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的早期表現有哪些?
我們通常所說的肺炎,指的是肺部感染性炎症,可由細菌、病毒和其他病原體等因素感染引起,其中以病毒和細菌最為常見。
其臨床表現包括:
(1) 一般全身症狀,如發熱、食欲不振、煩躁不安等;
(2) 呼吸系統症狀,如咳嗽、氣促、呼吸困難、肺部溼囉音等;
(3) 其他系統症狀,如循環系統的面色蒼白、水腫、少尿,神經系統的嗜睡、凝視、驚厥,消化系統的腹脹、便血等。
如果小兒出現了發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拒食等,尤其是出現呼吸增快、吸氣性凹陷等徵象時,應警惕肺炎。
怎樣數呼吸次數?
呼吸頻率是指每分鐘呼吸次數,胸部的一次起伏就是一次呼吸,即一次吸氣和一次呼氣。在安靜、室溫狀態下兒童的呼吸頻率(RR)範圍分別為:
新生兒:40-45次/分,
1個月-1歲:30-40次/分,
1-3歲:25-30次/分,
4-7歲:20-25次/分
8-14歲:18-20次/分。
平靜時觀察1分鐘,當出現以下情況,則屬於RR增快:小於2月齡≥60次/分,2月齡-1歲≥50次/分,1歲-5歲≥40次/分,5歲以上≥30次/分。
什麼時候需要就醫?
如果出現了發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拒食等,尤其是出現呼吸增快、吸氣性凹陷時,應及時就醫。
如果有以下任意一種情況者,都建議住院治療:
(1) 低氧血症,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 ≤ 0.92;
(2) 嬰兒RR>70次/min,年長兒RR>50次/min,除外發熱、哭吵的影響;
(3) 呼吸困難:如胸壁吸氣性凹陷、鼻翼煽動;
(4) 間歇性呼吸暫停,呼吸呻吟;
(5) 持續高熱3~5d不退者,或有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重度營養不良等基礎性疾病者;
(6) 胸片提示肺實變、肺不張、胸腔積液或短期內病變進展者;
(7) 拒食或有脫水徵者;
(8) 家庭不能提供恰當充分的觀察和監護,或2月齡以下患兒。
科普專家
丁國棟,兒科學博士 ,副主任醫師 ,碩士研究生導師,擅長小兒呼吸系統疾病及兒內科疑難雜症的診治,尤其是反覆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哮喘等。主持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30餘篇,累計影響因子150分以上。
門診信息(北京西路院區):
周一上午 特需門診
周一下午 專家門診
周二上午 高級專家門診
周三下午 專家門診
本項目受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支持。
編輯:章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