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化發展趨勢要求餐廳設計研究如何使取得的各種營養素適度、均衡,使自己能身體健康。縱觀東西方食物結構,中國食物消費基本上屬於高穀物膳食類型,人體攝取動物性蛋白質所佔比例明顯低於西方國家;歐美食物消費基本上屬於高動物膳食類型,高脂肪、高熱量、高蛋白等「三高」食物結構所帶來的疾病已開始引起社會的重視。為此,飲食界開始研究如何調整食物結構。調整的原則是「營養、衛生、科學、合理」,其目的在於促使營養平衡,保健強身。保健類食物的流行將是餐飲業發展的又一走向。選擇保健為主題的餐廳設計也將因此而獲得廣大顧客的青睞
1、餐廳設計要清——口味清淡
隨著大多數人溫飽問題的逐漸解決,人們對於飲食的審美要求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現代人不需要大魚大肉,也不需要「重油、重鹽、重味」,轉而要求「低鹽、低油、低熱量」和「強調本色、原味、清淡」:據對32名大專學生的調查,同時給每人一小碗「番茄雞蛋湯」和「酸辣肚絲湯」品嘗,結果清淡的「番茄雞蛋湯」最先全部喝完,而味濃的「酸辣肚絲湯」喝完者只有13人,佔43.7%,其餘相當一部分人只喝了兩口就不再喝了,足見人們的口味越來越趨於清淡。正在成長的青年人如此,新陳代謝緩慢的中老年人就更不必說了。這裡所說的「口味清淡」,當然不是清湯寡水、淡而無味,而是經過調製後升華了的一種質樸、自然的本味,是更高層次的「淡中見真」的美味。
2、餐廳設計要奇——異域奇食
獵奇本來就是人類共有的一種心態,對於封閉了數百年的中國人來說尤其如此。中國飲食是一項強勢而不易為異國餐飲設計所打動,然而,當人們了解異域飲食文化願望與日俱增的情況下,人們已不滿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和「北方吃牛羊,南方吃魚」的老習俗。自從80年代以來,不少國家的食品.像日本料理、韓國燒烤、義大利比薩等,如雨後春筍般在許多城市中出現。這些異國食品,並不見得多麼適合中國人的口味,可它帶來了一種新的飲食文化,令人耳目一新。其實,獵奇的心態不只反映在異國食品上,屆口使對國內其他地區的菜點,同樣也有嘗新的要求。不同地區人們都有品嘗不同風味的願望的反映。雖然這些異地的食物未必得到人們口味的真正認同,但獵奇的心態促使著人們不斷地去品嘗和鑑賞。可以預見,異國他鄉的食品還將進一步打破國界來滿足人們的這種需要,各種風味菜餚會於一館、南北小吃集予一樓、世界名食聚於~街,將成為21世紀餐飲業的新景觀,以匯集各國各地的不同火鍋為主題的火鍋城餐廳就是這樣一家滿足不同人們獵奇需要的主題餐廳設計。
3、餐廳設計還要樂——吃得快樂
食對於人類而言,既有維持生命的一面,又有因食而快樂的一面,由此而發明創造的烹調工具、烹調方法、調味技藝、吃的技巧、吃的禮儀和飲食風尚等就成為一種文化,即飲食文化。食之樂是中國飲食文化的優良傳統。也是中國飲食審美的一種境界,中華民族向來就很重視。日本飲食文化學者石毛直道在《飲食文化論》一書中也說: 「飲食由果腹為目的階段逐漸向快樂階段的過渡,是日本餐桌不斷演變的事實。」從飲食中尋找快樂,同樣越來越成為人們追逐的另一種走向。尤其是進入90年代以後,追求休閒形式的消費已成為餐廳設計主流, 「食快樂」除了用烹製出美好滋味的食品來滿足人們由感官而至內心的愉悅追求外,餐廳設計幽雅裝潢、講究的餐具和整體環境氣氛等都要達到一定水準,再配合以一些顧客參與性的娛樂項目,邊吃邊樂,這將成為一種新的飲食方式,許多主題餐廳設計都看中了這個消費趨勢,如運動城餐廳設計,圍棋餐廳設計,武術餐廳設計等,除了餐飲之外,又賦予另一個主題—讓人們樂在其中。
藉助靈活的市場促銷持續發展,餐飲促銷的文章很多,既有店內店外的各種促銷,又可根據價格、季節等開展各種優惠活動;既可以產品作為突破口,又可以服務作為促銷的主題:既可形成規模,大造聲勢地開展,又可小打小鬧,細水長流地開展;既可以直接增加銷售收人為主要目的,又可以強化社會形象為營銷目標;既可單兵」作戰」,獨立營銷,又可與同行組成營銷方陣,共同策劃。作為一種感性消費產品,餐廳設計應注重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促銷活動,推動餐廳的發展。
獲取更多餐廳裝修小知識請掃一掃或識別下方二維碼快來獲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