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浩斯建築與設計從A到Z

2020-12-21 騰訊網

J約瑟夫·哈特維格

出生於慕尼黑的藝術家約瑟夫·哈特維格(Josef Hartwig)加入包浩斯(Bauhaus)任教,並於1921年至1925年領導雕塑部門。他以設計一套最小的棋子而聞名,最小的棋子在視覺上代表了每個棋子的動作。收起時,扁平件和圓形件也可以整齊地排列在一起。

K是彼得·凱勒(PeterKeler)

彼得·凱勒(Peter Keller)於1921年至1925年在包浩斯(Bauhaus)學習,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設計師,藝術家和建築師。在1923年上學期間,他 為魏瑪霍恩豪斯(Haus am Horn)的首次包浩斯展覽設計了一個嬰兒搖籃。受學校的大師瓦西裡·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的影響,搖籃融合了幾何形狀和原色。

L代表LászlóMoholy-Nagy

出生於匈牙利的 LászlóMoholy-Nagy是包浩斯大學(Bauhaus)的一位有影響力的老師,領導了1923年至1928年的一年制預科課程,並領導了許多工作坊,尤其是攝影和金屬製品方面的工作坊。在1933年學校關閉後,該教育家在傳播和延續學校理想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移居美國,在芝加哥建立了新的包浩斯學院。

M代表HannesMeyer

漢尼斯·梅耶爾(Hannes Mayer)於1928年沃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離開後接任包浩斯(Bauhaus)的第二任導演,這一職務他只待了兩年,然後因政治原因被解僱。這位瑞士建築師僅在加入學校一年後就成為了新成立的建築部門的負責人。包浩斯的以色列建築師和學生阿里·沙龍受到他的影響很大。在他的短期任職期間,梅耶(Mayer)為學校贏得了多個重要的建築委員會。

N代表新包浩斯

新包浩斯學校是由出生於匈牙利的包浩斯教育家拉斯洛·莫霍利·納吉(LászlóMoholy-Nagy)於1939年在美國建立的。這家位於芝加哥的設計學校是延續德國機構思想並將其傳播給美國的關鍵。一年後,新包浩斯關閉,因為資助學校的商人撤回了他們的錢。Moholy-Nagy將學院重新命名為設計學院,該學院在1944年成為設計學院,然後在1949年成為伊利諾伊理工學院的一員。

O代表Oskar Schlemmer

奧斯卡·施勒默(Oskar Schlemmer)是包浩斯(Bauhaus)的核心教育家之一,於1920年至1929年在學校任教。他首先領導學校的壁畫和雕塑部門,之後於1923年成為劇院工作室的負責人,在那裡他建立了實驗劇院工作室。。施萊默最著名的作品是1922年創作的《三合一芭蕾》,演員作為人體各部分的幾何表示。

P代表Paul Klee

出生於瑞士的畫家保羅·克萊(Paul Klee)與他的俄羅斯朋友瓦西裡·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一起在包浩斯(Bauhaus)進行了幾乎整個1930年代的教學。他與康定斯基一起,形式化了現代抽象設計的形狀,並在學校發展了色彩理論。他在學校的各個時期都擔任過許多職務,指導裝訂,金屬,玻璃繪畫工作坊以及雕塑和藝術設計課程。在包浩斯(Bauhaus)期間,他還在預備課程中教授設計理論。

Q引號

包浩斯的兩個巨人- 沃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和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在現代主義和學校理想方面經常被引用。第一個是學校的創始人,密斯是學校的最終導演。格羅皮烏斯(Gropius)的宣言(早些時候提到)是為該學校的成立而寫的,並包含其核心理念。他還引用了許多其他的短語,包括:「所有視覺藝術活動的最終目標是建築」和「不能教授藝術本身,但是可以進行手工藝」。在現代主義建築師離開學校之後,密斯最出名的兩個詞是「上帝在細節中」和「少即是多」。

R代表路德維希·密斯·凡·德·

包浩斯(Bauhaus)的第三位也是最後一位導演是20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眾所周知的密斯。1930年,他從漢尼斯·梅耶(Hannes Mayer)手中接管了陷入困境的設計學校 ,他試圖從學校中擺脫政治,並將其方向幾乎完全轉向建築。1932年,德紹議會關閉學校後,他在柏林租了一家工廠,作為學校的最後一所家。

S代表GuntaSt lzl

GuntaSt lzl是一名學生,在加入Bauhaus之前是一名初級大師,然後領導織造車間,是該學校的首位女系主任,也是唯一的女大師。在她的領導下,紡織部門從繪畫轉向工業,以她自己的設計代表了包浩斯的現代作品。St lzl是在包浩斯學習的眾多女性藝術家之一。

T特拉維夫

以色列的特拉維夫(Tel Aviv)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全,最緊密的現代主義建築集團之一。1930年代,許多在包浩斯學習的猶太建築師以及其他地方的現代主義建築師創造了被稱為「白城」的4,000多個包浩斯風格建築。他們搬到特拉維夫,以逃避納粹主義的興起,並參加猶太復國主義運動。

這本書的封面介紹了赫伯特·拜耳的另一種版式設計。

U代表通用

由赫伯特·拜耳(Herbert Bayer)開發的通用字體設計為與包浩斯(Bauhaus)一樣理想,並且與學校緊密相關。他於1925年創建了通用字母,其中包含許多捨入字母和數字。設計簡潔明快,沒有大寫字母(G和K除外),因為它們被認為浪費時間,並且沒有襯線。

VVorkurs

初級課程Vorkurs是必修的一年制基礎課程,所有學生在第一年都在包浩斯修讀。該課程首先由Johannes Itten領導,然後由LászlóMoholy-Nagy領導,最後由Joseph Albers領導,教授包浩斯的設計基本原理。

WWassily的椅子

B3型(又稱Wassily椅子)是與包浩斯相連的最著名的家具之一。標誌性的管狀鋼椅由Marcel Breuer設計,靈感來自自行車架,並採用當時最新的彎鋼技術製成。它以包浩斯大師瓦西裡·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和克利(Klee)的好朋友的名字命名,克利讚揚了這件作品。

Xanti Schawinsky的作品包括《士兵的休息》

XXanti Schawinsky

瑞士藝術家Xanti Schawinsky採用了跨學科的方法,體現了包浩斯的理想。舍溫斯基於1924年在包浩斯大學就讀,在奧斯卡·施萊默(Oskar Schlemmer)的指導下在舞臺部門接受訓練,並在包浩斯爵士樂隊(Bauhaus Jazz Band)演出。他將繼續創作包括攝影,舞臺設計,爵士,戲劇表演和產品設計在內的眾多作品。繼包浩斯之後,舍溫斯基加入約瑟夫·阿爾伯斯,在北卡羅來納州阿什維爾的黑山學院任教。

Y代表巖尾和山脅美智子

包浩斯的另一對夫婦,美智子(Michiko)和山本巖雄(Iwao Yamawaki)於1930年作為包浩斯的學生加入日本,並在紐約短暫停留了一段時間。兩人都參加了約瑟夫·阿爾伯斯(Josef Albers)開設的預科課程後,美智子(Michiko)研究了那裡女學生的典型編織方法,而巖巖(Iwao)從建築學轉向攝影。作為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進行廣泛交流的少數幾位日本設計師中的一部分,山脅夫婦對日本現代主義產生了重要影響。

包浩斯宣言的標題頁上印有萊昂內爾·費寧格(Lyonel Feininger)的木刻版畫

ZZeitgeist

時代精神從時代的精神將德語翻譯成英語,包浩斯的這種實驗性和合作精神便是其中的一個縮影。儘管只是一所學校僅14年之久,但包浩斯(Bauhaus)產生的大量設計證明了其悠久的歷史。包浩斯學校始建於德國魏瑪共和國時期,並在魏瑪市本身,儘管該國由於經濟,政治和社會原因而迅速瓦解,但它是對新民主模式和文化復興的承諾。

相關焦點

  • 包浩斯論壇既有建築改造的人性化設計
    城市更新&既有建築改造的設計新使命經過認真的整理和訪談,新市場條件下的包浩斯理念又一次得到了升華。2020年10月30日,「城市更新&既有建築改造的設計新使命」圓桌論壇繼續進行中,會議開始就進入正題。
  • 周凌:包浩斯之後的建築與工藝
    「包浩斯作為世界現代藝術教育的搖籃,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設計院校,它的成立標誌著現代藝術和設計教育的誕生。包浩斯的發展歷程就是現代藝術設計誕生的歷程,它所創建的現代藝術設計教育方法和課程體系,使得它在藝術設計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中取得了極高的成就。
  • 新視覺—— 包浩斯設計、繪畫、雕塑與建築基礎
    由於對其作品的個性與傾向印象深刻,我聘請他到「包浩斯」任教,這是我在魏瑪創辦並主管的一所現代設計學校。在包浩斯的創建過程中,莫霍利是我最為活躍的同事之一,很多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他的功勞。包浩斯為各藝術門類提供的機遇,鼓舞著諸如莫霍利這樣天賦異稟、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他的新想法層出不窮。學校發展的累累碩果及其個人的斐然成就均印證了這一點。
  • 學習包浩斯與現代設計心得與體會
    包浩斯創始人包浩斯有異於很多設計的一點就是,包浩斯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並非產品,這點是和很多設計相反的地方,最初包浩斯主張適應現代大工業生產和生活需要,講求建築功能、技術和經濟效益。這就是以人為目的,設計出人可享受且接受的大眾產品,我認為這就是以人為出發點而進行設計,並非以設計房子為目的去設計房子,《包浩斯宣言》裡中有這樣一句:一切創造活動的終極目標就是建築。包浩斯思想要求設計人員「懂得營利的目的」(盈利從何而來,就是人),最充分利用時間和生產設備,服從嚴酷的現實,藝術性的設計工作,只不過是生活要素的必要組成部分。
  • 細數包浩斯的經典設計
    布魯爾在騎自行車時受到啟發,設計了這把椅子——他設想用車把的鋼管彎製成家具。布魯爾將傳統俱樂部椅的形式簡化成一個輪廓,僅用帆布拉結成座椅的靠背、座墊及扶手。這把椅子以俄羅斯畫家瓦西裡·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的名字命名,他是布魯爾的朋友,也是包浩斯建築學院的老師。
  • 包浩斯式設計對工業設計史來說,具有哪些影響?\\問答
    舉個例子,原始人住房子只需要一個洞穴,不需要樣子好看,也做不到住的舒適; 而包浩斯設計師希望住的房子是用現代的建築材料(例如鋼筋水泥)根據自己喜歡的風格建造的。通過這種方式,包浩斯有效平衡了人們對於設計的偏見,將工藝品與雕塑、繪畫等藝術相提並論。
  • 「紀念包浩斯——德國藝術與設計學院系列展「在蓉啟幕
    11月27日,「2020成都·歐洲文化季」收官之作「紀念包浩斯—德國藝術與設計學院系列展」在許燎源現代藝術設計博物館拉開序幕。本次活動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駐成都總領事館、錦江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 包浩斯的前世今生
    一所綜合建築、設計、手工藝、繪畫、雕刻等為一體的設計學院。 因此,包浩斯的建築設計以適應工業化為前提,以功能為主導,最大限度擺脫了傳統形式的束縛。 堅持藝術與技術的統一 包浩斯在工業設計中強調實用性和功能性,化繁為簡,讓設計回歸到設計本身,用藝術將材質本身的美感和組合發揮到極致。
  • 《設計》專訪|宗明明:超越包浩斯—探索未來
    時至今日,它依然是德國設計理論、教育方法和設計哲學的核心組成部分及生態模式 。我認為,包浩斯劃時代的意義就體現在其構建和創立的「基礎課程的形成」,這也是包浩斯精神最核心和最重要的特質。《設計》:包浩斯曾在設計教育基礎課程中設置結合了建築、設計、手工藝、繪畫、雕刻等跨學科的授課內容,您認為這種跨學科的教育思想是否適合當前本科設計教育的課程體系?
  • 提到德國,「包浩斯」到底是「誰」?
    如果你對家裝或是現代建築風格有所涉獵,或是對德國現代藝術流派感興趣,那你應該有聽過「包浩斯」這個「名字」,因為包浩斯幾乎是德國近一個世紀以來在設計藝術方面的代名詞。很多人乍聽包浩斯,會直覺性地將它認作是一位德國建築大佬,但其實包浩斯並非一個人,而是一家於1919年在德國魏瑪成立的設計學院。
  • 包浩斯誕生100周年——看包浩斯的「全球遷徙」
    「遷徙的包浩斯」柏林展覽現場時針撥到一年前,2018年4月-7月,「遷徙的包浩斯-設計生活」在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開幕。1953年,烏爾姆設計學院建成,但鮮為人知的是,這一年,馬克思∙比爾還申請創建巴西創意技術學校(Escola Técnica de Criação,ETC),希望把烏爾姆設計學院複製到南美洲。儘管這一申請當時沒有獲批,但1962年,巴西成立工業設計高等學院(ESDI)時,ESDI大量參照了ETC的構思。
  • 全球包浩斯風格項目集合
    自從1919年包浩斯設計學院成立以來,就試圖把建築、藝術、工業設計、字體設計、平面設計和室內設計這些學科進行融合。他們所居住的這間充滿包浩斯風格的房子,是由建築師格羅皮烏斯本人所設計建造的。而在這間私宅建成完工之際,美國的建築與設計界對這種學院派的設計風格其實並不熟悉,以至於看待這件作品的眼光都是稀奇怪異的,認為其與周邊的環境格格不入。
  • 包浩斯腕錶的前世今生
    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概念叫「包浩斯」了。1919年,德國城市魏瑪創辦了一家名為「包浩斯」的學校。包浩斯乃德語『Bauhaus』的音譯,而『Bauhaus』這個詞彙又是源自於將『Hausbau』(房屋建築)一詞倒置而成。雖然學校名字涵義是房屋建築,但是包浩斯學校並不只是教學生如何設計房屋建築,而是還涉及到繪畫、雕塑.....
  • 建築史詩不止包浩斯,10組現代建築風格一起致敬時代!
    #  2020.09.05Using Art to Design Your Future提到印象派風格,我們很快就會想到著名的代表人物梵谷,也會想到他那粗獷的筆觸和濃豔的色彩;說到立體主義,人們會自然想到畢卡索或布拉克.大家會下意識的從第一印象中提取某種風格劃分。但對於建築設計,風格界定卻未曾如此鮮明。
  • 包浩斯的女性故事丨設計
    隨著這座極有影響的德國設計學校迎來百歲誕辰,重新發掘學校的女性故事1919年,沃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Gropius)在魏瑪創建了他的先鋒設計學校包浩斯(Bauhaus)。在當時,包浩斯學校似乎是平等與進步的典範。這所學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慘痛後果中創立,「不論年齡和性別,對任何有才華的人開放」。
  • Beyond Bauhaus——來自包浩斯的深遠影響
    「Beyond Bauhaus」的策展人Pete Collard選擇了四座展示學校影響力的建築進行探索。 倫敦皇家英國建築師學會的「Beyond Bauhaus」展覽旨在探討100年前成立的這所德國設計學校對英國的影響。 Collard認為,包浩斯及其創始人沃爾特·格羅皮烏斯背後的哲學對該國的建築產生了巨大並持久影響。
  • 一篇深度長文,述說包浩斯的前世今生
    一所綜合建築、設計、手工藝、繪畫、雕刻等為一體的設計學院。 因此,包浩斯的建築設計以適應工業化為前提,以功能為主導,最大限度擺脫了傳統形式的束縛。 堅持藝術與技術的統一 包浩斯在工業設計中強調實用性和功能性,化繁為簡,讓設計回歸到設計本身,用藝術將材質本身的美感和組合發揮到極致。
  • vifa威法高端定製亮相設計周 高端質量現代極簡致敬包浩斯
    12月3日—6日,vifa威法高端定製作為包浩斯現代設計獎、「對話包浩斯」2020百年包浩斯盛典的戰略合作夥伴,以「vifa,讓包浩斯普及中國」為主題,攜手包浩斯驚豔亮相廣州設計周。其實只要是學過設計的人,沒有人不知道包浩斯,因為每一個設計師心中都有一個包浩斯。包浩斯由建築師沃爾特·格羅皮烏斯在1919年時創立於德國魏瑪,彼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整個歐洲處於一片廢墟之中,重建工作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包浩斯思潮興起。
  • 從A到Z:創造建築的女性
    扎哈的問題帶出了一個世紀以來,在建築行業裡女性建築師屢屢需要面對的一個話題:自己的性別。雖然不少建築師表示「我在做設計時根本不在意自己是男性還是女性」(Cini Boeri),但現實經常還是會走向「無論我的名字如何被標註在作品的旁邊,它們最終還是會被認為是文丘裡的作品。
  • 建築與城|包浩斯以外,德國現代建築如何參與公共領域
    今年恰逢包浩斯100年,德國各地舉行隆重紀念活動。二戰前後,一眾德國建築師流亡海外,令包浩斯在世界範圍得到了廣泛的傳播。經過國際風格和戰後美國影響力的加持,在當下英語主導的主流學術話語中,包浩斯的盛名幾乎令其之外德國現代主義寂寂無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