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臺有一位小夥伴給我留言,她說自己明明不餓,卻總忍不住吃東西。最近變得更誇張,她剛吃完晚飯,就又想吃零食了。
就這樣胖了好多斤,心裡也因為吃東西產生了負罪感。
她很困惑為什麼自己會這樣,明明知道自己不餓,卻忍不住吃吃吃。
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一講,忍不住吃東西,情緒化進食的原因,什麼因素影響,以及如何改善。
個人化解讀請私信,本期為普適版參考。
不餓,停不下來吃
情緒化進食是什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
影視劇和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失戀、傷心的時候,就會買上各種零食開始吃吃吃。工作壓力大的時候,各種咖啡、小零食堆滿了小抽屜……
其實,當我們有壓力,感到緊張時,吃東西,是我們迴避壓力的表現。
情緒性進食,是指不是因為飢餓原因,而是因為情緒波動、心理狀態不穩定,導致的進食衝動。
留意你的飲食,如果某段時間,你開始忍不住暴飲暴食,或者總吃垃圾食品、奶茶、高熱量的東西,你就需要關注自己的情緒健康了。
為什麼你會情緒性進食?
上面我講了,情緒與吃東西是有關聯的。接下來,我來細數一些情緒化進食的原因。
迴避心態,嘗試轉移壓力
社交中,當一個人想要緩解無話可說的尷尬時,不少人的選擇是低頭刷手機,假裝有事。
可當你無法迴避,必須要承受一些焦慮時,該如何處理呢?
很簡單,就是分散注意力,用吃吃吃的方式,讓自己有事可做。吃東西,會讓頭腦稍微放鬆,同時食物味道的刺激和飽腹感,會讓你感覺很滿足。
感到被忽略,孤獨失落的情緒
情感的孤獨,會加強人吃東西的欲望。很多童年曾不被重視的人,會比較喜歡通過吃,來排解孤獨。
因為吃東西,可以維持活力,讓人感覺到自己活著,降低被別人忽略的感覺。
同時,狂吃東西,會使人變胖,但越胖,體積越大,其實越容易被人看到,不會被人忽略。
胖胖的人,內在有一顆想要被愛的心。
情緒化進食,還有生理原因,本期主要從心理角度切入,就不做講述。
如何改變情緒性進食?
改變觀念,直面問題
只有面對,才能從根源解決問題。你的第一步,就是先意識到你吃東西與什麼情緒有關聯。
當你無意識又在吃的時候,學會暫停,思考一下,這次你進食的原因。
一步步來,先打破你的忍不住吃東西的習慣。嘗試面對問題,解決情緒議題,不要逃避。
你需要改變自己迴避的處事模式,勇敢應對。
找到更健康的替代方式
過度飲食,會傷害你的身體。在你想改變暴飲暴食時,可以一點點用其他習慣來替代吃東西。
比如,運動,畫畫,寫日記,哪怕只是短暫的離開你的座位,打破你想要吃東西的狀態。
意識到你是重要的,被愛的
感覺到自己不被需要,這種情結所帶來的情緒性進食,需要一點點調節。你需要與更多人接觸,不要總呆在你自己的情感區域,回憶過去失敗的經歷。
你要通過和別人社交,讓自己可以建立更多的關係,從過去走出來。
你要意識到過去雖然有不愉快的經歷,但這無法定義你的未來。你的價值,不由別人決定。
只有你肯定自己的存在,才能幫到自己切身體會到生活的美妙。
每個人都想要被愛,被珍視,希望大家可以更健康地體驗關係,不要暴飲暴食。
個人化解讀請私信,本期為普適版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