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搬出「窮窩窩」,走上小康路
搬出「窮窩窩」,走上小康路——紅領巾尋訪安順市西秀區彩虹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作者:鎮寧思源實驗學校 趙永富 作為全國搬遷規模最大、任務最重的省份,貴州188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讓住了一輩子窮窩窩的山裡人,一下子成為掉進福窩窩的城裡人。國家的關愛和政策,像一道陽光溫暖人民的心房,為山區群眾繪就一幅移民幸福生活新畫卷。
-
堅守為民初心 圓夢百姓安居
去年6月,省委書記張慶偉深入哈爾濱市棚戶區調研,並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要求哈爾濱市三年內完成主城區內棚戶區改造。2019年以來,哈爾濱市委、市政府以為冰城人民謀幸福為宗旨,「溫度」與「力度」並舉,強力推進棚改攻堅戰,圓百姓安居夢。截至2019年底,哈市9000餘戶居民實現回遷安置。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灘區遷建:讓村民搬出水窩子,實現安居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灘區遷建:讓村民搬出水窩子,實現安居夢 2020-07-25 1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沙縣助困難群眾從「憂居」到「安居」
近年來,長沙縣多措並舉做好住房保障工作,使困難群眾實現從「憂居」到「安居」。 安置小區蝶變為美麗城中花園11月底,長沙縣星沙老城區6區內部道路瀝青鋪設完成,標誌著該縣舊城棚戶區改造工程正式完工。「長沙縣舊城棚戶區建於上世紀90年代,很多都是自建和代建,由於標準不一,且管理不到位,存在很多隱患問題。」長沙縣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洪說,為徹底改變舊城棚戶區的面貌,長沙縣委、縣政府決策成立舊城棚戶區改造指揮部,2015年7月,舊城改造試點工程啟動,當年,就完成了星沙老城3區試點改造房屋8棟。
-
搬出窮窩窩 邁入新生活
白沙高峰生態搬遷新村建成,首批20餘戶村民喜遷新房搬出窮窩窩 邁入新生活11月24日,白沙黎族自治縣高峰生態搬遷新村建成,首批村民喬遷新居。圖為村民符桂海(左一)和親友在搬家具。袁琛 攝11月24日,白沙高峰生態搬遷新村村民符永青在新家請親友吃飯,慶祝喬遷。袁琛 攝「終於搬新家囉!這裡距縣城頂多三四公裡,這兩層小樓的採光多好!」11月24日上午,在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茶園北路高峰生態搬遷新村(以下簡稱高峰新村),52歲的村民符桂海領著登記結婚不久的妻子樓上樓下轉了個遍。
-
安徽「織」密住房保障「網」 助力百姓圓「安居夢」築「幸福家」
從公租房保障到棚戶區改造,再到老舊小區改造;從「管理房」到「服務人」,「硬」配套完善優化的同時抓「軟」服務提升,「十三五」這五年,我省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住房保障能力持續增強,為住房困難群眾織就了一張多元化供給、多渠道保障的住房保障「網」。越來越多住房困難群眾、城鎮低收入、中低收入家庭實現「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
河南新鄉:搬出窮窩窩 奔上幸福路
鎮、村兩級幹部到村裡宣傳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肖雙葉家率先報了名,2018年秋天高高興興搬進了新社區。入住新家後,肖雙葉的二女兒、兒子就近上了學,再也不用為上學而四處奔波了。穩得住,更要能致富。2019年「五一」前,有實力、有名氣、更有社會責任的服裝生產企業——春燕製衣,在小區新建了扶貧車間,吸納60多人就業,建檔立卡貧困戶佔了一半。
-
贛州市棚戶區改造及保障性住房建設剪影
章江新區建設中的棚戶區改造項目。 棚改戶圓了住房夢,心情格外舒暢。劉長齡是鬱孤台歷史文化街區及周邊改造地塊的棚改戶,原來一家四口「蝸居」在上世紀80年代建造的空心樓板房,面積狹小,周邊環境差,房屋存在嚴重安全隱患。2012年,劉長齡老房子所在的鬱孤台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地塊啟動棚改,劉長齡一家搬離了棚戶區,住進了如今的江景房。 家是溫暖的港灣,是幸福的源泉,是生活的動力,是心靈的樂園。安居樂業,是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
-
圓夢安居惠民生 宜居家園暖民心
以前,府前路麻園區塊房屋密密麻麻、高低不齊、破舊不堪,很多住戶是上世紀50年代建設新安江水電站的移民,一住就是60餘年,「搬離棚戶區、住進新房子」是這個區塊居民最大的夢想。2016年,府前路舊城改造項目正式啟動,讓該區塊203戶居民的安居夢得以實現。董雪珍一家被安置在焦山新村,小區環境整潔、設施完善。「住進新房子將近四個年頭了,無論是房子面積,還是居住環境,都是以前沒法比的。」
-
發展為百姓 共圓幸福夢——建市以來我市民生福祉實現歷史性重大改善
2016年,新倉新村被列入棚戶區改造範圍。在棚戶區改造過程中,工作組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充分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制定徵遷、補償、安置等各個環節的激勵政策,並且通過陽光操作確保整個過程公開、公平、公正,讓群眾拆得明白、拆得放心。如此貼心的關懷贏得了群眾信任和支持。棚戶區改造是一項重大的民生民心工程。民之所盼,政之所為。
-
《人民日報》關注義龍新區的「新市民」:搬出窮窩窩 過上好生活
原刊於《人民日報》(2020年11月11日第11版)全文如下搬出窮窩窩 過上好生活人民日報記者 蘇濱 續大治一早,在寬敞明亮的樓房吃完早飯,把小兒子送到家門口的幼兒園再去扶貧車間上班,整個過程不到30分鐘;車間工作8小時,效益好時月入3000元不是難事……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義龍新區「新市民」班向榮怎麼也想不到,標準的上班生活如今成了他的日常。
-
2020年成都棚戶區改造5238戶,老舊院落改造300個!
住房安居,關係百姓民生!(牽頭單位:同上) 實施棚戶區改造5238戶,完成老舊院落改造300個,發放公租房租賃補貼5000戶。(牽頭單位:同上) 完成農村土坯房改造2.41萬戶。此情此景,許多城中村、老破小、老舊小區等的居民將改善住房條件的希望放在了棚戶區改造上面;2020年,成都的棚改任務已分解到市住建委,共5238戶!如果,你有住在這樣的棚改房或者擁有這樣的棚改房;那麼,恭喜你,改善住房條件或者小賺一筆不小的資金,或許會是你今年最大的收穫!
-
圓百姓安居夢 雨湖區全面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
如今,楊春桃家的住房已改造完成,房屋前坪也煥然一新,實現安居的心願。這一切變化,讓他對未來的日子充滿了期待。農村危房改造是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託起困難群眾「安居夢」的重要舉措。為加快推進危房改造工作進度,雨湖區採取有效措施,通過反覆核實、精準摸排,最終確定全區2020年農村危房改造任務94戶。
-
煙臺開發區繪就「安居宜居」幸福圖景
從棚改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到廉租房實現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應保盡保;從建檔立卡貧困戶都住上安全房,到老舊小區改造完工……「十三五」期間,煙臺開發區進一步加快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正描繪出全區百姓從「住有所居」到「安居宜居」的幸福圖景。
-
棉五改造開發商遭遇「不太好的消息」
月19日,「石家莊市棉五棚戶區改造」傳出最新消息:政府從保障「更優民生」角度出發,將社區商品房與回遷房實現同品質建設,不再按地塊或樓棟「分批、分離」開發。據石家莊市長安區徵收辦介紹,棉五社區即將改造地塊規劃面積約133.69畝,涉及社區居民回遷房與可售商品房,將於3月25日進行招拍掛。
-
內江高新區:探索棚改新模式,圓百姓安居夢!
近日,內江高新區某棚改項目選房工作正式拉開帷幕,記者在內江高新區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展示暨服務中心看到,不少棚改居民正在等候選房。夏女士也是其中之一,一想到不久後就能搬進夢寐以求的新家,她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
-
落戶天津紅橋區,家長們的思考邏輯
紅橋區是天津商業的發祥地,估衣街上的元隆、謙祥益、瑞蚨祥等綢緞莊是古老而久負盛名的老字號;"津門三絕"中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都是在紅橋一帶誕生的。估衣街、河北大街一帶的商業歷史悠久,對天津城市的商業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紅橋區又是中國華北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以機械鑄造工業為標誌,從紅橋區三條石崛起,創造了精湛的技術,培養了大批技術工人,影響廣泛。
-
瀘州棚戶區改造又有新動作……這個片區將大變樣!
小編又發現一個棚戶區房屋改造項目涉及戶數約934戶,面積約55113平方米總投資約5億元除了棚改項目還有河東長江大橋、長江六橋等新進展我們一起來看看詳細情況麻柳沱及沙嘴棚改戶區改造項目據了解,該棚戶區改造項目位於納溪區紫陽大道法院西側。
-
深圳專職國企助力打破住房安居困局
作為公共住房專營機構,人才安居集團在挖掘存量渠道潛力上一馬當先,探索通過棚戶區改造、合作開發建設、臨深片區開發、工改保、城市更新配建、規模化租賃等方式籌建公共住房。 ——加快推進老舊住宅小區棚改。 棚改項目基本都面臨著產權複雜、住戶多、利益訴求多、歷史遺留問題多等複雜情況。
-
京昌路楔形綠地棚戶區改造回遷安置房項目正式復工
千龍網訊(記者 劉美君)作為北京市棚改重點項目,海澱區東升鎮京昌路楔形綠地棚戶區改造回遷安置房2月29日正式復工。記者了解到,這也是東升鎮在疫情防控期間復工的首個重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