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龍六千群眾搬入新家園過上新生活

2020-12-21 身邊24小時

□特約記者 趙雪梅

從農村搬到縣城,生產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從農民變成幹部,家庭經濟收入成倍增長……易地扶貧搬遷讓43歲的石麗珍一家過上了自己從未想過的好日子,也讓雲龍縣6000多貧困群眾搬入新家園過上新生活。

石麗珍家在雲龍縣檢槽鄉清朗村金海登村民小組,是「直過民族」傈僳族聚居村。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直過民族」群眾的生產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交通基礎設施仍然相對薄弱,一遇下雨出行就變得非常困難,老人、孩子急病送醫一度成為石麗珍最頭疼的事。2019年底,乘著易地扶貧搬遷的東風,石麗珍一家3口從清朗村搬到距離縣城不足15分鐘車程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福堂社區,住上了漂亮的電梯房,享受著和城裡人一樣的衛生室、幼兒園、足球場、娛樂休閒廣場等配套設施,自己還搖身一變成為在福堂社區居民委員會上班的「幹部」,每天充實、忙碌、有奔頭的生活讓本就性格開朗的石麗珍做起事來都幹勁十足。

石麗珍告訴記者,「原來在老家,我們家就有一個小苗圃,種點天麻,這也是我們家的主要收入來源。現在,我在福堂社區居民委員會當主任助理,一個月有2000多元收入;丈夫在社區開了一個小飯館,每天生意也不錯,刨除七七八八的開支,每個月也有2000多元的收入,家庭年收入比原來增加了一倍多。有了穩定的收入,住上了漂亮的電梯房,老人孩子就醫就學也都在家門口,十分方便,我從沒想到會過上這麼好的日子。」

石麗珍的幸福生活只是雲龍縣1614戶易地扶貧搬遷戶搬出幸福新生活的一個縮影。2016年以來,雲龍縣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六類地區堅持「應搬盡搬、能搬必搬」,牢牢把握搬遷對象精準的「界線」、住房面積的「標線」、搬遷不舉債的「底線」和資金項目管理的「紅線」,認真落實搬遷任務,切實做到搬遷與脫貧同步、安居與樂業並重,努力實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標。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雲龍縣共投入資金8.9億元,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614戶603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13戶4637人)。工程於2016年啟動,2019年底結束,共建成24個安置點(其中,集中安置點21個、分散安置點3個)。截至目前,24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已全面竣工,全部達到搬遷入住條件,廣大山區群眾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實現了脫貧致富夢,搬出了幸福新生活。

【來源:大理州人民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雲南雲龍:易地扶貧搬遷新生活 家門口就可以掙錢 人民日報客戶端...
    雲龍縣易地扶貧搬遷點諾鄧鎮福堂社區「從沒想到會過上這麼好的日子!」石麗珍家在雲龍檢槽鄉山區,交通基礎設施薄弱,通往縣城的泥土路,一遇下雨出行就變得非常困難。福堂社區的新生活,讓石麗珍倍感幸福有了穩定的收入,還住上了漂亮的電梯樓房,就醫就學就在家門口,我從沒想到會過上這麼好的日子。」「這裡好在,家門口就可以掙錢!」和石麗珍一樣對新生活充滿熱情和幹勁的,還有37歲的羅二業。在福堂社區永福服裝扶貧車間裡,羅二業專注地擺動著手裡的布料,腳下縫紉機踩得熟練又飛快!
  • 「打贏兩場戰役群英譜」楊令:讓群眾住上新房子、找到「新路子...
    「現在我們不僅住上了新房子、子女找到了『新路子』、全家也過上了好日子。」搬遷群眾黃興激動地說道。  「住上新房子、找到『新路子』、過上好日子」。  黨工委書記楊令站在函牌前,面對著1.7萬餘名搬遷群眾,許下了莊嚴的承諾:「讓這些從大山裡面搬出來的兄弟姐妹們住上新房子、找到『新路子』、過上好日子,我們基層幹部心裡才舒坦。」   在群眾看來,楊令當初說的只是場面話,當不得真。
  • 陝西嵐皋:「睦鄰之家」讓搬遷群眾融入新生活(1)
    新華社照片,嵐皋(陝西),2020年6月27日陝西嵐皋:「睦鄰之家」讓搬遷群眾融入新生活6月26日,嵐皋縣民主鎮下河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四點半課堂」老師王蕊(中)在輔導孩子們畫畫。由於縣域內山多溝深,群眾居住分散,長期以來,易地搬遷成為這裡脫貧攻堅的重點。2016年以來,嵐皋縣已實施易地扶貧搬遷9262戶30044人,其中出村入鎮、跨鎮進城7651戶25295人。
  • 「多彩貴州網」「脫貧故事」楊興桃:搬離窮山窩 過上幸福新生活
    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黎平縣通過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讓數萬「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的群眾搬離大山,進入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居民楊興桃就是其中一位。一年多的時間,她已融入縣城生活,在龍形街道開啟了她的幸福新生活。
  • ...故事】易青松:扶貧扶在群眾心坎上||岑建達:「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易青松:扶貧扶在群眾心坎上||岑建達:「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2020-12-18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安徽太湖:「搬」來幸福新生活
    在此基礎上,太湖縣委縣政府未雨綢繆,紮緊「返貧籬笆」,織密易地搬遷保障網,建立脫貧防貧長效機制,著手謀劃了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產業和安置點鞏固提升項目共148個、1.25億元,通過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持續完善、提升針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就業服務水平,切實增強易扶戶種養殖技能和轉移就業能力,確保了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 讓搬遷群眾走向新生活
    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行走在白河縣移民搬遷安置社區,統一風格的漂亮小樓前呈現出整飭之美,因地而建的文化廣場上活躍著跳舞鍛鍊的身影,臂戴袖章的志願者不時穿梭在左鄰右舍,多人圍坐的道德評議會上傳出熱烈而又輕鬆的發言聲……處處洋溢著鄉村特有的文化氣息和昂揚向上的文明風尚。
  • 鹽津水田新區:奏響易遷「幸福曲」共築理想「新家園」
    同時,精心組織搬遷工作,讓水田易遷群眾有序搬遷入住,真正讓鹽津易遷群眾搬得出。高標準規劃建設,完善安置點基礎配套設施。水田易遷安置點配套幼兒園高效益扶持創業,提升易遷群眾收入水平。一是由鹽津縣委政府主導創建水田易遷安置點創業一條街,彌補易遷群眾創業鋪面不足,豐富水田易遷安置點夜間經濟;二是統一布局小區廣場,合理規劃功能分區,大力扶持地攤經濟。在此,易遷留守群眾,可根據市場所需,提供各類日常生活必需品和本土特色小吃,促使留守群眾門口有就業、收入有保障,以此平衡收入差距,逐步實現能致富的要求。
  • 南平建甌:跳出「窮窩窩」 「搬」進新生活
    原標題:跳出「窮窩窩」 「搬」進新生活   在建甌市東遊鎮鎮區,貧困戶葉健甌位於國道邊的汽車服務中心招牌格外醒目。汽車維修、美容、更換配件、清洗打蠟……小店所有的工作都由葉健甌和妻子兩人完成。雖然辛苦,但夫妻倆任勞任怨,因為能從偏遠自然村搬到鎮區,在家門口開間小店,對他們一家而言已足夠幸運。
  • 【尚義動態】八道溝鎮南大井村:走進新時代,搬入新農居,開啟新生活
    【尚義動態】八道溝鎮南大井村:走進新時代,搬入新農居,開啟新生活 2020-12-21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挪出窮山窩 過上甜日子!工人日報頭版描繪昭通卯家灣的幸福新生活
    原標題:全國第二大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昭通卯家灣的幸福新生活——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挪出窮山窩 過上甜日子魯甸縣卯家灣易地扶貧安置區(3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
  • 開啟燦爛新生活!魯甸卯家灣3.6萬搬遷群眾正大步邁向幸福未來
    「老家的親戚還我錢了,你幫我看看打在卡上了沒。」「我想找一份工作。」……3月17日上午,在魯甸縣卯家灣安置區春熙社區,工作人員羅富燕正笑臉相迎,耐心接待社區每一位群眾,或幫他們解決生活瑣事或傾聽他們的高興事。羅富燕是一名「80後」,是最先一批從魯甸縣樂紅鎮樂紅村搬遷來卯家灣安置區的群眾。
  • 株洲雲龍示範區:不見秸杆煙氣繞,唯願「蓮花」朵朵開
    近日,雲龍示範區生態環境局「六進」宣傳活動走進蓮花社區,用晚會的形式將生態環境宣傳融入群眾心中。深秋十月,6點已經夜幕降臨,蓮花社區老老小小陸續來到社區活動廣場。近日,由株洲市生態環境局、市廣電局、雲龍生態環境局、雲田鎮政府、蓮花社區多家單位聯合舉辦的「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晚會拉開序幕。
  • 同心同德 頑強奮鬥 共創美好新生活——蘭州市基層幹部群眾熱議黨...
    同心同德 頑強奮鬥 共創美好新生活——蘭州市基層幹部群眾熱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開啟新徵程,創造新偉業。全會精神在蘭州市基層幹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  白銀路甘家巷社區黨委書記楊鈺娟:多措並舉確保黨的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10月29日,全會公報發布,城關區白銀路街道甘家巷社區黨委書記楊鈺娟就通過手機進行了學習,「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內容引人矚目。
  • 頂在前面 幹在難處——雲南雲龍脫貧摘帽經驗啟示
    通過深入貧困村走訪,進一步加深了對雲龍貧困程度的認識,也增進了群眾對黨委政府的信任。「原本以為一夜之間讓農戶想明白可能有困難,沒想到第二天去村裡一看,大家都在收東西做好了搬遷準備。」「沒想過離開嗎?」「脫貧攻堅以來,村幹部經常是天黑後才回家,他們領著微薄的工資,舍家舍業撲在工作上,他們比我更不容易。」李嬌說,幾年來,豆寺村的一些村務工作和脫貧攻堅工作檯帳一直是自己在開展,如果離開,怕後繼者接不上給村裡帶來不便。
  • 搬出大山溝 開啟新生活
    從2014年開始實施易地扶貧搬遷以來,上灣鎮有668戶3006人曾經居住在偏遠山區的貧困群眾搬遷到了這裡。  2019年,這裡的搬遷群眾人均純收入達到1萬元,他們挪了窮窩,住上了新樓房,拔了窮根,過上了好日子。
  • 搏擊大數據藍海 雲龍正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作為湖南數據湖產業園項目的建設和運營主體,湖南華雲數據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與株洲移動達成合作,正在對接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國投集團等單位,就智慧城市數據引水入湖、政務數據應用、城市管理系統升級等工作進行商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