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寧40萬畝蔬菜:豐富市民「菜籃子」 鼓起群眾「錢袋子」

2021-01-12 澎湃新聞
威寧40萬畝蔬菜:豐富市民「菜籃子」 鼓起群眾「錢袋子」

2020-12-28 1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威寧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五步工作法」和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貫穿始終,堅持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中心,以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為主線,持續調減低效作物,發展短、平、快的蔬菜產業,進一步豐富市民的「菜籃子」,鼓起廣大群眾的「錢袋子」。

雙龍鎮高山村蔬菜基地

近段時間,在海拔2600米的雙龍鎮高山村萬畝冷涼蔬菜種植基地裡,當地務工群眾在忙著採收蓮花白。負責搬運的村民馬敏文,背著綠油油的蔬菜,就換來紅彤彤的票子,心裡美滋滋的。

馬敏文說:「這個基地發展起來了,我們的生活也逐漸好起來了,我做了七八個月工,收入有15000多元。」

馬敏文和村民們都不想錯過在家門口掙錢的好機會。

馬敏文說:「只要有做的我們都來跟著做,這一季採收蓮花白要半個月到20天左右才能收完,還可以掙一些錢。」

蔬菜種植基地的另一邊,上百名務工群眾正掄著鋤頭挖菜杆、清地膜,為明春第一季蔬菜種植做準備。當地古稀之年的老黨員鎖應朵,把土地流轉給基地後也沒閒著,一直參與務工。

鎖應朵邊鋤地邊和記者開心地嘮起家常:「我家去年把土地流轉給他們,流轉了60多畝,專門流轉費就有3至4萬元的收入。我今年70歲了,在家閒不住,來跟他們種菜,一天80元,一個月我也要掙2000多元。」

基地科學輪作,不誤農時,進一步發展壯大蔬菜產業,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確保群眾增產增收。

雙龍鎮高山社區冷涼蔬菜基地管理員馬永順說:「現在我們是一邊採收一邊耕地,平均每天500多人在基地裡面務工。」

蔬菜產業的發展,不僅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也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當地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產出的優質高山冷涼蔬菜受到了廣大收購商和消費者的青睞。

蔬菜收購商吳緒江說:「這次我們開了三輛車上來收購,一車能裝8至10噸,菜很好,很好銷售。我們一年到頭都在收購,一年下來還是拉600至700噸。」

雙龍鎮高山冷涼蔬菜種植只是威寧蔬菜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威寧不斷深化產業革命,縱深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藉助氣候、耕地、勞動力等優勢,不斷強化農田、水電、路網等設施建設,使全縣蔬菜產業發展勢頭越來越強勁。

據威寧縣蔬菜產業發展中心農業技術顧問張睿介紹,2020年,全縣蔬菜規模化種植面積40萬畝以上,涉及全縣200多個行政村上萬農戶。今年蔬菜總產值在40億元以上,通過蔬菜產業帶動和培育了一批能創業、能致富的蔬菜種植能手、新型農民、企業及龍頭公司。

為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確保蔬菜種得好也賣得好,威寧還按照科學化、標準化、規模化的發展理念,全力打造蔬菜全產業鏈條。目前,全縣共有13家龍頭企業參與40萬畝蔬菜銷售,在廣州、南寧、桂林、重慶等市場開設了蔬菜銷售檔口76個,為威寧蔬菜外銷提供了有力保障。

張睿說:「隨著冷鏈中心、中國薯城 、威寧江楠現代物流園、威寧果蔬加工廠、新一佳農產品加工廠等項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威寧蔬菜產業基本形成了科學化種植到分揀包裝、加工、儲藏、冷鏈運輸及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張睿說:「2021年,威寧將積極貫徹落實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因地制宜,不斷優化種植結構,全面提升蔬菜產品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水平,同時夯基礎、重銷售,積極抓好產銷對接工作,高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力爭蔬菜產銷裂變式發展,將威寧打造成為中國南方最重要的高原蔬菜生產保供基地。」

威寧融媒記者 文旭

1.

一座城「兩個天」!威寧這場雪喜「新」厭「舊」……

2.

用生命照亮山村——追記南方電網畢節威寧供電局因公殉職員工肖正平、鄒明剛

原標題:《威寧40萬畝蔬菜:豐富市民「菜籃子」 鼓起群眾「錢袋子」》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貴州:豐富市民菜籃子 鼓起農民錢袋子
    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周期短、見效快、帶動力強的蔬菜產業,地位和作用愈發重要。今年,全省計劃種植蔬菜1500萬畝,實現產量2800萬噸、產值750億元。眼下,全省各地正搶抓農時,奮戰春耕,人們的「菜籃子」日趨豐富,農民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
  • 威寧稅務:稅收助「三白」出山 鼓起農民「錢袋子」
    「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每畝有600元收入,在蔬菜基地務工每天可以領幾十元的工資,還方便照顧家裡。」綠油油的菜地中,務工群眾祖龍豔一邊摘菜、一邊感慨地說。  據了解,威寧自治縣號稱「貴州屋脊」,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光照充足,氣候溫和,水源充足,適宜「三白」(白蘿蔔、大白菜、蓮花白)等高山冷涼蔬菜生長。
  • 重慶彭水:蔬菜產業鼓起村民「錢袋子」
    眼下,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新田鎮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村民們忙著摘菜、打包、裝車……蔬菜豐收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讓他們在奔小康路上信心倍增。蔬菜種植基地。(攝影:陳文超)近年來,新田鎮在農業結構調整中,鼓勵村民抓準市場行情,利用冬閒田種植白菜、花菜等優質蔬菜,豐富城鄉居民的菜籃子,助力村民增收。蔬菜品質好不愁銷路12月17日,在新田鎮馬峰社區村民李明琴的菜地裡,村民們正忙著收割花菜。
  • 魯山縣:「小藍莓」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
    河南經濟報記者 吉娜 通訊員 張海林 師紅軍4月19日,記者在魯山縣庫區鄉慄村的藍莓基地看到,群眾正忙著移栽藍莓苗,大棚內的藍莓長勢喜人,即將成熟的藍莓掛滿枝頭惹人喜歡。看到大棚藍莓走俏市場,該村通過多方努力,又爭取200萬元的移民資金,流轉土地46畝,於去年底建成了17座大棚用於擴大規模,已同樣的模式租給該公司,加上這一項,每年該村村集體收入達15萬元,藍莓發展 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同時也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有力的助推了鄉村振興。
  • 靠「菜籃子」鼓起村民「錢袋子」
    八名村種植的反季節蔬菜。  12月18日天氣晴好,方正縣方正鎮八名村的蔬菜產業園裡,一排排鋼架大棚在田野裡依次排開,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頗有氣勢。  大棚就在家門口  每月工資3000元  今年40歲的李娟過去一直在村裡種旱田。2015年,在縣、鎮兩級政府扶持下,村裡開始重點發展反季果菜種植產業,成立了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一排排新型節能溫室大棚拔地而起。想把日子過得更富裕,八名村村民的心思活泛起來。
  • 管好「米袋子」「菜籃子」和農民的「錢袋子」 福建做了哪些事?
    完成112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國第五,十大鄉村特色產業總產值或突破2萬億元……「十三五」期間,福建完成各項預期目標,有效保障了「米袋子」「菜籃子」,富了農民的「錢袋子」。據介紹,「十三五」期間,福建著力保障「米袋子」「菜籃子」等主要農產品,完成了112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劃定800萬畝水稻生產功能區,糧食年播種面積、年總產量穩定在1250萬畝、500萬噸。肉蛋奶、果茶菜品種豐富、供應充足,茶葉、食用菌、肉雞等產量保持全國前列。
  • 貴州威寧100萬畝蔬菜地帶來35億元產值 千名搬遷群眾家門口就業
    貴州威寧利用冷涼氣候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100萬畝蔬菜地帶來35億元產值打「冷」牌的高原蔬菜告別「白菜價」位於烏蒙高原的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平均海拔2200米,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10.2攝氏度。
  • 建大棚種蔬菜 群眾致富有盼頭
    建大棚種蔬菜 群眾致富有盼頭 2020-12-11 1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灣區「菜籃子」怎麼選菜?記者探訪「威寧蘋果」出山…
    經過這裡的清洗、分揀、包裝,「威寧蘋果」身價大漲,批發價達15元/公斤、20元/公斤……在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電商平臺上,海升威寧蘋果成了搶手貨,起訂量5000公斤,依然訂單絡繹不絕,這些來自貴州大山的蘋果就被擺上廣州、深圳等大灣區城市中高端超市的貨架上,銷售火爆。
  • 貴州威寧:萬畝蔬菜基地裡的60餘名「博士村長」志願者
    中新網貴州新聞5月19日電(陳武帥 杜應妮)近日,在貴州省威寧自治縣雙龍鎮高山村萬畝蔬菜種植基地,來自貴州大學等高校的數十名「博士村長」支農助農志願者和務工群眾一起種植蓮花白,他們忙碌的身影成為蔬菜基地一道亮麗的風景。  一個月來,研究生、大學生走進田間地頭種蔬菜,這是高山村以前不曾有的新鮮事。
  • 15萬畝林果:河谷披上「綠外衣」,村民鼓起錢袋子
    針對這一情況,我縣結合當地豐富的氣候資源,在河谷區域大力實施退耕還林發展林果業。 縣林草局生態修復站 站長 李強會 像對面那些(坡地)和身邊這些(坡地)種植的都是芒果,全縣實施的退耕還林面積是5萬多畝,帶動怒江流域(群眾
  • 龍南發展高效蔬菜產業 讓「菜籃子」成百姓致富的「錢袋」
    近日,在龍南市桃江鄉水西壩村的高效蔬菜基地,田野中的頂棚豎式通風連棟大棚成方連片。蔬菜大棚裡,有綠油油的藤蔓上掛滿了帶著花蒂的鮮嫩黃瓜,有攀附在細繩上往上爬的還未長大的綠哈密瓜,也有井然有序地「躺著」的已翻好待種的田壟,有忙於採摘黃瓜的僱傭工人、精心管理藤蔓的菜農,幸福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好一派農忙景象。
  • 中牟縣:打造市民放心「菜籃子」 持續供應優質蔬菜果品
    收到鄭州市農委、鄭州市財政局印發的《鄭州市2020年度高標準「菜籃子」生產示範基地建設意見》的通知後,中牟縣農委立即成立專班,組織各鄉鎮進行申報,通過對各鄉鎮菜田情況、種植歷史、種植技術的考察對比,選擇中牟縣傳統蔬菜生產區——姚家鎮緒張、大胡、小胡、崗王四個村作為「菜籃子」生產基地。
  • 威寧:生態「冰心蘋果」喜豐收 果農鼓起「錢袋子」
    金秋十月,地處貴州威寧黑石頭鎮河壩社區的黑石科研示範園,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蘋果收穫期。  走進蘋果園,一個個鮮紅欲滴的生態「冰心蘋果」掛滿枝頭,空氣中瀰漫著誘人的果香,隨處可見果農採摘、分級、套袋、裝車的繁忙景象,果園內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 棋山群眾「錢袋子」有了「草莓味」
    棋山溫泉草莓產業園規劃建設面積90畝,是棋山澇窪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項目,目前建設大棚12個,不僅有草莓主打產品,還有西瓜、甜瓜、西紅柿等。開園儀式上,棋山澇窪村黨支部書記尚現成與中誠華夏信息諮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志偉籤訂了購銷合同,產業園所有產品由中誠華夏信息諮詢集團有限公司包銷。
  • 水城奪坭村:蔬菜種植「鼓腰包」
    眼下,走進水城縣奪坭村蔬菜種植基地,500餘畝蔬菜長勢喜人,村民們正忙著給蔬菜除草施肥,一派繁忙景象。村民李小香說,去年她將自家的2畝土地納入該基地統一種植蔬菜,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幾番。 「以前我們種植蔬菜,缺少技術和統一管理,1畝地只能收入一千多元,現在通過科學種植,每畝收入達三四千元,划算多了。」李小香樂呵呵地說。
  • 武漢「特價蔬菜包」擴容增投豐富市民「菜籃子」
    據新華社武漢3月17日電(記者 王自宸)為進一步豐富市民「菜籃子」,武漢將重量10斤售價10元的「特價蔬菜包」可選品種由原來的「6選3」擴大到「13選3」,每日投放總量也力爭達到20萬份。此舉旨在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居民生活物資保供穩價工作,更好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
  • 西藏加大蔬菜生產工作:讓「菜籃子」盛滿「放心菜」
    各市地紛紛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明確責任人,分解工作任務,將責任落實到人,充分發揮當地特色優勢資源,逐步擴大蔬菜種植面積,大力發展蔬菜生產,蔬菜供應保障能力持續提升。2020年,全區蔬菜種植面積39.97萬畝,比2019年增加0.71萬畝,預計蔬菜產量達100萬噸。
  • 萬畝農田轉型升級,編織脫貧致富「菜籃子」
    我縣乘勢而上,在八美鎮、泰寧鎮建立了美德高原蔬菜現代農業園區, 已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菜籃子」。站在美德現代農業園區大門向遠處看去,一片片平整肥沃的土地鋪展在山谷中,吸飽水之後的萵筍在田野間舒展自己的腰身。眼前這種大棒、耐寒、高產的正是農業區的主打蔬菜產品高原三青萵筍。
  • 條斑紫菜首次在渤海灣栽種成功 豐富市民菜籃子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昨天從天津渤海水產研究所獲悉:該所水產專家在大海上栽種條斑紫菜獲得成功,目前正在採收,該種蔬菜長度達到20多釐米,色澤黝黑髮亮,手感光滑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