萹蓄的功效與作用
萹蓄簡介
扁蓄,中藥名,為蓼科植物扁蓄的乾燥地上部分。夏季葉茂盛時採收,除去根和雜質,曬乾。
本品莖呈圓柱形而略扁,有分枝,長15~1000px,直徑0.2~7.5px。表面灰綠色或棕紅色,有細密微突起的縱紋;節部稍膨大,有淺棕色膜質的託葉鞘,節間長約75px;質硬,易折斷,斷面髓部白色。葉互生,近無柄或具短柄,葉片多脫落或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披針形,全緣,兩面均呈棕綠色或灰綠色。氣微,味微苦。
萹蓄的功效與作用
利尿,清熱,殺蟲。治熱淋,癃閉,黃疸,陰蝕,白帶,蛔蟲,疳積,痔腫,溼瘡。
1、《本經》:「主浸淫,疥瘙疽痔,殺三蟲。」
2、《別錄》:「療女子陰蝕。」
3、陶弘景:「煮汁與小兒飲,療蛔蟲有驗。」
4、《藥性論》:「主丹石毒發衝目腫痛,又敷熱腫效。」
5、《滇南本草》:「利小便。治五淋白濁,熱淋,瘀精澀閉關竅,並治婦人氣鬱,胃中溼熱,或白帶之症。」
6、《綱目》:「治霍亂,黃疸,利小便。」
7、《貴州民間方藥集》:「治小兒疳積,消臌脹。」
8、《江西中藥》:「治肛門作癢由於溼熱者。」
萹蓄的藥用價值
1、治熱淋澀痛:扁竹煎湯頻飲。(《生生編》)
2、治大人小兒心經邪熱,一切蘊毒,咽幹口燥,大渴引飲,心忪面熱,煩躁不寧,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又治小便赤澀,或癃閉不通,及熱淋,血淋:車前子、瞿麥、扁蓄、滑石、山梔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黃(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上為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燈芯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臨臥,小兒量力少少與之。(《局方》八正散)
3、治熱黃:萹竹取汁頓服一升,多年者再服之。(《藥性論》)
4、治蛔蟲心痛,面青,口中沫出:萹蓄十斤。細銼,以水一石,煎去滓成煎如飴。空心服,蟲自下,皆盡止。(《藥性論》)
5、治小兒蟯蟲攻下部癢:萹竹葉一握。切,以水一升,煎取五合,去滓,空腹飲之,蟲即下,用其汁煮粥亦佳。(《食醫心鏡》)
6、治肛門溼癢或痔瘡初起:萹蓄二、三兩。煎湯,趁熱先燻後洗。(《浙江民間草藥》)
萹蓄的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殺蟲30-60g。外用:適量,煎水洗、搗爛敷或搗汁搽。
萹蓄的副作用
無毒。在常規劑量內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長期水煎服也沒有明顯副作用。本品含蒽醌苷類,劑量過大能引起滑腸、大便稀薄。
萹蓄的臨床應用
1、治療細菌性痢疾
取幹萹蓄製成糖漿劑,每毫升含生藥1克、每次50毫升,日眼2~3次。治療108例,治癒104例,進步4例。平均退熱時間為1天,腹痛消失為4天,腹瀉停止、大便恢復正常為5天,服藥期間無不良反應。或用新鮮萹蓄全株4~6兩(幹的2~4兩),製成煎劑一次頓服,早、晚飯後各服1次。治療25例,全部治癒。
2、治療腮腺炎
取鮮萹蓄1兩洗淨後切細搗爛,加入適量生石灰水,再調入蛋清,塗敷患處。據20餘例觀察,一般敷藥4小時後即可使體溫下降,最長12小時。多數患者1~3天可獲痊癒。
每天一期,陪伴你我成長!
Nihaisha ←長按複製,關注漢唐經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