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電商無授權銷售成潛規則 深圳走秀網獲個別授權

2021-01-09 中國經濟網

  近日,來自深圳的劉女士向南方日報記者爆料,稱其在一家奢侈品電商網站上買了塊巴寶莉手錶送給母親,結果名牌手錶使用不到一年就出現了問題,而在「只能送回電商維修」的條款下,苦等了數月後才從電商取回維修後的手錶,但是更加「杯具」的是,手錶再度故障,錶帶斷裂且生鏽,劉女士將手錶送到專櫃進行驗證時,卻被告知該手錶是「假得不能再假」的假表。但由於劉女士無法提供有效證據證明其在該電商買到的手錶是假表,這場售假投訴陷入僵局。

  據記者了解,對奢侈品電商「售假」的投訴似乎並不在少數。據媒體報導,日前也發生了消費者從走秀網上購買的NewbarK品牌的女鞋,僅穿一周便出現質量問題,購買的DOLCE &GABBANA(D&G)襯衣「也像地攤貨」的情況,而在向NewbarK公司求證後更加宣稱其在走秀網上所購的女鞋根本就是假冒品。

  一邊是奢侈品電商不斷壯大,另一邊是「售假」之聲不絕於耳,奢侈品電商為何頻頻陷「售假」泥潭?對於幾乎99%都沒有正式授權的奢侈品電商而言,其貨物來源的複雜性,終將讓它們不得不背負來自品牌商的「落井下石」和消費者的質疑。

  現象

  無授權銷售已成「潛規則」

  在廣大消費者眼裡,聲勢浩大的奢侈品電商可謂是聲名在外,不僅有遠赴美國上市的標兵型企業,也有與國際電商巨頭合作的新生代企業,但是在這些奢侈品電商的貨架上售賣的,卻是幾乎百分百未經相關品牌正式授權的名牌。

  「無授權銷售已經成為了奢侈品電商中的一種『潛規則』。這個是國內奢侈品電商普遍的一個窘況。」電商行業人士甘先生無奈地告訴記者。

  據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國內眾多奢侈品電商的貨架上售賣的主流奢侈品品牌裡,唯一存在的正式授權案例是來自走秀網所取得的義大利奢侈品牌SalvatoreFerragamo菲拉格慕官方授權,除此之外所有在售賣奢侈品的電商均未獲得任何的品牌授權。

  據公開資料顯示,作為第一大奢侈集團、擁有LV、Celine、Fendi、MarcJacobs、Dior等品牌的LVMH集團,其在大陸地區電商策略還是處於觀望之中,其部分海外地區已開設在線銷售平臺,而集團旗下中端化妝品牌貝玲妃(Benefit)曾入駐天貓試水,但隨後已經撤出,旗下品牌均未有任何的授權計劃。而第二大奢侈集團、擁有江詩丹頓(VacheronConstantin)、卡地亞(Cartier)、萬寶龍(Montblanc)等品牌的歷峰集團,目前在大陸地區也未直接為品牌開設網銷平臺,但對電商持積極肯定態度。2011年收購英國著名奢侈品網站Net-a-porter布局電商,而Net-a-porter於2012年3月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目前旗下品牌同樣沒有授權的計劃。

  更有奢侈品業內人士透露,一般消費者熟悉的奢侈品牌中,PPR集團的Gucci已經明確表示將不參與電商授權,而Armani、Marni、Bally等品牌則選擇通過官方網站在華開通在線商店的方式進入大陸電商市場,其網站上有中文的產品說明頁面及包含稅收的中文標價,也提供直接寄送商品至大陸地區的服務。另外Burberry等則由品牌自己主導建立。

  調查

  貨源到底來自哪兒?

  既然不是通過正規品牌授權,那擺在奢侈品電商貨架上數以萬計的各種奢侈品來自何方呢?對此記者進行了專門的採訪調查。

  渠道一:海外渠道

  由於產品型號差異、售後自理,可能被認定為「假貨」

  「國內奢侈品電商的進貨渠道一般有三種,而最常見的就是國外買手批量購買,然後通過報關的手續進口到國內再進行銷售,奢侈品電商就賺取買賣之間的差價獲利。」就職於國內某奢侈品電商的莫小姐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如是分析。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主要的奢侈品電商其貨源90%以上都採取了這種渠道。作為唯品會的創始人,沈亞和洪曉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透露,當年他倆去歐洲採貨,下的都是百萬級別的訂單,有的品牌代理商還以為這二位是去掃貨的,直感嘆「中國人真有錢」。而在華南電商圈內也流傳著一個段子,指某奢侈品電商創始人的夫人,就長期「盤踞」在國外的奧特萊斯等的特價場,成為半職業買手。

  「國外的奢侈品牌一般會通過奧特萊斯等的渠道,將過季的款式和商品進行低價的銷售,其折扣可以達到2-3折甚至更低,奢侈品電商們獲取的利潤還是非常可觀的。但是通過海外渠道進貨,雖然將奢侈品做成了『白菜價』,同時要面對進貨時間較長、質量與售後服務難以保證的局面。」莫小姐特別指出,通過海外渠道進貨雖然產品的真偽可以得到一定的保證,但是在售後服務方面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由於並非通過國內代理銷售的產品,國內的代理商大多數並不會對產品提供應有的服務,而對於奢侈品而言,價格中所體現的價值很大程度就是出自於售後服務的層面的。」

  有電商業界人士則表示,雖然是通過國外正規渠道購買到的產品,但是由於存在於國內的產品型號的細節方面的差異,甚至由於渠道的不同,也有可能在一些鑑定的過程中被認定為「假貨」,「到底是真『假』還是假『假』,則要看消費者怎麼去判斷了。」

  本報記者從各大奢侈品電商了解到,目前通過海外渠道進貨的奢侈品其銷售和售後主要都是奢侈品電商自己負責,例如大多數的名牌手錶,在奢侈品電商中都明文要求其維修售後需要直接寄回電商,而並非到相應品牌的售後,這也導致了眾多的消費者紛爭的產生。

  渠道二:第三方商家

  第三方商家為了牟利,可能參差售假

  「除了海外渠道進貨外,隨著如今電商積極開展平臺化的經營模式,奢侈品電商也開始向平臺的方向進行轉移,具備一定資格的商家都可以利用奢侈品電商平臺進行奢侈品的銷售。」然而,這種第三方的奢侈品銷售渠道,成為奢侈品網購中假貨泛濫的重災區。

  「雖然電商們都會對進駐的商家進行資格的審查,還通常會要求繳納數萬至數十萬元的保證金,但是由於無法對貨源進行有效的監控,一旦這些第三方商家銷售的奢侈品存在問題,奢侈品電商們只能通過事後的處理來進行補救,對消費者的保障並不理想。」莫小姐言語中有些無奈。

  據向南方日報記者爆料奢侈品電商售賣「假表」的劉女士反映,其向該電商反映相關問題後,該電商將其投訴轉到了一家第三方的手錶代理公司處,而這家代理公司則建議劉女士直接與其進行退貨換貨的處理。

  「雖然有數量不菲的保證金被押扣在奢侈品電商平臺上,但是高額的利潤還是會使得不少進駐的商家鋌而走險參差售假。這些第三方商家可能並不會全售假,但是可能會在出售數個真品的同時,夾雜一兩件仿製品在其中,從而牟利。」莫小姐告訴記者。

  然而,第三方商家採取的這種「摻假」的銷售方式具有很大欺騙性。網友「叮叮」表示,在一般的奢侈品電商上購買時都會先留意以前買家的點評,由於使用了摻假的方法,所以消費者通常看到的評論大部分都是對商家售賣產品的真偽表示認同的評論,對於想要購買相關奢侈品的消費者而言造成了不小的困擾。

  無論是奢侈品電商平臺還是消費者,在出問題之前都很難對第三方商家進行監管,只能通過事後的扣留押金等的方式進行維護消費者的權益,但是對於電商的信譽度和消費者的信心而言,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打擊。

  渠道三:品牌授權

  為了品牌形象,鮮有一線品牌願意授權

  「最後一種奢侈品的進貨渠道,就是獲得品牌授權的模式了,但是如今國內除了Salvatore Ferragamo菲拉格慕官方授權走秀網全系列商品外,還沒有其他任何一家奢侈品牌對電商給予授權。」莫小姐認為,品牌授權對於消費者和奢侈品電商都應該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在奢侈品牌角度來看,卻非常謹慎。

  ESMOD法國高級時裝藝術學院企宣主管高杉則認為「奢侈品牌對電商『說不』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電子商務的營銷方式從根本上破壞了品牌形象。奢侈品電商要想保證良好的形象和血統,唯一方向就是品牌官網的在線銷售。」

  對於這一問題,財富品質研究院在其發布的《2012中國奢侈品報告》中亦有詳細的分析:本土奢侈品電商規模都不大,競爭力仍然是依靠打折幅度。然而這一促銷手段,與奢侈品作為特殊商品的稀缺性又相衝突。因此,奢侈品電商們很難從一線品牌那裡獲得授權。

  困惑

  是否「假貨」到底誰說了算?

  「現在奢侈品電商銷售未經授權的商品其實是一個灰色地帶,由於銷售的商品沒有通過國內正規的代理,往往也無法獲得與國內銷售的正規渠道產品相同的售後服務,因此很容易被鑑定為『假貨』。」電商行業人士甘先生心有不甘地表示。

  事實上,正牌代理商給奢侈品電商「暗中使絆」的情況並不少見。在去年6月,當當網高調推出市場價七五折銷售天梭表的活動,被觸怒的天梭迅速發出聲明,指出當當網上的天梭表未經授權,天梭不提供售後服務。而同樣問題也出現在當當網出售的卡西歐手錶上,有消費者在當當網購買的一塊卡西歐手錶問題多多,央視記者將此款手錶送到卡西歐公司進行檢測後發現,這位消費者在當當網上購買的卡西歐手錶經過細緻嚴謹的檢驗,被鑑定為假冒卡西歐手錶。然而,當當網公關經理葉小舟頗為無奈地告訴記者,所謂的「假表」,其實是問題出在了是否有「授權」上。

  「被鑑定為『假表』的產品準確地說應該是『沒有授權的官方』產品,被定義為『假貨』其實還是不太準確的。」據葉小舟介紹,當當網在產品的把控方面是非常嚴格的,而對於第三方商家的準入門檻也是非常高。「第三方商家進駐需要交納50萬元的保證金,對其銷售的產品作出擔保。」

  「沒有經過授權的商品並不代表是『假貨』」,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佔領在談到「授權」和「假貨」的定義時如是強調:「相關的商品雖然沒有經過授權,但是如果也是原廠生產的話,就沒有構成商標侵權罪,相關的代理商也就無法起訴相關的商家。」

  但是對於目前市場中普遍存在的「假貨」的聲音,趙佔領表示:「目前國內部分的代理商對於電商銷售的商品通常採用不提供官方售後服務、從公開宣傳上聲明和通過產品鑑定三個方法來打擊網上銷售的非官方渠道的商品。」

  有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正牌代理商通過相關方式來阻擊奢侈品電商,情有可原,但是這也暴露出一個問題就是,國內缺乏權威的奢侈品鑑定機構。這不僅讓奢侈品電商們感到困擾,也給消費者的維權帶來困擾。

  奢侈品研究專家、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目前奢侈品的驗真主要有品牌商、二手店和諸如寺庫這樣的非官方機構提供,這讓結果的權威性受到質疑,而國家尚沒有相關的權威鑑定機構。

  -專家建議

  還是要走品牌授權之路

  貨源渠道混亂,商品驗真之路充滿坎坷,對於奢侈品電商來說,未來的發展之路在哪兒?

  在周婷看來,此前愛馬仕的造假問題就已經牽扯出了行業的潛規則,即便是從海外買手買貨也無法保證真實性。很多授權的經銷商都在造假、售假,如果沒有得到品牌的直接授權,仍然從渠道拿貨,還是會遭遇到相應的問題。因此,奢侈品電商要發展壯大,還是要想方設法爭取到品牌的直接授權。

  「國內奢侈品網站要想走出怪圈,除了強化貨源渠道,改變低價策略外,還應找到自己的商業模式,塑造自己的網站特色,從而提高受眾質量和黏性。」

(責任編輯:尹彥宏)

相關焦點

  • 奢侈品電商無授權成潛規則:真假難辨
    奢侈品電商「售假」和無商品授權等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而電商所售奢侈品無授權已經成為行業潛規則,這一現象也直接導致奢侈品網購市場魚龍混雜,真假難辨。
  • 走秀網獲得Fossil授權 本土電商「官方化」
    近日,本土奢侈品電商走秀網宣布,獲得了美國品牌Fossil的線上授權,這是繼該網站獲得菲拉格慕官方授權後的又一品牌授權。  多年來,本土奢侈品電商遭遇國際奢侈品大牌抨擊的原因之一就是「未授權」,消費者擔心通過該渠道購買的產品是假貨,無法享受品牌質保。
  • 走私≠正品 走秀網引發奢侈品電商地震
    奢侈品電商走秀網CEO紀文泓因涉嫌走私被捕,讓原本沉寂的走秀網意外走紅,奢侈品電商行業也因此事再掀波瀾。8月17日,媒體曝出走秀網涉嫌參與走私的部分案值達3.21億元。事件一出,網絡輿論出現一邊倒,稱走秀網是良心企業,為提供低價的奢侈品,寧可走私也不願售賣假貨。
  • 走秀網CEO涉嫌走私被捕 奢侈品電商行業大地震
    奢侈品電商走秀網CEO紀文泓因涉嫌走私被捕,讓原本沉寂的走秀網意外走紅,奢侈品電商行業也因此事再掀波瀾。8月17日,媒體曝出走秀網涉嫌參與走私的部分案值達3.21億元。事件一出,網絡輿論出現一邊倒,稱走秀網是良心企業,為提供低價的奢侈品,寧可走私也不願售賣假貨。
  • 跨境電商調查:「直採」卻無廠商授權,「海淘」卻無進出口資質
    在日本亞馬遜的網站上,同樣14枚裝的一盒售價為945日元(約50元人民幣)。「德國鐵元」同樣讓人眼花繚亂。在京東全球購上,記者搜索「德國鐵元」,有不下27家第三方商家在售賣這一產品,最便宜的商家只賣199元兩瓶(合99.5元/瓶),最貴的是每瓶155元。 對於消費者來說,海淘商品的價格優勢毋庸置疑,但真偽難辨。
  • 走秀網押寶名品店
    這是走秀網過去幾年一直在探索的事情。現在,紀文泓的新策略是,把重心從品牌商處轉移到渠道商身上。這裡的渠道商不再是個人買手,也不是品牌經銷商,而是歐美當地具備一定實力和聲譽的名品店。平臺為這些門店提供銷售渠道,擴大銷售額,門店則在前端為平臺把控品質,並提供相應折扣,幫助平臺形成價格優勢。
  • 尚品網已死,奢侈品電商大戰猶未終局
    尚品網以及一眾垂直奢侈品電商的關張,並不意味著奢侈品在線銷售模式的終結,相反,這個行業正發生著新變化。對於奢侈品電商這個行業來說,尚品網的停業更是漫長告別儀式中加入的新成員,從2014年至今,尊享網、品聚網、佳品網、走秀網等同行早已經「先行告辭」,餘下的要麼委身融入阿里的生態體系中,要麼轉型為「線上線下精品生活方式」提供商。從喧囂到落幕,垂直奢侈品電商似乎已無人問津。
  • 低價卡西歐手錶網售公司調查:未獲官方授權
    通過知情人爆料、臥底調查等方式,新快報記者逐步探明了一個大型廉價CASIO手錶網絡銷售組織。大量未取得官方授權、來路不明的廉價CASIO手錶不僅在天貓、QQ商城銷售,還被發往卓越亞馬遜、京東商城、新蛋、飛虎樂購、唯品會、紅孩子、走秀網等各大知名網商。由於無法全國聯保,店鋪保修又相當苛刻,一旦手錶出現質量問題,消費者的權益很難得到保障。
  • 京東等多家電商身陷「售假門」
    日前,有媒體報導稱,聚美優品涉嫌「知假售假」,除聚美優品外、包括亞馬遜、1號店、走秀網、京東等在內的多個電商平臺,所售賣的奢侈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假貨問題。一時間,多家主流電商身陷「售假門」。  不過,也有個別涉事電商發聲明撇清關係。在走秀網一份聲明中就明確表示:「從未與『禕鵬恆業』合作過。」  售假為何成平臺頑疾?  「中國人購買的奢侈品佔全球消費量的近50%,其中大部分是通過非網際網路渠道購買的,網際網路渠道買到假貨的可能性太大了。」
  • 英國脫歐英鎊貶值 走秀網等跨境電商奢侈品價格下降10%
    聯商網消息:6月24日,英國公投選擇脫離歐盟,這將對正在困境中掙扎的全球奢侈品零售商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不僅僅改變了歐洲的格局,也影響著中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奢侈品專家、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表示,短期內對零售是有促進的,當然也包括電商,國際化的英國電商銷量在1-2個月內會暴漲,但對中國電商影響不大,最多也就是以此為噱頭做個促銷而已。對此,走秀網高級副總裁牟清表示:早在2014年,走秀網就成立了英國子公司。
  • HUGO BOSS的中國電商冒險之旅:奢侈品電商該選擇何種模式?
    2013年,其開通了自己的官方網上商店;2014年9月,旗下的BOSS以及BOSS Orange品牌入駐走秀網開通了品牌旗艦店;隨後的11月,旗下Boss Orange又入駐天貓開設官方旗艦店;現在,HUGO BOSS再次嘗試新的模式,從品牌旗艦店到品牌商品授權京東自營的方式運作。
  • 關於「菲塔赫醫用冷敷貼」授權在淘寶等電商平臺進行銷售的聲明
    近期,我公司發現有商家未獲得授權的情況下在淘寶等電商平臺銷售我公司生產的「菲塔赫醫用冷敷貼」。「菲塔赫醫用冷敷貼」由我司官方平臺和全國授權經銷商進行銷售和服務。目前為止,我司未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在淘寶剛等電子商務平臺上銷售。
  • GUCCI、LV中國官網銷售相繼上線 奢侈品大牌為何紛紛自建電商?
    不過,目前開放的物流城市僅限於北京、上海重慶、成都、廣州、深圳、杭州、南京、瀋陽、大連、哈爾濱和武漢在內的12個城市,其餘城市會在以後陸續跟上。      2014年,Burberry入駐天貓,成為首個進入第三方網站銷售的奢侈品牌。   儘管Burberry天貓旗艦店銷售慘澹,仍阻止不了奢侈品大牌進軍電商的決心。
  • 奢侈品電商無授權銷售成潛規則 貨源真假難辨
  • 走秀網的「穿越時刻」:那四年發生了什麼?︱穿越
    穿越低谷期的走秀網,幾乎也是用異曲同工的辦法挺到了今天。2013年前後,將公司做小、人員縮減到400人之後,紀文泓開始了一系列再度創業新政。第一方面,就是堅持高端品類,固守奢侈品本業。彼時,同樣做奢侈品電商的唯品會,已經轉向將目標客群聚焦在大眾領域,主打「特賣」概念。
  • 在走秀網買了雅詩蘭黛後... 記住了,化妝品千萬別在網上買!
    此外,工作人員表示,只有在雅詩蘭黛官網購買的產品才能確保和專櫃產品質量一樣,其他網站銷售的產品可能無法得到保障。【同期聲】雅詩蘭黛工作人員:唯品會、走秀網那些不是授權的銷售【正文】該工作人員的說法得到雅詩蘭黛官方客服的認同。客服人員告訴記者,走秀網不是雅詩蘭黛官方認可的渠道,沒有獲得授權,不能確保消費者購買的產品是正品。
  • 同款手袋國內外價差近一倍 成奢侈品假貨泛濫原因
    原標題:同款手袋國內外價差近一倍 成奢侈品假貨泛濫原因   同款手袋境內外正品差價高達近一倍 記者調查發現中國缺少定價話語權銷售渠道魚龍混雜   「感覺再不會愛了。」京東、聚美優品等知名電商網站被爆出銷售奢侈品假貨的消息,奢侈品愛好者小楠向記者感慨。
  • 尚品網叫囂電商大咖,實價PK無懼色
    而輕奢,這個略帶洋氣而有範的時尚消費觀,正在悄然地改變消費者的消費選擇,一站式享購海外低價且時尚的輕奢品,成為了剁手族們網購選擇的新向標,強調輕奢、打造輕奢也隨之成了時尚電商平臺重點打造的平臺標籤,但能否贏得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最終還得講究個血統的根正苗紅。  作為中國時尚輕奢第一站的尚品網,正是這麼一家根正苗紅的輕奢時尚電商購物平臺。
  • 樂卡克與走秀網正品之爭 引爆團購維權第一案
    發布會上,寧波樂卡克就消費者舉報團購網站「嘀嗒網」涉嫌銷售假冒樂卡克產品一事正式表態,宣布對銷售產品的北京今日都市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及其運營團購網站「嘀嗒網」、提供產品的深圳走秀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及其運營電子商務網站「走秀網」啟動法律程序。  寧波樂卡克總經理王可先生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樂卡克此次維權訴諸法律,既是維護國際著名運動品牌合法權益,也是為了維護消費者利益。
  • 蔻馳、古馳、阿瑪尼、MK這些奢侈品品牌拿授權
    現在隨著網際網路電商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商家注重品牌營銷,大品牌不僅利潤高,銷量也比小品牌高很多,但是更多的商家在做電商的時候苦於沒有正規授權,那麼就止步於此了。列舉一些品牌:阿瑪尼、蔻馳、古馳、香奈兒、MK、菲拉格慕、巴寶莉、萬寶龍等等像這些一線的奢侈品品牌,在國內基本上都是拿不到授權的, 因為這些海外的品牌一般都是不對外授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