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崔銀輝 通訊員 漆曼莉
楊培新是渭源縣上灣鎮尖山村本布屲社村民。在2014年搬到南谷新村之前,從他住的本布屲社到上灣街道,需要徒步翻過一座大山:「這些路以前特別難走,坑坑窪窪的土路。下雨天,路滑得乾脆走不了。」
楊培新以前的房子已經拆舊復墾種上了松樹,在長滿雜草的原址上,楊培新對比照片回憶起之前的生活:「以前的北房就在這裡,我們的地都在這山上面,由於土層淺,收入都很微薄。娃娃們念書從這裡要到山那邊的張家河去,單程得花一個多小時。喝的水是村旁的泉水,村上張家的老人,那一年醫療條件不行,就一直在家裡慢慢過世了,我們取一片藥就得上會川鎮去,遠得很。現在這裡10多戶人家,90%都已經搬到咱們南谷新農村。」
楊培新在南谷新村的新家是一個一百多平方米的二層小洋樓,走進家中,現代的裝修風格讓人眼前一亮,每個房間都收拾得整潔乾淨。
渭源縣上灣鎮南谷新村是定西市最大的一處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從2014年開始實施易地扶貧搬遷以來,上灣鎮有668戶3006人曾經居住在偏遠山區的貧困群眾搬遷到了這裡。
2019年,這裡的搬遷群眾人均純收入達到1萬元,他們挪了窮窩,住上了新樓房,拔了窮根,過上了好日子。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漆曼莉
「上灣鎮共有11個行政村,其中8個行政村的部分群眾都生活在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偏遠山區,群眾普遍居住分散,上學看病出行吃水都不方便,住的是土坯房,收入水平都很低。南谷新村的建成,無疑為這些困難群眾解決了生活上的最大問題。」上灣鎮黨委書記張會平介紹。
現如今,楊培新還是一名社區公益性崗位人員,每天按時打掃社區衛生。
南谷社區黨支部書記李萬忠介紹說,「我們南谷農村社區成立了家園物業公司,以政府購買方式招聘公益性崗位人員,實行區域劃分、責任到人,對環境衛生採取常態化管理。」
冬天的暖陽裡,南谷新村500畝的鮮切玫瑰種植基地,和45座日光溫室裡生機勃勃,玫瑰吐露芬芳。從壓枝到採摘再到包裝入庫,張文英和姐妹們忙得不亦樂乎。
張文英現在除了自家地裡的收成,她和丈夫都還各自打著一份工,收入上去了,每天的生活也充實了:「山上除了種地,再也沒有其他做的,感覺在山上就把人住呆了的樣子,下來以後接觸的人也多。我們花棚裡的幾個姐妹關係也很好,過得日子像城裡一樣。」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漆曼莉
為了讓搬下來的群眾能夠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上灣鎮依託本地特色和優勢資源,以花卉種植、沙棘加工、紡織車間、服裝加工車間為依託,通過引進龍頭企業投資辦廠、建設扶貧車間、開發公益性崗位、組織勞務輸轉等形式,多渠道安排貧困群眾實現務工就業。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漆曼莉
易地扶貧,南谷新村交出一份讓群眾滿意的答卷。看病就醫、孩子上學、住房和飲水安全等「兩不愁三保障」問題一次性得到解決,而搬遷點上產業就業扶貧的不斷提升以及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的持續完善,讓這裡的群眾真正融入社區,開啟了嶄新生活。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漆曼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