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都坂頭村:荒廢茶園變果林 村民鼓起「錢袋子」

2020-12-14 英都鄉訊

初冬時節,在英都鎮坂頭水庫邊上,一片蘆柑林隨著山勢起伏,鬱鬱蔥蔥,放眼望去,一顆顆泛橙的果實掛滿枝頭,壓彎了樹梢,一派豐收景象。誰也沒想到,幾年前還是一片荒廢的茶園,如今卻成了村民們眼裡的「香餑餑」。

▲坂頭村蘆柑種植喜迎豐收,果農正在採摘新鮮蘆柑

開拓荒廢茶園帶動村民增收

21日清晨,村民林等便早早地來到果園,趕忙將熟透的蘆柑採摘下來。看著眼前掛滿枝頭的果實,林等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我們村之前是沒什麼集體經濟收入的,現在蘆柑的長勢越來越好,每個人心裡都很開心」。

這一片栽滿蘆柑的山頭,幾年前可不是這般景象。林等介紹,這片山地是屬於村集體,此前被承包給了群眾開設茶園,但不知道什麼原因,茶園沒能經營起來,漸漸地成了荒地。2015年年底,村裡決定開荒茶園,於2016年種植了蘆柑。

「村裡很多人會過來買鮮果,也有附近村子的聽說果子熟了提前預訂,現在開始有點供不應求了。」林等樂呵呵地說,就在果園口,堆滿了一筐筐的蘆柑,還有少許村民正忙著將果子裝箱,為銷售做足準備。

滿山的果實帶給坂頭村的不僅僅是村財的收入,也為村裡的留守婦女、貧困戶提供了工作的崗位。林等便是其中之一。

「很高興村裡給我們提供這個機會,讓我們可以在離家近的地方工作,一年能有不少經濟收入。」林等告訴記者,她今年已經68歲了,在果園裡就負責給果樹除草、施肥、摘果子。她的丈夫也在果園裡當管理,夫妻倆一年加起來有近2萬元的收入。

種植60畝蘆柑今年預計有6萬元收入

蘆柑果園就在坂頭水庫邊上,站在果園間的小道上,越過果樹往下一瞧,水裡倒映著湛藍的天空和遠處的山巒,風景一片獨好。樹叢間,幾隻肥碩的大鵝拍打著翅膀,努著脖子啄著土壤裡冒出來的野草。

乘興,記者體驗了一把採摘的樂趣,有些果子還帶著綠,但更多的是黃了的,一顆顆碩大飽滿,需要用專門的剪子剪下。

「這裡的溼度剛好,而且土壤是紅土壤,很適合種植蘆柑。」坂頭村黨支部書記蔡緒藝告訴記者,在種植前,他們還專門邀請永春種植蘆柑方面的專家過來考察,經過專家肯定後,依託新山林果場引入果樹。

「我們只種了一個品種,去年就開始結果豐收了。」蔡緒藝說,他們總共種植了60畝地的蘆柑,有1850株。去年只收穫了3500公斤,先給村民們嘗了鮮,都說口感還不錯。今年,蘆柑長勢又更好了,預計能收穫1.5萬公斤,村裡就打算嘗試銷售。「今年預計能夠有6萬元的收入。等到了第七年,年收益估計能到20萬元。」

據蔡緒藝介紹,村裡來年還打算擴大果園的種植,引進臍橙,目前還在與村民協商土地流轉問題。同時,為了不浪費這一片好山好水好風光,村裡還計劃在水庫邊上修建棧道和釣魚臺,並設置燒烤點,等果林發展好之後,可以讓遊客體驗採摘、垂釣的樂趣,帶動坂頭村的發展。(據海絲商報)

相關焦點

  • 靠「菜籃子」鼓起村民「錢袋子」
    想把日子過得更富裕,八名村村民的心思活泛起來。鄉親有的投資買車,幹起蔬菜運輸,把村裡產的鮮菜批發進縣城市場超市;有的乾脆把自家旱田流轉出去,直接來到園區打工。  「大棚就在家門口,每個月工資3000多元,忙完了還能回家照顧老人和孩子,日子過得不累還有奔頭。」李娟說,很多鄉親都入股加入合作社,還有幾十名村民和她一樣走進園區打工,當起了「蔬菜工人」。
  • 重慶彭水:蔬菜產業鼓起村民「錢袋子」
    眼下,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新田鎮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村民們忙著摘菜、打包、裝車……蔬菜豐收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讓他們在奔小康路上信心倍增。蔬菜種植基地。(攝影:陳文超)近年來,新田鎮在農業結構調整中,鼓勵村民抓準市場行情,利用冬閒田種植白菜、花菜等優質蔬菜,豐富城鄉居民的菜籃子,助力村民增收。蔬菜品質好不愁銷路12月17日,在新田鎮馬峰社區村民李明琴的菜地裡,村民們正忙著收割花菜。
  • 山東泰安:村民吃上「旅遊飯」 鼓起「錢袋子」
    「村民吃上了『旅遊飯』,鼓起了『錢袋子』。」泰山景區大津口鄉鄉村振興服務隊何召松說,泰山·慄春小鎮就是新農創進駐泰安後,為實現五大振興,基於三產打造的第一個樣板性項目,這也是新農創集團在全國鄉村振興領域文旅板塊打造的精品標杆型項目。
  • 泰山「北大門」:村民吃上「旅遊飯」 鼓起「錢袋子」
    「村民吃上了『旅遊飯』,鼓起了『錢袋子』。」泰山景區大津口鄉鄉村振興服務隊何召松說,泰山·慄春小鎮就是新農創進駐泰安後,為實現五大振興,基於三產打造的第一個樣板性項目,這也是新農創集團在全國鄉村振興領域文旅板塊打造的精品標杆型項目。
  • 威寧40萬畝蔬菜:豐富市民「菜籃子」 鼓起群眾「錢袋子」
    威寧40萬畝蔬菜:豐富市民「菜籃子」 鼓起群眾「錢袋子」 2020-12-28 1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貴州:豐富市民菜籃子 鼓起農民錢袋子
    連日來,車江大壩的每個早晨都是被轟隆隆的機械聲音喚醒的。一馬平川的土地上,播種車、覆膜車、翻土車來得比春雷更早。蔬菜,是這裡的主角。現在,這裡已經建成一個面積8200多畝的蔬菜示範基地。這次,車江大壩把目標市場指向了粵港澳大灣區,努力打造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 清遠這個地方立足優勢謀發展,鼓起村民「錢袋子」 | 脫貧攻堅
    看著昔日窮困的小山村變成了幸福家園,村民由衷地感慨,「村子舊貌換新顏,我們的日子比蜜甜。」「現在比以前舒服多了,周末還會有更多的遊客前來遊玩。」該村村民說,過去,村裡基礎設施環境差,村民環保意識較弱,村裡經常汙水橫流。禾石坑村是陽山縣省定貧困村江佐村下轄的一個自然村,現有戶籍34戶186人。
  • 魯山縣:「小藍莓」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
    看到大棚藍莓走俏市場,該村通過多方努力,又爭取200萬元的移民資金,流轉土地46畝,於去年底建成了17座大棚用於擴大規模,已同樣的模式租給該公司,加上這一項,每年該村村集體收入達15萬元,藍莓發展 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同時也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有力的助推了鄉村振興。
  • 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比增5% 廈門同安村民的「錢袋子」更鼓啦
    據了解,同安全區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均達到20萬元以上;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2.41萬元,同比增長5%,村民的「錢袋子」真正鼓起來了。今年,同安區將它列入蓮花旅遊動線改造項目,周邊村民也積極配合,清除堆雜,騰出土地。如今,項目已進入尾聲,各項工作正在加緊落實。髒亂差的地塊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紅磚護欄、鵝卵石花壇和草地,村民紛紛拍手叫好——它不僅讓鄉村面貌有了提升,讓周邊商鋪更有氛圍,更為百姓提供了休憩娛樂的好去處。蓮花鎮的蛻變不僅於此。
  • 儀隴銅鼓鄉:蜜柚變身「致富果」,鼓起村民「錢袋子」
    銅鼓鄉洞磬溝村村民馬維芬:我剛才摘這個柚子好大喔,今年是大豐收喔,產量高得很,每個柚子都是這麼大一個個的。村民秦小慧,蘇光友,蘇何東等5戶農民種植了近300多畝蜜柚,大部分蜜柚已開始掛果。業主秦小慧看著自家種植基地裡一顆顆沉甸甸、黃澄澄的黃金蜜柚,臉上滿是笑意。
  • 「生態茶」鼓起了百姓的錢袋子(圖)
    剛開始他的白茶生產基地面積只有100多畝,2017年,他獲得了折股量化和資產受益150萬元的扶貧資金的扶持,使他的標準化茶園建設面積擴大了1000多畝,同時新增了兩條自動化制茶機,提高了白茶的產量和產品效益。特別是這幾年,公司規模得到了迅速地發展,白茶的種植面積迅速達到1萬多畝,去年產值達7000多萬元。
  • 15萬畝林果:河谷披上「綠外衣」,村民鼓起錢袋子
    舊城鄉新街村新街組村民李成華是舊城鄉念想勐杧芒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這幾天,他和家人忙著採收成熟的芒果。 這裡的芒果個大、皮薄、肉厚、核小、甘甜清香,頗受消費者的青睞,芒果已經成為當地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五年來,在退耕還林項目的引導下,當地群眾興起了芒果種植熱。
  • 凌雲村:村民籌資5000元植景觀樹扮靚茶園
    近日,正在茶園中忙著栽種景觀樹的何壩鎮凌雲村石樑組村民黃廷科告訴筆者。該村位於鳳岡縣何壩鎮知青茶山至進化鎮九龍生態養生園等旅遊景點線上,地理位置優越,適合發展鄉村旅遊業。「周邊的地方都搞起了旅遊,大家也不甘落後,積極參與籌資,在自家茶園裡栽種起景觀樹」村民黃廷雙說。
  • 黑土地「金豆子」鼓了農民「錢袋子」
    新華社長春4月26日電 題:黑土地「金豆子」鼓了農民「錢袋子」  新華社記者陳汀、姜明明  穀雨節氣已過,東北的天氣依然透著些許寒意,但黑土地上的備耕工作進展火熱。鄉親們都嘗到了種『金豆子』的甜頭。」合作聯社理事趙永東樂呵呵地說。  50歲的孫立軍是永青村村民,他用土地入股,在社裡負責田間管理。「比原來自己種豆強多了!自己種時品質不統一,種植風險大,銷售價格也不行。現在加入了社裡,種子、化肥、農藥、技術統一管理,還能統一深加工、銷售,賣價也高了。我一年拿五六萬塊錢基本工資,再加上分紅,年收入能有十多萬元。」他說。
  • 國家的「錢袋子」為什麼總缺錢?
    在人類文明社會的歷史長河中,當國家機器產生之時,必然也會產生與其相適應的「供養機制」(供養這個國家機器的運轉),這個「供養機制」的學名叫做「財稅」,有時也將其形象地稱為「錢袋子」。「錢袋子」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對於某一組織而言,都十分重要。
  • 村支部硬起「腰杆子」,群眾鼓起「錢袋子」
    目前,在20萬元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的支持下,我們建成了軟兒梨加工扶貧車間,當地20多名村民在這裡上班。另外,企業還按照合同約定的資產收益利率給村民分紅。」荊秀芳說,除了扶貧車間,公司的勞務人員也基本上是當地村民。從軟兒梨到「軟媚子」,只是橋頭村發展村集體產業的一個縮影。
  • 棋山群眾「錢袋子」有了「草莓味」
    近年來,棋山國家森林公園依託棋山溫泉小鎮,加快草莓、火龍果等各類採摘園發展,努力打造棋山旅遊生活圈,滿足廣大旅客的「後備箱」,鼓起廣大群眾的「錢袋子」。
  • 紫晶洞為什麼叫錢袋子
    首先讓它有一個別名叫錢袋子,為什麼說它是錢袋子呢?大家可以用燈打一下。可以看到裡邊呢,閃閃發光,亮晶晶的,像一個充滿寶石的聚寶盆,所以我們認為它有招財的作用,就叫錢袋子。其實它能夠闢邪鎮宅,因為很多亮晶晶的閃閃發光的寶石,對那些陰晦的,骯髒的鬼祟都有天然的克製作用。
  • 守好群眾的錢袋子——金光路辦事處組織開展防範非法集資系列宣傳...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田育臣 實習生 馮琳 通訊員 朱蘭英為進一步提高轄區群眾對非法集資等投資風險的防範意識和識別能力,讓群眾牢牢守好自己的錢袋子,過好幸福生活。5月份以來,鄭州市鄭東新區金光路辦事處開展以「守住錢袋子·護好幸福家」為主題的防範非法集資系列宣傳活動。
  • 「讓村民信任,唯有身體力行」
    今年以來,「互助組」共幫助群眾解決春耕生產、就業就醫、通水通電等困難訴求34條,辦結實事好事20餘件,為25戶缺乏勞動力家庭種植雪菊120餘畝和500餘棵樹木,用實際行動溫暖著村民的心田。鼓起村民錢袋子工作幹得怎麼樣,群眾心中有本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