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1月,天寒地凍,42歲的路遙冷冷清清地走完了自己這貧窮的一生。他實在太窮了,窮到妻子都扛不住了,最後不得不要求離婚。籤完離婚協議的路遙,突然淚流滿面地悲嘆道:「我那老婆怎麼就跑了呀!」他死後留下的唯一遺產,竟然只是一張10000元的欠條。
路遙的忠實讀者馬雲,18歲時高考落榜,本想著去義務打拼,卻在火車站撿到一本路遙的《人生》,書中出身貧寒但堅韌不拔的主人公深深震撼並鼓舞了馬雲,他毅然決定回去復讀,繼續高考。成功之後的馬雲數次感慨:「因為路遙和他的書,我才看到希望,從此改變了一生!」
潘石屹在人生低谷時,遇到實在熬不過去的困難時,就拿出《平凡的世界》來看,前後足足看了7遍。路遙死後,潘石屹一個人跑到延安,看到路遙墓地簡陋破敗,他含淚沉默了良久,給校長留下10萬元和一句話:「修繕一下路遙的墓吧,他那麼偉大,不該如此。」
路遙,原名王衛國,1949年出生於陝西榆林,中國當代作家,在20世紀80年代,路遙的名字已經家喻戶曉。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曾於1988年播出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在播出期間,聽眾的來信潮水般湧入電臺的信箱,來信的有學生、教師、農民、工人、待業青年,甚至還有離休幹部。
一位高中畢業2年青年告訴電臺編輯,他家裡很窮,沒有錢供他上大學,高中一畢業,他只能出去打工。在工廠宿舍裡,他每天中午12點準時用自己省吃儉用買的收音機收聽《平凡的世界》。他說,那段日子他很消沉,工作很辛苦,他就是靠聽《平凡的世界》支撐下去的,小說中的孫少平,給了他永遠的感情共鳴與精神鼓勵。
《平凡的世界》從第一部出版開始,便引起巨大的轟動,紙質書供不應求。截止到目前,《平凡的世界》三部的累積銷量已超2000萬冊。這部讓路遙嘔心瀝血的偉大作品,不僅背負著時代的使命,這也是他苦難的人生寫照。
路遙的童年是在貧窮中度過的。那個年代,貧窮是絕大多數農民生活的底色。路遙8歲那年,家裡又添了姐妹三人,原本貧窮的家庭,變得一貧如洗。
1957年深秋,他被過繼給了大伯。他清楚地記得,去大伯家那天,母親一大早特地給他穿上了新布鞋,還有第二天早上,他躲在一棵老樹後,含著淚看著晨霧中的父親夾著報復,像小偷一樣溜出村,上了公路……
不過,這還只是他悲劇童年中的一幕,他上了初中,食堂夥食分甲、乙、丙三個等級,幹部子弟們吃甲菜,他常常連丙菜都吃不起,他常常餓得發瘋,絕望,飛奔到野外找野雀蛋和能吃的野果子和植物。
這種刻骨銘心的飢餓感和匱乏感,像是尾隨路遙一輩子的老狼,又像一個無底黑洞,需要餘生用超乎想像的能量去滿足和填補。
多年後,路遙回憶到:「我幾十年在飢餓、失落、挫折和自我折磨的漫長曆程中,苦苦追尋一種目標,任何有限度的成功對我都至關重要。」
此後,路遙便開始了「夸父逐日」式的寫作之路。
1981年夏,路遙住在招待所裡寫下了他最重要的小說之一《人生》,他不分晝夜,每天工作18個小時,從不關注自己的健康問題,以至於五官潰爛。但是,他喜歡把自己投入這種如同煉獄一般的情境,他認為「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會活得更為充實」。次年,路遙發表小說《人生》,一時間轟動整個文壇。出版社首次印刷了13萬冊,很快脫銷,第二版12.5萬冊,還是不夠,一年後又加印了7200冊,總銷量接近26萬冊。
當鮮花和掌聲將路遙捧上榮譽的巔峰時,真實的情況卻是,窮得叮噹響的路遙,連去北京領獎的路費都湊不齊,最後快到領獎日期時,弟弟才在外借了500元,火速送給了正在火車站焦急等待的路遙。
1985年秋,路遙帶著兩大箱書籍和資料,十幾條香菸,兩罐咖啡,在弟弟的張羅下,在銅川礦務局煤礦醫院的會議室開始寫稿,會議室被簡單改造成房間,路遙便一頭扎進了這部準備了3年的《平凡的世界》的創作之中。
礦上生活艱苦,沒有蔬菜,更別說雞蛋、豆腐之類的了。路遙中午起床,早飯午飯就用饅頭米湯和鹹菜對付過去,晚上有時吃點麵條,此時的他已經不講究什麼營養了,只要能填飽肚子有力氣寫作就行。
他為了寫好主人公孫少平的真情實感,以及還原煤礦工人的真實生活,他親自下礦,和工人一起採礦背煤。
最後,他以燃燒自己生命為代價的《平凡的世界》第一二部,卻由非主流的雜誌刊登。而此時的路遙,身體已經完全垮了,像「彈簧整個被扯斷」,只能艱難地跪在地板上,把散亂的稿子和材料收拾起來。每吸一口氣都需要動員全身全部殘存的力量,在任何一個地方,只要一坐下,就睡著了。
路遙回憶道:「其實在最後階段,我已經力不從心了,抄改稿子時,像個垂危病人半躺在桌面上,斜著身子勉強地用筆在寫。幾乎不是用體力工作,而純粹靠一種精神力量在苟延殘喘。」
1987年夏天的一天,路遙突然大口吐血,弟弟王天樂陪他去醫院檢查,醫院的結果是,路遙身患「肝硬化」,急需減少體力活動,並且要接受醫院的治療,才能延續生命。但路遙並不這麼想,他去了趟榆林,找了一位老中醫開藥調理,身體稍微好些之後,1987年10月,路遙又開始了第三部的艱苦創作。
路遙的心性不容許自己給別人病瘍瘍的印象,因此他不願向外公布自己的病情,甚至自己都不敢承認,他怕像曹雪芹一樣留下半部書,留下人生的遺憾。
有一天,正在洛川縣工作的王天樂,突然接到電話說,讓他趕緊去榆林看看路遙,洛川距離榆林三百多公裡,需要一天才能趕到。等王天樂心急火燎趕到時,路遙嚎啕大哭,對著他說:「田曉霞去世了!」王天樂半天才反應過來,田曉霞是《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是孫少平的女朋友,他又急又氣,劈頭蓋臉數落了路遙一頓。
路遙將自己的全部思想、感情,甚至生命,都交給了這部作品,他身上的這種「殉道者」的精神,註定了他的悲劇人生。
1988年1月27日,路遙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初稿。
1991年初的一天下午,路遙在家坐立不安,總覺得有什麼事,便到作協院子裡溜達,走到門房,看見門口的信箱裡插著一封電報,覺得可能跟自己有關,就拿到受傷一看,是作家白燁發來的喜報:大作獲獎,已成定局!
他興奮得跳起來,第一時間找到王天樂,告訴他這個好消息,然而兩人卻半天說不出話來。因為此時的路遙,和妻子林達的婚姻已有名無實,而他的身體也瀕臨崩盤,路遙除了女兒,一無所有。
他又怎麼高興地起來。
臨近領獎日,弟弟王天樂給路遙借到了去北京的路費,到了北京的路遙,不僅請客吃飯,還買了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5000元獎金所剩無幾。王天樂給路遙送路費那天,在火車站向路遙痛訴:「今後不要再獲什麼獎了,如果拿了諾貝爾獎,我可給你找不來外匯!」
路遙咬牙,只說了一句:「日TM的文學!」
1992年元月,路遙被擬定為中國作協陝西分會主席人選。
7月,女兒路遠小學畢業,被林達接到北京外婆家過暑假。
8月6日,路遙肝劇烈疼痛,病倒在延安賓館。
11月17日早晨8點20分,路遙去世,享年43歲。林達於18日晚飛回西安,處理丈夫後事。
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賈平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