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區思源小區。
紅網時刻 通訊員 楊貴新 伍得良 李波 隆回報導
近日,國家發改委通報了全國「十三五」期間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隆回縣易地扶貧搬遷入選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典型案例。
隆回縣是湖南省貧困人口最多的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達56163戶194555人,其中易地扶貧搬遷2420戶9650人。隆回縣130萬幹群勠力同心,戰天鬥地,一舉摘掉了貧困帽,易地扶貧搬遷讓貧困山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貧困戶搬出大山,告別危房,住進城鎮,昂首挺胸向小康邁進。
七江鎮寨衝村村民肖桃英原來住在望雲山下的寨衝村,交通、信息十分閉塞,自然災害頻發,生產生活極不方便,小孩上學要走十餘裡的山路。「黨和政府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讓我下了山,住進了高家集中安置點,現在條件極大改善,生產生活、小孩上學都十分便利了。」
七江鎮賀家村村民袁水發說,他原來住在山上,由於就醫十分不便,生病後下山看趟醫生要大半天,往往是小病拖成大病。袁水發十多年前受傷後未能得到及時治療,落下了終身殘疾,這是他一生的遺憾。他噙著淚花激動地說,現在好了,過去的那種情況再也不會發生了。
「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感到很溫暖,很幸福,是易地搬遷幫我變了貧困面貌,改變了我家的一切。」搬遷戶王某的兒子說,他家以前在一個十分偏僻地方,因貧窮修不起房子,易地搬遷讓他搬離了窮窩,圓了進城夢,娶上了新媳婦。
易地扶貧搬遷後,居住區離學校最遠不超過2公裡,上學十分方便。「十三五」期間,全縣共980餘搬遷戶孩子到縣城上學,有2400名貧困戶學生到鄉鎮的中心小學和中學上學。
「沒有易地扶貧搬遷好政策,我這一輩子都別想走出大山,孩子也不可能到城裡上學。」搬遷戶袁煥彪說。袁煥彪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全家5口人,居住在一個極為偏僻的窮山溝,生產生活、上學就醫極不方便,離村一所四年制小學要走五六裡路的山路,讀五六年級要到十多裡外的中心小學上讀。生活更不便利,買包鹽都要跑幾裡路,一般都是5至10天下次山,到集市趕集,買點生活用品回來;就醫更不方便,都是小病拖,大病等,實在撐不下去了才去醫院治療。
據統計,自易地扶貧搬遷實施以來,有500餘搬遷戶子女考入了重點中學,有300餘名搬遷戶子女考上大學,其中,140餘人考入重點大學。
自2019年6月搬遷入住以來,該縣舉行了「易地扶貧搬遷家政服務免費培訓班」,開展家政保潔類、保安服務類、企業生產類共培訓4期,參訓200人次,並已推薦到相關單位就業。同時,大力宣傳園區企業招工用工信息,組織搬遷戶到企業參觀,舉辦多次專場求職招聘大會。全縣有勞動力搬遷戶2167戶,勞動力人口4924人,已落實就業3359人,無勞力能力家庭則落實了兜底保障。實現了有勞動能力的搬遷家庭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
該縣在安置點建設了朝陽製衣廠、博淏箱包、和碩智聯、黃金井蛋雞廠等扶貧車間,共吸納就業86人。縣城集中安置小區引進了雙惠箱包、鴻飛飾品、姐弟製衣廠、鴻升電子4個扶貧車間,共就業152人,縣城集中安置小區舟龍科技物業管理公司吸納20人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