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窮二白到領先全球,韓國半導體的崛起,給國產晶片3大啟示

2021-01-14 騰訊網

2020年下半年,美國接連三次升級了對華為的禁令,9月15日後華為晶片遭到斷供,雖然目前AMD和英特爾已經獲得許可證,華為電腦晶片暫時沒有後顧之憂,可華為手機業務依面臨存貨消耗完後,無芯可用的處境。美國此舉不單單是為了打壓華為,更是為了限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面對美方的技術封鎖,國內半導體以及高端設備製造業各端陸續加大研發投入,中科院也宣布將美國「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

種種動作都意味著,我國決心在半導體領域獲得自主權和話語權,國產晶片必須成功。事實上,在中國之前,韓國的半導體行業就實現了從一窮二白到領先全球的強勢崛起。而韓國半導體的崛起,給了國產晶片三大啟示:

首先是資金方面

眾所周知,半導體是一個相當燒錢的行業,很多試圖插足的公司都因為資金問題敗退,有的更是因為常年淨利潤低於零而負債纍纍。

因此,想要扶持半導體行業,就必須投入大量資金,當年韓國政府牽頭,財團跟投,才讓韓國半導體行業打下堅實基礎。

有資料顯示,1983到1987年間,韓國政府就投入了3.64億美元的貸款,並對半導體行業推出了稅收優惠政策;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韓國政府更是逆勢而行,大幅增加了對半導體產業的資金投入。除了政府在動作之外,以三星為首的韓國財團也在經濟低迷時進行逆周期投資,建起半導體多個分廠。

龐大的資金投入會讓半導體產業保持活力,同時也有精力進行技術產出,因此第二個啟示便是自主智慧財產權。

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全球半導體領域被美日掌握,韓國半導體產業興起後先引進了美日技術,後期對內部技術和外部技術進行自主融合,從而掌握了一定的自主智慧財產權。

例如1986年,韓國電子通信研究所領頭,三星、LG、現代以及韓國六所大學聯手攻克了4M DRAM技術難關。

提及此,就不得不說到第三個啟示,對於所有科技企業而言,技術的產出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更離不開人才。對於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韓國政府專門制定了系統的人才策略。

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韓國政府在聯合高校培養本國高科技人才的同時,也在積極吸收海外人才。正是上述三大啟示,讓韓國半導體成功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對此你怎麼看?

文/諦林 審核/子揚 校對/知秋

相關焦點

  • 晶片破壁者(十二):「大頭兒子」模式下的韓國半導體 (上)
    文|腦極體韓國是全球半導體設備的第二大生產國,三星更是亞太地區唯一一個擁有設計、製造和封測一體化IDM體系的廠商。這也讓不少吃瓜群眾感到不可思議。從靠「抱美國大腿」崛起,到2019年被日本進行上遊原材料制裁,獨立自主層面也存在不少隱憂。韓國總統文在寅曾在出席矽晶圓廠商MEMC韓國第二工廠竣工儀式上時,說了這樣一番話——以韓國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若有穩定的關鍵零部件、新材料、技術裝備供應加持,任誰都無法撼動。其中所表達出的自豪與遺憾,正交織出今日韓國半導體的榮耀與厄境。
  • 國產5G毫米波晶片技術全球領先
    有望成為全球供應鏈的主要提供者5G毫米波晶片的難點在於,該晶片需要用在行動裝置上,但因為毫米波本身波長短,衍射能力差,所以對於適應該晶片的行動裝置而言,單個天線和單個相控陣是不夠的,只有多個相控陣,才不至於被手擋住信號。但設計多個通道的相控陣成本太高,這也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難題。
  • 伏達半導體:業界領先的無線充電晶片及方案供應商
    打開APP 伏達半導體:業界領先的無線充電晶片及方案供應商 小山 發表於 2020-12-17 13:51:05 入圍標準要求為營收過億元的未上市、未進入IPO輔導期的半導體行業優秀企業。評選將由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129家會員單位及400多位半導體行業CEO共同擔任評選評委。獎項的結果將在2021年1月份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年會暨中國IC 風雲榜頒獎典禮上揭曉。 本期候選企業:伏達半導體有限公司 伏達半導體成立於2014年,是業界領先的無線充電晶片及方案供應商。
  • 中國晶片巨頭崛起,294億收購德國矽片企業,一躍成為全球第二!
    導讀:中國晶片巨頭崛起,294億收購德國矽片企業,一躍成為全球第二! 這一次完成順利收購以後,這家中國晶片巨頭也將更進一步,並有望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矽片廠商;縱觀環球晶圓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發現,這一晶片巨頭企業的成長和崛起幾乎都靠著收購來完成
  • 科創板一周年「成績單」:半導體陣營持續利好加身,14家晶片企業總...
    該公司在300mm拋光片與外延片技術指標已達到業界領先,率先打破了300mm半導體矽片國產化率幾乎為0%的局面,推進了自主可控的國產替代進程。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滬矽產業去年營收增長近48%,但其卻虧損0.90億元,系科創板唯一虧損的半導體企業。
  • 臺灣省晶片技術領先韓國,為啥人均GDP卻差很多?主要有兩大短板
    其實從產業發展水平上,臺灣並不比韓國落後,相反有些領域還處於領先水平,比如半導體技術。臺灣省的臺積電在晶圓代工領域是當之無愧的市場龍頭,市場佔有率超過50%,而三星電子在臺積電的競爭壓力下,似乎永遠難有出頭之日。從7nm工藝再到5nm,一直到研發中的3nm,臺積電總能領先一步,佔領市場先機,牢牢把持著主流市場。
  • 半導體國產替代,哪些公司值得投資?
    從上遊的半導體材料、設備,到中遊設計、製造及封測領域,都成為政策和資本培養與扶持的對象,半導體相關公司成為投資熱點。2020年國務院印發的《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指出,中國晶片自給率要在2025年達到70%,而目前我國半導體自給率僅36%,任重而道遠。
  • 半導體國產替代哪些公司值得投資?
    從上遊的半導體材料、設備,到中遊設計、製造及封測領域,都成為政策和資本培養與扶持的對象,半導體相關公司成為投資熱點。2020年國務院印發的《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指出,中國晶片自給率要在2025年達到70%,而目前我國半導體自給率僅36%,任重而道遠。
  • 又一國產晶片「黑馬」逆勢崛起!高性能GPU晶片:可與華為互補
    當然在手機晶片中,除了晶片製程工藝等級處於全球頂尖水準以外,同時手機晶片還集成了一大堆CPU核心、GPU圖像處理器晶片、NPU、ISP等等,這也是為何全球設計、製造手機晶片的廠商寥寥可數,其中華為海思、中芯國際這兩家都是國內最頂尖的晶片設計、製造晶片巨頭,尤其是華為海思目前已經可以設計出5nm晶片產品,當然紫光展銳也可以設計出6nm手機晶片產品;
  • 晶片破壁者:「韓國模式」的榮耀與厄境
    隨著美國第二輪制裁的影響,臺積電等代工廠斷供,「7nm及更高製程的晶片找誰造」,成了中國晶片設計廠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有不少人就將目光投向了中國的東亞近鄰——韓國三星。韓國是全球半導體設備的第二大生產國,三星更是亞太地區唯一一個擁有設計、製造和封測一體化IDM體系的廠商。 這也讓不少吃瓜群眾感到不可思議。
  • 最強國產內存晶片巨頭誕生!市場份額全球第二:還獲得了英特爾認證
    DRAM內存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而縱觀全球,這兩類晶片產品幾乎都被美國、韓國企業所壟斷,例如:鎂光(美國)、三星(韓國)、海力士(韓國)等,但實際上,國內也還有一家特別厲害的內存晶片巨頭,雖然這家晶片巨頭所做的是存儲晶片接口,但三星、SK海力士、鎂光等存儲晶片巨頭,都必須要向這家企業採購內存接口晶片產品,全球市場份額更是高達45%,全球排名第二,這家企業就是瀾起科技;
  • 華為33字回擊 全球光刻機巨頭剛出大動作!晶片...
    國產晶片龍頭獲大基金力挺在重重包圍之下,「中國芯」產業的不斷崛起同樣不容忽視。就在5月初,中芯國際回A的消息也引來市場一波震動,作為半導體龍頭,中芯國際的回歸無疑將改善公司現金流狀況,同時還會受益於代工訂單向國內轉移的半導體國產化紅利。
  • 2019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十大新聞
    2019年可謂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風雨飄搖的一年,很多大的晶片公司業績出現下滑,這是不爭的事實。在整個行業低迷的風口上,產業迎來了併購和重新洗牌的過程,大魚吃小魚的現象很多,不只是底端,包括金字塔腰部和頂端的競爭也開始加劇,沒有哪個企業可以坐享其成,這也是產業創新和變革的前奏。
  • 不僅是三星電子,韓國半導體產業到底有多強?
    就整體而言,美國半導體產業的規模依然穩居世界第一。不過在一些細分領域,美國已經逐漸失去優勢。在晶片製造方面,處於領先水平的是臺灣地區和韓國,這兩地都已經實現迄今最先進的5nm製程,而在存儲晶片領域,韓國更是遙遙領先。
  • 大基金再度落子半導體檢測領域,國產設備逐漸崛起,機會在哪裡?
    光學薄膜測量設備已被國內外多家知名300mm晶片生產企業採購並上線使用。(來源:公司官網)除睿勵科學儀器外,另一家半導體檢測設備公司上海精測(A股精測電子的子公司)去年12月底完成股權變更,獲國家大基金大比例投資入股,持股比例15.38%,位列第二大股東。
  • 【芯視野】新瓦森納協議「安排」中國半導體:增加計算光刻軟體和大...
    目前,主流的計算光刻軟體關鍵包括Tachyon(荷蘭ASML/Brion產品,國際領先光源-掩模協同優化軟體,全球市場佔有率第一)、Prolith(美國KLA公司產品,精確的光學、光刻工藝集成仿真軟體)、Mentor Calibre(Mentor Graphics公司產品,業界領先的OPC專業仿真軟體,美國企業後被德國西門子收購)。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56期:我國又一項半導體核心裝備取得突破!
    2024年全球半導體晶圓市場將達122.2億美元 英國市場研究公司Technavio最近對2024年全球半導體晶圓市場進行了預測。據該集團預計,隨著數位化程度的提高,該領域市場規模在未來五年內將達到122.2億美元。同時,該組織還預測,未來5年,亞太地區將在微電子製造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 杭州灣新區寧波雲德專注晶片製造鏈條前端工序助力中國半導體崛起
    走進寧波前灣新區  寧波雲德專注晶片製造鏈條前端工序 助力中國半導體崛起     晶片製造技術代表著世界最高水平微細加工技術,是全球高科技國力競爭的戰略必爭制高點。位於寧波前灣新區的寧波雲德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專注晶片製造鏈條前端工序,走出了一條快速發展之路,將與上下遊企業一道助力中國半導體崛起。
  • 2020年投資總額超千億,半導體投資從「絞肉機」到「價值窪地」?
    而半導體行業投資逆勢崛起,2020年前十個月國內VC/PE投資了345個半導體項目,預計年底投資總額將超過1000億,達去年全年總額的3倍。許多半導體公司已經衝向熱錢湧動的二級市場——紛紛登陸香港和美國資本市場、國內科創板,讓背後的基金實現百倍退出的回報神話。現在,資本圈中津津樂道的都是「國產替代」、「硬科技」、「「智能製造」、「科創板春天」等。
  • 2019全球半導體併購大盤點
    月13日科創板正式開板,9月23日A股首家破千億市值的半導體公司誕生,日本對韓國半導體企業原材料管制。 英飛凌100億美元收購賽普拉斯,晉升全球第八大半導體公司 6月3日英飛凌以總價約100億美元收購賽普拉斯,英飛凌與賽普拉斯的生產線高度互補,賽普拉斯的微控制器、軟體和連接組件等產品組合,與英飛凌的功率半導體、傳感器和安全解決方案形成優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