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向陽生長》:作家曾劍的「貼地前行」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向陽生長》 高凱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17日電 (記者 高凱)「這是一部在鄉村樹蔭下渴望陽光努力生長,並且終於在陽光下茁壯成才的少年之書,也是一部向《平凡的世界》致敬的書」,在著名作家、評論家邱華棟看來,曾劍的新長篇《向陽生長》延續了他新穎而絕無做作、「貼著地面走」的寫作風格。

作為新生代軍旅作家中頗具存在感的一員,曾劍此前已出版長篇小說《槍炮與玫瑰》《向陽生長》《黑石鋪》;小說集《冰排上的哨所》《穿軍裝的牧馬人》《玉龍湖》等,曾獲全軍軍事題材中短篇小說評獎一等獎、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文藝作品獎等軍內外多個文學獎項。

長篇小說《向陽生長》是曾劍近期推出的新作,作品以作家的家鄉湖北紅安為背景,講述了在這片被革命鮮血染紅的土地上,楊氏家族四代人從軍衛國的故事。

在日前舉行的該作品的分享會上,邱華棟表示,「《向陽生長》講述一個叫楊向陽的山村小男孩,成長為一個團職軍官的心路歷程,那片土地閉塞、貧窮,但在少年楊向陽眼裡,那裡從來不缺少陽光。曾劍在作品裡,多次通過少年楊向陽的目光,看竹林灣北山窪的陽光,那其實是楊向陽內心的陽光,也是作家心裡的陽光。」邱華棟坦言,「這是一部陽光之書,一部成長和懺悔之書,是一部在鄉村樹蔭下渴望陽光努力生長,並且終於在陽光下茁壯成才的少年之書,也是一部向《平凡的世界》致敬的書。」

作為當下非常有辨識度的小說家,付秀瑩認為,《向陽生長》是一部非常厚重的長篇小說,甚至可以視作中國當代長篇小說的重要收穫,「這部小說具有史詩的性質,作者寫了很多家族史、民族史,包括將近一個世紀的時代風雲變幻,這樣一個史詩的品格、這樣一種敘事的基調,以及他小說裡語言的魅力,具有很大的閱讀抓力,特別讓我著迷。」

關於小說裡的人物,付秀瑩指出,「楊向陽這樣一個人物,他內心的敏感、細膩、柔情,非常能夠體現寫作者對人物內心世界的關照,曾劍對人物內心挖掘得非常深,寫出很多幽微的不足為外人道的東西,一個小說家的功力也在這些細節中展露無遺。」

談及創作緣起,曾劍當日坦言,這部小說的創作過程其實很漫長,從醞釀到成熟大概經過了十年的時間,「我一直想寫一個自己的故事,但是又不知從何開始,我就提醒自己不能輕易寫,因為鄉村生活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如果我隨隨便便把它開發出來,不但找不到寶藏,可能還毀壞了這片礦。後來我到魯院(魯迅文學院)學習,在那裡和老師、同學交流後,逐漸找到寫作的方向,於是開始慢慢寫,直到把這個故事寫出來,所以我要感謝魯院。」

曾劍透露,「在創作這個作品時,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往往一個作家無法控制自己小說裡的人物。我其實對我的父親特別敬佩,我想把我的父親當主角,結果寫著寫著,小說裡的聾二就呈現出來了,寫聾二是帶著一種悲憫的、同情的心理來寫的,同時也有一種愛戴的心理。這樣一個偉大的人,他在病痛之中時刻惦記著楊向陽,如果沒有他,楊向陽不可能成為一個軍官,成為一個軍旅作家。而現實中確實有這樣一個人,我也因此得到過那樣的目光和愛,那樣的關切和保護,對於他我很感恩,於是希望用文字回饋他。」(完)

相關焦點

  • 新書|曾劍《向陽生長》:青年作家在軍旅題材的開拓
    當代作家怎樣寫作軍旅題材作品?又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出創新?最近十月文藝出版的《向陽生長》是軍旅作家曾劍寫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故事講述了湖北紅安大別山南麓的這片被革命鮮血染紅的土地上,楊氏家族四代人從軍衛國的故事。
  • 長篇小說《小康之路》:讓時代的個體講述心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海燕長篇小說《小康之路》作品研討會,近日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小說創作背景地——湖南省新化縣縣委副書記、縣長左志鋒表示,《小康之路》以新化縣為創作背景,飽含鄉土情結。
  • 青州作家尹文治長篇小說《石河流過的歲月》出版
    近日,青州籍作家尹文治為慶祝建國七十周年而創作的長篇小說《石河流過的歲月》由濟南岀版社岀版發行。尹文治,青州市王墳鎮人,出生於1951年。他參過軍,幹過通訊報導員,當過村支書,有三年縣電臺記者生涯,三十年濰坊市鄉鎮企業(中小企業)局工作的經歷。
  • 【作家薦書】長篇小說《愛與黑暗的故事》
    長篇小說《愛與黑暗的故事》以色列 阿摩司·奧茲著愛畢竟是另一回事  「我們中間隔著的不是光年,而是暗年。」我在父親的病床前讀完了647頁的《愛與黑暗的故事》(以色列,阿摩司·奧茲著)。他們被崇拜,被殺戮;他們擁有全世界最出色的學者,又被人詬病是奸詐的商人;他們一直顛沛流離,卻始終高度的團結……所有的標籤即片面又真實,而奧茲用一部自傳式的小說,試圖為我們還原這個負重前行的民族。《愛與黑暗的故事》中有大量對阿拉伯人與以色列人之間衝突的描寫。這兩個民族,從相互尊崇到相互仇視、最終兵刃相見。甚至,猶太人認為他們給自己的傷害比德國人尤甚。
  • 向陽生長!湘鄉罕見病夫妻合著《與帕共舞》即將出版
    中國湘鄉網11月27日訊(湘鄉融媒記者:劉小琴 李方遒)生命是燦爛的花朵,向陽生長就能綻放美麗。張偉和危丹這對身患罕見病的年輕夫妻在面對生命給予他們的磨難時,勇敢直面,用盡全力與病魔抗爭,在堅強中守望「詩和遠方」,他們倆合著的長篇報告文學《與帕共舞》將於近日正式出版。張偉經常依偎在危丹床頭交流寫作。
  • 我市作家著的長篇小說《衛城之愛》出版
    茂名網訊 我市作家胡光焱著的長篇小說《衛城之愛》,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該書50章,約25萬字。附中篇小說《情燈紅綠》和短篇小說《籠中人》5萬多字。 《衛城之愛》長篇小說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
  • 陝西兒童文學作家王曉一長篇小說《藍格盈盈的彩》面世
    同樣的童年,在陝北高原上的圪梁村裡,因由時代的變遷,三代人體味到不同的滋味——近日,我省青年兒童文學作家王曉一的兒童文學長篇小說《藍格盈盈的彩》由未來出版社出版發行,小說表現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城鄉巨大變化。
  • 英國80後作家長篇小說《愛爾邁特》出版:千禧一代的溫柔與暴烈之作
    央廣網上海7月30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通訊員睢靜靜)近日,英國80後新銳作家菲奧娜·莫茲利長篇小說處女作《愛爾邁特》,由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推出。該書入圍2017年布克獎短名單、2017年《衛報》年度最佳圖書、2018年百利女性小說獎長名單,以及2018年狄蘭?
  • 著名作家張煒長篇小說《刺蝟歌》英文版全球正式出版
    【歐洲時報】中國著名作家張煒的長篇小說《刺蝟歌》英文版由中國文化譯研網(CCTSS)會員袁海旺翻譯,近日SINOIST BOOKS出版社將該英文譯本正式出版。《刺蝟歌》英文版的責編蘭大衛表示:「張煒是中國的傑出當代作家,我們社爭取每年出版一本他的作品,讓更多的英語讀者了解中國文學,了解當代的中國」。 《刺蝟歌》中文版與英文版 。
  • 【兵團二中紅光山校區】《不畏疫情,向陽生長》生命教育暑期線上...
    【兵團二中紅光山校區】 《不畏疫情,向陽生長》 生命教育暑期線上主題班會課 為了讓學生用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合理分配時間
  • 《海蒂與爺爺》——永遠向陽,永遠懷有希望!
    該片改編自約翰娜·斯比麗著同名長篇小說,講述天真可愛的小姑娘海蒂被姨母送到阿爾卑斯山上與脾氣古怪的爺爺同住,她用自己的真誠善良感動和幫助周圍的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海蒂自幼失去父母,由姨媽撫養。由於工作的原因,姨媽把海蒂帶到了住在阿爾卑斯山上的爺爺家便離開了。
  • 專訪 | 香網作家魚不語:寫就現實 逆境向陽
    魚不語,女,1990年末生於黑龍江省,外語專業畢業,迄今為止發表長篇小說近二十部,總計字數已逾千萬。
  • 章雲天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研討會舉行
    章雲天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研討會舉行人民網-文化頻道  作者:  2020-12-10 由作家出版社主辦的章雲天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
  • 「長篇小說連載」心痕00:代序/楔子
    撰文/閆真·湖南長沙/江潯·陝西西安編輯/渝夫·河北石家莊【渝言不止】今天起,渝夫文苑正式獨家推出青年作家江潯(本名蔣勳)的原創長篇小說《心痕》。這是一部關於苦難、架構獨特、雙線敘事的長篇小說。兩條敘事主線,兩代人的生活經歷,像是在穿越時空,又像是在平行空間裡,巨大的時代落差帶來奇特而強烈的閱讀體驗。
  • 張皓宸:我為何不再介意「流量作家」標籤?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6日電(記者 上官雲)張皓宸,90後青年作家,曾因漫畫在網上知名,從2014年開始出版作品,但基本都是一些中短篇小說。在躋身「暢銷書作家」行列的同時,他也被貼上了「流量作家」、「網紅作家」等標籤。  今年5月,他出版了自己的首部長篇小說作品,從最初出書到現在,已經過去了5年時間。
  • 《平凡的世界》等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全面展現新中國文學發展水平,學習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等8家出版機構聯合推出「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叢書,並於23日上午在北京圖書大廈首發。叢書共收錄了從1949年至今,描寫我國人民生活圖景、展現社會全方位變革、反映社會現實的70部原創長篇小說精品力作。它們在藝術形式、敘述方式上具備獨特的創造性,在題材、內容、形式、手法上也均有獨到之處,很多作品曾榮獲過「五個一」工程獎、茅盾文學獎等。
  • 繼長篇小說《中產階級看月亮》後,作家蕭耳推出《櫻花亂》解謎日本...
    作家蕭耳楚天都市報11月4日訊(記者徐穎 通訊員張碩)曾推出長篇小說《中產階級看月亮》的杭州作家蕭耳,通過「花落」與「刀霜」兩個關鍵詞,為讀者解謎日本文化。11月3日下午,蕭耳攜新書《櫻花亂》做客武漢卓爾書店,著名作家、湖北省文聯主席劉醒龍、著名詩人車延高到場,一起與讀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