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我市把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與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提升人居環境、加快城市更新改造等有機結合起來,切實改善群眾的居住條件,讓居民圓了安居夢。
在寬敞明亮的客廳裡跳著廣場舞,是新安江街道焦山新村居民董雪珍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董雪珍一家三口原本擠在府前路麻園區塊一間63平方米的小房子裡。以前,府前路麻園區塊房屋密密麻麻、高低不齊、破舊不堪,很多住戶是上世紀50年代建設新安江水電站的移民,一住就是60餘年,「搬離棚戶區、住進新房子」是這個區塊居民最大的夢想。2016年,府前路舊城改造項目正式啟動,讓該區塊203戶居民的安居夢得以實現。董雪珍一家被安置在焦山新村,小區環境整潔、設施完善。「住進新房子將近四個年頭了,無論是房子面積,還是居住環境,都是以前沒法比的。」董雪珍打心眼裡感謝政府圓了她的安居夢。
董雪珍的生活變化,是我市推進棚戶區改造的一個縮影。作為主城區另一個老舊小區,保健路區塊棚戶區改造項目的大多數居民則被安置在清源新居。清源新居小區還專門新建了老年人活動室,在這裡可以運動、看書、讀報,真正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養。前不久,該小區還加裝了第一臺電梯,隨著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居民的居住獲得感也越來越足了。小區居民方甜高興地告訴記者:「這裡的環境越來越好了,心裡感覺就是舒服。我現在住的9號樓也準備加裝電梯,這對我們年紀大的人來說是很實在的。」
如果說棚戶區改造讓居民「脫棚入樓」,實現「居者有其屋」的安居夢,那麼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則讓居民原地住進了「新家」。為了改善老舊小區居民居住條件,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我市於今年啟動老舊小區綜合改造項目,全面改善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落後、消防設施缺失、生活配套功能不全等問題,刷新牆面、整治杆線、亮化小區、硬化道路、加裝電梯……這項民生工程的實施也為我市發展增添了新活力。
近江花園是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老小區,改造前破舊不堪,環境髒亂差。改造後的小區裝上了路燈,路面施劃了停車位,道路兩邊種上了綠植,環境乾淨整潔,居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改造帶來的幸福生活。小區居民朱素芳深有體會地說:「老舊小區改造是為人民謀福利的事情,我們老百姓肯定歡迎。現在小區的汙水管和雨水管正在改造,相信改造好後,小區環境各方面都會提升,我們老百姓都是受益者。」
據悉,「十三五」期間,我市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謀定而後動,編制完成了棚戶區改造專項規劃,並制定改造實施方案,明確年度改造計劃,確保了改造工作有序推進。截至目前,已完成棚戶區(城中村)改造項目36個,完成改造戶數5089戶,總建築面積62.02萬平方米。啟動老舊小區綜合改造項目5個,涉及居民2257戶,建築面積18.15萬平方。2019年以來,我市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工作由重拆遷向重安置轉變,加快安置房建設和交付進度。「爭先創優」建築業和房地產專班工作中也取得佳績,在1—4月份省建設廳棚改完成率排名中獲得杭州市第一名、浙江省第九名的好成績。
市住建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潘向陽表示,對於棚戶區(城中村)改造項目,重點要加快安置房建設,讓所有改造過程中搬遷的群眾早日遷回新房,能夠安安心心住進環境更好的新小區。就老舊小區綜合改造項目,根據杭州市提出的三年行動計劃,我市2021年和2022年將繼續推進,下步將對主城區新電路、老無線電廠、翠微路、少年宮巷等區塊進行綜合改造。
【編後語】從住有所居到安居宜居,住房保障體系和住房市場體系共同促進「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這一目標的實現,存量住房的改造滿足了老百姓日益增長的改善居住需求,讓群眾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記者 鮑玲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