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僧法達,洪州人。七歲出家。長誦《法華經》。聽聞六祖慧能大師在曹溪弘揚禪宗頓教。於是前來禮拜瞻仰,望求開示。可是法達禪師給他人頂禮很有意思。有什麼意思呢?他給人頂禮的時候,那個腦袋不挨地皮。他給六祖慧能大師頂禮都「頭不至地」,可想平日裡給其他人頂禮大體也就這麼回事。
禪宗的修行人有的時候不太在意這個「虛禮」。尤其是禪宗發展到晚唐時期,經常發生「呵佛罵祖」的事情。明白的知道是開悟啦,知道佛在心頭自性之間,不在石刻木雕之內。甚至不在我們用來「執著」和「妄想」的「意識」裡面。不明白的還以為這些人在下三道裡給自己「刨坑」呢!
可是我們的六祖慧能大師卻不是這樣!當他見法達禪師頂禮朝拜之時,腦袋沒有挨著地皮,當時就是一頓質問。「禮不投地,何如不禮?」並且直接指出了法達禪師傲慢貢高之所在,即「汝心中必有一物,蘊習何事耶?」。
法達禪師出家修行也有些歲月了,他既然能夠發心,遠道而來,就說明他還是一心為了求法的。而且平日裡自己的功課也應該不錯。不是那種「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混日月的出家人。可是六祖慧能大師此處卻說他「心中必有一物」。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樣說又是什麼道理呢?
很多善信們學佛都把佛法當作一種技術,或是一個「東西」來看待。我身邊就有很多。今天來了,求傳個「密咒」吧;明天來了,求開許念哪本「經」吧;改日又來,看看有什麼調心的秘訣;過段時間又來;問問有什麼調氣的方法。……反正就是不老實,不安生。總是執著在一個「求」字上面。
我把這些統統稱之為迷信和邪見。我們學佛修行不要和佛菩薩做買賣!此其一也。
再者呢,就是法達禪師這種。自己可能在某些方面下了點功夫,他就會升起傲慢,升起那種「法」的傲慢,升起那種因為修行比較努力,從而自我感覺良好的傲慢。我們修行努力,學習努力,其實都是本分事。這個你自己努力,你自己受益,和人家兩旁外人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我們學佛了,我們修行了,就比其他人或是眾生高一頭嗎?沒有這個道理。我們就是修成了佛菩薩,也不見得就是所有的眾生都和你有關係。這個可不一定呦!所以我們日常心心念念之間就要防止這個「我慢」。此其二也。
再者,我們修行了半天,我們自我感覺也很好。可是我們越學,我們的「我慢」越重,我們越修,我們的「我相」越大,我們越努力,我們的「貢高傲慢」之氣越盛。這本身就是一種偏差,一種學佛修行路上的偏差。
這兩天我們穿插了一些儒家的學說,人家儒士儒生還講究一個「溫良恭儉讓」呢?「謙受益,滿招損」嘛!永遠記住,不要驕傲,不要傲慢,不要無禮!因為不論我們有多高的學問修為,一個「貢高我慢」就可以把我們徹底打回原形。因為就論及做人,只要我們一驕傲,我們那個素質就高不到哪裡去。學佛更是如此!此其三也。
不要輕視任何人!因為這樣顯得我們很沒有修養。
六祖慧能大師問法達禪師,既然你這麼「傲慢」,禮不投地。那麼你「蘊習何事」呢?法達禪師曰:「念《法華經》以及三千部」。
不過這話也得看怎麼說。我們這部《法華經》是佛教的一部大經,是經中王。如果念誦的稍微快一點,就是比我們正常語速稍微快一點,不是唱誦 ,就是念。大約需要九個小時左右。也就是說法達禪師,一天一部《法華經》,三千多部《法華經》就是十年!如果兩天一部呢《法華經》呢?那就是二十年。即時就是兩天一部《法華經》,每天也得念誦達四個半小時。
如果有緣能夠看到這篇文章的善信同修們,咱們自己算一算,我們每天修學多長時間啊?所以古代大德多,大成就者多,那個一點都不奇怪 。也不是他們比我們多了個什麼,最主要的就是祖師大德們比我們要努力的多得多!
可是,念誦《法華》三千部也不能成為你「貢高我慢」的理由!所以六祖慧能大師此處痛下針錐,直指法達禪師的「心扉」之處 。六祖慧能大師曰:「汝若念至萬部,得其經義,不以為勝,則與吾偕行。汝今負此事業,都不知過?」
漫說你是三千部《法華經》就驕傲!如果你法達禪師即使念誦《法華經》達到一萬部,而你還能夠不驕傲,還能夠不貢高我慢的話,那麼你就可以和我同行了。咱們就是同道中人了!你現在把你做的這些「事業」都背負在你的身上,你還不知道這是修行人的過失嗎?
此處的重點不在於念多少部《法華經》,而在於「得其經義,不以為勝」。這是六祖慧能大師講的重點。我們學習經教,就是要得其經義。所謂「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說的也是這個意思。深入經藏得出來的智慧,其實就是「經義」!經義是什麼?就是釋迦牟尼佛在此娑婆傳法的「心」。佛祖為什麼要弘揚佛法?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經藏》裡藏著。我們多會兒誦經誦到「經義」了,也就能夠真實的明白佛祖的慈悲和智慧了。
有的人把佛法當作一門技術或是一個什麼東西,而法達禪師比我們厲害一些,他把佛法當作事業了。我們不要看六祖慧能大師批評法達禪師,就以為這個法達禪師一無是處。我剛才就已經為大家算過帳了,一個念誦法華經三千部,即使每天念四個半小時,都得需要二十年的時間。二十年,人生能有幾個二十年?二十年一心作著一件事,把佛法誦經當作是畢生事業來做,試問這樣的人 ,今朝有幾何呢?我們面對法達禪師慚愧就好了!
更為重要的是,即使是法達禪師這樣的「事業」都入不了六祖慧能大師的法眼,而有的人依憑著一半聲佛號就要去見偉大慈悲,智慧無比的阿彌陀佛,這不是說笑話嗎?不要說笑!學佛修行,我們是認真的!
六祖慧能大師隨機開示,給眼前的法達禪師頌出一偈,偈曰:禮本折慢幢,頭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
我們的禮原本就是為了降伏自己的貢高我慢之心的,那我們頂禮參拜諸佛菩薩,歷代祖師,或是一切眾生的時候,為何頭不至地呢?一切都無罪,有我即是罪。何況是這麼大的「貢高我慢」呢?把我們心中賴以驕傲的「事業功勞」放下吧!那樣才會真正的有福報,有功德,而且是無量而不可比擬思議的福報和功德。
我不贊成網上學佛,甚至在網上學任何一門項目或是文化。我們在網上查查資料,找找依據,或是看看大家怎麼說,怎麼評判,甚至參與討論,這些都可以。網絡就好比是一部詞典或是一本字典,亦或是一部手機,一臺電視,直到目前,它連洗衣機和冰箱的功能都沒有!但它就不是「人」,它就不會有那種人與人之間的「溫度」的體驗。尤其是「悟道」修行這一類的事情,更不要在網上學。因為你就不會有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因為依止網絡學佛,肯定學修不成!
法達禪師面對著六祖慧能大師,聽聞了六祖慧能大師的開示甚至是訓斥。他當時就開悟了。
那是不是就是說,我們也可以也可以請一本《法寶壇經》,也可以找到這則公案,也可以了解六祖慧能大師講說了什麼,但我們能夠開悟嗎?夠嗆!何況網上呢?還是要依止善知識。
有個過來人,他每天看著你,督促你 ,著了急他還罵你,訓斥你,甚至打你,那它就是不一樣!
因為修行走的是一條「心路」。古往今來,沒有任何一個成就者是自己一個人就走出這條心路並成功的。修行永遠離不開善知識的引導。南無阿彌陀佛!頂禮六祖慧能大師!頂禮法達禪師!頂禮我的所有上師!頂禮諸佛菩薩摩訶薩!
南無阿彌陀佛!
祈願一切眾生,無有疾病皆得健康
祈願一切眾生,無有貧窮皆得富足
祈願一切眾生,無有煩惱皆得菩提
祈願一切眾生,得遇佛法皆得成就
本文原創感恩關注
願與有緣共成佛道
朋友們,善信們,各位菩薩大德們,大家吉祥如意,南無阿彌陀佛!一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