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百姓安居夢 雨湖區全面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

2020-12-21 紅網

紅網雨湖區分站訊(記者 易陽思)近日,幾場淅淅瀝瀝的冬雨過後,氣溫驟降,寒意襲人。但修葺好的房頂、硬化後的道路,新裝的路燈……在雨水的衝刷下格外顯眼,為湘潭市雨湖區的鄉村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給村民帶來了一股暖流。

「以前住的土磚房漏風又漏雨,今年可以過個暖和的冬天了,真的要感謝黨和政府。」從土磚房搬進新房的鶴嶺鎮龍頭嶺村村民楊春桃開心地說道。如今,楊春桃家的住房已改造完成,房屋前坪也煥然一新,實現安居的心願。這一切變化,讓他對未來的日子充滿了期待。

農村危房改造是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託起困難群眾「安居夢」的重要舉措。為加快推進危房改造工作進度,雨湖區採取有效措施,通過反覆核實、精準摸排,最終確定全區2020年農村危房改造任務94戶。據了解,此94戶危改任務已經全部完成竣工驗收工作。

大學生開展危房改造上戶回訪工作。

創開刺破,推進校地融合

「能夠為脫貧攻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是十分有意義的。」湖南農業大學大三學生李智超告訴記者,今年5月至7月,他與7名建築科班出身的大學生一同參加了雨湖區住建局組織的培訓。並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進村入戶進行走訪調查,掌握情況,對全區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及2013年以來實施過危房改造農戶的住房安全進行了拉網式、地毯式排查,對住房進行了精準鑑定。

近年來,雨湖區強化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大力實施「創新引領 開放崛起」戰略和「刺破」作戰方略,加強校地融合,引進人才,實現資源共享。此次大學生回訪工作,就是一次生動體現。雨湖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各位學子在此次農村危房改造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雨湖區的脫貧攻堅工作做出了貢獻。

在危房改造過程中,為確保全區農村危房改造任務的質量和進度,雨湖區住建局對農村危房改造情況進行了全程跟蹤督查、嚴密監管。今年,全區新增農村「四類人員」C、D危房94戶,分別為姜畲鎮28戶、長城鄉13戶、先鋒街道1戶、鶴嶺鎮49戶及邊緣戶3戶。目前,已全部竣工,並完成驗收工作。

姜畲鎮金馬村一戶危房改造前後對比圖。

全力以赴,實現存量清零

「沒想到,我80多歲了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家住姜畲鎮尚源新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粟雨梅緊緊握住支村「兩委」的手激動地說道。在開展「回頭看」排查過程中,該村對37戶貧困戶的房屋進行了整改、修繕和加固,改善了人居條件,提高了生活質量。

據悉,雨湖區對全區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及2013年以來實施過危房改造農戶的住房安全進行了拉網式、地毯式排查,對住房進行了精準鑑定;根據貧困程度和改造方式,全區統籌,實施差異化補助,對於深度貧困戶進行兜底補助;從審批、建房、竣工驗收三環節嚴格政策標準,避免貧困戶因建房加深貧困程度。同時,積極推進解決了自查自糾、農戶反饋、上級交辦等住房安全質量問題1000餘條。

為實現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加快推進危房改造工作,雨湖區住建局聚焦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短板及薄弱環節,全力開展「回頭看」大排查,列出問題清單,精準施策,逐項對帳銷號,現全區4類重點對象共1萬餘人的住房安全保障率達到100%,存量危房清零。

鶴嶺鎮龍頭嶺村一戶危房改造前後對比圖。

精準施策,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感謝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後我們家再也不用在家裡撐起雨傘、穿上套鞋了……」家住鶴嶺鎮長安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黃俊輝一家在多方資金補助下,住上了舒適的房子。目前,該村已將全村15處住房問題全部整改到位。

63歲的周仁貴是南谷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原來的住房破損嚴重,屬於D級危房。周仁貴的結對幫扶責任人了解相關情況後,多次上戶,幫助其爭取相關政策補助,同時他也自籌了一部分資金。在多方努力和幫助下,周仁貴順利申請了危房改造,被納入到農村危房改造項目之中。如今,周仁貴家的住房已改造完成,房屋前坪也煥然一新,實現了安居夢。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雨湖區堅持「兜清底數、精準納入、找準病根」原則,做好貧困戶摸底工作,及時掌握轄區貧困戶的數量及現實情況。採取因人制宜、分類施策、因人施策、精準施策的方式方法,按照「一家一戶一本臺帳,一家一戶一個扶貧計劃」的標準,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高質量實現貧困戶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標。據悉,雨湖區2013—2019年已完成危房改造1706戶,補助資金共計3280.18萬元;2020年該區計劃實施農村危房改造94戶,目前已全部完工,補助資金共計254.45萬元。

相關焦點

  • 從「憂居」到「安居」 重慶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0.30萬戶
    近日,在九龍坡區金鳳鎮海蘭村14社,談起農村危舊房改造,從中受益的村民們,個個讚不絕口。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委獲悉,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等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20.30萬戶,讓農村困難群眾住上了「安全房」「舒心房」,實現從「憂居」到「安居」的夢想。
  • 宣城市宣州區:414戶危房群眾圓了「安居夢」
    鎮、村幹部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勘查核實,並及時為他申請危房重建補助資金。今天,在遠離水患的村莊大路邊,項賢國家的兩大一小三間新房「落地生根」,2萬元危房改造款也已發放到他的帳戶上。2020年,省住建廳下達該區農村危房改造計劃任務為169戶。
  • 住進「暖心房」 圓了「安居夢」——山西省平順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
    從破舊的土石「危房」到磚混結構的「安居」,從冷冷清清的「憂居」到其樂融融的「優居」,在平順縣,像姚蘇蘭一樣解決了住房困境的群眾還有很多。 危改不漏一戶、安居不落一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要條件,也是平順縣住建局對全縣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
  • 我市全面完成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年度目標任務
    2020年,市財政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各項政策要求,全年下達棚戶區改造和農村危房改造各級資金約1.2億元,全市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年度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城鎮居民住房困難問題得到顯著緩解。2020年,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戶區改造開工任務6991套,截至11月底,已開工7425套,開工率106.21%,已提前完成年度棚改開工任務。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任務23317套,我市棚戶區改造已基本建成23809套,基本建成率102.11%,已提前完成年度棚改基本建成任務。2020年,我市農村危房改造2020年下達任務768戶,已在今年6月全部改造完成,提前完成全年改造任務。
  • 東方築起百姓「幸福巢」 危房改造暖人心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中,東方深入落實「農村貧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標要求,把推進危舊房屋改造作為精準扶貧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用心用情築起百姓「幸福巢」,圓了貧困群眾「安居夢」。距王海嫦家不遠的脫貧戶王五江也是危房改造的受益者。王五江說,以前一家三口居住的房子一到雨季,便成為村裡轉移的對象,蓋一座新房成為了她和兩個孩子的一塊心病。直到農村危房改造政策「春風」吹來,讓她擁有了一個溫暖的家。皇寧村只是八所鎮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的一個縮影。
  • 「十三五」期間海南累計完成4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11.74萬套
    據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統計,「十三五」期間,海南累計完成4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任務11.74萬套,是國家下達任務的2.24倍,海南農村危房改造績效評價排名也屢次位列全國前茅。海南各市縣住建部門根據扶貧、民政、殘聯等部門提供的4類重點對象名單,按照《農村住房安全性鑑定技術導則》要求,全面組織開展危房等級鑑定。居住房屋鑑定為C級和D級危房的4類重點對象列入危房改造範圍,通過危房改造或其他有效措施,解決其住房安全問題。為確保農村貧困人口的危房應改盡改,同時防止改造標準超標,海南還對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情況開展「回頭看」、暗訪抽查,確保全省4類重點對象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 重慶銅梁:農村危房改造暖人心 貧困百姓築就「幸福巢」
    張碧秀家的新房子是得益於銅梁區實施的農村危房改造工程而新建的。「做夢都沒想到我這輩子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多虧了黨的政策好,關心我們老百姓!」張碧秀的這句話道出了銅梁所有完成C、D級危房改造的建卡貧困戶和農村危房戶的心聲。
  • 精準扶貧 共奔小康 | 臨海:老舊危房「動態清零」
    和老金一樣,今年,臨海共有399戶農村困難家庭經危房治理改造,如期實現「安居夢」;危房改造數量、時效均居台州市前列。臨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王黎明說,「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是『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工作內容,我們決不讓一戶危房帶入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同時,臨海全面建立農村危房常態化監管機制,聚焦人和房,動態更新農村困難家庭名單,確保及時發現新增危房,應改盡改。
  • 「津」朝共圓安居夢——天津市脫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紀實
    全面推行農村危房改造「五個基本」,實現危房改造基本質量檢查全覆蓋,日常巡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結合,對地基基礎、主體結構等關鍵部位進行質量驗收,對存在的問題當場提出整改措施,確保改造後房屋質量過關。「危房改造要經得起時間檢驗,真正做到改造一戶、安全一戶,住房安全戶戶有保障。」天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主任蔡雲鵬說。
  • 乘脫貧東風 圓巴渝安居夢——重慶市脫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紀實
    改造好全市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等重點對象存量危房、帶領貧困群眾衝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肩負的重要任務。他們狠抓行業扶貧,結合國家下達給重慶市的農村危房改造任務,精心編制《建檔立卡貧困戶等4類重點對象住房安全保障實施方案》,明確農村危房改造「兩步走」安排,細化優化相關政策措施。
  •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六年危改 圓了上萬戶農戶「安居夢」
    農村危房改造是幫助貧困農戶實現「安居夢」的重大惠民工程。在脫貧攻堅進程中,關嶺舉全縣之力,多舉措整合資源資金,全力以赴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三年行動計劃,積極幫助廣大困難群眾建起新居。2014年以來,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5950戶,農村老舊住房透風漏雨整治9394戶,住房安全保障實現「零問題」。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通報,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取得明顯成效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勵,關嶺自治縣獲得「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積極主動、成效明顯的地方」殊榮,是貴州省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縣區。
  • ...讓貧困群眾居有其屋——吉安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程紀實
    告別「老破舊」,住上新房,我市大力推進的農村危房改造工程,不僅僅實現了群眾「居者有其屋」的夢想,更點燃了貧困群眾對生活的希望。據統計,從2013年至2020年,我市共改造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16.5萬餘戶,安排改造資金246960.25萬元,滿足了我市四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需求。11月底,記者進行採訪,了解我市如何將農村危房改造工程打造成脫貧攻堅戰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幸福工程。
  • 脫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系列報導 | (山西篇)此「房」安處是吾鄉
    農村危房改造是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核心內容之一,也是託起困難群眾「安居夢」的重要舉措。為確保困難群眾住房安全,2008年,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正式啟動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98.81萬戶改造任務,為296萬農村貧困人口解決了住房安全問題,農村存量危房改造實現了「清零」。
  • 南譙區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實施方案 - 滁州市人民政府
    ,紮實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改善農村困難群眾居住條件,逐步消除農村危房,提高農村基本住房的安全性。各鎮應根據下達的危房改造任務和補助資金總額,細化落實措施,合理安排危房改造任務,科學確定重建戶、修繕加固戶數量。
  • 安居區抓牢抓實住房安全保障,圓了貧困群眾「安居夢」
    >「貧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標加快推進農村住房保障工作全力改善農村居住條件推動農村住房提質升級讓貧困群眾住得安心、住得放心來源:百度地圖  熟悉安居地理地貌和貧困村分布情況的人都知道,安居區82個貧困村集中分布在全區各鎮邊遠落後、旱片死角
  • 祥符區副區長陳國際一行到興隆鄉調研指導農村危房改造工作
    猛獁新聞 東方今報記者 陳伯輝 見習記者 張朝鋒/文圖 11月6日,祥符區副區長陳國際等一行深入興隆鄉指導調研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鄉黨委書記仝凡、政府鄉長劉新建等陪同調研。陳國際區長一行先後深入興隆鄉邵寨村、李大河村實地查看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情況,仔細聽取了鄉黨委書記仝凡對全鄉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的匯報,詳細了解了興隆鄉農村危房改造政策落實情況。通過此次調研,陳國際區長對興隆鄉危房改造工作給予充分肯定。改造後的房屋樣式新穎、結構合理,能夠很好地解決貧困戶房屋普遍漏水的現象,並就如何加快推進興隆鄉農村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助推脫貧攻堅提出了寶貴意見。
  • 堅守為民初心 圓夢百姓安居
    (本報資料片)  2019年7月31日,全市最大規模棚改項目——道外區東棵街北區棚改項目,用時20天實現全面淨地,1737戶居民全部籤約搬離,刷新全市較大規模棚改項目徵拆淨地速度紀錄。去年6月,省委書記張慶偉深入哈爾濱市棚戶區調研,並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要求哈爾濱市三年內完成主城區內棚戶區改造。
  • 直播實錄|安居之夢 一朝夢圓——貴州脫貧攻堅農村住房安全保障...
    感謝對我省脫貧攻堅農村住房保障工作的關注、關心和關愛。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有關情況。我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黨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圓滿完成了脫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工作任務,千萬群眾實現了住有所居、住有所安。農村危房改造成為貧困群眾最直接、最實惠的民心工程,成為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民生工程。
  • 銅梁:投入1.2億元消除農村危房提升群眾生活質量
    近3年來,銅梁加大了農村危房改造的力度,在實現全區4423戶建卡貧困戶的危房新建、改造,讓他們住上了安居房、放心房的基礎上,於2020年又啟動了農村一般群眾危房排除、改造工程。「一般農房危房排除改造是銅梁區自加壓力,區裡籌資1.2億元實施的又一民生工程,也是銅梁紮實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舉措。經過一年時間的努力,完成了這一工作,為農村住房安全上了一道保險。」
  • 冷水灘區農村「五統一」建房圓百姓安居夢
    永州新聞網訊(永州日報記者 唐斌 通訊員 馮麗萍)2017年「7·2」洪災,冷水灘區上嶺橋鎮陽山觀村江邊組倒塌房屋28戶,14戶成為危房。在當時,誰也沒想到這場意外的天災會成為該村乃至全區農村建房的改革契機。根據群眾建房需要、村民申請,結合災後倒房重建,區委區政府將倒房重建與美麗鄉村、危房改造、易地搬遷、鄉村旅遊等工作相結合,整合資金集中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