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行覺(原名婁鶴春1880-1966),字清虛,湖南瀏陽人,中國嵩山少林寺第三十二代弟子,混元太極第二代掌門人,混元太極武學文化繼往開來的開創者。釋行覺祖師自幼酷愛武術,從小跟隨恩師婁雲慶將軍(混元太極始祖)習武修道,專於少林武術、混元太極和丹道修煉,繼承了「儒釋道」之精華,從「人天混融」至「天地人合」;由「混元一氣」到「一炁混元」的大道境界。釋行覺祖師研究混元太極拳之大道從三方面予以概括:「一曰人合於天,二曰道合於德,三曰理合於易」,開創了混元太極禪武一體,內外兼修,性命雙運,練形合道的修拳之法,是太極拳發展史上的又一個裡程碑,混元太極繼往開來的創造者,一位卓有成就的武學宗師。
一、創新混元太極的過程
釋行覺祖師從小跟隨著名武術家、長壽養生家婁雲慶將軍習練武術套路、混元太極,他在少兒時期勤學苦練,聰穎善悟,深得師父喜愛;在恩師的精心教誨下,短短幾年就通曉了十多套拳械。婁雲慶將軍不僅將自己畢生所學所悟傳授給小鶴春,而且把自己的夙願(開創混元太極)告訴了小徒弟鶴春,期望他和自己一起來實現(混元太極的編創)。婁雲慶始祖受雷默庵混元派的影響和啟發,在晚年解甲歸田(隱居期間),依據混元派秘譜、張三丰《太極十三勢》、王宗嶽《太極拳論》等理論,歸納、總結家傳武學實踐經驗與自己的習武體會,編創了三十六式混元太極長壽拳(老架)傳授於徒弟婁鶴春(法名釋行覺),並囑託婁鶴春好好習練、認真研究,努力發揚混元太極。
婁鶴春在研習武術和探究混元太極的過程中,感覺眼界不夠寬廣,經師父應允外出歷練、出遊參學……於1910年來到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出家,拜釋德保大和尚為師,法名釋行覺。釋行覺祖師在少林寺求藝期間,不僅精通了「長拳」、「洪拳」、「羅漢拳」、「六合拳」、「太極梅花螳螂拳」、「春秋大刀」、「達摩劍」、點穴、擒拿等絕技,而且特別喜歡探究達摩祖師易筋洗髓內功之心法。釋行覺祖師天資聰慧、學識淵博、法願弘大,融匯「太上混元派」、「道祖混元派」心法,結合吐納、導引、丹道修煉術之精華,在三十六式混元太極拳基礎上又增加了六十三式,編創九十九式混元太極拳(老架)流傳至今,同時又編創了《混元太極開啟拳術金鑰匙》、《混元太極十大要領》等重要理論,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武學文化遺產。其名下的高徒有:釋永麟、釋永祥、釋永甄等。
二、九十九式混元太極拳(老架一路)拳譜
1.混沌無極 2.太極起勢 3.劃弧轉體 4.右攬雀尾
5.弓步單鞭 6.右虛步推掌 7.左虛步亮掌 8.左摟膝拗步
9.虛步揮掌 10.左摟膝拗步 11.右摟膝拗步 12.虛步揮掌
13.左虛步推掌 14.右虛步亮掌 15.右摟膝拗步 16.左摟膝拗步
17.進步搬攔捶 18.弓步雙推掌 19.捧球上升 20.右開步護心拳
21.右攬雀尾 22.雲手肘底捶 23.左右倒卷肱 24.弓步斜掤
25.右虛步推掌 26.左虛步亮掌 27.左摟膝拗步 28.虛步插掌
29.弓步閃通背 30.左弓步衝拳 31.纏絲撇身捶 32.進步搬攔捶
33.右攬雀尾 34.弓步單鞭 35.開步雲手 36.弓步單鞭
37.高探馬左穿掌 38.獨立右拍腳 39.獨立左拍腳 40.左蹬一跟
41.左摟膝拗步 42.右摟膝拗步 43.進步栽捶 44.穿掌衝心拳
45.進步搬攔捶 46.獨立右蹬腳 47.左弓步打虎 48.右弓步打虎
49.右蹬一跟 50.鐵拳取穴 51.獨立左蹬腳 52.轉身右蹬腳
53.進步搬攔捶 54.弓步雙推掌 55.捧球上升 56.左開步護心拳
57.左攬雀尾 58.弓步單鞭 59.左右搶手 60.左攬雀尾
61.弓步單鞭 62.開步雲手 63.弓步單鞭 64.僕步下勢
65.左右獨立 66.左右倒卷肱 67.弓步斜掤 68.左虛步推掌
69.右虛步亮掌 70.右摟膝拗步 71.虛步插掌 72.弓步閃通背
73.右弓步衝拳 74.穿掌衝心拳 75.進步搬攔捶 76.左攬雀尾
77.右攬雀尾 78.弓步單鞭 79.開步雲手 80.弓步單鞭
81.四方推掌 82.左攬雀尾 83.弓步單鞭 84.高探馬右穿掌
85.單擺腳指襠捶 86.左攬雀尾 87.右攬雀尾 88.弓步單鞭
89.僕步下勢 90.虛步交叉拳 91.左右雙推掌 92.轉身雙擺腳
93.馬步開弓 94.虛步搶手 95.進步搬攔捶 96.弓步雙推掌
97.捧球上升 98.太極還原 99.一炁混元
三、混元太極十大要領
虛靈頂勁氣沉田 含胸拔背意內斂
沉肩墜肘松筋骨 松腰開竅旋之足
以意引氣纏絲勁 分清虛實調陰陽
上下相隨內外合 松慢圓勻沾連粘
招勢相連法萬千 動中求靜道自然
四、混元太極開啟拳術金鑰匙
什麼是「拳」?「招招勢勢,無處不拳;行住坐臥,無拳不學;拳內藏權,無刻不練;千真萬術,無不權也」。
武學裡有「拳法、拳學、拳術」之名;理法上有「練拳、解拳、用拳」之稱;手捲曲有「拳心、拳背、拳面」之分;《十三勢》有「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之訣;習練時有「陰拳、陽拳,隱拳、顯拳」之妙;運用上有「明勁、暗勁、聽勁、化勁」之法;修煉中有「實拳、虛拳、空拳、無拳」之道。
一個完整的套路,從起式到收勢,無招不拳。所以,拳家們常說,「拳」者,「權」也。拳之動作,千變萬化;拳內使權,奧妙無窮。「拳情拳景妙在理,理存於中為之性,理髮於外為之情。寧靜裡孕含生機,淡泊中意在致遠,奇情從端正處出,奇景由松活中來。」
習拳之人「要入房室,須開心鎖;吾開法門,先解密碼」。「參悟玄機,拳內行權;禪武一體,來去自如」。「剛柔相濟,攻防並用;千錘百鍊,代代相傳」。「拳行天下,套路萬千; 理法圓融,廣結良緣」。「內外相融,萬法歸宗;天地人合,一炁混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