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的日本化:枡野俊明的「道場」

2021-01-09 三聯生活周刊

在日本的寺廟裡,隨處可見一方灰撲撲的沙潭,這種用白沙、砂石和石組做成的微型景觀叫做「枯山水」,它完全不同於山石、曲廊、池庭的那種中國傳統式江南園林,看起來枯燥怪誕,且還常藏於鋼筋水泥的樓叢間,不易被發現。

家廟裡的住持

在常人眼裡,很難說枯山水是美的視覺享受,但在日本,它備受推崇,且為國民所知。更為有意思的是,枯山水一般出自禪門,正如同樣是禪宗的曹洞宗建功寺第18代掌門枡野俊明所說:「做枯山水一定得是僧人,不然是做不好的。」那天從橫濱的鶴見站下火車,眼前是一番山中之鬧市的景致,濟濟的廣告牌和商店隨著毛細血孔般的小岔道慢慢向遠處升高,計程車一直在民居簇擁的山道上兜轉,開了十分鐘就到了「德雄山」建功寺。

橫濱鶴見車站所在商場頂樓是枡野俊明早期的枯山水作品

山門前還是人間煙火的村莊,而沿著石級走入山門後就來到一個綠蔭環繞的清淨世界。寺廟的總接待瑞雲閣就在左手邊,一座現代與古典混融不明的木構帶玻璃的和式建築,其餘的建築都深埋在一片自然的老林裡,不輕易透露這個廟已有近500年的歷史。

住持枡野俊明走進小會議室和我們碰面,裹著一身密不透風的褐色僧衣,胸前掛著一個黃色的幡般方形小褂子,可隨時拿下,我立即認出這是他在很多國際交流會及政府活動上出現的行頭。在見我們之前,他剛剛去到一戶人家裡做法事,那時他會穿上正式的袈裟,見我們之後,他會立即換上便裝坐JR線去大學裡做個暑期演講。一副金絲框眼鏡洩露出他在日常生活裡停不下來的工作,既是行遍全球的園林設計師,又是橫濱多摩美術大學的園林設計學教授。

所以他笑一笑說,他脖子上這個小褂子是代替袈裟的,在不做法事的時候以這麼折中的穿法去一些公關場合,但是在做枯山水,也就是他的正職的時候,又會切換到一身「做務衣」的工匠行頭。這座曹洞宗寺廟從他的上三代開始變為家族繼承制。明治維新後,日本的僧人世俗化,也可以結婚,所以慢慢在世襲中變為家廟。

枡野俊明在橫濱建功寺的和屋裡坐禪

「我們的廟比較小,香客不算很多,所以我可以有時間做別的工作了。」枡野俊明說得很謙遜。我的翻譯裡燕是一位常住日本三十年的中國畫家,她告訴我,枡野是一位不合俗流的高僧,常出席正式的政府場合,與一些一流的藝者同臺,原因就在於他的枯山水作品在國際上有一番地位,甚至擔當了一部分文化輸出的意味。

在日本,和尚在宗教事務以外經營自己的事業是一種傳統,坊主職業化(日語裡「坊主」即僧人)之路是從明治維新開始的,像枡野俊明這樣入得廟堂出得廳堂的僧人遍地都是。朝日電視臺兩年前的一部電視劇《朝五晚九》就講了一個寺廟繼承人鬧鬧哄哄的戀愛故事,而東京和京都的「坊主酒吧」也是日本的時髦獵奇地。

枯山水裡的「減法」

枡野俊明從不混跡在娛樂節目中,但他在NHK有一檔固定的五分鐘節目,叫作《一日一禪的做法》,教人如何坐禪,而在建功寺的網頁上也儘是他的節目預告及書籍廣告,他享譽國際的公司「日本造園設計事務所」就隱蔽在建功寺的一處庵堂裡。在這裡,看不見世俗與道場的邊界,正如他一身莊嚴森然的行頭,時常被言語中世俗及隨和的語氣消解,但是在他坐立之間巋然不動的平穩之姿又得道於三十年參禪的內功之深。

京都龍安寺的枯山水石庭,室町時代的作品,被視作典範

「做加法是容易的,但做枯山水的人一生都在追求怎麼做減法,石庭的境界在於它減到了恰到好,不能再減了,這種功力是要必生修行的。見作品如見人,是人給它生命的。」枡野俊明這樣說。枯山水要追溯到平安時代藤原時期的造園書《做庭記》,無池無溪處立石即成,中國禪傳入日本之後成了一種世俗追求中的精神工具,所以枯山水摒棄池泉而用砂石等枯硬、粗糙的恆常元素來作為意念世界的投射。方寸的石壇間所寄寓的玄遠、寂滅、侘寂在枡野俊明說來與製作人的修行境界有很大關係。

他的中文版《日本造園心得》一書的前言裡有言:「禪宗《鏡宗錄》裡有一句,牛飲水成乳,蛇飲水成毒,把空間製造成乳還是毒是造園師切不可掉以輕心的。」所以他常說石頭有心和表情。當我首度見到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外與鋼筋水泥一色而不起眼的「緣隨庭」時,它並不具備一種感官上的形式美或是氣場上的幽致,只是枯寂而單調,並且不能留下腳印,隱約中在那清灰色、石鱗森森的底子上能覺出些日本禪最終極的追求,那就是「餘白」和「間」(「留白」和「間」),有的石頭周圍耙出的石紋寓意是水紋,那種缺乏靈動感、枯苦中追索的禪意就是永固在日本禪裡的對無限宇宙、天人合一的映射。

如果說砂石敷沙代表水,石立其間代表山,有的略飾以青苔起到一些柔和作用,那麼最初枯山水的石組都在中國傳統神話典籍中有原型可循,禪宗在日本的發展最終是儒釋道合流。然而更多的枯山水是信步而做,如同在三維空間裡揮毫作畫。

我很難理解這麼簡單的元素所排列組合的「心像」之作如何稱之為美,但枡野俊明並不和我討論那種感官意義上的東西,他說,禪宗象徵著無形的事物,出沒於修行者的心態之間,修行者會嘗試用一些東西代替它來表達自己,只是各有不同。「表現於文字就是一休宗純的漢詩的世界,表現為二維空間就是雪舟住持的水墨畫,而表現在三維立體就是枯山水庭園,庭園和禪宗的意趣是不可分割的。」

步步是道場

枡野說過,枯山水本身沒有得失,得失在於人心,然而這又是極為主觀的一種說法,自解自悟,不足為外人道。在把這句話說得玄機重重的背後,他實則是一個作品超過百件的有著三十多年履歷的職業園林匠,穿著行腳僧般簡素的作務服在各國樓宇間的園林基地上搬弄著石塊,如果業主要求要植樹,他會親手儘量精減枝蔓,直到茶僧千利休所踐行的那種滿園枯淡,只留一枝朝顏(牽牛花)的境地。

不同的文化決定著每個業主對日本枯山水本身就存在變異的看法,而世俗中的石立僧就必須順應每個客戶的要求,並著意地堅持自我,所以枡野認為從現代實用價值上來看幾乎沒有特別上乘的枯山水作品。「讀懂現代空間是最難的,業主的要求以及不時變換的環境可能都是你的障礙物,而石立僧又要致力於在時間和空間上讓作品永恆,那就要花太多心思去理解環境和使用它的人,從不能移動的障礙上借勢。」枡野告訴我。

枡野俊明雲水修行過的橫濱總持寺,一處沒有香火的曹洞宗最高學堂

當我來到東京千代田地區的麴町會館,在這座位於富人區的五星級酒店尋找枡野於上世紀90年代製作的城市枯山水典範「青山綠水庭」,它狹長形地夾雜在咖啡座和另一個會館間,嶙峋的山石疊嶂依石級擺布在樓群的縫隙間,原本設計的小瀑布已經乾涸,前臺一位女士告訴我,那是為了節水。但松柏已經成蔭,在石級上支出一片蔥蘢的綠障,那位女士自豪地端出一部硬封面的枡野作品圖集向我展示,此庭在日本被視作枯山水向城市邁進的坐標,雖然它失卻了傳統意義上之枯。

枡野的追求是減到不能再減,但又如枯山水的開山鼻祖禪師夢窗漱石所言,以自然為首,萬事皆為本分,所以是道法自然中體現日本禪的極簡原理,參悟了透的方法只能是日復一日地修行。日本禪宗在13世紀時經由日僧明庵榮西從中國帶至日本,之後曹洞宗將其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傳統傳承下來。作為禪宗精神的具型化,花道和茶道的美學意向都始自禪宗,正如20世紀將日本禪介紹到美國的禪宗研究大師鈴木大拙所概括的「一在萬之中,萬在一之中」,裁減一切冗餘,留一花觀一世界就足夠充盈起一方美學空間。「大地白茫茫一片真乾淨」裡的空性大概不是它的真意,但「間」與「餘白」時常出現在枡野的言辭裡。

正如他常在論壇上教人坐禪,回答一些問題,「教學內容在教學本身之外,同樣,言說的真意在言說之外」(言葉の外に)。如今在日本,三四十歲的年輕人對坐禪興起一股潮流,建功寺每周日早晨7點開始的坐禪會來了很多新人,禪宗寺廟就是人間道場,如社會團體般吸納著很多慕名而來者,枡野在忙碌之餘出了大量的坐禪教材,如最新版的《一日一禪的做法》,大致都是些開解現代人壓力的「雞湯」文字,不厭其煩地說著「心靈之豐富」的重要。

他在媒體上推介一種「椅子坐禪」法,他告訴我這是照顧到老年人坐榻榻米上身體不便而折中的辦法。在Youtube上的一則近20分鐘的椅子坐禪視頻裡,他親身示範,先是左右微晃身體再在中間落定,下巴放下,氣沉丹田,攝像機就對著靜止的他攝了15分鐘。他宣揚把修禪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你可以像僧人一樣呼吸禪」,他在新書裡寫,「禪的規則也從日常中起降筷子的方式來體現」。

枡野告訴我們,他一直在追求摒棄基本慾念以外的慾念,否則見枯山水作品如見人,就顯得俗氣。8月的東京,颱風和淫雨相繼造訪,建功寺的主殿正在擴建中,它將按照宋制寺廟,不用軸承和釘子,建成一倍的深,所以此刻香火極少。在建功寺的網站首頁,掛著枡野的「住持挨拶」,它寫道:「最近蟬的種類發生了很大變化,我早晨在山門內行走,被風颳下的落蟬密集如雨,我輕輕地把它撿起放在籮筐中,以免被人踩踏……」一種無所住無所不住的閒寂從網頁上傳來。

告辭的時候,蟬聲如同此起彼伏的交響,在參道的濃蔭下聒噪地震著耳膜。我從瑞雲閣門前的一處籤箱裡抽了個籤,四角見方的籤紙頑固地疊著,展開是透薄的,寫著幾行俳句,大意是:「夜間明月出來的時候,你心如月光地走在夜道上,神佛之御會加持於你。」這籤雖是吉籤,卻讓我思量了很久。「日本人就是這樣,他們不告訴你確定的好壞,用謙語把可能性拓得無限寬。」我的中文翻譯這樣說。我想到問候與挨拶之間的那層關係,也許禪宗的謙和敬最終就無意識地定格在日常中了。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一鍵下單「心中的庭園」

相關焦點

  • 走近日本國寶級 造園大師:枡野俊明的禪意庭院
    作庭即修行,步步是道場。」白砂、青苔、褐石,立於枡野俊明設計的庭園中,常給人以天然去雕飾的清新氣息。他將作庭視為自己內心世界的一種表達,方寸之間即現宇宙大意境。◎ 枡野俊明現代枯山水設計選枡野俊明除了在日本,還在加拿大、德國、挪威等地進行庭園製作。他的作庭是建立在日本傳統美學與禪宗思想的基礎上,添加了現代主義元素與設計理念。
  • 日本枯山水大師枡野俊明:設計園林是一場禪修
    從小禪宗寺院中長大,又師從日本著名園林設計大師齊藤聖雄,枡野俊明如今是享譽國際的枯山水大師,被美國《時代周刊》雜誌評選為「當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名人之一」,現擔任日本造園設計事務所總設計師、多摩美術大學環境學科教授,有30多年景觀設計經驗。
  • 日本國寶級枯山水大師
    羅朗園境 ID:laurent2006-枡野俊明Shunmyo MASUNO日本國寶級枯山水大師日本禪僧大師和日本古剎建功寺第18代主持-1953年出生於神奈川縣橫濱市,1975年畢業於玉川大學農學部農學科,學生時代師從齊藤聖雄,畢業後成為其弟子;1979年他以僧人身分雲遊至大本山總持寺修行,為他今後的設計生涯奠定了思想基礎——禪宗美學和日本傳統文化。
  • 日本禪宗的本土文化特色畢業論文
    以勞動作為最佳的修習方式.禪宗思想本身具有的這些屬性適應了日本文化的諸多特徵,而禪宗傳入日本後,被賦予了日本化的新內涵,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日本禪學體系,使禪宗日本化.1.日本禪宗的世俗化體現了日本文化現世本位,注重現實的思想日本古老的信仰認為萬物的存在是有秩序的,萬物為人類所利用是其自然道理.雖然日本也有彼世信仰,但日本人認為人死去後雖然去彼世,但是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來.這也就是日本本土信仰的現世特色.
  • 印光大師在禪宗道場,受邀講解淨土宗的經文,僧俗聽完後敬服不已
    南無阿彌陀佛上一節說到方丈大和尚讓印光大師給僧眾講解《彌陀便蒙鈔》,印光覺得很奇怪,在禪宗道場講淨土宗的經文,似乎有班門弄斧之嫌,但是方丈堅持如此,印光只得答應。他們相互傳說,此次主講的是寺院德高望重的化聞老法師,能說得天花亂墜頑石點頭,都想一睹高僧口若懸河的風採。可立刻有消息靈通的知情者糾正說:「錯啦!此次講經的是來自陝西的印光法師,今年才三十八歲。
  • 禪宗:起源於中國,卻對日本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禪宗,是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始於菩提達摩,盛於六祖慧能,在唐代中後期興盛,是印度佛教思想與中國哲學結合的產物。奈良時代(710-794年),中國的禪宗開始傳入日本,但並未形成獨立的宗派。到了鎌倉時代(1185-1333年),僧人榮西在日本建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也很快進入到日本人的生活中,並對日本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日本的花道其實是來源於中國的禪宗
    說起插花藝術,必然會聯想到日本的花道。事實上,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後,由於日本花道的繁榮昌盛以及從創作到理論系統化的成熟,引起了世界性的矚目,並成為日本的國粹藝術之一。然而從歷史上看,日本的花道同其書法一樣來源於中國,受禪宗的影響最為深厚。插花在中國可謂源遠流長,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在中國文明萌芽時期,花就與生活息息相關。
  • 中國佛教禪宗文化的根之所在,與五大淡水湖之一同名,卻鮮為人知
    慧可所傳的「不立文字,以心傳心」的禪宗,被當時的人們視為「魔語」並不為當時社會所認可。北方社會的不認可,加上為避北周武帝滅佛,無奈之下,禪宗二祖慧可輾轉南移,帶著達摩交給他的禪宗文化種子,歷盡艱辛,來到太湖縣獅子山,這裡社會穩定,政通人和,在當地山民的暗中保護下,開闢禪宗道場,弘揚佛法,這一舉措也使得剛剛傳入中國不久的禪宗文化在太湖縣得到了保護和發揚。
  • 青青翠竹,儘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的禪宗
    中國禪宗與大自然關係之密切,禪僧們對大自然的眷愛之深,是其他任何門派或學派都無法比擬的。說大自然本身就是禪宗的一種存在形式,也毫不過分。密印寺禪宗是在山水間成長的。達摩歸西,二祖慧可(神光)早早地就將衣缽傳給三祖僧璨,不知所終,為避後周毀佛法難,僧璨與弟子們隱居在安徽皖公山十多年,過著禪農結合的白子。他以後的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的道場,都建在山林。
  • 佛教:虛雲大師與雲南雞足山的禪宗
    當時著名革命軍領袖李根源擔任雲南省革命軍協統,因為一向厭惡佛教僧徒不守戒律,於是率領士兵進駐雞足山悉檀寺,一路拆毀寺院,趕逐僧人,並指名要逮捕正在雞足山的一位很有名望的禪宗高僧虛雲。此時的虛雲正在雞足山祝聖寺率眾打禪七,僧眾們都勸虛雲趕快逃走,但虛雲卻說:「你們如果害怕就走吧,我不怕。」
  • 從「大和繪」到「水墨漢畫」——禪宗思想對日本繪畫和社會的影響
    在北條時賴的支持下,日本的禪宗僧侶逐漸代替落沒的貴族,成為知識階層。那些被引進日本隊的中國禪師,往往喜歡利用繪畫藝術傳播禪宗思想。因為水墨畫設色單純、形簡意深,更為符合禪宗以心傳心的主張。受此影響,日本以禪宗思想為指導、中國水墨畫為藍本的「水墨漢畫」為越來越多的日本人接受,最終形成了水墨漢畫的一統之勢。
  • 禪宗東漸後,與本土扶桑文化相融合,形成日本獨特的文化基因
    南宋紹熙三年(即公元1192年),禪宗由中國傳入日本,史稱"禪宗東漸"。由於它倡導儉樸、忍耐、剛毅的精神,很快得到處於社會底層的武士歡迎,主導封建時期日本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是日本歷史進程中最重要的主流哲學,一直影響至今。
  • 禪宗樣,與中國木結構建築,的結構
    日本「禪宗樣」建築的鬥棋是典型的江南宋式作法,「當心間置外簷補間鋪作兩朵,次間置一朵」的形式成為定製,這也是江南地區流行的做法。而「當心間置補間鋪作兩朵」的形式,也是「禪宗樣」建築最典型的樣式及技術特徵。補間鋪作的出現標誌著日本出現了一個新的建築樣式,它也成了「禪宗樣」與另一大建築樣式「和樣」最直觀的區別。
  • 重慶掌故 | 他創造了多個「第一」:第一個到日本傳法的中國禪師...
    南宋淳祐六年(1246年)率中國第一個禪宗代表團東渡日本傳法。在日政大臣北條時賴的支持下,創建了建長寺,將宋代禪寺建築傳入日本,並著法語規則,規範日本禪林,為日禪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中日兩國禪宗弟子聯合收錄了道隆平日的傳法語錄——《大覺禪師語錄》3卷。獨具慧根 落髮出家道隆是涪州郡守冉王瑣的第三子,他的母親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
  • 十月初五,中國禪宗初祖達摩聖誕
    ——佛教禪宗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傳法偈2020年11月19日,農曆十月初五,是中國禪宗第一代祖師達摩聖誕日。達摩祖師即菩提達摩,佛教禪宗的第二十八代祖師,中國禪宗的初祖。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與寶志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
  • 禪宗為什麼敢呵佛斥祖?
    除了禪宗,書裡還包含其它佛教文化知識以及城市發展歷史、中國詩人和佛教之間的相互影響、佛教寺院的生存現狀以及發展歷程等知識,作者語氣文字是亦莊亦諧的風格,讀來興趣盎然,不會因為禪宗經義、規章的講解而枯燥。
  • 日本園林的常見造景手法
    撩起日本, 很多人的腦子便是富士山、櫻花、東京鐵塔等 設計師的大腦一定是日本園林 純淨、極致、而有章法。
  • 京都古寺禪韻,禪宗美學下的日本園林!
    禪宗美學對日本園林的影響非常深刻,無論是舟遊、回遊的動觀園林,還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觀庭園,都或多或少地營造了枯與寂的意境。而將禪宗美學的各種理念發揮到極致的,當屬枯山水和茶庭。京都1500多座寺院,座座皆有禪意古韻,而在古寺禪韻的營造上最為有名的,肯定是以下6座。
  • 尋覓禪宗的足跡——從初祖達摩到六祖慧能
    五臺山是中國北方最大的佛教聖地,也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有一個特別美妙的傳說,說所有去五臺山的人一定會遇到文殊菩薩,這是文殊菩薩發的大願:「只要你來五臺山,我保證會見你!」 只是以什麼樣子見你,你不知道,太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