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安錦,是赫章縣財神鎮人民政府科員,於2017年3月選派到財神鎮馬鞍村擔任駐村幹部,2019年8月兼任該村黨支部書記。
駐村的3年裡,我在脫貧攻堅一線辛勤深耕、久久為功,見證了馬鞍村村容村貌的喜人變化。
勇於擔當 補足脫貧短板
作為黨支部書記,必須要有擔當意識,在工作中要敢為人先、衝鋒先前,及時發現問題、解決難題。
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馬鞍村田坎組、小河組未通通組路一直是我心裡的牽絆。馬鞍村屬於深度貧困村,下轄9個村民組,其中田坎組、小河組由於2019年納入整組整寨搬遷,所有項目均未實施,在做了大量動員工作後,因有部分村民不願意搬遷,不符合搬遷政策而取消搬遷計劃,所以未修建通村路,村民出行靠山路,群眾出行更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馬鞍村小河、田坎兩個組通組路從巖口組老村公所至小河組王秀敏戶處,全長2.78公裡。因地勢險峻,陡坡較多,需要較大的安保設施,施工條件惡劣,先後有5支施工隊來實地查看,但都因為擔心投入太大而放棄了修建。
為破除瓶頸,解決行路難問題,我與駐村工作隊多方奔走,馬鞍村小河、田坎兩個組通組路建設項目終於建成通路,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為兩組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心繫群眾 為村民謀幸福
馬鞍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我在工作中對此投入巨大精力。2018年,我協調資金幫助貧困戶拆除移民搬遷舊房;協調資金1.4萬元,用以解決修建通組路過程中的土地糾紛,解決7戶人出行難的問題。2018年9月,協調資金7.4萬元對馬鞍村新建活動陣地進行場壩硬化,併購買了辦公設備;幫助符合條件的192戶貧困戶申請危房改造,並幫助36戶群眾享受移民搬遷政策。
我在馬鞍村脫貧攻堅戰中,時時刻刻心繫群眾。以「3+1」的模式補齊鞍山村短板,依託安全飲水工程解決了困擾馬鞍村良子組、丫口組81戶362人十幾年的飲水安全問題;抓住就業政策幫助馬鞍村726名勞動力解決就業;幫助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學生申請教育資助,其中10名在讀本科生獲得廣州市不良資產協會的對口幫扶;2018年,協調資金5000元對馬鞍小學優秀學生進行獎勵,協調愛心人士為馬鞍村小學捐獻100餘套冬季衣物。2019年繼續協調資金5000元對馬鞍小學優秀學生進行獎勵。
不忘初心,心繫百姓。作為一名基層黨支部書記,將紮根鞍山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一名黨員幹部為民服務的宗旨,團結帶領馬鞍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用真心、真情、實幹的工作激情抒寫一名共產黨員的人生詩篇。
安 錦 口述
畢節試驗區雜誌社 徐 湛 整理
畢節試驗區雜誌社
微信公眾平臺
—微信號:bjsyqzz—
紀錄試驗區發展歷程 傳遞中央省委市委聲音
探索跨越式發展路徑 展示神奇畢節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