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8 1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威寧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五步工作法」和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貫穿始終,堅持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中心,以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為主線,持續調減低效作物,發展短、平、快的蔬菜產業,進一步豐富市民的「菜籃子」,鼓起廣大群眾的「錢袋子」。
雙龍鎮高山村蔬菜基地
近段時間,在海拔2600米的雙龍鎮高山村萬畝冷涼蔬菜種植基地裡,當地務工群眾在忙著採收蓮花白。負責搬運的村民馬敏文,背著綠油油的蔬菜,就換來紅彤彤的票子,心裡美滋滋的。
馬敏文說:「這個基地發展起來了,我們的生活也逐漸好起來了,我做了七八個月工,收入有15000多元。」
馬敏文和村民們都不想錯過在家門口掙錢的好機會。
馬敏文說:「只要有做的我們都來跟著做,這一季採收蓮花白要半個月到20天左右才能收完,還可以掙一些錢。」
蔬菜種植基地的另一邊,上百名務工群眾正掄著鋤頭挖菜杆、清地膜,為明春第一季蔬菜種植做準備。當地古稀之年的老黨員鎖應朵,把土地流轉給基地後也沒閒著,一直參與務工。
鎖應朵邊鋤地邊和記者開心地嘮起家常:「我家去年把土地流轉給他們,流轉了60多畝,專門流轉費就有3至4萬元的收入。我今年70歲了,在家閒不住,來跟他們種菜,一天80元,一個月我也要掙2000多元。」
基地科學輪作,不誤農時,進一步發展壯大蔬菜產業,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確保群眾增產增收。
雙龍鎮高山社區冷涼蔬菜基地管理員馬永順說:「現在我們是一邊採收一邊耕地,平均每天500多人在基地裡面務工。」
蔬菜產業的發展,不僅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也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當地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產出的優質高山冷涼蔬菜受到了廣大收購商和消費者的青睞。
蔬菜收購商吳緒江說:「這次我們開了三輛車上來收購,一車能裝8至10噸,菜很好,很好銷售。我們一年到頭都在收購,一年下來還是拉600至700噸。」
雙龍鎮高山冷涼蔬菜種植只是威寧蔬菜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威寧不斷深化產業革命,縱深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藉助氣候、耕地、勞動力等優勢,不斷強化農田、水電、路網等設施建設,使全縣蔬菜產業發展勢頭越來越強勁。
據威寧縣蔬菜產業發展中心農業技術顧問張睿介紹,2020年,全縣蔬菜規模化種植面積40萬畝以上,涉及全縣200多個行政村上萬農戶。今年蔬菜總產值在40億元以上,通過蔬菜產業帶動和培育了一批能創業、能致富的蔬菜種植能手、新型農民、企業及龍頭公司。
為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確保蔬菜種得好也賣得好,威寧還按照科學化、標準化、規模化的發展理念,全力打造蔬菜全產業鏈條。目前,全縣共有13家龍頭企業參與40萬畝蔬菜銷售,在廣州、南寧、桂林、重慶等市場開設了蔬菜銷售檔口76個,為威寧蔬菜外銷提供了有力保障。
張睿說:「隨著冷鏈中心、中國薯城 、威寧江楠現代物流園、威寧果蔬加工廠、新一佳農產品加工廠等項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威寧蔬菜產業基本形成了科學化種植到分揀包裝、加工、儲藏、冷鏈運輸及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張睿說:「2021年,威寧將積極貫徹落實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因地制宜,不斷優化種植結構,全面提升蔬菜產品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水平,同時夯基礎、重銷售,積極抓好產銷對接工作,高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力爭蔬菜產銷裂變式發展,將威寧打造成為中國南方最重要的高原蔬菜生產保供基地。」
威寧融媒記者 文旭
1.
一座城「兩個天」!威寧這場雪喜「新」厭「舊」……2.
用生命照亮山村——追記南方電網畢節威寧供電局因公殉職員工肖正平、鄒明剛原標題:《威寧40萬畝蔬菜:豐富市民「菜籃子」 鼓起群眾「錢袋子」》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