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1日,全市最大規模棚改項目——道外區東棵街北區棚改項目,用時20天實現全面淨地,1737戶居民全部籤約搬離,刷新全市較大規模棚改項目徵拆淨地速度紀錄。8月31日,佔地8.85萬平方米的武威路鐵順街棚改項目內千餘戶居民全部籤約搬離,用時12天,創造主城區國有土地房屋徵收的最快速度……
由於歷史原因,哈爾濱市棚戶區數量多、面積大、條件差、欠帳多,群眾改造意願強烈。讓百姓安居樂業,成為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心中重要的牽掛。
「要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家的事來辦,大家一起努力,切實改善居住條件,建設好美麗家園。」去年6月,省委書記張慶偉深入哈爾濱市棚戶區調研,並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要求哈爾濱市三年內完成主城區內棚戶區改造。
去年7月15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兆力到道外區、香坊區、南崗區和道裏區,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調研棚戶區改造工作時強調,要把棚戶區改造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回應群眾期待作為工作著力點,勇於擔當、敢於碰硬、合力攻堅,不斷改善群眾居住條件,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
堅守為民初心,破解棚改難題。2019年以來,哈爾濱市委、市政府以為冰城人民謀幸福為宗旨,「溫度」與「力度」並舉,強力推進棚改攻堅戰,圓百姓安居夢。截至2019年底,哈市9000餘戶居民實現回遷安置。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就是黨心
冰城打響棚改攻堅戰
「36年了,我們一家三代就擠在20多平方米的平房裡,冬天透寒,夏天漏雨,以後搬進樓房,真是圓了我們全家的夢!」東棵街北區棚戶區動遷居民李淑清大娘有些激動。多年來,這裡危房殘破、街窄巷堵、汙水橫流……早已成為一處「城市瘡疤」。
東棵街北區棚改項目共涉及房屋徵收面積10.93萬平方米,前期調查摸底全口徑徵收戶數1737戶,是2019年哈市啟動實施的最大規模棚改項目。7月31日,伴隨最後一處被徵收房屋的拆除,這一棚改項目實現全面淨地,比計劃提前70天,刷新全市較大規模棚改項目徵拆淨地速度紀錄。
此前19天,徵收啟動。道外區委書記關世勳掛帥,在棚改項目徵收指揮部成立臨時黨委,組織帶領138名黨員幹部夜以繼日、攜手奮戰。「攻堅克難不僅要有『鋼牙』啃下『硬骨頭』的決心,更要有一片心繫百姓、傾情為民的責任心。」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哈市也通過棚改徵收的推進,鍛鑄出一支拼搏進取、擔當作為的幹部隊伍。
群眾安居樂業是最大民生,也是最大動力。去年9月10日,香坊區啟動司徒街平房區域改造項目拆遷工作,僅用一天時間,該區域26戶房屋全部拆除完畢。5天後,南崗區對教化街地段、木蘭街地段兩處地塊實現集中拆除。這兩個項目的啟動實施,為改善居民住房條件、區域交通網絡創造了良好條件。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就是黨心。哈爾濱市把棚改徵收現場作為全市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生動課堂,作為檢驗黨員幹部「守初心、擔使命」的試金石,聚力打響棚改三年攻堅「揭幕戰」。
「溫度」「力度」並舉,各級部門織成棚改「一張網」
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
「去年哈市啟動實施31個棚改項目,涉及1.1萬戶,徵收房屋面積85萬平方米。8月份時,已啟動車站街、東棵街等近20個棚改項目。」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哈市利用3年時間,完成四環以內主城區棚戶區改造。其中,2020年以影響生態環境和城市景觀區域為重點。
目標明確,勢如破竹。全市各相關單位和部門主動擔當、協同作戰、集團攻堅,在組織領導上形成「一盤棋」,在協調配合上擰成「一股繩」,在體制機制上織成「一張網」,以「串聯+並聯」梯次推進,實現徵收淨地「短平快」。2019年8月31日,道裏區再次刷新主城區國有土地房屋徵收的最快速度。用時僅12天,佔地8.85萬平方米的武威路鐵順街棚改項目千餘戶居民全部實現籤約搬離。
在推進棚改中,哈市始終堅持統一標準、規範流程、陽光操作,現場設立百姓明白榜、搬遷流程圖,將補償政策、辦事流程、補償結果、舉報電話和舉報信箱等全部公開,主動接受群眾監督。
同時,房屋徵收現場實行「一站式」辦公,將止水止電、辦理公證、開驗收單和籤訂協議等全部集中到一處,讓居民「最多跑一次」「辦事不求人」。強化工作紀律,避免因政策標準不統一,執行政策隨意性大,出現「先走吃虧、後走多得」的亂象。
「民之所盼,政之所為。棚改寄託著眾多家庭改善居住條件的希望,在棚改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上,牢記使命;把人民群眾的利益落實到行動上,知行合一。」道裏區委書記馮延平說,「要讓群眾在棚改工作中真正得到實惠,讓城市在棚改項目中得到快發展。」
棚戶區改造,是一項既有「溫度」又要「力度」的政府職能。哈市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標準,力求「把好事辦好」的最優結果。
「26個歷史遺留」與18個「城市瘡疤」一齊抓——
「新官理舊帳」讓百姓安居
「說實話,等了這麼多年,沒承想,4月份突然通知我們可以自選房號了……跟做夢似的!」去年5月,李森田一家,終於和街坊鄰居一起,領取了新房的鑰匙。香坊區啟動了聯草街地段棚改項目回遷進戶工作,先期500戶完成了選房的居民喜遷新居。香坊區聯草街地段棚改區域是歷史遺留棚改項目。該項目2010年啟動徵收工作,687戶居民涉及原址回遷安置。
只有把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辦,才會守牢初心、贏得民心。在棚改工作中,無論「新帳」「舊帳」,都是欠下的「民生帳」「發展帳」。哈爾濱市各級黨委政府堅持「政貴有恆」,絕不把問題留給下一屆,義不容辭地接下全盤工作、接下職責和承諾,用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
「哈市高度重視26個歷史遺留棚改逾期未回遷安置項目,這是1.6萬戶居民的安居期盼,各級部門聯動,重拳解決『回遷難』問題。2019年當年,9000餘戶居民實現回遷安置,」市住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市委、市政府將逾期回遷問題列入政府專項整治任務,按照承諾做、緊盯目標幹、對著問題改,有力有序推進問題解決。
為改善居民生活條件與城區環境,2019年哈市對存在嚴重消防隱患及影響城市形象的小面積棚戶區進行改造。「『城市瘡疤』地塊影響哈市城市形象和生態環境,存在安全隱患,淨地後只能用於市政公益設施建設。」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哈市已陸續啟動安太胡同、寧安街、香安街、香濱路等10餘個「城市瘡疤」項目徵收工作。這些地塊淨地後,將在老城區中心新添城市綠地和公共停車場,有效改善改造區域內居民生活環境質量,進一步美化城市景觀。
拆了遷、搬了家,選了房、進了戶,幾代棚戶區居民「出棚進樓」夙願,隨著哈爾濱棚戶區改造的深入推進,將逐步落地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