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藝設計之父柳宗理誕辰 100 周年:美為天作,不可造之 日本設計

2021-02-07 日本物語

當我們談論日本設計時,柳宗理(Sori Yanagi)的名字是最先進入腦海的。這位當代日本最受敬仰,產量豐沛,且備受國際重視的工藝設計巨匠,倡導透過雙手去感受物件與人的契合,排除蕪雜裝飾,創造出最具「實用之美」的質樸器物。(圖:柳宗理設計的廚具產品中,以湯勺、不鏽鋼夾最受歡迎)


初見柳宗理的家用器物作品,人們感受到的是平淡樸素,而握在手中真正使用後會發現,這種簡單並非幾何形態的刻板單調,每一處弧度、轉折、細節都流露出對「實用性」的考量,因而散發著無窮的韻味。
柳宗理極力堅持以「手」進行設計,不畫設計圖,直接用手製作實物大小的石膏模型。為此,製作一件器物往往需要花費長達一兩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是手要使用的東西,所以當然要用手來設計!」柳宗理認為,設計應當真正從「用」出發,用手拿捏、撫握、思考、修正,「用手去感受,手上便會有答案。」也因此,柳宗理的器物之美,不僅只是形式與視覺上的表象之美,而是不著痕跡地融入生活,經過歲月,一點點摩挲出綿長的情味。

出自柳宗理之手的餐具,叉子的弧度與尖端的深度,刀刃寬度等經過詳細計算,愈用愈能體會其舒適與美

為了紀念柳宗理一百歲誕辰,他的首個亞洲巡迴展「美為天作,不可造之: 柳宗理(Beauty born, not made: Sori Yanagi)」日前在新加坡、香港和臺北三城舉辦,展覽展出了柳宗理的代表作品,闡述了他獨到的美感見解與設計哲學。

柳宗理 Sori Yanagi(1915.6.29-2011.12.25):日本工藝設計大師,深受建築家柯布西耶,及其身為「日本民藝之父」的父親柳宗悅先生的啟發,是連結傳統工藝與現代工業、東方與西方設計思想的橋梁。作品多造型獨特又兼具實用功能。1957 年以蝴蝶椅獲得米蘭設計展金獎,一躍成為國際知名設計師。

和魂洋才
1915 年出生的柳宗理,是第一批被西方認同並載入設計史的亞洲人。作為推動日本民藝運動重要人士、知名民藝理論家柳宗悅的兒子,他深受父親的影響,傳承了實用至上的民藝精神。主修藝術與建築的柳宗理,融合西方現代主義精神與日本民藝的特色,發展出獨一無二的美學風格。柳宗理的設計理念深受包浩斯和法國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影響。其作品總在天然材質與極簡線條中,畫龍點睛地注入工藝手作質感。
有人用「和魂洋才」來形容柳宗理同時代的知識分子,他應算是其中的代表。「和魂」與「洋才」兩者本是相互矛盾的對立,就如同柳宗理的一生一般,從小生長於日本民藝運動之父——柳宗悅的家中,接觸到所謂無名工匠手工打造的「用即是美」的世界。成年之時跳脫父親的世界束縛,進而了解、學習到西歐現代主義設計,被包浩斯的設計理念核心「形式追隨功能」深深吸引。原本在柳宗理心中互相衝突的兩種文化,漸漸融合成一種獨具魅力的柳氏美學。
以手造物
柳宗理是位十分高產的設計師,從摘得米蘭設計展金獎的蝴蝶椅,到普通日本家庭都有的白瓷茶壺、不鏽鋼刀叉和鑄鐵鍋,抑或很具現代感的電唱機、縫紉機,乃至汽車,甚至奧運火炬。他所有設計都體現了日本民藝的美學特徵,與此同時,他又擅長利用現代技術與材料,創作出日本風格的現代器物。因此,柳宗理也被國際設計界視為日本工業產品設計的開創者之一。
柳宗理最為人熟識的作品是 1956 年發表的蝴蝶凳,兩片彎曲定型的合板,通過一個軸心,反向而對稱地連接在一起,連接處在座位下用螺絲和銅棒固定。這種造型猶如蝴蝶正在扇動的一雙蝶翼,故取名「蝴蝶凳」。柳宗理受到 Eames 夫婦設計的成型合板家具啟發,創作出這把蝴蝶椅,由山形縣的天童木工生產。隔年在米蘭三年展中拿下金獎,此作品 打響了柳宗理在全世界的名氣,更在 1958 年時獲選為 MoMa 永久收藏。

1957 年獲得米蘭設計展金獎的蝴蝶椅是柳宗理的標誌性作品,由日本傳統木作工坊天童木工製造,為 MoMa 永久收藏

1954 年柳宗理還設計過一把象腳椅。為了方便在有限的空間裡使用,特別採用了當時新開發的纖維強化塑料(FRP)製作,輕巧而便於收納。微凸的椅面與厚實的凳腳,如大象般沉穩地承載人體重量,承託的弧度舒適,簡單而深具機能性。2000 年,瑞士 Vitra 公司還請到設計鬼才湯姆·迪克森(Tom Dixon)用環保聚丙烯(PP)材質對象腳椅進行了複製。如今它已享譽世界,且更廣泛地被使用在家庭和公共場所。

柳宗理設計的象腳椅,2000 年被 Tom Dixon 用環保聚丙烯(PP)材質複製

回顧柳宗理歷年作品,絲毫沒有因時代改變而顯得過時。他主張設計要排除一切蕪雜,追求貼近生活本質的機能性。他設計的不鏽鋼餐具與鑄鐵鍋盤踐行著這樣的理念,每件器具的弧度、深度與尺寸,皆經過柳宗理親手調整與計算而成,不僅將材質特性發揮至最佳效益,外形也有一致性的極簡利落美感。隨著時間的流逝,使用者反而越來越能感受到他那體貼入微的細小設計的用意。

以獨家技術一體成型的貝殼椅,柳宗理設計,天童木工製造

民藝傳承
1977 年,柳宗理繼承了父親的事業,出任日本民藝館第三任館長,將自己的人生完全投入到現代設計與傳統文化結合的追求中。他在 2002 年受封為當之無愧的日本文化功臣。
柳宗理崇尚的「美不是被製造出來的,而是渾然天成」的理念,恰恰是傳統日本民藝之道所追求的。「民藝非出自名匠,只為一般日常用途而造」,民藝之美就存在於這份天然無造作之中,因其樸實無華而更見生活本真。柳宗理的設計作品從民藝中汲取美的源泉,反思「現代化」的真正意義,將西方的現代主義與東方的淡然含蓄完美地融為一體。他的很多作品即使今天來看仍然非常時尚、現代,擺脫了「民藝=老土」、「民藝=過時」的刻板印象。
晚年的柳宗理突破了家居器物的限制,也曾積極投身過街天橋、地鐵站等公共設施的設計,讓我們看到他延續一生的設計熱情。他留給這個世界的,不僅是作品本身,更是其後所包含的設計精神與哲學,這種哲學亦深深影響了後輩設計師們。

中文最大日本文化電子揭示板浪人御所(SenGoKu.Cn)與日本視角(JPSOO.Com)旗下自媒體:日本物語,以文化、歷史、大河劇、甲冑、器物等角度來展現日本之風情,專注日本話題公眾號,姐妹號《日本良品》介紹優質上等日本商品推介情報。


相關焦點

  • 柳宗理誕辰100周年:日本工藝設計之父的器物譜
    近代日本最受景仰,產量豐沛,且倍受國際重視的工藝設計巨匠柳宗理(Sori Yanagi),致力追求「實用之美」的設計哲學,更認為「雙手」是傳達人類心思與觸感的最佳方式,尤其是設計家用器具時,透過手去感受物件與人的契合,以創造出最符合使用性的產品
  • 日本工藝設計之父 — 柳宗理:美為天作,不可造之
    這位當代日本最受敬仰,產量豐沛,且備受國際重視的工藝設計巨匠,倡導透過雙手去感受物件與人的契合,排除蕪雜裝飾,創造出最具「實用之美」的質樸器物。他是日本現代工業設計的奠基人之一,也是第一批被西方載入設計史的亞洲人。
  • 落在時間之外的美:柳宗理的堅持【大師訪談】
    Wilson Tsang 繪製設計不知何時演變為潮流的翻新,在大家都花樣翻新、個性頻出的時候,柳宗理的作品仍然維持低調和他最重視的「實用」。這樣的一種美,不會過時。2015年是日本工業設計大師柳宗理誕辰100周年,新加坡與港臺三地舉辦展覽,展覽吸引不少柳氏擁躉,人流未息。
  • 把煎蛋吃出米其林味 日本神級匠心廚具「柳宗理」
    柳宗理:日本工藝設計大神 柳宗理是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先生之子,是享譽全球的日本工業設計巨匠。他所設計的家具、工具、器皿屢獲嘉獎,包括當代工業設計殿堂【米蘭三年中心展金獎】。不畫設計圖,直接手工開始製作實物大小的石膏模型,真正從「用」出發,用手拿捏、撫握、思考、修正。
  • ...國寶級設計大師|日本|日本設計|平面設計|龜倉雄策|杉浦康平|...
    1906年生於東京 1929年畢業於東京 美術學校(現東京藝術大學)圖案專業,日本宣傳美術會的核心設計師, 曾任愛知縣立藝術大學校長。第一個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推選日本設計師。河野鷹思一生從事平面與裝幀設計,是第一個被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推選的日本設計師,被日本設計界定位為日本現代圖形設計的先驅者。
  • 種草把煎蛋吃出米其林味--日本神級匠心廚具「柳宗理」
    柳宗理是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先生之子,是享譽全球的日本工業設計巨匠。正是在尋常不過的細節之處,傾注了心血,得以讓「柳宗理」成為日本鑄鐵鍋品牌標杆。「是手要使用的東西,所以當然要用手來設計!」「用手去感受,手上便會有答案。」
  • 《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紀念郵票發行 吳為山首次為郵票設計圖案
    11月28日上午,由鹽城籍著名雕塑家吳為山設計的《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紀念郵票在中國美術館舉行首發儀式。《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紀念郵票一套2枚。郵票圖案名稱分別為:青年恩格斯、工作中的恩格斯 。全套郵票面值為2.40元。該套郵票由河南省郵電印刷廠採用膠版工藝印製,計劃發行數量為750萬套。
  • 超低價格日本柳宗理鑄鐵不粘鍋,大牌實惠又貌美!
    的名字,作為日本老一代工業設計大師,柳宗理因為設計風格樸實無華、實用簡約而備受稱讚。他曾多次獲得過國際大獎、親手設計的產品在日本非常流行。而國內外的生活方式和美食類雜誌中,推薦柳宗理廚具的也不在少數。有很多人潛意識裡會覺得,工業設計代表著冷淡、極簡、冰冷,但是柳宗理告訴你,不是!
  • 觸碰手工藝品的美與瑕疵,感受治癒心靈的設計
    Loft和無印良品是世界知名的設計日用品店,這兩家店每天人滿為患,足以讓你感受到工業化的效率與嚴謹,從而去了解手工藝品的美與瑕疵。拿掉了商標,省去了不必要的設計,去除了不必要的加工和顏色,簡單到只剩下素材和功能本身。在無印良品專賣店裡,除了紅色的「MUJI」方框,顧客幾乎看不到任何鮮豔的顏色,大多數產品的主色調都是白色、米色、藍色或黑色。美帆老師曾在上海工作,對工藝的發展史頗有研究,他的著作《誠實的手藝》,細數了日本重要的手工藝人。
  • 揭開日本設計黑歷史!從臭名昭著的「山寨大國」到設計強國
    而這種對設計教育的重視,也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日本政府出錢派遣留學生去國外學習先進的設計知識,回國後,這些人被委派到東京藝術大學、金澤美術工藝大學、女子美術大學三所高校開設工業設計課程。這三所大學也像煙花一樣,迅速綻開,傳遍日本。
  • 吳為山設計《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紀念郵票即將發行
    中國郵政定於2020年11月28日發行《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紀念郵票一套2枚。郵票圖案名稱分別為:青年恩格斯、工作中的恩格斯。全套郵票面值為2.40元。計劃發行數量為750萬套。
  • 世界級設工業設計大師——日本篇
    日本工業設計是不少工業設計師研究和學習的對象,想要更好的知曉日本工業設計及特點,代表性設計師,以及他們的設計作品應該是最好的途徑之一,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十大日本工業設計大師及其代表作品,相信能夠讓你知曉日本工業設計!
  • 世界頂級工業設計大師介紹(全)
    他的設計主張是:用最少的元素(上下公差為±0) 來展示產品的全部功能。牛皮紙做的鴨舌帽SEE MORE →6柳宗理(1915-2011)日本工業設計第一人柳宗理生於日本東京,是「民藝之父」柳宗悅先生之子。
  • 揭開日本設計黑歷史!從臭名昭著的山寨大國到設計強國,這些行動救...
    ,回國後,這些人被委派到東京藝術大學、金澤美術工藝大學、女子美術大學三所高校開設工業設計課程。父親提出的民藝五大原則(實用,材料,技術,量產,物美價廉),深深地影響了柳宗理之後的設計。 柳宗理倡導透過雙手去感受物件與人的契合,排除蕪雜裝飾,創造出最具「實用之美」的質樸器物
  • 【嘆為觀止】「造物主」的神技:日本工業設計大師們的極致追求
    Butterfly Stool(蝴蝶凳)柳宗理被譽為日本戰後工業設計第一人,其1956年的作品蝴蝶凳作為永久展品,陳列在紐約近代美術館和巴黎蓬皮杜中心,成為日本工業設計的代表作。蝴蝶凳的設計極為簡約,以一根金屬配件結合兩塊彎曲的膠合板,形成展翅蝴蝶的造型。凳子正面的形態讓人聯想到極具日本風情的神社鳥居,又如同張開的雙手撐起天空,堪稱功能主義與日本美學相結合的典範。柳宗理毫無違和地將日式傳統美感體現在現代工業產品的設計中,形成日本現代工業設計YO no BI的設計哲學,並未後世所承繼,可以說是現代日式設計美學的奠基人。
  • 經典餐具 柳宗理——用手去感受,便能找到答案
  • 《日本手工藝》: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對器物之美的追尋
    生於1889年的柳宗悅,是日本著名民藝理論家、美學家、宗教哲學家,被譽為日本的「民藝學之父」,日本現代設計理念深受他的影響。他一直倡導手工藝的優秀傳統,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引進西方先進的機械製造,手工藝日漸式微,是他倡導日本民眾精湛的手工技藝不能丟,因為它不僅集實用之美和健全之美於一身,還是一個民族的傳統之根和文化之根,是由一個國家和地區特定的自然和歷史決定的,丟掉了它,就相當於丟掉了自己的根。《日本手工藝》,是他在河井寬次郎、濱田庄司等人的陪同下,探訪全國大街小巷民間工藝之後的匠心之作。
  • 向日本設計大師學習之(二)—— 佐藤可士和
    擅長於執行具有創造性和藝術性產品的開發、空間設計和廣告宣傳,通過簡單、革新而富有震撼力的創造,為產品及藝術活動的方向提出新的可能性。曾獲得東京ADC大獎、東京TDC金獎,日本平面設計者協會年輕設計師獎、Asashi廣告獎以及日本包裝設計金獎等。2000年成立設計工作室SAMURAI。佐藤可士和是日本的平面設計師、創意指導、藝術指導(art director)。
  • 「中國水彩畫之父」李劍晨先生的120周年誕辰展
    12月24日-2021年3月20日,「紀念李劍晨先生誕辰120周年·江蘇省美術館藏李劍晨捐贈作品展」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行。22020年是「中國水彩畫之父」、美術教育泰鬥李劍晨先生誕辰120周年。李劍晨先生作為最早將歐式水彩引入中國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與關廣志並稱「南李北關」,為中國水彩畫藝術的開創與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歷任中央大學、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建築系教授,桃李滿天下,名下更誕生了戴念慈、陳其寬、修澤蘭、吳良鏞等享譽海內外的建築大師。
  • 他的畫被稱作日本「新南畫」,紀念速水御舟誕辰125周年
    2019年是近代日本畫家速水御舟誕辰125周年,他通過繼承與引入南畫(中國宋元文人畫)技法,並以象徵與裝飾性的手法革新了以寫實、精細為特徵的日本傳統繪畫,其作品並被冠以「新南畫」之名,代表作《炎舞》、《名樹散椿》是最早被日本政府指定為重要文化遺產的昭和時代美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