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雨湖區分站訊(記者 易陽思)近日,幾場淅淅瀝瀝的冬雨過後,氣溫驟降,寒意襲人。但修葺好的房頂、硬化後的道路,新裝的路燈……在雨水的衝刷下格外顯眼,為湘潭市雨湖區的鄉村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給村民帶來了一股暖流。
「以前住的土磚房漏風又漏雨,今年可以過個暖和的冬天了,真的要感謝黨和政府。」從土磚房搬進新房的鶴嶺鎮龍頭嶺村村民楊春桃開心地說道。如今,楊春桃家的住房已改造完成,房屋前坪也煥然一新,實現安居的心願。這一切變化,讓他對未來的日子充滿了期待。
農村危房改造是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託起困難群眾「安居夢」的重要舉措。為加快推進危房改造工作進度,雨湖區採取有效措施,通過反覆核實、精準摸排,最終確定全區2020年農村危房改造任務94戶。據了解,此94戶危改任務已經全部完成竣工驗收工作。
大學生開展危房改造上戶回訪工作。
創開刺破,推進校地融合
「能夠為脫貧攻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是十分有意義的。」湖南農業大學大三學生李智超告訴記者,今年5月至7月,他與7名建築科班出身的大學生一同參加了雨湖區住建局組織的培訓。並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進村入戶進行走訪調查,掌握情況,對全區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及2013年以來實施過危房改造農戶的住房安全進行了拉網式、地毯式排查,對住房進行了精準鑑定。
近年來,雨湖區強化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大力實施「創新引領 開放崛起」戰略和「刺破」作戰方略,加強校地融合,引進人才,實現資源共享。此次大學生回訪工作,就是一次生動體現。雨湖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各位學子在此次農村危房改造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雨湖區的脫貧攻堅工作做出了貢獻。
在危房改造過程中,為確保全區農村危房改造任務的質量和進度,雨湖區住建局對農村危房改造情況進行了全程跟蹤督查、嚴密監管。今年,全區新增農村「四類人員」C、D危房94戶,分別為姜畲鎮28戶、長城鄉13戶、先鋒街道1戶、鶴嶺鎮49戶及邊緣戶3戶。目前,已全部竣工,並完成驗收工作。
姜畲鎮金馬村一戶危房改造前後對比圖。
全力以赴,實現存量清零
「沒想到,我80多歲了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家住姜畲鎮尚源新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粟雨梅緊緊握住支村「兩委」的手激動地說道。在開展「回頭看」排查過程中,該村對37戶貧困戶的房屋進行了整改、修繕和加固,改善了人居條件,提高了生活質量。
據悉,雨湖區對全區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及2013年以來實施過危房改造農戶的住房安全進行了拉網式、地毯式排查,對住房進行了精準鑑定;根據貧困程度和改造方式,全區統籌,實施差異化補助,對於深度貧困戶進行兜底補助;從審批、建房、竣工驗收三環節嚴格政策標準,避免貧困戶因建房加深貧困程度。同時,積極推進解決了自查自糾、農戶反饋、上級交辦等住房安全質量問題1000餘條。
為實現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加快推進危房改造工作,雨湖區住建局聚焦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短板及薄弱環節,全力開展「回頭看」大排查,列出問題清單,精準施策,逐項對帳銷號,現全區4類重點對象共1萬餘人的住房安全保障率達到100%,存量危房清零。
鶴嶺鎮龍頭嶺村一戶危房改造前後對比圖。
精準施策,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感謝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後我們家再也不用在家裡撐起雨傘、穿上套鞋了……」家住鶴嶺鎮長安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黃俊輝一家在多方資金補助下,住上了舒適的房子。目前,該村已將全村15處住房問題全部整改到位。
63歲的周仁貴是南谷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原來的住房破損嚴重,屬於D級危房。周仁貴的結對幫扶責任人了解相關情況後,多次上戶,幫助其爭取相關政策補助,同時他也自籌了一部分資金。在多方努力和幫助下,周仁貴順利申請了危房改造,被納入到農村危房改造項目之中。如今,周仁貴家的住房已改造完成,房屋前坪也煥然一新,實現了安居夢。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雨湖區堅持「兜清底數、精準納入、找準病根」原則,做好貧困戶摸底工作,及時掌握轄區貧困戶的數量及現實情況。採取因人制宜、分類施策、因人施策、精準施策的方式方法,按照「一家一戶一本臺帳,一家一戶一個扶貧計劃」的標準,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高質量實現貧困戶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標。據悉,雨湖區2013—2019年已完成危房改造1706戶,補助資金共計3280.18萬元;2020年該區計劃實施農村危房改造94戶,目前已全部完工,補助資金共計254.4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