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生長》 高凱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17日電 (記者 高凱)「這是一部在鄉村樹蔭下渴望陽光努力生長,並且終於在陽光下茁壯成才的少年之書,也是一部向《平凡的世界》致敬的書」,在著名作家、評論家邱華棟看來,曾劍的新長篇《向陽生長》延續了他新穎而絕無做作、「貼著地面走」的寫作風格。
作為新生代軍旅作家中頗具存在感的一員,曾劍此前已出版長篇小說《槍炮與玫瑰》《向陽生長》《黑石鋪》;小說集《冰排上的哨所》《穿軍裝的牧馬人》《玉龍湖》等,曾獲全軍軍事題材中短篇小說評獎一等獎、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文藝作品獎等軍內外多個文學獎項。
長篇小說《向陽生長》是曾劍近期推出的新作,作品以作家的家鄉湖北紅安為背景,講述了在這片被革命鮮血染紅的土地上,楊氏家族四代人從軍衛國的故事。
在日前舉行的該作品的分享會上,邱華棟表示,「《向陽生長》講述一個叫楊向陽的山村小男孩,成長為一個團職軍官的心路歷程,那片土地閉塞、貧窮,但在少年楊向陽眼裡,那裡從來不缺少陽光。曾劍在作品裡,多次通過少年楊向陽的目光,看竹林灣北山窪的陽光,那其實是楊向陽內心的陽光,也是作家心裡的陽光。」邱華棟坦言,「這是一部陽光之書,一部成長和懺悔之書,是一部在鄉村樹蔭下渴望陽光努力生長,並且終於在陽光下茁壯成才的少年之書,也是一部向《平凡的世界》致敬的書。」
作為當下非常有辨識度的小說家,付秀瑩認為,《向陽生長》是一部非常厚重的長篇小說,甚至可以視作中國當代長篇小說的重要收穫,「這部小說具有史詩的性質,作者寫了很多家族史、民族史,包括將近一個世紀的時代風雲變幻,這樣一個史詩的品格、這樣一種敘事的基調,以及他小說裡語言的魅力,具有很大的閱讀抓力,特別讓我著迷。」
關於小說裡的人物,付秀瑩指出,「楊向陽這樣一個人物,他內心的敏感、細膩、柔情,非常能夠體現寫作者對人物內心世界的關照,曾劍對人物內心挖掘得非常深,寫出很多幽微的不足為外人道的東西,一個小說家的功力也在這些細節中展露無遺。」
談及創作緣起,曾劍當日坦言,這部小說的創作過程其實很漫長,從醞釀到成熟大概經過了十年的時間,「我一直想寫一個自己的故事,但是又不知從何開始,我就提醒自己不能輕易寫,因為鄉村生活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如果我隨隨便便把它開發出來,不但找不到寶藏,可能還毀壞了這片礦。後來我到魯院(魯迅文學院)學習,在那裡和老師、同學交流後,逐漸找到寫作的方向,於是開始慢慢寫,直到把這個故事寫出來,所以我要感謝魯院。」
曾劍透露,「在創作這個作品時,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往往一個作家無法控制自己小說裡的人物。我其實對我的父親特別敬佩,我想把我的父親當主角,結果寫著寫著,小說裡的聾二就呈現出來了,寫聾二是帶著一種悲憫的、同情的心理來寫的,同時也有一種愛戴的心理。這樣一個偉大的人,他在病痛之中時刻惦記著楊向陽,如果沒有他,楊向陽不可能成為一個軍官,成為一個軍旅作家。而現實中確實有這樣一個人,我也因此得到過那樣的目光和愛,那樣的關切和保護,對於他我很感恩,於是希望用文字回饋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