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威寧100萬畝蔬菜地帶來35億元產值 千名搬遷群眾家門口就業

2020-12-13 國際財經網

貴州威寧利用冷涼氣候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100萬畝蔬菜地帶來35億元產值

打「冷」牌的高原蔬菜告別「白菜價」

位於烏蒙高原的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平均海拔2200米,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10.2攝氏度。

近年來,威寧縣利用冷涼氣候優勢,大力發展無公害冷涼蔬菜種植,所產蔬菜不僅暢銷國內,還出口東南亞國家。2019年,威寧蔬菜種植面積達100萬畝,年總產量300萬噸,年產值35億元,冷涼蔬菜種植已經成為高原群眾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千名搬遷群眾家門口就業

9月17日,記者走進貴州省畢節市威寧五裡崗易地蔬菜產業扶貧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群忙碌的身影,拔起、去葉、裝車……菜農們動作嫻熟,正忙著採收白蘿蔔。

「我在這裡1個月能收入3000多元。」從威寧縣龍場鎮田原村過來打工的搬遷群眾甘美麗對記者說,在基地幹活非常舒心,每天80元的工資也很可觀。與甘美麗同村、一起來務工的費廣英也說:「以前種苞谷和洋芋,1年下來只夠吃,賺不到多少錢,加上幾個孩子還在讀書,壓力很大。自從來這裡務工,家庭收入增加了,壓力小了不少。」

據了解,基地打破原有的就業模式,在就近吸納就業的基礎上增加了易地扶貧就業崗位。目前,已有來自周邊海拉、猴場等鎮的貧困戶進入基地就業。按照計劃,基地將解決1508名易地搬遷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

「我上了一次培訓班後,就和4個鄰居一起成立了合作社,帶動了100多名搬遷群眾就業。」家住威寧縣朝陽新城安置點的搬遷群眾羅靖告訴記者,去年他們的合作社拿到了500多畝流轉土地,全部種上了西藍花和墨西哥辣椒。今年,他計劃在縣裡的支持下,將同等規模的6個種植合作社統籌管理,預計帶動1000多名搬遷群眾順利就業。

「為確保今年全部脫貧摘帽,威寧集中規劃種植6.5萬畝易地蔬菜產業扶貧基地,保證每人有1畝。」威寧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縣基地現已完成種植4.46萬畝,累計帶動2679名貧困人口到基地務工。

「三白」不再是「白菜價」

「以前威寧白菜真的賣的是『白菜價』,現在的品牌效應好了,白菜也真的賣出了好價格。你看這顆白菜在杜拜就可以賣出5倍於國內的價格。」9月17日,威寧縣五裡崗街道蔬菜基地的務工群眾安才舉,拿著一棵剛從地裡拔出來的新鮮大白菜對記者說。

為了打造威寧高山冷涼蔬菜區域公共品牌,提高知名度、擴大影響力,近年來,威寧縣組織申報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創建蔬菜名優產品,並申報威寧白菜、威寧白蘿蔔、威寧蓮花白「三白」地理標誌認證保護。同時,建立蔬菜經營連鎖店,實行蔬菜品牌化營銷。通過品種改良、品牌營銷,目前外銷的威寧「三白」已不再是「白菜價」。

記者了解到,目前,威寧縣已建成50萬畝無公害生產基地,創建20個蔬菜品牌;建成3個國家級蔬菜示範園區,5個省級蔬菜示範園區,近20個市級蔬菜示範園區。為確保產得出、銷得好,威寧積極對接蔬菜產業龍頭企業,籤訂訂單種植協議,並通過企業渠道打通沿海城市及東南亞國家市場。

「為了更好地讓威寧蔬菜走出國門,我們一方面積極組織企業參與外貿交易推介活動,同時對蔬菜出口企業進行政策性扶持,出口每噸蔬菜政府補助30元。在威寧本地註冊出口公司的,出口每噸蔬菜補助50元。」威寧自治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早上從菜地採摘、裝車後,卡車全程高速10個小時經雲南河口口岸進入越南,蔬菜當天就可成為越南人的可口晚餐。」威寧久興生態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宋欣介紹,威寧每年銷售近20萬噸蔬菜到東南亞,去年久興合作社往東南亞銷售了近3萬噸蔬菜,今年訂單是5萬噸。

「我們企業從廣州過來,預計會投資25億元,打造全國最大的蔬菜分揀、包裝及加工冷鏈運輸產地市場,很快威寧的高品質蔬菜就能走上兩廣居民的餐桌。」廣州江楠集團貴州江楠物理園總經理李效軍對記者表示。(記者 李豐)

相關焦點

  • 威寧雪榕公司:一朵小蘑菇帶動2500餘人就業
    一朵小蘑菇,成為帶動群眾脫貧的致富菇;一家愛心企業,解決2500名群眾家門口就業。
  • 貴州威寧:萬畝蔬菜基地裡的60餘名「博士村長」志願者
    中新網貴州新聞5月19日電(陳武帥 杜應妮)近日,在貴州省威寧自治縣雙龍鎮高山村萬畝蔬菜種植基地,來自貴州大學等高校的數十名「博士村長」支農助農志願者和務工群眾一起種植蓮花白,他們忙碌的身影成為蔬菜基地一道亮麗的風景。  一個月來,研究生、大學生走進田間地頭種蔬菜,這是高山村以前不曾有的新鮮事。
  • 貴州畢節「後搬遷時代」就業故事:務工一人,脫貧一戶
    劉敬東說,易地扶貧搬遷並不是簡單地「一搬了之」,而是要「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現在「搬得出」已經實現了,如何才能「穩得住」?就是要通過就業、產業、政策兜底來提高搬遷群眾的收入,而就業則是最大的抓手。位於畢節市威寧縣五裡崗易地扶貧安置點的一家就業扶貧車間。
  • 貴州銅仁30萬搬遷群眾安居樂業
    本報銅仁訊 (通訊員 何建成)近年來,貴州銅仁市在全市建設144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近30萬名山區群眾搬出大山。為讓他們儘快融入新環境、成為新市民,該市以「新市民·追夢橋」工程為抓手,創建居安、業安、身安、心安「四安家園」,助推搬遷群眾實現安居樂業新生活。
  • 威寧40萬畝蔬菜:豐富市民「菜籃子」 鼓起群眾「錢袋子」
    威寧40萬畝蔬菜:豐富市民「菜籃子」 鼓起群眾「錢袋子」 2020-12-28 1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貴州畢節:多黨合作助脫貧 傾情幫扶結碩果
    畢節市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裡的就業扶貧車間。 劉鵬 攝1988年,國務院批准建立畢節試驗區。威寧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九三學社中央引進到威寧的一家大型食用菌生產企業,該公司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大力建設綜合性食用菌工廠化栽培,還與威寧縣扶貧辦籤訂了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協議,優先解決搬遷戶的就業需求,解決了當地群眾1300餘人就業,直接和間接帶動800餘戶農戶增收致富。圖為民革納雍幫扶貧困學生活動。
  • 記者探訪「威寧蘋果」出山…
    經過這裡的清洗、分揀、包裝,「威寧蘋果」身價大漲,批發價達15元/公斤、20元/公斤……在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電商平臺上,海升威寧蘋果成了搶手貨,起訂量5000公斤,依然訂單絡繹不絕,這些來自貴州大山的蘋果就被擺上廣州、深圳等大灣區城市中高端超市的貨架上,銷售火爆。
  • 貴州、廣西金融扶貧調研:金融活水「貸」動扶貧 銀企協力共築致富
    為打贏威寧縣的脫貧攻堅戰,人民銀行威寧支行將「產業引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扶貧小額信貸助推」為著力點。2016年以來至2020年10月末,人民銀行威寧縣支行累計向兩家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投放扶貧再貸款51.27億元。
  • 貴州、廣西金融扶貧調研:金融活水「貸」動扶貧 銀企協力共築致富!
    而在烏蒙群山之中,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可謂是「撥雲見日」之地。作為貴州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縣城,威寧縣四周山峰雲霧繚繞,中部谷地陽光充沛,年平均日照數達到1812小時,有著「陽光威寧」的美譽。 在享有獨特美景的同時,威寧縣在經濟發展上卻長期受制於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的制約。
  • 【脫貧攻堅走基層】解決群眾就業,威寧雪榕公司很給力!
    【脫貧攻堅走基層】解決群眾就業,威寧雪榕公司很給力!在威寧雪榕公司,和甘美弟有著同樣感受的員工不在少數,他們基本都來自威寧各地,大多都有過外出務工經歷,但因缺乏技能,經常到處奔波,一年存不了幾個錢。現在不用出遠門就能夠穩定就業,公司還免費提供三餐,而且離家稍遠的還可以免費住宿。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對未來的生活,大家也都充滿了信心。
  • 林下「裂變」山間「藏寶」——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的「綠色減...
    貴州亞獅龍羽毛球歷史博物館館長李漢華介紹,生產一隻羽毛球需要16片羽毛,而一隻鵝只有14根羽毛符合標準,按照每個月30萬隻羽毛球的生產量來計算,每天需要屠宰11萬隻鵝才能保障原料供應,目前錦屏縣的商品鵝仍然供不應求。  11月1日,錦屏縣經開區羽毛球館,一場羽毛球賽事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6支隊伍100多名運動員參加,其中不乏世界冠軍、前國家羽毛球隊隊員等。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會澤:8萬餘搬遷群眾進城,走向幸福新生活
    隨著最後一批搬遷群眾的入住,歷時兩年多建成的會澤縣城安置點安置了8萬多名搬遷群眾,成為全國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 醫生正給安置點居民做治療 會澤縣城安置點佔地面積1170畝,總建築面積225萬平方米,項目分兩期進行,共建設安置房267棟19028套,共安置19298戶8125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4835戶62768人,同步搬遷隨遷4463戶18489人。
  • 2019年貴州以竹、油茶、花椒、皂角為主的特色林業產業產值達118...
    據了解,2019年,全省以竹、油茶、花椒、皂角為主的特色林業產業基地面積達944.39萬畝,產值達118.35億元。其中:竹產業總面積約470萬畝,產值達80億元。油茶產業總面積323.4萬畝,油茶籽產量7.22萬噸,產值達30億元。花椒產業總面積103.97萬畝,鮮品產量2.2萬噸,產值4.35億元。
  • 「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黔西:做好就業保障 讓搬遷群眾...
    今年8月,一場提升搬遷群眾就業技能的家政培訓走進黔西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錦繡花都,吸引了社區上百名群眾報名參與培訓。   提升就業技能,促進就業增收。2019年,黔西縣提前完成了「十三五」26485人的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為了讓搬遷群眾既能安居,也能樂業,黔西縣持續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多舉措、多渠道幫助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就業,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 脫貧攻堅的民企擔當:中天金融集團10年捐資30億元 助力貴州決戰...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馮櫻子 北京報導2020年過半,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貴州脫貧攻堅任務仍然艱巨——全國52個未摘帽的貧困縣,貴州有9個:威寧、納雍、赫章、從江、榕江、晴隆、望謨、沿河、紫雲;未脫貧人口30.8萬、邊緣人口21萬、脫貧不穩人口19萬。
  • 向土地要產值 農發行畢節市分行助力產業扶貧拔窮根
    該縣所產蔬菜不僅暢銷重慶、成都、昆明、上海等地,東南亞市場也逐步打開,僅2020年上半年就實現越南、泰國、新加坡等國家出口1.1萬噸。  蔬菜產業的發展,讓威寧許多老百姓通過土地流轉、在產業基地務工、利益分紅等方式,增加了收入,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為穩定可持續脫貧奠定了堅實基礎。  同樣是發展產業,與威寧毗鄰的赫章縣則圍繞一顆核桃做足文章。
  • 四川林業園區達320萬畝 2025年綜合產值將超500億元
    央廣網成都12月1日消息(記者劉濤)記者從今天(1日)舉行的四川省竹林風景線暨林業園區建設現場會上獲悉,目前四川全省建成市州級以上林業園區68個,覆蓋林業園區產業基地320餘萬畝,林業園區綜合年產值約330億元。
  • 河南南召縣易地搬遷群眾生活樂陶陶
    白土崗鎮姬村易地搬遷安置點,佔地25畝,安置搬遷群眾208戶、591人。安置點配套建設了3個扶貧就業車間,引進假髮加工和服裝加工項目落地,吸納搬遷點及周邊180人就近務工。安置點附近約有100餘家中小型石材加工企業,可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保證貧困群眾致富有門路、脫貧有出路。同時,同步建設有綜合市場、黨群服務中心、幼兒園、衛生室等設施,文化設施、公益設施齊全,群眾日常生活舒心方便,做到了「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的目標。
  • 大方縣奢香古鎮:「四個聚焦」幫助搬遷群眾融入新生活
    (王純亮 攝) 聚焦群眾增收。發展產業促增收,依託奢香古鎮4A級景區優勢,以公司運營配套的商業街、合作社運營的文明市民道德超市等扶貧資產,通過收益分紅模式帶動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增收,其中,文明市民道德超市2019年給20戶搬遷群眾每戶分紅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