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空間|茶美學生活與文化自信

2021-01-08 騰訊網

作為一座港口城市,廈門有著獨特的包容性和風情,對新鮮或是特別的事物有種與生俱來的寬厚。在閩南風情和小資情調的薰陶下,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整日「浸泡」在茶裡,那多元文化下催生的茶室空間,也顯得格外別致而有韻味,不經意間就能闖入你的視線。

走過松柏路一長排綠植欣榮的花店,一處花木扶疏的玻璃落地牆內就隱藏著一間古茶坊,一整排整櫃的砂罐掩映在草木之後,古韻盎然。室內淡淡的暖黃色燈光溫柔氤氳開,仿佛在悄悄傾訴著什麼故事,吸引著你走近它。

玻璃通透,光線溫馨,水泥灰的背景烘託出神秘厚重之感,滿室的草木都有人用心打理,長勢良好。室內桌椅牆櫃皆是竹木材質,穩重耐看的紫砂茶缸和茶壺是茶坊中茶器的主體,繪有各式花卉草木亦或蟲魚鳥獸,稚拙耐看,桌上和格子櫃裡靜靜陳列著一餅餅各不相同的普洱茶。

茶坊內僅有的兩間茶室也秉持了一致的風格,靠內的一間極其安靜,光線柔和,牆上的書法行雲流水筆走龍蛇,對著門的牆上嵌置了大大小小的木格子,底蘊厚重的砂壺、盞靜靜陳列,等待著它們的有緣人。臨街的茶室窗戶較大,通透明亮,透過紗質捲簾,依稀可見紅色的剪紙燈籠輕輕搖曳,再往外綠化樹前偶爾有車輛的身影掠過。布滿歲月痕跡的木質茶桌,散發舊時光韻味的藍印花布,以及紋理有致的草編茶席,都讓人覺得心安、舒適。再抿一口糯香悠揚、口感醇厚的普洱茶,真是歲月靜好!

這間手造堂古茶坊的主人張碧丹是一名95後的年輕女孩,已經從事茶行業多年。不禁讓人好奇,這樣的一個小年輕人怎麼會選擇了做茶,而且經營的空間不走時尚潮流的風格卻返璞歸了真?

這裡空間模式不同於專門的商務茶空間,而是以經營茶為主附帶而生的空間,應該說這種模式在茶空間裡是最普遍也最容易被忽視的一種,茶葉專賣店甚或夫妻店多多少少都會有招待客人喝茶的區域,哪怕僅僅只有一張茶桌大小,但往往人們並沒有清晰地形成這也是空間的概念。張碧丹是南平人,畢業之後因緣際會接觸了茶,就喜歡上茶並進入這個行業,早先也經營過巖茶一段時間,之後專心做普洱茶。選擇做普洱茶,張碧丹有自己想要堅持的初心。

茶行業是很神奇的行業,久而久之,客戶會成為朋友。對於朋友,張碧丹希望他們能夠常常喝得上好茶,買了茶也不會後悔,更希望自己賣茶賣得坦坦蕩蕩。而且,普洱只要原料不差、倉儲夠好的情況下,年份越久越有價值,路線更長遠。再者,普洱茶具有很好的養生價值和休閒性,就算是作為工作茶一泡也可以沏茶二十餘次,可以說是性價比超高。因此,張碧丹選擇了專心經營普洱,讓自己在一種茶上變得更專業,她認定「茶葉是一個慢性的東西,人無完人,哪有天下的飯都能吃個遍」。

她用心地將室內的兩間倉庫改造成兩間商務茶空間,將整個空間打造出溫暖、古樸的風格,徜徉期間,仿佛回歸古代,心緒沉靜。談到自己經營茶空間的理念,她淡淡笑道「空間本身就是要環繞茶,而喝茶就是為了修身養性,讓人在一邊辦公或業餘的時候能有更好的心態去品茶」。

這家古茶坊的裝修元素、靈感來源於對茶人茶農和他們家中的一些元素、建築的提煉,正是那些不起眼的山區小木屋裡常見的木頭、竹子、草編、陶罐等元素和細節的融入,才讓手造堂的空間設計得以給人返璞歸真之感。也正是從一開始就用心去挑選那些經得住歲月沉澱的經典元素、材料、產品,才能避開濃重的商業風格,減少視覺的疲勞感,讓身處其中的人覺得舒心自在。

張碧丹並非個例,接觸茶圈就很容易發現,飲茶並不是專屬於老年人的愛好,如今很多年輕人已經接過家中的茶事業,不少高校也漸漸開設或增加了茶文化課程,也有設計、食品安全等高校的專業院系試圖與茶行業進行融合,進入茶學院或進入茶培訓機構學習的年輕群體更不在少數。即便不在茶圈,在閩南的大學校園裡,也能發現一種可喜的現象,外地學子來到這裡,往往對福建的鐵觀音、紅茶、白茶等非常感興趣,會有意識地去購買品飲、送給父母長輩和朋友。從事茶人到喝茶人,茶已經像春風一樣悄然滋潤著更龐大的人群,散發出更年輕的氣息。

這間茶室其實也只是小小的一個縮影,認真觀察,我們會發現在全國不少城市的茶空間塑造、文創禮品開發和包裝,甚或公園園藝乃至房屋裝修陳設等等,傳統元素與生活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在新理念、新語境下生發更多的可能,為生活帶來溫情的感受。曾有人說,「好的茶空間不僅要能讓陽春白雪、下裡巴人共賞茶之意趣,更要能讓身處其間的人明心見性。」空間不僅使得千年歷史裡走出的這一片東方樹葉滋養了千千萬萬品飲人的身心,也在時代的演變中煥發自身獨特的光彩。

由此可以很欣慰地看到,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新時代依然有很強的生命力,中國元素、處世哲學對茶行業、對生活的美化和充實有著堅實生動的底氣底蘊,植根中華,我們可以很驕傲地樹立文化自信,重新書寫中國特色的空間美學、生活美學。

『歡迎訂閱』

相關焦點

  • 靈感|茶語大師茶空間,演繹東方生活美學
    表達東方美學對現代生活的意義探求古為今用的新視野茶語大師茶空間志在復興中國茶文化讓大師茶成為日常打造國人自己的商務社交新空間結合了儒家,道家,禪宗三家思想藉由當代、簡雅的設計展示將人文情懷融入多元化的藝術空間讓商務社交回歸詩意的從容引領一種雅致從容的商務休閒生活
  • 獨特的茶生活美學
    隨著時代潮流變化,臺灣、臺灣茶與人的生活型態開始交流,變化出各種生活面貌,傳統的茶、現代的茶、時尚的茶、有故事的茶,不同的茶交織成不同魅力的茶生活。傳統的茶最早使用是做為一種藥,正由於茶有著去毒、去火、去脂等的特性,及醒腦、提振精神的特點,漸漸使茶從一種藥品轉變成為了一種飲品,也影響了眾人,使得茶文化成為了一種修養的文化。 古人以茶讀書、以茶會友、以茶交流,並將茶融入日常生活,形成獨樹一格的淡雅生活美學。幾千年來,茶已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審美活動、精神追求、理想緊密結合起來,使得品茗茶有了更深遠的意義。
  • 茶語大師茶空間:傳承匠人精神,專注茶行業創新
    中共十九大號召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大健康產業,均是茶事業最大的政策利好。茶葉對社會和文化的價值不言而喻,如何抓住新時代的歷史機遇,推進茶文化與茶產業現代化呢?茶語大師茶空間緊跟國家政策導向,發展成為行業新標杆。
  • 茶傳媒專訪:可實操的臺灣生活美學,臺灣中華茶聯答茶小仙18問
    茶傳媒——中國茶領域第一原創媒體2018最受歡迎的故事——茶傳媒專訪在小仙眼中,臺灣一直是東方美學的聖地。臺灣人細膩入微的美學,不僅是藝術,更是生活。美,已然滲入了臺灣人日常生活之細節。近日,茶傳媒採訪了30多年來致力於「茶文化生活美學」推廣的臺灣中華茶聯的核心主創人員。
  • 新時代的茶空間,不賣茶葉,賣的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相比傳統茶室/茶會所而言,一天時間內,最多不過營業12個小時,而北極境共享茶空間得益於技術優勢,則能24小時無人值守不間斷營業。就算凌晨2~3點也可以哦。北極境-共享茶空間的主打人群共有五類:第一類是個體創業者,這類用戶沒有自己的獨立辦公空間,但時常需要商務洽談;第二類是自由職業者,他們大多為兼職,或者沒有工位,或者在家辦公;
  • 臺灣別樣茶藝文化「執香捻茶」展現古典生活新美學
    臺灣別樣茶藝文化「執香捻茶」展現古典生活新美學 圖為臺灣茶師表演的「執香捻茶」茶藝現場。
  • 第四屆國際「茶與築」空間設計展完美亮相,空間美學熱潮席捲深圳茶博會
    由於當下的社會工作強度巨大,生活節奏也遠遠快於以往,重塑極具靈性的東方茶文化空間,讓我們可以完全的放鬆自己,回歸那一刻的恬靜與安然.」黃宸老師向我們講解著這個空間的設計思路以及對生活的感悟。「當陽光穿過自然與建築,在空間中投射出有層次的光影,我想那就是你我想要的安靜去處。」空間主題:《陳·實》
  • 品才子與佳人,味雲茶之餘韻:茶空間與時裝的跨界走秀
    雲茶堂是一家具雲茶代表品牌體驗新地標,企業級客戶資源聚合平臺,也是新式茶空間全案運營服務商,情景式消費體驗的東方美學空間,集茶道、花道、香道、琴藝、書法、禪修等生活美學課程,
  • 《茶之書》 茶的東方美學(下)
  • 茶禪一味——茶的文化與歷史(下)
    茶禪一味——茶的文化與歷史(下)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推薦閱讀書單: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茶馬古道》《禪茶一味》,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陸羽《茶經》,《紅樓夢》第四十一回, 懂茶道的妙玉用陳年雪水為寶玉、黛玉衝泡「體己茶」,用陳年雨水為賈母衝泡「老君眉」, 將煮茶、飲茶當作了一種雅事, 深得「雨雪入茶」之道, 十分講究茶的烹煮。民國茶範一書中,民國大師們對茶的喜好各有不同。聞一多把喝茶看成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對他而言茶是生活的尺度,沒有茶的日子不叫日子。在美國留學,他向家裡乞討茶。
  • 茶產業|傳統茶樓 PK 現代茶空間
    政府、社會各界積極傳承弘揚茶文化,交流分享茶產業發展經驗。隨著我國茶產業的不斷擴大,茶文化的傳播與發展,茶的衍生領域也漸漸浮現,進入人們的視野,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載體,就是「茶空間」。茶空間的概念很寬泛,任何一個可以品茶的地方都叫「茶空間」,它既可以是茶店、茶吧、茶館等。
  • 日本茶生活美學
    煎茶日本人最常喝的綠茶,產量約佔日本茶的八成。採自茶樹頂端的鮮嫩茶芽,首先以蒸氣殺青,再揉成細卷狀烘乾而成。成茶挺拔如松針,好的煎茶色澤墨綠油亮,衝泡後卻變得鮮嫩翠綠起來。茶味中帶少許澀味,茶香清爽,回甘悠長。番茶番茶用的是茶芽以下,葉子較大的部分。
  • 深圳好去處:一個喝好茶的店,一個全新的茶美學品牌
    如何讓年輕人重新愛上中國純茶,中國茶怎樣變得時尚又獨具現代美感,茶與生活方式能產生怎樣的美學關聯。 3 "一個溫暖的會客廳"是tea'stone對所構建的茶空間的定義,也是他們對其所提倡的茶美學生活的表達之一。
  • 書單 | 茶敘藝術·茶與生活
    茶,是十分古老的飲料。對許多人來說,喝茶也是生活中最尋常不過的事,然而對某些人而言,喝茶則不光是為了潤喉,而是追求一種超乎之外的東西,那不僅涉及眼耳鼻舌身五官細緻的感受,甚至可以反映時代的生活文化與美學態度。喝茶時,看著那樣小小一片葉子,在水中翻騰旋轉,升起又沉澱,卻舞出千百種滋味。何等神奇。一杯好茶,講究「色香味」俱全。
  • 真正的生活美學就在這裡!一本書,一杯茶,靜待,落葉投人懷……
    茶的氣質讓人心神所往,而書的魅力亦是難以言喻。一家書店所表達出的美學傾向,不僅僅體現於書畫之上,圖片與文字的靜謐漸漸難以滿足現代人對美的需求。茶藝、手工乃至於更多感官的盛宴,是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所需要的美的慰藉。
  • 請投出你心中的最美茶空間!
    作品1:從前慢 梓晴 深圳市十方茶美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本空間設計汲取傳統茶飲空間文化經典,結合當代新式時尚茶飲生活文化方式,設計既與周邊的大環境相融合,又彰顯了茶空間特有的靜謐特質,旨在打造當代時尚茶飲文化的文藝打卡地。
  • 一座空中樓閣,一方純粹的茶空間
    隨著傳統文化的回歸、人們對自身健康的日益關注,許多人不禁要問:在我們這個城市裡有沒有一方純粹的茶空間?能讓我們拋卻職場的煩擾與煙火酒氣對身體的危害,聚三五好友或啜茶聽琴或品茗論道,在一盞茶的時光裡感受彼此的溫暖;在茶杯拿起與放下之間,體驗傳統、覺照自心;又或者閨蜜幾人,閒來小聚,喝喝茶插插花,卸下職場的面具做一回如水的女人,讓彼此的柔軟蔓延.
  • 國內首批「茶美學碩士」研學之旅正式拉開序幕
    劉峰博士為國內首批"茶美學碩士"研修班開班典禮致辭日前,國內首批"茶美學碩士"研修班研學之旅在陶都宜興拉開序幕,由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家、文化藝術界投資人、茶企二代的學員代表,在中國人民大學茶道哲學研究所研究員、2020
  • 國內首批「茶美學碩士」研學之旅拉開序幕
    劉峰博士為國內首批「茶美學碩士」研修班開班典禮致辭日前,國內首批「茶美學碩士」研修班研學之旅在陶都宜興拉開序幕,由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家、文化藝術界投資人、茶企二代的學員代表,在中國人民大學茶道哲學研究所研究員、2020
  • 喜茶8年來最全空間設計!叫它喜茶設計公司名副其實!
    喜茶空間:從功能到美學  最初的喜茶:「功能至上」。讓我們來看看喜茶是怎麼升級自己的空間設計的吧! 升級的喜茶:「煥新茶文化,營造第三空間」一個城市需要什麼樣的喜茶?是喜茶不斷在思考、不斷在嘗試的事。設計的核心是解決問題,除去建立美學感受外,設計更多的思索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這種深合現代設計思維的做法,正是喜茶對於自己茶文化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