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日本設計時,柳宗理(Sori Yanagi)的名字是最先進入腦海的。這位當代日本最受敬仰,產量豐沛,且備受國際重視的工藝設計巨匠,倡導透過雙手去感受物件與人的契合,排除蕪雜裝飾,創造出最具「實用之美」的質樸器物。(圖:柳宗理設計的廚具產品中,以湯勺、不鏽鋼夾最受歡迎)
初見柳宗理的家用器物作品,人們感受到的是平淡樸素,而握在手中真正使用後會發現,這種簡單並非幾何形態的刻板單調,每一處弧度、轉折、細節都流露出對「實用性」的考量,因而散發著無窮的韻味。
柳宗理極力堅持以「手」進行設計,不畫設計圖,直接用手製作實物大小的石膏模型。為此,製作一件器物往往需要花費長達一兩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是手要使用的東西,所以當然要用手來設計!」柳宗理認為,設計應當真正從「用」出發,用手拿捏、撫握、思考、修正,「用手去感受,手上便會有答案。」也因此,柳宗理的器物之美,不僅只是形式與視覺上的表象之美,而是不著痕跡地融入生活,經過歲月,一點點摩挲出綿長的情味。
出自柳宗理之手的餐具,叉子的弧度與尖端的深度,刀刃寬度等經過詳細計算,愈用愈能體會其舒適與美
為了紀念柳宗理一百歲誕辰,他的首個亞洲巡迴展「美為天作,不可造之: 柳宗理(Beauty born, not made: Sori Yanagi)」日前在新加坡、香港和臺北三城舉辦,展覽展出了柳宗理的代表作品,闡述了他獨到的美感見解與設計哲學。
柳宗理 Sori Yanagi(1915.6.29-2011.12.25):日本工藝設計大師,深受建築家柯布西耶,及其身為「日本民藝之父」的父親柳宗悅先生的啟發,是連結傳統工藝與現代工業、東方與西方設計思想的橋梁。作品多造型獨特又兼具實用功能。1957 年以蝴蝶椅獲得米蘭設計展金獎,一躍成為國際知名設計師。
和魂洋才
1915 年出生的柳宗理,是第一批被西方認同並載入設計史的亞洲人。作為推動日本民藝運動重要人士、知名民藝理論家柳宗悅的兒子,他深受父親的影響,傳承了實用至上的民藝精神。主修藝術與建築的柳宗理,融合西方現代主義精神與日本民藝的特色,發展出獨一無二的美學風格。柳宗理的設計理念深受包浩斯和法國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影響。其作品總在天然材質與極簡線條中,畫龍點睛地注入工藝手作質感。
有人用「和魂洋才」來形容柳宗理同時代的知識分子,他應算是其中的代表。「和魂」與「洋才」兩者本是相互矛盾的對立,就如同柳宗理的一生一般,從小生長於日本民藝運動之父——柳宗悅的家中,接觸到所謂無名工匠手工打造的「用即是美」的世界。成年之時跳脫父親的世界束縛,進而了解、學習到西歐現代主義設計,被包浩斯的設計理念核心「形式追隨功能」深深吸引。原本在柳宗理心中互相衝突的兩種文化,漸漸融合成一種獨具魅力的柳氏美學。
以手造物
柳宗理是位十分高產的設計師,從摘得米蘭設計展金獎的蝴蝶椅,到普通日本家庭都有的白瓷茶壺、不鏽鋼刀叉和鑄鐵鍋,抑或很具現代感的電唱機、縫紉機,乃至汽車,甚至奧運火炬。他所有設計都體現了日本民藝的美學特徵,與此同時,他又擅長利用現代技術與材料,創作出日本風格的現代器物。因此,柳宗理也被國際設計界視為日本工業產品設計的開創者之一。
柳宗理最為人熟識的作品是 1956 年發表的蝴蝶凳,兩片彎曲定型的合板,通過一個軸心,反向而對稱地連接在一起,連接處在座位下用螺絲和銅棒固定。這種造型猶如蝴蝶正在扇動的一雙蝶翼,故取名「蝴蝶凳」。柳宗理受到 Eames 夫婦設計的成型合板家具啟發,創作出這把蝴蝶椅,由山形縣的天童木工生產。隔年在米蘭三年展中拿下金獎,此作品 打響了柳宗理在全世界的名氣,更在 1958 年時獲選為 MoMa 永久收藏。
1957 年獲得米蘭設計展金獎的蝴蝶椅是柳宗理的標誌性作品,由日本傳統木作工坊天童木工製造,為 MoMa 永久收藏
1954 年柳宗理還設計過一把象腳椅。為了方便在有限的空間裡使用,特別採用了當時新開發的纖維強化塑料(FRP)製作,輕巧而便於收納。微凸的椅面與厚實的凳腳,如大象般沉穩地承載人體重量,承託的弧度舒適,簡單而深具機能性。2000 年,瑞士 Vitra 公司還請到設計鬼才湯姆·迪克森(Tom Dixon)用環保聚丙烯(PP)材質對象腳椅進行了複製。如今它已享譽世界,且更廣泛地被使用在家庭和公共場所。
柳宗理設計的象腳椅,2000 年被 Tom Dixon 用環保聚丙烯(PP)材質複製
回顧柳宗理歷年作品,絲毫沒有因時代改變而顯得過時。他主張設計要排除一切蕪雜,追求貼近生活本質的機能性。他設計的不鏽鋼餐具與鑄鐵鍋盤踐行著這樣的理念,每件器具的弧度、深度與尺寸,皆經過柳宗理親手調整與計算而成,不僅將材質特性發揮至最佳效益,外形也有一致性的極簡利落美感。隨著時間的流逝,使用者反而越來越能感受到他那體貼入微的細小設計的用意。
以獨家技術一體成型的貝殼椅,柳宗理設計,天童木工製造
民藝傳承
1977 年,柳宗理繼承了父親的事業,出任日本民藝館第三任館長,將自己的人生完全投入到現代設計與傳統文化結合的追求中。他在 2002 年受封為當之無愧的日本文化功臣。
柳宗理崇尚的「美不是被製造出來的,而是渾然天成」的理念,恰恰是傳統日本民藝之道所追求的。「民藝非出自名匠,只為一般日常用途而造」,民藝之美就存在於這份天然無造作之中,因其樸實無華而更見生活本真。柳宗理的設計作品從民藝中汲取美的源泉,反思「現代化」的真正意義,將西方的現代主義與東方的淡然含蓄完美地融為一體。他的很多作品即使今天來看仍然非常時尚、現代,擺脫了「民藝=老土」、「民藝=過時」的刻板印象。
晚年的柳宗理突破了家居器物的限制,也曾積極投身過街天橋、地鐵站等公共設施的設計,讓我們看到他延續一生的設計熱情。他留給這個世界的,不僅是作品本身,更是其後所包含的設計精神與哲學,這種哲學亦深深影響了後輩設計師們。
中文最大日本文化電子揭示板浪人御所(SenGoKu.Cn)與日本視角(JPSOO.Com)旗下自媒體:日本物語,以文化、歷史、大河劇、甲冑、器物等角度來展現日本之風情,專注日本話題公眾號,姐妹號《日本良品》介紹優質上等日本商品推介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