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江新區建設中的棚戶區改造項目。
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幾名棚改戶喜看新房。
「陽光·吉泰新城」廉租房小區住戶方秀紅在小區休閒廣場上健身。
55歲的棚改戶鍾貞玉(右一)代表家人抽取公租房房號。
棚改戶圓了住房夢,心情格外舒暢。
家住章貢區春江花月小區的棚改戶王德恕在新房裡貼窗花,慶祝喬遷新居。
兩年前,許多居民住在破舊簡陋、環境惡劣的棚戶區。
棚改戶劉長齡一家在新房裡吃午飯,其樂融融。
棚改戶劉長齡的新家位於章貢區春江花月小區。沿江視線開闊,環境優美。閒暇時,劉長齡夫婦會在陽臺上欣賞沿江美景。
「現在房子和以前的房子比,真是一個天一個地啊!結實、舒適、明亮,還有電梯,上下樓特方便!」談起現在的新房,今年72歲的劉長齡喜悅之情溢於言表。12月25日,記者來到贛州市中心城區章江北岸春江花月小區居民劉長齡的家中,130平米的3居室,簡約典雅的裝修和家具擺設,處處透著主人對房子的用心。劉長齡是鬱孤台歷史文化街區及周邊改造地塊的棚改戶,原來一家四口「蝸居」在上世紀80年代建造的空心樓板房,面積狹小,周邊環境差,房屋存在嚴重安全隱患。2012年,劉長齡老房子所在的鬱孤台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地塊啟動棚改,劉長齡一家搬離了棚戶區,住進了如今的江景房。
家是溫暖的港灣,是幸福的源泉,是生活的動力,是心靈的樂園。安居樂業,是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
兩年前,贛州市中心城區棚戶區(危舊房)不僅數量多、群眾涉及面廣,且安全隱患多。其中,較集中的36個棚戶區,大多始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總建築面積達713.5萬平方米,需返遷安置面積660.45萬平方米,涉及居民2.16萬戶、約8萬人,佔市中心城區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多。《若干意見》出臺實施後,我市按照多層次、廣覆蓋要求,構建以公共租賃住房為主,廉租住房、租賃補貼、棚戶區(危舊房)改造等形式為補充的住房保障體系,有效服務中低收入家庭、大學畢業生、外來務工人員、新進公務員等不同層次的困難群體,實現了全市15平方米以下住房困難家庭「應保盡保」目標。2012年以來,全市累計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130395套、720.03萬平方米,全市累計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5.08萬套,解決了16.92萬人的居住問題;全市城市棚戶區改造完成房屋徵收667.8萬平方米,建成返遷安置房4.85萬套。
如今,座座棚戶換新顏,百姓圓了安居夢。(彭作才 記者 吳悅、吳書梅 特約記者 章璋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