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日本國寶級 造園大師:枡野俊明的禪意庭院

2021-01-10 禪林網

這位架著眼鏡、面帶微笑的禪寺住持散發著淡泊出塵的氣質,從他溫柔從容的面龐上很難看出他的每日作息超乎常人的繁忙。

他是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住持,日本造園設計事務所總設計師,多摩美術大學環境設計學科教授。

他與草間彌生、野口勇等藝術家齊名,曾入選《時代周刊》「當代值得尊敬的 100 位日本名人」。

他就是枡野俊明。

△ 8 歲的枡野俊明(右一),三兄妹的笑臉

枡野俊明 1953 年出生於神奈川縣橫濱市的一個禪僧世家。他的父親信步是一位刻苦而努力的禪僧,對枡野俊明的行事風格有著很大的影響。

小學五年級時,枡野跟著家人路過龍安寺,看到龍安寺的枯山水庭園驚訝不已。

「自己家的寺院,為什麼就沒有這麼漂亮的地方呢?」

當時這個10 歲的小男孩兒一定沒有想到,他今生第一次看到的枯山水竟然就是他日後作庭生涯中最高的標杆,後來枡野表示過,枯山水的最高境界就在龍安寺。

△ 23 歲的枡野俊明(前排左一)和恩師齊藤勝雄(右一)以及園林工匠們一同休息

大學時期,枡野的專業背景與許多景觀設計師的學術背景一樣,是農學科。學習期間,他拜入造園大師齊藤勝雄門下。

枡野俊明正式開始庭園設計的工作大約是 25 歲以後。在那之前他於大本山總持寺做過一段時間的修行僧,這段歲月對他的人生影響極大,以至他修行過後就開始深入地學習園林設計。

△ 在齊藤老師(前排右一)的指導下,枡野俊明和園林工匠們正在設置石組

枡野成為作庭師已近四十載,枯山水儼然成為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枡野俊明的設計觀

源於禪學的造園理念

"作為禪僧的我一直在禪的精神基礎上進行創作,並長年遵循著。『作庭』 對我來說不僅僅是追求造型美,還是把『自己』 與空間進行置換的一種精神的設計過程。被稱為『石立僧』 的禪僧們是把庭園作為『個人表達』 的場所,並把作庭過程視為每日修行的一部分。"

"我自己也是一樣,把作品的創造過程視為修行,一點一點地積累到現在。『庭』 在我心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庭園是特殊的精神場所,是心靈的棲居地。作庭即修行,步步是道場。"

枡野俊明的設計哲學觀

不對稱- 對稱是一種平衡、結束,不對稱被認為是沒有盡頭、餘韻。

脫俗 - 不是形式的,而是自由的,對心靈的關照。

自然- 讓人不覺得這是人為的。

沉寂- 和平和真正的避風港,遠離日常生活和擁擠,沉默的概念體現於平常生活中。

枯高- 死亡,更加堅強,自由的精神,尋找自身存在悠悠自適。

簡單- 不複雜、質樸簡約之美。

看不見的- 隱藏的餘輝,在後面應具有的深度,想像的空間。

「庭園是特殊的精神場所,是心靈的棲居地。作庭即修行,步步是道場。」

白砂、青苔、褐石,立於枡野俊明設計的庭園中,常給人以天然去雕飾的清新氣息。他將作庭視為自己內心世界的一種表達,方寸之間即現宇宙大意境。

◎ 枡野俊明現代枯山水設計選

枡野俊明除了在日本,還在加拿大、德國、挪威等地進行庭園製作。他的作庭是建立在日本傳統美學與禪宗思想的基礎上,添加了現代主義元素與設計理念。

「傳統有其不變的價值,但我們要為其注入現代化的手段、材料,這也體現了你的功力。只有這樣才能將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枯山水早已走出日本的國界,其影響力也超越了日本概念的限制,開始在世界各地被廣泛應用。

如今混凝土森林般的大都會中,能夠提供給人們感受大自然的場所和機會越來越少,這樣的大環境只造就了一個個讓人們處於忙碌狀態的簡陋的小環境。

枡野俊明的枯山水作庭結合了生態觀,在植物選擇上強調植物的形態和季節性,注重與空間情緒的統一。

植物不在多,在於恰到好處,這就與建築物或水池邊的綠化不同,它更能喚起人們的感動和思索,令人難忘。

青山綠水之庭

曲町會館

東京都 1998 年竣工

攝影 / 田畑 minao

配合會館的聚會和住宿用途所設置的庭園。枡野試圖通過呈現深山中綠樹環繞的景致,讓都市裡的人們再次感受到忘卻已久的悠閒。

從榻榻米接待室打開障子,由豎直石塊表現的「群山」映入眼帘。石燈籠、樹木、竹質柵欄等垂直元素,與橫向鋪設的石道、礫石、苔蘚等水平元素交織,營造出幽深之感。

聽雪壺

銀鱗莊料亭旅館

北海道 2007 年竣工

攝影 / 田畑 minao

枡野基於回憶創作的庭園。第一次來到這家料亭旅館時,枡野被大雪覆蓋的中庭的景象深深感動,一接到這個中庭的設計委託時,他就決定將它命名為「聽雪壺」。

這個中庭在料亭的玄關後方,可以說是銀鱗莊的第二個門面。

整個庭園只由三塊石頭和白砂組成,白砂表現了淨化心靈的白雪。客人可以從三面欣賞庭園,其中一面採用了低矮的長窗戶,從而構成了多層次的枯山水風景。

聽楓庭· 水到渠成之庭

祇園寺客殿庭園

茨城縣 2004 年竣工

攝影 / 田畑 minao

聽楓庭建在建築物的東北側,正面朝南,是庭園最理想的位置。沿著迴廊東西縱橫,表現海洋的砂礫一直鋪設到走廊下方。

喬木以黑松為主、日本山楓為輔,在一天的光影變化中,樹影也隨之變化,枡野希望觀庭的人會把這一自然的變化和人生的無常相比照,進而有所思考。

鋪設了榻榻米的迴廊前安裝了滑動式玻璃門,所以不管門是開是閉,庭園的景致都能與室內相關聯。

水到渠成之庭是住持房間所對的庭園,房內的地磚一直延伸至庭園,加強了內外的關聯,強調了人與庭的對峙。

悠久苑

防府市齋場庭園

山口縣 2003 年竣工

攝影 / 田畑 minao

佛語有「生者必滅,會者必離」一說,意思是誰都有從這個世界逝去的一天,誰也都有送別他人的時刻。

齋場是進行火化和舉行葬禮的場所。這座齋場庭園連接著入口和火葬室。

枡野以「清淨」 「啟程」 「鎮定」 「升華」 「慈悲」 「追憶」六個步驟對應人生終結的場景,並以此作為設計主題,使整個大庭園包含六個不同的故事區域。

這個庭園反映出世事無常,枡野希望這個空間能夠承載悲傷,並激發人們要珍惜活著的當下的想法。「啟程之庭」用厚鋪的苔蘚和粗糙的條狀石塊表現透視效果,漸行漸遠。

閒坐庭

Cerulean Tower

東急酒店休息廳及庭園

東京都 2001 年竣工

攝影 / 田畑 minao

玻璃牆壁的內側是酒店大廳及休息區。枡野希望入住酒店的繁忙客人們坐在休息區時可以被寂靜的自然所包圍,得到與自然對峙的機會。

禪語有「閒坐聽松風」一說,就是說心靈澄清時,能聽到松樹與風相會的聲音,這座庭園也因此得名。

曲線式的石階構造與鋪設的礫石如水流一般,有綿延進室內之感,最後與大廳內部的方形石雕呼應。苔蘚和矮竹起到了空間的過渡作用。

夜間照明開啟時,方形的雕塑花瓶與窗外花園朦朧的光影相呼應。

龍門庭

祇園寺紫雲臺禪寺

茨城縣 1999 年竣工

攝影 / 田畑 minao

從茶室看龍門庭,近處豎立的大石頭表現的是本寺開山祖師講禪的情形。遠處有築山,山頂部設有寓意「鯉魚躍龍門」的枯山水石組。

禪文化中有龍門瀑布的故事,穿過瀑布的鯉魚會化作神龍。從水面探出頭來的就是鯉魚石,鯉魚石的正面就是表現瀑布的石組。

築山上的苔蘚與白砂形成對比,營造出動靜結合的空間。此組枯山水的水源始於遠處靠近牆體的瀑布石組,從石橋下方穿過,一直流向建築物。

靜寂之庭

卑爾根大學校 舍庭園

挪威 2003 年竣工

攝影 / 田畑 minao

挪威卑爾根大學的項目是枡野通過國際設計競標比賽得到的。校舍主建築是由挪威設計師操刀,以混凝土為主體的現代建築物,建築物通過一個長長的轉彎的斜坡深入花園,連接了地面和高層。

日本文化中,對自然表示敬意被視為最高的美德,枡野懷著這樣的敬意,思索卑爾根這座城市的自然特點。他試圖創造的是一個不逃離日常的喧鬧,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保持心靈寧靜的空間。

庭園分為中庭花園和面向研究室的後庭花園。枡野把遠處聳立的烏爾瑞肯山看作自然的象徵,把校舍看作人類智慧的象徵。將當地的松樹移入庭園,強調卑爾根市特有的自然顏色。

日本造園大師枡野俊明

作者:禪庭

枡野俊明 Shunmyo MASUNO

日本國寶級枯山水大師

日本禪僧大師和日本古剎建功寺第18代主持

當代日本枯山水的主要代表人物,日本當代景觀設計界最傑出的設計師之一,他是多摩美術大學環境設計學科教授、日本造園設計事務所創始人、日本禪僧大師和日本古剎建功寺第18代主持。1953年出生於神奈川縣橫濱市,1975年畢業於玉川大學農學部農學科,學生時代師從齊藤聖雄,畢業後成為其弟子;1979年他以僧人身分雲遊至大本山總持寺修行,為他今後的設計生涯奠定了思想基礎——禪宗美學和日本傳統文化。1985年繼承父業成為一名禪僧;1995年獲加拿大造園家協會「全國優勝大獎」;1996年主持科學技術廳金屬材料技術研究所中庭改造設計工程,獲「日本造園學會獎」;同年又獲「橫濱文化獎勵獎」;1999年獲「藝術選獎文部獎勵獎」。

生活:

枡野俊明清晨4點起床,坐禪,誦經,掃除。上午8點進入設計事務所開始工作,下午6點半結束工作。傍晚7點開始坐禪,誦經,與家人相處,11點入寢休息,這是枡野俊明每日的生活。出身於一個禪僧世家,枡野俊明早年學習藝術,研究生畢業後迷戀枯山水、研習佛教禪宗,進而出家為僧,一心一意潛心研究枯山水,他把營造枯山水當作參禪悟道的主要修行手段,並把作品的創造過程視為修行的過程。十幾年間,他受邀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倫敦大學、哈佛大學等世界著名學府進行演講和集中講義。雖以作庭為名,卻以做人為義,在枡野俊明的努力下,枯山水景觀進一步發展成為日本主流景觀之一,並且得到國際景觀界的關注。

語錄:

枡野先生這樣說到,「作為禪僧的我一直是遵循建立在禪的精神基礎上進行長年創作的,『作庭』對於我來說是把『自己』放在不同空間進行表現的一種精神性很高的設計過程。它不僅僅是追求造型美,而且,被稱為『石立僧』的禪僧們是把庭園作為『自己的表現』的場所,並把作庭過程視為每日修行的一部分。我自己也是一樣,把作品的創造過程視為修行,到現在為止,一點一點的積累起來。『庭』在我心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枡野俊明先生說,「每當為一座花園尋找合適的石頭其他材料時,我常常要深入自然進行研究。在尋找植物的過程中,我會帶著感情地畫出許多草圖。當開始立石和布置植物時,我完全沉浸在各種相關元素的對話之中。我要尋求一顆石頭或一株樹木所具備的某種精神,從而確定其合適的位置」。

作品欣賞

包含:京都府公館庭園、瀑松庭、龍門庭、正受庭、瑩山禪師轉法輪之庭、清風道行之庭、和敬之庭。

京都府公館庭園

這個設施由迎賓館的一部分——「京都府公館」與多功能「府民大廳」所構成。本庭園是迎接海內外賓客接待室,為營造出接待氣氛而設計。設施考慮到利用形態,通過電腦控制照明,試圖營造有夜間庭園景觀形式的日本庭園。庭園使用瀑布、流水、池塘等傳統構成要素,精煉設計的同時,體現了自然寬宏博大的印象。

此外,庭園圍繞此設施主題「友好與親善」,營造了渾厚圓滿的環境。

建築設計:石本建築事務所

規模:佔地面積4473平方米

竣工:1988年

施工:佐野藤右衛門 植藤造園、小櫻產業

瀑松庭

這個庭園是由池泉、溪流、瀑布等水景和利用白沙象徵的山水(枯山水)以及以茶室為中心的露地所組成的日本庭園。庭園的設計借於瀨戶內海的景色特點,以浮出海面強而有力的花崗巖群島,以及在此生長的黑松作為主題。庭園內的黑松與瀑布構建了「靜」與「動」的關係,在庭園構成上相輔相成,哪一方都不可欠缺。所謂萬物均又一而形成,「靜」與「動」的關係維持了不二的平衡。將這重要的精神思想,通過此庭園傳達給生活在當今的我們,無須語言傳達。就猶如這黑松,安靜地立於此處,平日的煩惱憂愁等隨瀑布流去,身心得到清淨。黑松與瀑布作為庭園的主題,故此庭園命名為「瀑松庭」。

設計內容:外部構造、庭園設計

所在地:愛媛縣今治市旭町2-3-4

建築設計:觀光企劃設計社 浪速設計

建築施工:清水建設、日產建設、大林組、住友建設JV庭園外部結構設計、監督管理枡野俊明 日本庭園設計

庭園建造施工:植藤造園(佐野晉一)和泉屋石材店(和泉正敏)

合作栽植:瀨戶內園藝中心

佔地面積:11350平方米

庭園面積:約1000平方米

龍門庭

此庭園是為紫雲臺禪寺的迎賓設施而建造的。由茶室建築看到的景象(一塊豎立的大石頭)是表現本寺當年開山祖師東皋心越禪師給弟子們說法的情景。禪文化中,有一個來自中國龍門瀑布的故事,越過瀑布的鯉魚將化成神龍。這個故事在日本枯山水石組中得到了抽象化的表現。本庭園在低矮的建築山頂部製作了枯山水石組,本庭園的名字「龍門庭」由此得來。此外,自然排列的景石群、苔蘚與白沙形成對比,營造出寂靜的空間,使觀看者能體驗到當年禪師說教的氛圍。在此處,清淨無雜念的心與庭園空間對峙,時而妄想世界,時而無相未來。

所在地:茨城縣水戶市八幡町

建築設計:三上建築事務所

建築施工:大久保健設

造園施工:佐野晉一,植藤造園(大久保健設)

建築物面積:163平方米

庭園外部結構面積:140平方米

工期:1999年2月-1999年3月

正受庭

「對峙的空間,哲學的庭園」,這是我追求的叫作中庭的極小空間。先從這個館的主人最初給我的信來介紹吧。信中寫道:微弱的光線射入庭園,雖然在園子裡卻能感受到外面和自然交集的庭園。微小的空間通往無限的世界、連接天空通往形而上的世界,想要一個這樣的能夠映照出自己內心的庭園。專攻宗教哲學的主人對中庭提出了這樣明確的要求。

因此,將命名為光庭的這座中庭放置在「無意識、無我」的空間位置,眺望著中庭的自身與中庭中庭這個對峙空間相交流,尋找出埋藏在心靈深處最重要的東西。自己在存在的意識領域(建築物)眺望放置在無意識領域的「中庭」。我想建造的是,穿過中庭再次走出無意識的空間,最後就是空,也就是與自然相融合的空間。我的想法是,在與這個受限制的庭園對峙時,能深切體會到「我是自然,自然就是我」。

與中庭這個被限定的空間交流時,人就與無限廣大的大自然融為一體,心靈也得到釋放,像是存在於被巨大的東西包圍著安樂平靜的氛圍中。因此建造了這座伴隨著高度精神性的哲學而形成的庭園。本來,宗教、哲學和精神性等都不存在具體形狀。但是,正如曾經有位禪僧試驗過的,想把沒有開關的東西用空間來表現時,這座名為「正受庭」的中庭就應運而生了。所謂正受,就是「心靜安定的狀態」,指的是這樣的心態下所有的事物都能被正確地反映的清心狀態。正是和本庭園嚮往的東西相吻合的一個詞,就用此命名了。

▲項目內容:S邸「rifugio」坪庭

所在地:岡山縣邑久郡

建築設計:增田建築事務所

建築施工:MATSUMOTO CORPORATION

佔地面積:391平方米(中庭面積5平方米)

造園施工:佐野晉一(植藤造園)

製作:山楓、沿階草、石塊等

工期:2002年10月

瑩山禪師轉法輪之庭

福井縣的武生是開創曹洞宗大本山總持寺的瑩山禪師的出生地。瑩山禪師是把道元禪師從中國傳來的曹洞禪在日本發揚光大的禪師。在曹洞宗,道元禪師被尊為高祖,瑩山禪師被尊為太祖。在這片紀念瑩山禪師的地方,御誕生寺得到了新的土地,由原曹洞宗管長、大本山總持寺貫主板橋興宗重修此地。新建的眾寮、坐禪堂中間的空間作為庭園,通過庭園徐徐到達玄關。故此庭命名為「瑩山禪師轉法輪之庭」。這是為了紀念瑩山禪師在日本全國說法,普度眾生而建造的庭園。庭園由地勢起伏的苔庭、三塊石頭和白沙流所構成。假山附近的嶙峋景石代表說法的瑩山禪師。他的恩澤,猶如這流淌著的白沙無垠無際。其他的兩塊石頭象徵的是觀音菩薩和來向觀音許願的母親。來寺院參拜的人們,走在庭園的石板路上觀賞四周時,是否能聆聽到瑩山禪師說法呢?

設計內容:造園設計

所在地:福井縣越前市莊田町32

造園外景設計/監理:枡野俊明 日本造園設計

造園外景施工:植藤造園(佐野晉一)

庭園面積:170平方米

製作:日本楓樹、日本山楓、紫薇、現有石頭、白川沙石、檜葉金蘚

工期:2009年5月-2009年6月

清風道行之庭

修行的同時人會回歸自我。

我將「忘卻街道的喧譁,可以切換心態的距離和時間」的設計理念融入庭園規劃——從入口周圍到大堂的空間。如果把建築物比喻成人的身體的話,那麼這次的設計就是讓它穿上了衣服。正如穿著不同心情也會不同一樣,根據庭園的不同,住在裡面的人心情也會隨之改變。我正是考慮到這點,才設計出入口周圍的空間。

人轉變心情是需要一定的距離和時間的。比如寺院有三道門,神社有三座鳥居,道理是一樣的。每次穿過門時人的心情就純潔一點。這是一個居住空間,與寺廟、神社空間不同,但是我想將這種隨著進入而心情變化的想法在這個大城市的居住空間中實現。為此,從道路到建築物之間的距離是最重要的。建築物正對十字路口,可以聽到街道的喧譁,首先改變入院處的氣氛,使人們到入口處能稍微得到平靜。進入建築物後到住戶玄關之間,住戶們邊眺望過渡的風景,邊舒緩自己的心情。這條通道不單單是享受奢侈的空間,更是轉化心情所必需的空間和距離。聽著流水聲,感受著輕撫的微風,塗著柿漆的和紙溫柔地迎接著人們。我的目標是把這裡打造成從都市歸來的人們在自然中得到緩解、回歸自我的空間。

▲項目內容:Opus有栖川Terrace&Residence

設計內容:造園設計(外部人口、一層中庭、地下中庭)及入口室內設計

所在地:東京都港區南麻布

綜合兼修:枡野俊明 日本造園設計

建築設計:竹中工務店

建築施工:竹中工務店

造園外景設計/監理:枡野俊明 日本造園設計

基地面積:6251.42平方米

建築面積:25511.11平方米(地上11層地下1層)

庭園面積:入口處約1100平方米,外部空間約1350平方米,地下一層約170平方米

製作:紫薇、山楓、毛竹、吉祥草、庵治石

工期:2001年-2004年3月

和敬之庭

該項目是加拿大文明博物館中展示的日本庭園,表現的是日本人對大自然的敬愛之心。這座庭園將「自我表現」的禪宗哲學以不對稱、簡樸、幽玄、靜寂等方式表現出來。被命名為「和敬之庭」的這座庭園,本著深入理解日本和加拿大兩國的歷史、文化、精神等方面的初衷,作為連接兩國文化的橋梁。

這座庭園中心的瀑布石是日本文化起源的象徵,從這裡流出的水流將匯入大海,這裡則被設計成「流入博物館」。以博物館象徵兩國文化融為一體,達成相互之間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尊敬。

事業主:加拿大國立文明博物館

所在地:加拿大魁北克

建築設計:Douglas Cardinal

竣工:1995年

地方顧問:Don Vaughn Ltd.

景觀施工:Shinichi Sano,Uetoh Zoen

於他而言,無論是造園還是觀賞庭園都是一種修行,庭園也是道場。

相關焦點

  • 日本國寶級大師出手,造天河頂豪園林!
    花城廣州,亦是世界園林大師的競技舞臺。 新加坡花園、法式莊園、中式庭院……但唯獨少了日式禪園。 這一次,日本國寶級大師出手,廣州也終迎最獨特的頂豪園林! 日本國寶級大師修禪地——建功寺 01 近日,合景泰富(華南)世界美學溯源之旅——東京站正式啟程。
  • 日本國寶級枯山水大師
    羅朗園境 ID:laurent2006-枡野俊明Shunmyo MASUNO日本國寶級枯山水大師日本禪僧大師和日本古剎建功寺第18代主持-當代日本枯山水的主要代表人物,日本當代景觀設計界最傑出的設計師之一,他是多摩美術大學環境設計學科教授、日本造園設計事務所創始人、日本禪僧大師和日本古剎建功寺第18代主持。
  • 日本枯山水大師枡野俊明:設計園林是一場禪修
    【編者按】:枡野俊明的人生中有兩個密不可分的角色:日本古剎建功寺第18代主持和傳統園林設計師。他說,他一直穿這「兩雙草鞋」前行,有時是這雙,有時是那雙,但始終就是這兩雙鞋。而如果園林是「心靈停駐的獨特的精神空間」,那設計園林就是「一場充滿禪意的修行」。
  • 日本禪意庭院的秘密。
    靜謐的禪宗庭院,第一感覺中產生的舒坦、靜寂、清淨,讓人有時空凝固、古今穿越的錯覺,這是東方庭院的極致,融合了禪宗思想、東方文化和植物世界的精華,走近它,揭示它
  • 禪宗的日本化:枡野俊明的「道場」
    枯山水裡的「減法」枡野俊明從不混跡在娛樂節目中,但他在NHK有一檔固定的五分鐘節目,叫作《一日一禪的做法》,教人如何坐禪,而在建功寺的網頁上也儘是他的節目預告及書籍廣告,他享譽國際的公司「日本造園設計事務所」就隱蔽在建功寺的一處庵堂裡。
  • 【景觀療愈】日式禪意庭院的秘密
    ,  走近它,揭示它,擁有它,  你便可以與它零距離。  日本庭院設計基於三個理念:  縮減規模、象徵化、借鑑思想。  通過細分,  我們可以揭開日本庭院的核心秘密所在。    日本庭院深受中國禪宗和庭院「師法自然」的影響,  庭院中的植物、山石、沙礫,都代表不同的意義,  除給遊人帶來視覺上的愉悅,  也在精神上得到了休息。
  • 日本最美「枯山水」庭院指南,庭院深深深幾許?
    枯山水庭院,不僅有很高的美學研究價值,更是具有吸引著普羅大眾一覽其風採的魅力。即便不是參禪者,眺望枯山水庭園,也能獲得片刻的平靜。在日本境內的枯山水庭園之多,各有其不同的個性。其庭園分為上、下兩段,下段為平地的池泉迴遊式庭園,而過了「向上關」和「通宵路」,則是上部依山而建的以指東庵為中心的枯山水庭院。西芳寺枯山水庭園是日本枯山水庭院的開山之作,由日本枯山水鼻祖、禪學國師夢窗疎石設計建造而成,融合了禪宗中幽玄、素樸、自然、清靜等理念。
  • 看世界|日本20個經典枯山水庭院,帶你感受日式庭院經典之美
    05銀閣寺庭園京都銀閣寺的原名慈照寺,是日本室町時代遺留下來的國寶級建築。銀閣寺內的銀沙灘和向月臺為日本特有的枯山水式庭園,是江戶中期之後建造而成的。圓錐形的礫石置於鋪滿白砂的空地上,白砂象徵著大海,而礫石上砂礫製造出的紋理則代表著萬頃波濤,構成一幅極為抽象的風景畫。
  • 禪意風格的特點
    禪意風格的特點概述:參考業界權威裝修網的禪意風格案例解析,可以了解設計要點。東方禪意風格庭院的代表是中式潑墨山水式的庭院和日式洗鍊素描式的庭院。在造園手法上,中國傳統園林「崇尚自然,師法自然」,在有限的空間範圍內利用自然條件,模擬大自然中的美景,把建築、山水、植物有機地融合為一體,使自然美與人工美統一起來,創造出與自然環境協調共生、天人合一的藝術綜合體。此外還常用「小中見大」的手法,採用障景、借景、仰視、延長和增加園路起伏等方法,利用大小、高低、曲直、虛實等對比達到擴大空間感的目的。
  •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看懂了嗎?
    @Shevong  日本所特有的禪宗庭院,精巧細緻,講究造園意匠,極富禪意和哲學意味,形成了極端「寫意」的藝術風格。橋在日本庭院中是頗富禪意的景觀,象徵著此岸與彼岸的連接。經常看到的木橋多為紅色,也就是楓色。日本皇家寺院和神社對橙紅色情有獨鍾。庭院裡,春花與秋葉營造了多彩的景觀,而夏季大概是一個頗為枯燥的季節,所以,楓葉般的紅橋在一片蒼翠中可謂畫龍點睛,即使到了冬季的雪後,紅橋白雪,想想都知道有多美。
  • 日式禪意庭院,一種別樣的美
    日式庭院中草是經過疏理,精心種在石縫中和山石邊的,它要突現自然生命力的美。樹是刻意挑選、修剪過的,如同西方藝術的雕塑般有表情含義。日本人對自然資源的珍愛,可以從他們對任何自然材料的特性挖掘中看到,尤其是在庭院中。
  • 20座最美枯山水庭院
    銀閣寺的原名慈照寺,是日本室町時代遺留下來的國寶級建築。銀閣寺內的銀沙灘和向月臺為日本特有的枯山水式庭園,是江戶中期之後建造而成的。 方丈庭園由日本造園大師重森三玲於1938 年建造(東福寺於明治時代初期遭火災,其方丈庭園於1939年重建)是在東福寺自鎌倉時代建立起來的庭園的基礎上,引入現代抽象藝術的結構而營造成的一個枯山水式禪院庭園
  • 日式別墅精品小庭院設計,枯山水意境的禪意文化,起源於中華血統
    美譽為日本庭院造景藝術之巔峰,將禪宗美學理念發揮到極致。禪,源於中國,上下幾千年,代代相傳,日式庭院藝術之精髓和血統亦是如此。禪,一直抽象存在著,枯山水只是其表達方式的一種,但又不止於這種表達。不可否認,日式庭院藝術的「禪」對古典中式園林藝術進行了延伸及深化,這種抽象的傳神化,正如修禪者在修行中見自己、見天地和見眾生,我們從枯山水中所見到東西,大概也如此理吧。如此精緻的小庭院,秉著業主對日式園林和中式園林的喜愛,如何將各自文化融入其中,便是對設計師的考驗。庭院,除滿足日常活動的舒適性和實用性,還希望有一定的景觀性,視覺上的衝擊。
  • 「建築界」隈研吾的剝離木屋,庭院設計充滿日式禪意
    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擅長採用傳統元素讓建築仍然聯繫到其所在的地域中,期望以現代的高科技和地域性的自然素材相結合,我們來賞析下大師的作品——剝離木屋。  這棟住宅位於擁擠的日本街道內,但它通過特殊的外觀成為周圍最引人矚目的房屋。
  • 日式庭院設計元素,教你打造禪意庭院
    精緻感的院子總能把細節處理到極致,在微小的細節處體現大景觀,日式庭院就是如此,有限的空間,多彩的庭院。東方的日本庭院深受禪宗和中國園林師法自然的精神影響,逐漸形成的完整的精神體系,庭院中從植物到山石、沙礫,都代表著不同的意義。
  • 7步打造「日式庭院」花園,清新精緻,小院子造園的首選
    禪意,淡泊,安靜,清新精緻,較少的裝飾,造型簡單,是日式庭院的風格,小院子的首選,也是大家喜歡日式庭院的原因!日式庭院設計要點1.首先,日式庭院雖然起源於中國文化,但經過長期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寧靜、樸素、簡潔、神秘的庭院風格,通過有限的世界再現了大自然的無限意境。
  • 靜謐雅逸的「日式庭院」,其實很好設計,學會這4個技巧輕鬆打造
    1.細節處理事實上,日本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庭院設計方面,它只是中國庭院小型化的另一個版本。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日式庭院在細節上更具獨特性和品位,它的外在表現和設計師在創作過程中的理念更體現了日本人有自己的特點,正是因為這些特點,才會使他們的庭院設計非常細緻簡潔,同時也具有禪意的味道。
  • 在城市蝸居就不配有私家庭院?日本園藝達人親授造園攻略
    不管你有沒有大陽臺、大園子、大魚塘,都能自造庭院,邊觀賞邊吃更不是夢。今天加主編來拯救你了!資料可不是上網搜搜的,而是參考自日本園藝達人裡內藍的書——《園藝圖鑑》,該書豆瓣評分高達8.5。● 作者裡內藍在日本曾從事PR雜誌、兒童讀物的編輯工作,後作為自由撰稿人,創作烹飪、旅行等方面的圖書和面向兒童的科學讀物。
  • 這個和尚把它推向了日本現代花園的最高境
    這種看似無心而實則精雕細琢的造園手法,其實是短命的寫照,同時也反映了禪宗的淡漠、玄遠、絕滅和前世的思想。02日本國寶山水主人:譚業俊明說到日本幹山水,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Shino俊明。他身上有許多標籤,如當代國寶級的日本奎大師山水、古寺建公寺的日本第18代主持人、園林設計公司的日本總設計師、多摩藝術大學環境設計專業教授等。他也被命名為《時代周刊》「當代值得尊敬的 100 位日本名人」,與藝術家一起命名的還有草間彌生(Miyoshi Kusama)和野口優彥(Yoshio Noguchi)。
  • 何謂東方庭院?同為寫意,且看中式的雅和日式的禪~
    01、枯山水庭、築山庭、茶庭這是日式庭院最主要的三種庭院形式:枯山水庭是以石頭、白沙為主形成的庭院景觀;築山庭是最典型的日式庭院,對自然風景進行了微縮場景重現;茶庭是最富有禪意的,也是日式庭院中最常見的庭院形式。02、注重空間的私密性日式庭院會運用竹籬、屏風、門柱等來增加空間的私密性,無論外面多麼喧鬧,步入這個空間便步入了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