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思翠‖衣食住行,看小康生活

2020-09-24 文棚

衣食住行,看小康生活

從衣著看。解放前,中國人受「三座大山」的壓迫和剝削,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解放後,雖物質匱乏,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實行計劃經濟。買衣憑布票,色彩和樣式十分單調,不是黑色、灰色,就是藍色、白色……還記得孩時在穿衣方面最經典的規則:「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除老大外,其他孩子似乎沒穿過一件新衣,通常是新老大、舊老二,縫縫補補給老三。但自改革開放後,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不管是年老還是年少的,一年四季,穿戴時髦,衣著豔麗光鮮,莫說看不到打補丁的,就連以往千篇一律的青藍色彩都少見。人靠衣裝。一點不假!舒適的生活,使人們越活越年輕,越活越漂亮,幸福溢於言表。

從膳食看。「民以食為天」是古訓。解放前,人們吃了上頓沒下頓,乞丐成群。解放後,人們有了安居樂業的生活,衣食雖簡單,但能吃飽穿暖,平平安安。而改革開放後,實行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人們「家家有餘糧,戶戶有存款」。如今,連普通老百姓的餐桌上,琳琅滿目,魚肉不稀罕,多愛吃蔬菜。人們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口味清淡,謹防「三高」。過去,因糧食不夠用來充飢的野菜、粗糧,現成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講究科學飲食。食,已不再是簡單的生活溫飽品,而漸漸地變成了一門學問。

從住房看。解放前,多少人無家可歸,露宿街頭,甚至凍死他鄉……解放後,國家住房制度是分房。人人有房住,雖小但很溫暖。改革開放後,從城市到農村在住房上發生了巨變。國家興建經濟適用房,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買得到、住得起」的選擇。小區環境優美、購物交通也方便。有高層住宅區,有複式樓,有花園小區,甚至還有單門獨院的特色別墅。而農村已城市化,不少人家城裡、鄉下都有住房……還有,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也進入尋常百姓之家,千裡之外,天南海北,親人慾見,視頻一開,頗為愜意。

從出行看。解放前,窮人當牛做馬被人「騎」。解放後,人們過上了太平日子,上班、上學、購物、走親訪友等,需用一種代步工具。改革開放前,中國可謂「自行車王國」。道路建設也是不太樂觀,多為土路, 凹凸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要致富,先修路。改革開放後,陸續修通了鄉村公路,逐步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現如今,無論是城市還是鄉私人轎車普遍進入尋常人家,各色各樣的車輛擠滿大街小巷,甚至開到了田頭地尾。

總之,我們的祖國已然成為「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強大中國。而今年,我們的祖國在疫情中涅槃重生,破繭成蝶,奏響了「生命至上、人間大愛」的「中國精神」!震懾全球!同時,我們的祖國於劣境中奮發圖強,毫不懈怠,終於完成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城市農村全面脫貧奔小康社會。瞧,世界第一高橋——北盤江大橋正式建成通車。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在北京首發。世界首例新能源空鐵在成都亮相……北鬥導航、火星探測器覆蓋全球,石墨烯技術、5G通信技術將居世界頂尖!而中國的高鐵、核電等「大國重器」已經走出國門,行動支付方式、無人機、智慧型手機等,飽含中國人智慧的創新理念與產品風靡全球。全球矚目的重大成就讓國人自豪,令世人驚嘆!一個強大的「數字中國」已然傲立於世界之東方!

中山,是偉大祖國發展的一個美麗縮影。

(地址: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龍虎塘)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

◆編輯:徐向東

◆二審:藍運良

◆三審:魏禮軍

◆素材來源:中山日報

相關焦點

  • 衣食住行 「典」亮生活
    衣食住行 「典」亮生活 2021-01-06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看,小康路上的幸福笑容
    有一種話語是暖陽,有一種笑容是希望,有一種幸福是小康……脫貧攻堅最大的任務是讓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小康路上最美的風景是貧困群眾綻放的笑容。 夏末秋初,記者跟隨「亮麗北疆、幸福小康」內蒙古跨盟市記者交流採訪團走進興安盟、通遼市各旗縣區、蘇木鄉鎮、嘎查村,處處能感受到脫貧攻堅工作給貧困群眾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到處洋溢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喜悅,在鏡頭下呈現出一張張收穫幸福和希望的笑容。 這些「笑容」,見證了貧困群眾生活苦去甘來、如意幸福,是小康路上最美的風景。
  • 從居民收支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就
    世紀之交,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從新世紀開始,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發展階段。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真貫徹落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和方針政策,居民收入水平持續較快增長,消費水平穩步提高,消費結構優化升級,生活質量明顯提升,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人民生活正闊步邁向全面小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國內首個沉浸式...
    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宣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宣傳部署,由徐州市檔案局、徐州市委研究室、徐州市檔案館、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徐州市史志辦、徐州市總工會主辦,該館通過徐州城鄉普通家庭「衣食住行娛購健學」等全方位的巨大變革,以小見大呈現國家發展、社會變革。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美好生活博物志:從「的確良」到珍珠纖維 上海...
    開欄的話「民亦勞止,汔可小康」。中華民族的小康夢,綿遠悠長。從改革開放初期首次提出「小康社會」構想,到黨的十八大作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部署,黨的十九大強調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一茬接著一茬幹,一棒接著一棒跑。
  • 什麼是小康社會 小康生活的標準是什麼
    小康社會這個詞語相信每個人都聽過,但不知道你是否能了解這個詞語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呢?不妨來看看什麼是小康社會?小康生活的標準又是什麼?  什麼是小康社會  小康社會是古代思想家描繪的誘人的社會理想,也表現了普通百姓對寬裕、殷實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 小康 我來了|小康按摩店託舉起盲人夫婦的「小康生活」
    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今天的中國,更多上升機會,更多保障依靠,更多成功路徑以及更多表達渠道。即日起,紅網時刻推出《小康 我來了》系列報導,走進身邊的「小康」故事。小康盲人按摩店位於長沙銀港水晶小區居民樓。店主候意群。小康盲人按摩店內。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長三角百家媒體看海鹽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長三角百家媒體看海鹽 發布日期:2020-10-23 09:17 信息來源:海鹽新聞瀏覽次數: ■全媒體記者 馬卓儀 劉行  潘成豪  見習記者 鄧黎傑本報訊 昨天上午,「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長三角百家媒體看海鹽」大型媒體採訪活動正式啟動。
  • 刷爆朋友圈的南朗稻田音樂節:打造小康生活的「左步樣本」
    在剛剛過去的周六周日,我們把2020大半年錯過的音樂狂歡全部還給你,2020中山南朗稻田音樂節比聽音樂會酣暢,比看演唱會狂野,稻田裡的音樂「墟」,既土味十足,又潮氣沖天。兩天兩夜,五個專場現場遊客超兩萬人次,省市平臺線上直播觀看總人次破百萬,抖音、今日頭條等同城話題熱度第一……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二)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本刊記者 黎海華 王光煦「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2013年4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博後村考察時闡發的這一重要論述,深深紮根於3600多名博後村村民的心底,也從這裡傳到大江南北老鄉的心坎裡,鼓舞全國億萬農民奮力奔向小康社會。
  • 品書香 贊小康——小康路上E起讀
    正因如此,國家對全民閱讀格外重視,自從全民閱讀活動發起以來,全民閱讀不僅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更重要的是閱讀已經融入了廣大公眾的生活。全民閱讀活動的大力推行,帶來國民素質的顯著提高,更讓我們正在致力建設的全面小康充滿了「底蘊」,而這也是全民閱讀對全面小康建設的最大貢獻之一。
  • 小康!到上海中心,看看「小康生活」的模樣
    你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是什麼樣的?正在上海中心大廈B2藝術長廊進行的「儂好!小康」2020年上海市民文化節創意設計大賽成果展上,百件優秀作品呈現了市民心目中最直觀、最真切的美好小康生活。「儂好!小康」的美好畫卷。圖說:主題演繹獎獲獎作品 官方圖年齡最小的參賽者名叫陸陳曦,只有10歲,最大的則是年近八旬的張安樸老人。小朋友眼中的小康生活就像一條船,船裡面裝滿了糖果、玩具,也裝滿了快樂。老人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人,見證了上海在全面奔小康之路上的日益繁榮。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就在幸福的小日子裡
    搬出沉陷區,告別髒亂差,東華園社區百姓開啟安居樂業新生活——「小康」,就在幸福的小日子裡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6月30日,吃過晚飯,家住撫順市順城區前甸鎮東華園社區的陳玉芳一家,坐在一起聊天、唱歌,屋內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昆明鬥南:小康生活像花 越開越美
    雲南省昆明市鬥南鎮,在地圖上看,只是滇池邊一個不起眼的小鎮;但從「鮮花版圖」上看,它卻是中國乃至亞洲著名的花都。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村民,通過大力發展花卉特色產業,用鮮花鋪就了一條小康路。如今,鄉親們的小康生活也像花兒一樣,越開越美。
  • 日本女生曬「極簡生活」走紅:以車為房,衣食住行全在車上
    日本女生曬「極簡生活」走紅:以車為房,衣食住行全在車上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會有人在過著我們嚮往的生活,勇敢地奔赴在追夢的路上。如果你也厭倦了眼前的生活,不妨跟隨著自己的心,去追尋想要的生活。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就有一位日本女生曬「極簡生活」走紅網絡。每天生活在大城市的燈火通明之中,伴隨著燈紅酒綠的繁華,也帶來很多不必要的欲望和煩惱。於是,厭倦這種被金錢和欲望包裹著的生活狀態之後,這位女生決定勇敢出發,去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
  • 「小康」與「大同」:美好生活的古風圖式
    但是「天下為公」「世界大同」成為歷朝歷代人們「美好生活」的理想,是中國文化最為珍貴的思想遺產之一。 人類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文明前行的動力。中國最早系統闡釋「美好生活」願景和相應社會形態的,是兩千五百年前《禮記·禮運》中關於「大同」和「小康」的闡述,這成為最早對相關社會秩序和社會結構的系統構圖。 對於「大同」社會的描述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 小康生活是什麼樣子?「儂好!小康」設計大賽成果展給你答案
    小康生活是什麼樣子?「儂好!小康」創意設計大賽成果展海報拔地而起的一座地標,呼嘯而過的一道新航線,低碳出行的一片藍天,美麗鄉村的一次郊遊,在線下單的一次購物……你所見所想的小康生活是什麼樣的?12月18日,「儂好!小康」2020年上海市民文化節創意設計大賽成果展,在上海中心大廈B2藝術長廊正式亮相,百件優秀作品呈現了市民心目中最直觀、最真切的美好小康生活。
  • 曬曬我家小康生活|苟麗花:照顧好「小家」 看顧好「大家」
    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即日起,中共墾利區委宣傳部、大眾網·海報新聞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組織開展採訪活動,通過視頻攝影對比、新舊圖對比、群眾講述等方式聯合推出《曬曬我家小康生活》專題報導,呈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的幸福生活。
  • 曬曬我家小康生活⑩|王金香:養花種菜的悠閒愜意生活
    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即日起,中共墾利區委宣傳部、大眾網·海報新聞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組織開展採訪活動,通過視頻攝影對比、新舊圖對比、群眾講述等方式聯合推出《曬曬我家小康生活》專題報導,呈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的幸福生活。
  • 有種小康生活叫做「中山樣本」
    有一種小康生活,叫「中山樣本」!每天早上6點半,伴隨著雄壯的國歌聲,黃圃鎮65歲的吳惠森在自家4層樓房的樓頂上,舉行升旗儀式。這是他年輕時開貨船養成的習慣,至今已堅持數十年,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參與升旗儀式的都是吳惠森的親屬,包括年幼孫女和孫子,升旗儀式也融入了吳惠森全家人的生活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