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發表第一篇SCI論文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2020-12-16 投必得專業論文編譯

投叔讀博時發的第一篇SCI論文,剛好是本人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第一篇SCI論文——讀碩期間發表過一篇SCI論文,但並不是一作。

先提前劇透一下,這篇論文最後沒能進入投叔博士論文的正文中,僅僅是在publication中列了一下。

說到這裡,懂行的人應該已經猜到了。這篇論文其實做的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所謂副課題,也就是side project。也正是因為這個定位,我沒能完成後續的一系列研究。

好吧,現在從頭講一下這個論文發表的經過。

剛開始讀博,投叔大概用了兩三個月的時間來warm up。具體地,是給兄弟組做幾個化合物,完成一個合作項目。在這期間,除了做實驗之外,還查文獻整理文獻,最終確定了主課題:從此我悲催的博士生涯開始了,當然,這是另一個故事。

主課題很快遭遇不順,目標分子的一個關鍵片段被人搶先報導。

當時我很疑惑,甚至產生了「紅旗到底能扛多久」的懷疑。後來跟導師仔細研究了一下已經發表的方法,覺得我們能做得更加elegant,所以還是決定把課題推下去。於是不幸接踵而至,不久又遇到了瓶頸。

遇到瓶頸,除了反覆試驗之外,肯定還是需要繼續讀文獻,找方法。一次很偶然的機會,在組會的頭腦風暴時,聊到了一個新方法。雖然這個新方法最後沒有應用在解決主課題的問題上,但我們都覺得很有價值,就這樣確定了side project。

Side project是一個多組分反應,最終可以高效地合成異吲哚。我跟導師還有組裡的博後反覆琢磨機理,覺得還是走得通的,也值得開發成一個新的有機合成方法。就這樣,在我解決主課題的空餘時間,開始了方法學研究。每天掛很多小瓶子,不停地篩選條件。

實驗科學裡,機理能走通跟實驗能做出來,完全是兩碼事。

在進行side project的研究中,我也碰到了非常多的新問題,最關鍵的一點是產率上不來。後來柳暗花明,從一個很偏門的反應中,一篇很偏門的文獻中得到靈感,找到一個無機鹽做反應助劑,產率一下子就上來了。而且最終開發的體系是水和DMSO的混合溶劑,這樣可以用氘代水和氘代DMSO做實驗,順手研究了一下反應的機理。

等到體系開發完畢後,導師就把最早一塊兒提想法的那個博後加進來,因為本來也有他的想法,要掛他名字,不如直接讓他做點事;另外還加了一個人,是我同一級的同學,剛好也是主課題做得很鬱悶,加進來找找自信。

我們三個人,一起拓展底物,前後得到20多個從未見報導的新化合物。但直到這時,我們仍然不知道這樣憑空做出來的東西有什麼用。

非常巧,在那段時間,OL的副主編,法國的一位女化學家到我們學校開講座。在她的ppt裡,出現了好幾次異吲哚結構。我很感興趣,講座完後跟她交流了一下,提到了接近收尾的這個side project。她很感興趣,建議我們投OL。

這讓我們挺意外的。本來我們幾個人覺得手裡就是個小玩意兒,大概發個一兩分文章得了。但這個女化學家很識貨,因為她知道,異吲哚非常不穩定,合成難度比較大。

說到這裡,可以講一點題外話。吲哚很常見,胺基酸中的色氨酸就有吲哚,糞便中還有3-甲基吲哚。但吲哚一旦變成異吲哚,就很不穩定了。這大概也能解釋為什麼大自然在進化中選擇了吲哚而不是異吲哚。

知道能發OL了,我們幾個人鼓起幹勁兒,把課題快快收尾。完成後,大家想著怎麼也得給這些新化合物找點所謂的「用處」吧。在合成中,我們發現這東西有很強的螢光,就先把螢光數據測了,準備在文章裡朝這個方向包裝。

後來導師建議說最好弄個純合成吧,我們就商量了一下,把異吲哚作為DA反應的雙烯體,做了一系列DA反應,又拿到一組新化合物。數據收集齊全,就投給OL了。

文章投出去後很快就被接受,只有小修改,我們花一個通宵把小修改搞定就定稿了。論文投出去到online,只用了兩周,正式出版也才三周。

這篇論文的全部過程到這裡也差不多講完,總體很順利,前後花了小半年的時間。文章發出來的時候,大家都挺高興。因為在當時,這還是我們課題組最好的文章之一。在投叔的這篇OL之前,課題組最好的文章也是一篇OL。後來我們課題組發展得非常好,OL就可有可無了。

非常可惜的是,當時沒有對螢光特性進行更深的研究,我的工作重心就又回到主課題上。我們組後面有個小夥子,拿這個方法點亮一些蛋白和細胞,發了幾篇CC。

好了,總結一下課題從設計到發論文的整個過程,看看得到了什麼經驗。

首先是一定要想明白原理。即便在實驗性學科裡,原理也是無比重要的,先把原理走通,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第二,不停地查文獻讀文獻。即便前途光明,中間也會有波折。具體問題的解決,多數時候並不是靠靈光一現的所謂天才想法,而是靠廣泛地閱讀文獻,甚至要閱讀跟課題看上去毫無聯繫的文獻。

第三,課題完成後,還是要仔細查文獻讀文獻,看看自己手裡的東西到底怎麼樣。很多時候,面對新事物,一般人無法評估。多查查文獻,多請教一下行內的專家,這樣才能更準確地給自己的成果找到定位,進而選擇合適的期刊投稿。

第四,在實驗過程中就把數據收集好,做紮實。投稿的時候,一次性寫好,不要等審稿人提了,才去補。數據扎紮實實,會給審稿人一個好印象,增加過稿的可能性。那到底需要做哪些數據呢?很簡單,看看目標期刊以往的論文,都列了哪些數據,不要偷懶,老老實實把數據都收了,還特別要注意期刊對數據質量的要求。手裡比較差的數據,多重複做幾遍,不要怕麻煩。

投叔的博士生涯非常悲催,可能唯一算得上順利的,就是這個side project了。現在把經過記錄下來,希望能對後來人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sci論文發表成功的標誌是什麼
    sci論文發表有失敗和成功之別,拒稿是失敗,那成功呢?發表sci論文過程中要經過多個步驟,什麼狀態下才算是sci論文發表成功了,我們要學會識別標誌。那麼,sci論文發表成功的標誌是什麼?卷號和頁碼。卷號和頁碼,是sci論文發表成功的標誌。
  • sci論文發表要潤色,如何有效的潤色
    凡是未潤色過的sci論文,總是在發表過程中「栽跟頭」,成為一篇本很優秀的論文卻不能發表sci的常見原因之一。所以,發表sci論文的作者,千萬不能忘記「潤色」。那麼,sci論文發表要潤色,如何有效的潤色呢?
  •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不是。發表sci論文經常遇到英語的要求,甚至很多作者因為英語水平不夠高,影響了sci論文發表。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sci期刊要求英語,但不是所有的sci期刊都要求英語。sci中收錄的期刊來自很多個國家,包含很多本期刊,每本期刊都有各自相應的要求。
  • 發表sci時學歷填錯了怎麼辦
    發表sci時學歷填錯了怎麼辦?發表sci論文涉及到的內容很多,哪怕在投稿前,檢查又檢查,儘可能降低出錯的機率,但百密難免一疏,出錯還是有可能發生。學歷填錯相對好解決,具體方法,如下介紹。發表sci時,要經過多個步驟,在發表見刊前,有很多修改的機會,修改難度要比發表見刊後更容易。建議作者要在論文修改、校稿的過程中,對論文信息進行檢查,儘量把錯誤在見刊前發現並改正。作者是在見刊前,發現學歷填錯了,比如在論文未分配編輯前,發現了學歷填錯,可以試試能不能通過投稿系統更改,若能,省去了聯繫編輯更改的麻煩。
  • 北大核心、南大核心、SCI三者的區別及怎樣發表北大核心
    比如工商管理應該要發ssci,如果你要是發sci,可以結合工程方面等等,不過其學術價格可以會打折扣。sci分為一區、二區、三區、四區。一區和四區的差距是很大的,而且不是說量的積累可以改變分區和質量的。比如:如果50個4區和一個nature,大家一定要選擇後者。前面無論是你發表多少篇,也不如一篇優質的期刊文章能讓你在大學及學術界立足。所以sci是要看看具體的if和分區情況。
  • SCI論文潤色怎樣做
    SCI論文見解的表述,必須構造做支撐點,好的構造能夠清楚表述論文的觀念內容。醫藥學工作者都想讓sci論文構造認真細緻,但是,怎樣潤色才可以讓論文構造認真細緻呢?最先,在sci論文潤色前,先列舉文章內容大綱,大綱是論文的基礎架構,保證大綱邏輯性認真細緻。一般來說,大綱有兩種寫作方法。
  • sci論文怎麼算送審
    送審是sci論文發表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那麼,sci論文怎麼算送審?發表後的sci論文會經過很多種狀態,當我們看到論文是處在under review狀態時,說明已送審。sci論文發表要符合sci期刊的要求,投稿的論文是否符合要求,要經過審核來確認。不過投稿的論文,不是一開始就會直接送審,而是先由編輯初審。在初審階段,會有不少的論文被直接拒稿,而通過初審的論文,會被編輯推送至審稿人審核,而這一過程被稱之為送審。即sci論文送審的意思,就是投稿的論文通過了初審,提交給了審稿人。
  • SCI論文發表的流程是怎樣的?
    發表SCI論文流程這個問題儘管說過很多次,但還是有一些醫學工作者不知道具體應該怎麼做。為了讓醫學工作者更加了解SCI論文發表流程,今天我們就來詳細SCI論文發表的具體步驟。
  • 英文不行怎麼發sci論文
    發sci論文,要匹配sci期刊。大多數sci期刊的語言要求是英文,這讓英文不行的作者很是困惱,擔心自己寫作的sci論文會因自己的英文不行而無法發表。那麼,英文不行怎麼發sci論文?對我國作者來說,英文不行是發sci論文路上的絆腳石,解決不了英文語言問題,就無法保證文章的質量,成功發表就變得非常渺茫。而解決英文不行的方法,一是可以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但這個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來不及;二是找英文好的人來翻譯潤色,比如有過發表sci論文經驗且英文水平高的人。簡單地說,就是自己英文不行,找英文行的人來做。
  • sci論文的Cover Letter是什麼,包含哪些內容
    向sci期刊投稿論文發表,就必須寫Cover Letter。作為作者不明白Cover Letter代表的含義,就不能準確入手,正確撰寫。那麼,sci論文的Cover Letter是什麼,包含哪些內容?首先,sci論文的Cover Letter是什麼Cover Letter, 即投稿信,是論文投遞時,與論文一起發送給編輯的信件,其目的是讓編輯在閱讀你的論文之前,簡單了解你文章的基本情況。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
    「我投的是Elsevier旗下的雜誌,Elsevier現在採用改進的算法檢測文字抄襲和圖片重複使用,如果重複率超過10%,就會在第一輪審查被拒稿,不會進入專家審稿。」「論文寫手」如此保證這篇論文質量可靠,要求記者通過他的淘寶帳號付款,隨後他會將論文稿件發過來供審閱,確認無誤後雜誌審稿改稿過程將做成視頻發過來。
  • 四川農大這位學長的科研成績單:發表SCI論文8篇,其中5篇TOP期刊
    在校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其中5篇發表在SCI TOP期刊,累計影響因子27.089,尚有外審英文論文2篇,獲得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物理排名第七);研究內容涉及動物抗逆生理及大口黑鱸健康養殖等領域;目前已通過海南大學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成為一名光榮的科研工作者。
  • 英文潤色對論文的發表的關鍵性作用
    論文潤色對於一篇論文的發表可以說是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所以說,要想提高你文章投稿成功的機率,千萬不要忽略論文潤色這個步驟哦!無憂潤色是一家專業從事英文論文潤色、中文論文翻譯的公司,保證100%歐美母語編輯潤色英文,100%留學博士翻譯中文,已發展成為國內*的專業潤色翻譯公司之一。
  • sci文章online什麼意思
    那麼,sci文章online什麼意思?是指sci論文在線發表,在線閱讀的意思。sci文章有online(電子版)和print(紙質版)兩版,兩者都會被sci收錄,沒什麼差別。sci文章online什麼意思sci文章發表過程中,相對於國內學術論文發表來說,會多個online環節。sci論文一般是先online,而後才會見刊,中間的時間長短要看期刊的具體安排。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槍手店主稱論文買賣「不違法...
    作為店主的「老熟人」,記者歷時半年再次暗訪發現,「SCI論文小鋪」生意依舊紅火,至今已賣出100多篇SCI稿件,發表於國內外學術期刊,購買者基本是高校師生,店主因此牟利數百萬元。買賣SCI論文的「十年老店」「有需要物理、化學、材料類稿子的朋友就來找我吧——SCI論文代寫代發,中英互譯,淘寶交易,十年老店。」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店主稱「不違法」
    作為店主的「老熟人」,記者耗時半年再次暗訪發現,「SCI論文小鋪」生意依舊紅火,至今已賣出100多篇SCI稿件,發表於國內外學術期刊,購買者基本來自高校師生,店主因此牟利數百萬元。「我投的是Elsevier旗下的雜誌,Elsevier現在採用改進的算法檢測文字抄襲和圖片重複使用,如果重複率超過10%,就會在第一輪審查被拒稿,不會進入專家審稿。」「論文寫手」如此保證這篇論文質量可靠,要求記者通過他的淘寶帳號付款,隨後他會將論文稿件發過來供審閱,確認無誤後雜誌審稿改稿過程將做成視頻發過來。
  • SCI論文槍手自曝43篇被撤論文黑幕
    今年3月中旬開始,英國現代生物出版集團撤回了43篇SCI(美國《科學引文索引》的英文簡稱)醫學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該事件使眾多醫療機構的醫生陷入學術造假和學術不端的風波中,這些論文被撤回的理由是「相關文章的學術真實性無法得到保證」。同時,這批被撤回的41篇SCI論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全部由第三方機構為文章聯繫同行評審,並代為投稿。
  • 售賣SCI論文百餘篇 網上論文小鋪咋成了打不死的小強
    作為店主的「老熟人」,記者耗時半年再次暗訪發現,「SCI論文小鋪」生意依舊紅火,至今已賣出100多篇SCI稿件,發表於國內外學術期刊,購買者基本來自高校師生,店主因此牟利數百萬元。  「我投的是Elsevier旗下的雜誌,Elsevier現在採用改進的算法檢測文字抄襲和圖片重複使用,如果重複率超過10%,就會在第一輪審查被拒稿,不會進入專家審稿。」「論文寫手」如此保證這篇論文質量可靠,要求記者通過他的淘寶帳號付款,隨後他會將論文稿件發過來供審閱,確認無誤後雜誌審稿改稿過程將做成視頻發過來。
  • sci作者右上角數字是什麼意思
    sci作者右上角數字是什麼意思?發表sci論文時,可以有多個作者,且不同的作者可能來自不同的單位,為了區分作者排名或者作者單位,往往會用作者右上角數字來表示。不管是作者,還是期刊都會重視sci署名的。署名規則是什麼,也會有相應的條文規定。
  • 他說「科研人要帶一點反叛精神」,化壓力為動力,發表11篇SCI論文!
    2017年至今已發表SCI論文11篇,曾獲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次)、唐立新獎學金、美國化學會ACS上海分會研究生學術成就二等獎、上海市先進材料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上海交通大學「十大三好學生標兵」等榮譽稱號。有人說,二十幾歲是一無所有的日子,沒有萬貫家財,對夢想羞於啟齒,無法擁有自己理想的生活。其實不是,二十幾歲的我們擁有的是為夢想孤注一擲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