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安居惠民生 宜居家園暖民心

2020-12-23 今日建德

「十三五」期間,我市把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與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提升人居環境、加快城市更新改造等有機結合起來,切實改善群眾的居住條件,讓居民圓了安居夢。

在寬敞明亮的客廳裡跳著廣場舞,是新安江街道焦山新村居民董雪珍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董雪珍一家三口原本擠在府前路麻園區塊一間63平方米的小房子裡。以前,府前路麻園區塊房屋密密麻麻、高低不齊、破舊不堪,很多住戶是上世紀50年代建設新安江水電站的移民,一住就是60餘年,「搬離棚戶區、住進新房子」是這個區塊居民最大的夢想。2016年,府前路舊城改造項目正式啟動,讓該區塊203戶居民的安居夢得以實現。董雪珍一家被安置在焦山新村,小區環境整潔、設施完善。「住進新房子將近四個年頭了,無論是房子面積,還是居住環境,都是以前沒法比的。」董雪珍打心眼裡感謝政府圓了她的安居夢。

董雪珍的生活變化,是我市推進棚戶區改造的一個縮影。作為主城區另一個老舊小區,保健路區塊棚戶區改造項目的大多數居民則被安置在清源新居。清源新居小區還專門新建了老年人活動室,在這裡可以運動、看書、讀報,真正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養。前不久,該小區還加裝了第一臺電梯,隨著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居民的居住獲得感也越來越足了。小區居民方甜高興地告訴記者:「這裡的環境越來越好了,心裡感覺就是舒服。我現在住的9號樓也準備加裝電梯,這對我們年紀大的人來說是很實在的。」

如果說棚戶區改造讓居民「脫棚入樓」,實現「居者有其屋」的安居夢,那麼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則讓居民原地住進了「新家」。為了改善老舊小區居民居住條件,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我市於今年啟動老舊小區綜合改造項目,全面改善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落後、消防設施缺失、生活配套功能不全等問題,刷新牆面、整治杆線、亮化小區、硬化道路、加裝電梯……這項民生工程的實施也為我市發展增添了新活力。

近江花園是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老小區,改造前破舊不堪,環境髒亂差。改造後的小區裝上了路燈,路面施劃了停車位,道路兩邊種上了綠植,環境乾淨整潔,居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改造帶來的幸福生活。小區居民朱素芳深有體會地說:「老舊小區改造是為人民謀福利的事情,我們老百姓肯定歡迎。現在小區的汙水管和雨水管正在改造,相信改造好後,小區環境各方面都會提升,我們老百姓都是受益者。」

據悉,「十三五」期間,我市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謀定而後動,編制完成了棚戶區改造專項規劃,並制定改造實施方案,明確年度改造計劃,確保了改造工作有序推進。截至目前,已完成棚戶區(城中村)改造項目36個,完成改造戶數5089戶,總建築面積62.02萬平方米。啟動老舊小區綜合改造項目5個,涉及居民2257戶,建築面積18.15萬平方。2019年以來,我市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工作由重拆遷向重安置轉變,加快安置房建設和交付進度。「爭先創優」建築業和房地產專班工作中也取得佳績,在1—4月份省建設廳棚改完成率排名中獲得杭州市第一名、浙江省第九名的好成績。

市住建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潘向陽表示,對於棚戶區(城中村)改造項目,重點要加快安置房建設,讓所有改造過程中搬遷的群眾早日遷回新房,能夠安安心心住進環境更好的新小區。就老舊小區綜合改造項目,根據杭州市提出的三年行動計劃,我市2021年和2022年將繼續推進,下步將對主城區新電路、老無線電廠、翠微路、少年宮巷等區塊進行綜合改造。

 

【編後語】從住有所居到安居宜居,住房保障體系和住房市場體系共同促進「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這一目標的實現,存量住房的改造滿足了老百姓日益增長的改善居住需求,讓群眾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記者  鮑玲燕)

相關焦點

  • 圓夢安居
    12月19日,江西省湖口縣舉行公共租賃住房實物配租公開搖號儀式,444戶家庭圓夢安居。本次搖號經過四道程序、三級審核、三榜公示,最終搖出56套廉租房和388套公租房。近年來,當地大力推進棚改工作,加快推進安置房建設,讓居者有其屋、喜圓安居夢,穩步提升百姓幸福生活指數。圖為在搖號儀式現場,申租市民喜笑顏開。
  • 300張圖片,全景展示南京5年宜居建設成就
    中國江蘇網訊 12月4日上午,展現過去5年南京宜居建設成就的「奮進新時代 宜居新南京」大型圖片展在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正式啟幕。記者在現場看到,展覽以「宜居南京」為主線,共打造六大主題功能區塊:住房保障展區、危房治理展區、老舊整治展區、文明創建展區、物業管理展區以及品牌建設展區,全景式展示南京在「十三五」期間為百姓安居樂業做出的巨大努力。
  • 堅守為民初心 圓夢百姓安居
    「要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家的事來辦,大家一起努力,切實改善居住條件,建設好美麗家園。」去年6月,省委書記張慶偉深入哈爾濱市棚戶區調研,並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要求哈爾濱市三年內完成主城區內棚戶區改造。
  • 建宜居家園 促城市更新——涵江區緊抓安置房項目建設加快回遷進度
    綠蔭環繞的小區、米白色調的高樓、南北通透的戶型……對於曾生活在低矮破舊房子、狹窄泥濘道路環境中的涵江區涵西街道蒼林社區群眾來說,眼前這片高顏值的蒼口安置房是他們期盼已久的新家園。從農民到居民,不僅僅是身份的轉變,他們的生活也將因此而改變,「政府解決了我們心頭的一件大事」。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黑松驛鎮衛生院:健康扶貧暖民心 籤約服務惠...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黑松驛鎮衛生院:健康扶貧暖民心 籤約服務惠民生 2020-05-15 2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宜居城市民心美——山丹縣城市建設綜述
    近年來,山丹縣按照「改造提升老城區、規劃建設新城區,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的思路,堅持「形象之窗、宜居之城、休閒之地、商貿之所」的城市發展理念,創新經營模式、搭建融資平臺,科學推進城市建設,城市規劃日趨合理,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 煙臺開發區繪就「安居宜居」幸福圖景
    從棚改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到廉租房實現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應保盡保;從建檔立卡貧困戶都住上安全房,到老舊小區改造完工……「十三五」期間,煙臺開發區進一步加快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正描繪出全區百姓從「住有所居」到「安居宜居」的幸福圖景。
  • 板橋:醫保代繳暖民心
    據悉,該鎮精準扶貧十一月調度會上明確指出,要惠民生、得民心,貫徹落實「放管服」、把群眾當親人的為民情懷。此次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標準是一年280元,繳費時間一直持續到12月30日。
  • 人才安居集團奮力打造住有宜居民生幸福標杆
    勇擔棚改項目實施主體光榮使命 新徵程上跑出安居加速度 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了「民生幸福標杆」的概念,就是要「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
  • 鄒城:小馬甲裡的為民心
    據了解,近年來趙家窪村先後開展了九九重陽節孝老愛親餃子會、路燈換新裝、維修生產路、安裝淨水機免費提供淨化水等一系列暖民心解民憂的活動,逐漸拉近了與老百姓的距離。【市派看莊鎮趙家窪村黨支部書記 陳眾】做這些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黨在最基層的戰鬥堡壘打造得更加堅固,更加鞏固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作為一名下派幹部到村任職以來,我一直牢記黨委政府的囑託,把為民辦實事辦好事作為工作準則,通過一件件暖民心惠民生的小事,逐步地走進老百姓的心裡,獲得老百姓的支持,為民服務我們一直在路上!
  • 寧陝縣供電大雪無情人有情零距離服務暖民心
    寧陝縣供電大雪無情人有情零距離服務暖民心 來源: 2020-12-14
  • 暖民心|榆中縣「就業」扶貧帶動貧困戶奔小康
    「自2018年易地搬遷到幸福家園,務工性收入已成為家裡的主要收入來源,由於今年疫情影響,我們一直閒在家裡,這兩天通過市就業和人才服務局、縣人社局舉辦的送崗位服務活動,讓我在家門口輕輕鬆鬆了解到就業信息,找到了心儀的就業崗位。」榆中縣易地搬遷對象趙成英說。
  • 【我的脫貧故事】施仕照:真情暖人心 真心惠民生 情懷終不悔
    【我的脫貧故事】施仕照:真情暖人心 真心惠民生 情懷終不悔 2020-10-15 1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半淞園路街道:攜手共治,從「安居」到「宜居」
    「智慧物業」服務讓居民生活更宜居,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100米」——一旦小區內有物聯網設備發生告警事件,比如智能煙感嗅到局部有煙霧、電器滅弧發現獨居老人家中電器用電過載或短路、智能燃氣監測局部有天然氣洩露等,智慧大腦會自動研判事件的屬性
  • 繪城鄉美景建宜居家園 自貢貢井區「十三五」成績斐然
    建設宜居宜業新西城  「十三五」期間,自貢貢井區先後實施向陽、伍家坡、泥塘灣、長土勝利路片區四大棚戶區房屋徵收工作,累計完成房屋徵收4830戶,共計兌付資金16.64億元,完成房屋拆除約3800戶。
  • 闖王鎮坳坪村:綠色發展 建設生態宜居家園
    本網訊(全媒體記者 王賢波 通訊員 曹荷香)近年來,闖王鎮坳坪村按照「科學規劃,生態宜居,整潔有序,綠色發展」的建設理念,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按照「產業興旺」的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努力打造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
  • 繪城鄉美景建宜居家園 自貢貢井區「十三五」成績斐然-國際在線
    建設宜居宜業新西城  「十三五」期間,自貢貢井區先後實施向陽、伍家坡、泥塘灣、長土勝利路片區四大棚戶區房屋徵收工作,累計完成房屋徵收4830戶,共計兌付資金16.64億元,完成房屋拆除約380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