奇設計師山本耀司的慣用「浪人風格」,但卻並非將其與暗黑哲學相結合,而是獨闢蹊徑地將略顯晦澀、難於理解的日本史寓於其中
  • 2019米蘭家具展落幕丨回顧這些不容錯過的美學空間
    編織藝術源自古老的技藝,從器物到飾品,它們總在超越功能性本身,成為文明與思考的具象表達。LOEWE在此次《籃子》主題展上,邀請到了日本的竹藝大師Hafu Matsumoto。他創作的器物雕塑以竹片細細編制而成,於細微中展現植物所蘊含的神秘之美。
  • 《日日是好日》:一部關於茶道的電影,蘊藏著日本的「侘寂美學」
    「茶道依季節的循環,將日本人的生活美學與哲學變成親身體驗,瞭然於心。真正的體悟需要時間,可是就在「啊,原來如此」的那一瞬間,完全化為身上的血與肉」——森下典子《日日是好日》《日日是好日》是日本國寶級女演員樹木希林生前最後一部電影,改編自日本茶道教授森下典子的同名隨筆集。
  • 卡西歐SHEEN和風系列腕錶上市 現代日式極簡美學
    卡西歐SHEEN和風系列為你心愛的她量身定製驚喜,以浪漫日式極簡美學作為靈感來源,用閃耀金箔點綴空白,粉嫩櫻花定格優雅風採,把璀璨聚焦於腕間,時而光芒四射,時而柔情爛漫。太陽能驅動系統,大容量蓄電池配備,隨時收集日光並持續轉換成電能。加上人造藍寶石鏡面玻璃,高強度抗刮損,精緻又實用。用簡約的配色拼合出時尚的外觀,衍生生活優雅簡約的藝術之美。質感金箔,演繹摩登優雅美學黑白兩款基礎色彩,貼合人們內心對純粹的渴望。
  • 卡西歐 | SHEEN和風系列腕錶上市 現代日式極簡美學
    卡西歐SHEEN和風系列為你心愛的她量身定製驚喜,以浪漫日式極簡美學作為靈感來源,用閃耀金箔點綴空白,粉嫩櫻花定格優雅風採,把璀璨聚焦於腕間,時而光芒四射,時而柔情爛漫。(金箔主題)太陽能驅動系統,大容量蓄電池配備,隨時收集日光並持續轉換成電能。加上人造藍寶石鏡面玻璃,高強度抗刮損,精緻又實用。用簡約的配色拼合出時尚的外觀,衍生生活優雅簡約的藝術之美。 質感金箔,演繹摩登優雅美學黑白兩款基礎色彩,貼合人們內心對純粹的渴望。
  • 設計師必看2019M&O巴黎展 看中國設計在巴黎大放異彩!
    在家品牌區(MAISON)的兩大指標設計展區:Unique&Eclectic Signature 及Today Signature中,分別歡迎首次亮相M&O的融RONG DESIGN LIBRARY與格度設計GRADO,以及多次在M&O有出色表現的哲品ZENS及
  • 《美的覺知》:大巧若拙的器物之美,大拙至美的質樸之心
    我們平時吃飯用的碗、小酒盅、各種器物、做飯用的陶瓷刀,出口到國外的各種精美工藝品,再到現代不少的古窯遺址,陶瓷已經成為了我們文化發展的寶貴遺產。日本的陶瓷發展也受到了我們中國的間接影響,其中一位叫安藤雅信的日本陶藝大師,他通過陶瓷藝術來不斷追尋生活的美,用最質樸的器物與材質,賦予陶瓷不同的質感與非凡的東方之美。
  • 和風藝賞 | 日本奇妙物語:井蓋也可以是藝術品?
    除了文具小物,遍布街頭巷尾、永遠沉默地被「踩在腳下」的井蓋,竟然也成了設計師們大展拳腳的地方😯!來過東京的朋友們或許早就留意到東京井蓋的特殊樣式,圖案融合了都花染井吉野櫻和都樹銀杏,四周的波紋象徵著都鳥紅嘴鷗。三種元素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既美觀又能體現城市文化。
  • 當代日本設計大師柴田文江特展「OVER 10 」臺北開展
    日本工業設計師柴田文江的作品總帶給人一種溫柔且溫暖的印象,從歐姆龍(OMRON)溫度計、精品膠囊旅館9h到花器SACCO皆是她的創作。而近期「HAVEN by nest」選物店展出一系列柴田文江作品,帶領大家近距離感受她的生活設計風格!
  • 日本著名設計師佐藤可士和展
    日本著名設計師佐藤可士和展於2021年2月3日一5月10日在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和上海平行精華展,去不了日本,上海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中國設計師席曉輝曾和佐藤可士和在
  • 看見秘展,罕見的日本設計師手稿
    此次的〈密展〉是由田川欣哉負責策展,他是Takram代表,涵蓋領域包括產品、服務到品牌,是擅長結合科技與設計的設計工程師,2015-2018年間還在英國RCA任教,1976年出生的田川在日本設計界非常活躍,但在日本設計委員會裡只能算是唯二最年輕的成員,另一位最年輕鈴木康広是1977年出生,由年輕成員策展,也帶有些許設計傳承的意涵。
  • 日本工藝設計之父柳宗理誕辰 100 周年:美為天作,不可造之 日本設計
    這位當代日本最受敬仰,產量豐沛,且備受國際重視的工藝設計巨匠,倡導透過雙手去感受物件與人的契合,排除蕪雜裝飾,創造出最具「實用之美」的質樸器物。柳宗理 Sori Yanagi(1915.6.29-2011.12.25):日本工藝設計大師,深受建築家柯布西耶,及其身為「日本民藝之父」的父親柳宗悅先生的啟發,是連結傳統工藝與現代工業、東方與西方設計思想的橋梁。
  • 《日本手工藝》: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對器物之美的追尋
    生於1889年的柳宗悅,是日本著名民藝理論家、美學家、宗教哲學家,被譽為日本的「民藝學之父」,日本現代設計理念深受他的影響。他一直倡導手工藝的優秀傳統,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引進西方先進的機械製造,手工藝日漸式微,是他倡導日本民眾精湛的手工技藝不能丟,因為它不僅集實用之美和健全之美於一身,還是一個民族的傳統之根和文化之根,是由一個國家和地區特定的自然和歷史決定的,丟掉了它,就相當於丟掉了自己的根。《日本手工藝》,是他在河井寬次郎、濱田庄司等人的陪同下,探訪全國大街小巷民間工藝之後的匠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