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縣奢香古鎮:「四個聚焦」幫助搬遷群眾融入新生活

2020-12-21 騰訊網

為進一步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發展工作,大方縣奢香古鎮圍繞「四個聚焦」總體思路,不斷促進搬遷群眾融入城市生活,解決脫貧成效鞏固難題,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遷入奢香古鎮的彝族90後龍恩碧開起民族服裝店。(羅大富 攝)

聚焦規劃設計。通過科學規劃、合理選址,加強安置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教育、衛生、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有效解決了貧困群眾吃水難、行路難、用電難、住房難、就醫難、入學難等問題,搬遷群眾實現了從農民到產業工人轉變。安置區電信網絡、廣播、電視等全覆蓋,電冰箱、電腦、電磁爐等進入普通農家,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及文化娛樂場所,方便了群眾辦事和文化娛樂健身。

大方縣奢香古鎮梯田風光。(王純亮 攝)

聚焦群眾增收。發展產業促增收,依託奢香古鎮4A級景區優勢,以公司運營配套的商業街、合作社運營的文明市民道德超市等扶貧資產,通過收益分紅模式帶動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增收,其中,文明市民道德超市2019年給20戶搬遷群眾每戶分紅1000元。探索「文化+旅遊+創業」模式,鼓勵搬遷群眾結合自身特長,依託大方「中國天麻之鄉」「中國皺椒之鄉」等品牌優勢,開辦特色小吃店、豆腐作坊等直接或輻射帶動群眾脫貧致富。今年以來,奢香古鎮共接待遊客21.3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07億元,實現搬遷群眾共享旅遊發展成果的格局。拓展就業促增收,通過「企業聯防聯控」「企業黨組織建設」等一系列措施,積極幫助78家企業解決復工復產等經營難題,提供就業崗位1000餘個。完成搬遷群眾勞動力全排查工作,建立勞動力信息臺帳2730戶5895人,通過崗位資料庫和就業培訓推薦,累計解決就業5423人。目前,縣外就業2950人,縣內就業2478人(推薦自主就業解決一批1593人;公益性崗位安排一批410人;園區企業就業落實一批285人;扶貧車間扶持一批120人;家庭作坊保障一批70人),戶均就業達1.98人,基本實現「企業帶富古鎮,就業帶富一家」的目標。社會保障兜底確保收入穩定。全力推進低保工作銜接,對社會保障兜底的搬遷戶,按照安置點屬性,做好低保轉接工作,確保「應保盡保」。

搬入奢香古鎮的徐麗送孩子讀書。(羅大富 攝)

聚焦後續保障。教育服務方面,搬遷安置點配套幼兒園4所、小學2所、中學2所、職業技術學院1所,採取高等院校招聘一批、縣內學校選配一批的方式配齊教師,確保搬遷群眾子女「學有所教」。落實搬遷群眾子女就近就讀幼兒園375人、小學1474人、初中750人,職業技術學院153人。醫療衛生方面,配套恆大醫院(大方第二人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衛生服務站1個、衛生室6個,讓搬遷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確保「病有所醫」。社會保障方面,配套建成恆大敬老院1所(佔地面積41.58畝,現有工作人員22名,入住特困供養對象56名,其中女性3名),兒童福利院1所(現有入住孤兒、困境兒童50人),配套建成日間照料中心1個。搬遷群眾農村戶口全部轉城市戶口,實現「應轉盡轉」。

遊客在大方縣奢香古鎮購買特色美食。(李粵平 攝)

聚焦履職盡責。健全幫扶機制,按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要求,出臺《奢香古鎮安置區樓長設置實施方案》,明確人員重點圍繞就業扶貧、教育保障、醫療保障、住房保障、飲水安全等工作強化跟蹤服務,落實包保責任,著力構建脫貧攻堅跟蹤服務機制,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完善考核機制,堅持脫貧成效鞏固作為考核領導幹部的主要指標,落實樓長負責制的脫貧成效鞏固跟蹤服務考核機制,特別是明確把脫貧成效鞏固跟蹤服務作為幹部考核的主要指標和評先選優、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來 源:眾望新聞

編 輯:劉洋旭

核 對:許再晶 高 豔

編 審:範 宇

歡迎

投稿

相關焦點

  • ...大文章丨大方縣創新「鄉村治理督導員」機制助力美麗鄉村建設觀察
    遊客在大方縣奢香古鎮觀賞春日美景 羅大富  攝走進奢香古鎮,房屋木樓飛簷、青磚素瓦、雕龍刻鳳,留下的是古韻鄉愁。奢香古鎮的2萬餘多居民是從偏僻山鄉搬遷入駐的移民搬遷社區,剛來時信訪問題突出、幹部矛盾嚴重、黨群幹群關係疏遠,是遠近聞名的「問題村」,剛開始被列為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對象;  如今, 「警民議事會」「警務聯席會」已成為每周的「必修課」, 政府投入上千萬元服務民生,群眾滿意率達到95%以上。
  • 陝西嵐皋:「睦鄰之家」讓搬遷群眾融入新生活(1)
    新華社照片,嵐皋(陝西),2020年6月27日陝西嵐皋:「睦鄰之家」讓搬遷群眾融入新生活6月26日,嵐皋縣民主鎮下河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四點半課堂」老師王蕊(中)在輔導孩子們畫畫。地處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陝西省安康市嵐皋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和陝西省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全縣17.2萬人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超過了1/3。由於縣域內山多溝深,群眾居住分散,長期以來,易地搬遷成為這裡脫貧攻堅的重點。2016年以來,嵐皋縣已實施易地扶貧搬遷9262戶30044人,其中出村入鎮、跨鎮進城7651戶25295人。
  • 讓搬遷群眾走向新生活
    這是該縣移民搬遷群眾精神風貌、生活方式發生嬗變的一個有力見證。近年來,白河縣圍繞讓2.8萬戶10.4萬人,約佔全縣農業戶口三分之二的「搬遷大軍」融入新社區、走向新生活,在易地搬遷安置社區啟動實施了「文化融入 文明實踐」行動,統籌推進社區文化建設、思想政治工作和新民風建設,全面提升搬遷群眾的文化素質和文明素養,夯實安居樂業的思想道德基礎。
  • 貴州銅仁30萬搬遷群眾安居樂業
    本報銅仁訊 (通訊員 何建成)近年來,貴州銅仁市在全市建設144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近30萬名山區群眾搬出大山。為讓他們儘快融入新環境、成為新市民,該市以「新市民·追夢橋」工程為抓手,創建居安、業安、身安、心安「四安家園」,助推搬遷群眾實現安居樂業新生活。
  • 開啟燦爛新生活!魯甸卯家灣3.6萬搬遷群眾正大步邁向幸福未來
    搬遷後的日子羅富燕過得很充實,社區及相關機構組織的巾幗志願者活動以及縫紉、插花、烹飪、蛋糕烘培、操家理務等培訓,羅富燕都積極參與,一樣沒落下。生活步入正軌後,羅富燕眼看社區事務繁多、人手緊張,就一心想為社區做點什麼,幫助剛搬進卯家灣安置區的鄉親們解決實際問題。萌生出這樣的想法後,羅富燕向社區報了名,說了自己的想法。
  • 大方奢香古鎮花海瀑布美麗得無與倫比!漂亮得無法形容!
    《奢香古鎮美景篇》世界上最美好的一種情感是為「你」深深的動了心,動心的時候,一顰一笑,一吟一詠,低頭顧盼間,你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嬌羞。自從看見了你,自從走近了你,我的心,忐忑惶恐,愛恨交織。你是一個人,一本書,一盞燈,或者一棵樹……其實,其實,你是一道風景,在我的故鄉大方小城,你就是奢香古鎮。
  • 大方縣關於調整城區危化品運輸車通行時間的公告
    大方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大方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關於調整城區危化品運輸車通行時間的公告為加強大方縣城區危化品運輸車輛交通安全管理,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城市道路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城區道路實際,大方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聯合大方縣綜合行政執法局決定對危化品運輸車輛在城區運行的時間進行調整,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禁止車型及通行規定:載運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等危及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的車輛
  • 碧江正光街道:「四舉措」讓新市民樂享「新生活」
    自「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實施以來,正光街道心系居民「家園」、關懷居民「幸福」,狠抓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以「搭五橋、建五家」為抓手,聚焦「四安家園」創建目標。通過優化社區治理、健全就業服務、完善公共服務、突出人文關懷等方式,使搬遷群眾感動居安、業安、身安、心安,讓新市民樂享「新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會澤:8萬餘搬遷群眾進城,走向幸福新生活
    這是安置點的最後一批安置對象,至此,安置點的81257名搬遷群眾全部入住。 安置點 金鐘街道辦事處溫泉村的佟朝萬父子領完鑰匙後,高興地邀請記者去參觀新家。「原來住的村子環境惡劣,現在搬進新城,就醫也近,打工也方便。我們非常滿意。」暢想著即將開始的新生活,佟朝萬父子滿心喜悅。
  • 走出深山奔小康(上)搬遷步入新生活
    新疆新聞在線網7月4日消息(新疆臺記者 宋林遙 蘭天 任鑫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在全疆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葉城縣阿克塔什鎮,1.4萬貧困人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徹底挪出「窮窩窩」,圓了安居夢。
  • 解碼安康市「百萬大搬遷」: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在尊重群眾意願的前提下,搬遷政策的吸引力和黨委政府的推動力都起了很大作用。這些人搬遷安置後如何開啟新生活?如何儘快融入新環境?以及黨委政府如何找準後續扶持的切入點?可以說,這是安康進入「後搬遷時代」亟需解決的問題。其實,在開展移民搬遷工作之前,我們也有過擔憂,認為建設的難度大。畢竟作為深度貧困地區,安康財力有限,要建設那麼多集中安置社區,需要充足的財政資金支持。
  • 【我的扶貧故事】村裡的群眾把我當成了「自家人」丨大方縣對江鎮...
    我叫張衛,是大方縣公安局民警。2018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我派駐大方縣對江鎮大山村擔任第一書記。 記得剛來的時候,想要從對江鎮政府到大山村委,進村就只有一條通道,且全是泥土路。想要進村,必須要途經岔河水庫分路,一邊是去往綠塘鄉,另一邊去往大山村,群眾出行十分不便。
  • 推薦18個貴州免費古鎮旅遊景點
    這一次小編給筒子們帶來的是貴州的免費古鎮景區,原本是想將古鎮、古城和苗寨、布依族寨子合到一起的,不過因為太多了點,所以最後還是決定分開介紹,不然全放到一起胖友們看起來也比較難以選擇,關鍵是字太多了。下面介紹的貴州免費古鎮景點中,有一部分是一直以來就免費的,還有些是因為2020的疫情而免費的。
  • 「多彩貴州網」「銅仁|新市民·追夢橋」碧江:搬遷搬出新生活 有家...
    近年來,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始終把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首要任務,堅持易地扶貧搬遷與基礎設施同步建設、與就業創業同步實施,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住進了設施齊全的新家,開啟了幸福新生活。正光街道正光社區是碧江區易地扶貧搬遷主戰場之一,現已安置了沿河、松桃等地的搬遷群眾4178戶20118人。正光社區圍繞助力搬遷群眾共建居安、業安、身安、心安「四安家園」目標,在碧江區委、區政府和正光街道的統籌推動下,通過街道、社區和幫扶幹部的辛勤付出,生活逐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雲南雲龍:易地扶貧搬遷新生活 家門口就可以掙錢 人民日報客戶端...
    「一到雨季,泥滑路爛,送孩子看個病真是太艱難了。現在診所就建在家門口,真是太方便了!社區有幼兒園,足球場,娛樂休閒的廣場,下面正在建設一個農貿市場,小學離這裡就十多分鐘。」石麗珍熱情地介紹著福堂社區新家園,開心地講述著新家園裡的新生活。
  • 雲龍六千群眾搬入新家園過上新生活
    □特約記者 趙雪梅從農村搬到縣城,生產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從農民變成幹部,家庭經濟收入成倍增長……易地扶貧搬遷讓43歲的石麗珍一家過上了自己從未想過的好日子,也讓雲龍縣6000多貧困群眾搬入新家園過上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