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混元太極第二代傳承人釋行覺祖師簡介和拳譜

2020-12-13 釋延龍混元太極

釋行覺(原名婁鶴春1880-1966),字清虛,湖南瀏陽人,中國嵩山少林寺第三十二代弟子,混元太極第二代掌門人,混元太極武學文化繼往開來的開創者。釋行覺祖師自幼酷愛武術,從小跟隨恩師婁雲慶將軍(混元太極始祖)習武修道,專於少林武術、混元太極和丹道修煉,繼承了「儒釋道」之精華,從「人天混融」至「天地人合」;由「混元一氣」到「一炁混元」的大道境界。釋行覺祖師研究混元太極拳之大道從三方面予以概括:「一曰人合於天,二曰道合於德,三曰理合於易」,開創了混元太極禪武一體,內外兼修,性命雙運,練形合道的修拳之法,是太極拳發展史上的又一個裡程碑,混元太極繼往開來的創造者,一位卓有成就的武學宗師。

一、創新混元太極的過程

釋行覺祖師從小跟隨著名武術家、長壽養生家婁雲慶將軍習練武術套路、混元太極,他在少兒時期勤學苦練,聰穎善悟,深得師父喜愛;在恩師的精心教誨下,短短幾年就通曉了十多套拳械。婁雲慶將軍不僅將自己畢生所學所悟傳授給小鶴春,而且把自己的夙願(開創混元太極)告訴了小徒弟鶴春,期望他和自己一起來實現(混元太極的編創)。婁雲慶始祖受雷默庵混元派的影響和啟發,在晚年解甲歸田(隱居期間),依據混元派秘譜、張三丰《太極十三勢》、王宗嶽《太極拳論》等理論,歸納、總結家傳武學實踐經驗與自己的習武體會,編創了三十六式混元太極長壽拳(老架)傳授於徒弟婁鶴春(法名釋行覺),並囑託婁鶴春好好習練、認真研究,努力發揚混元太極。

婁鶴春在研習武術和探究混元太極的過程中,感覺眼界不夠寬廣,經師父應允外出歷練、出遊參學……於1910年來到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出家,拜釋德保大和尚為師,法名釋行覺。釋行覺祖師在少林寺求藝期間,不僅精通了「長拳」、「洪拳」、「羅漢拳」、「六合拳」、「太極梅花螳螂拳」、「春秋大刀」、「達摩劍」、點穴、擒拿等絕技,而且特別喜歡探究達摩祖師易筋洗髓內功之心法。釋行覺祖師天資聰慧、學識淵博、法願弘大,融匯「太上混元派」、「道祖混元派」心法,結合吐納、導引、丹道修煉術之精華,在三十六式混元太極拳基礎上又增加了六十三式,編創九十九式混元太極拳(老架)流傳至今,同時又編創了《混元太極開啟拳術金鑰匙》、《混元太極十大要領》等重要理論,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武學文化遺產。其名下的高徒有:釋永麟、釋永祥、釋永甄等。

二、九十九式混元太極拳(老架一路)拳譜

1.混沌無極 2.太極起勢 3.劃弧轉體 4.右攬雀尾

5.弓步單鞭 6.右虛步推掌 7.左虛步亮掌 8.左摟膝拗步

9.虛步揮掌 10.左摟膝拗步 11.右摟膝拗步 12.虛步揮掌

13.左虛步推掌 14.右虛步亮掌 15.右摟膝拗步 16.左摟膝拗步

17.進步搬攔捶 18.弓步雙推掌 19.捧球上升 20.右開步護心拳

21.右攬雀尾 22.雲手肘底捶 23.左右倒卷肱 24.弓步斜掤

25.右虛步推掌 26.左虛步亮掌 27.左摟膝拗步 28.虛步插掌

29.弓步閃通背 30.左弓步衝拳 31.纏絲撇身捶 32.進步搬攔捶

33.右攬雀尾 34.弓步單鞭 35.開步雲手 36.弓步單鞭

37.高探馬左穿掌 38.獨立右拍腳 39.獨立左拍腳 40.左蹬一跟

41.左摟膝拗步 42.右摟膝拗步 43.進步栽捶 44.穿掌衝心拳

45.進步搬攔捶 46.獨立右蹬腳 47.左弓步打虎 48.右弓步打虎

49.右蹬一跟 50.鐵拳取穴 51.獨立左蹬腳 52.轉身右蹬腳

53.進步搬攔捶 54.弓步雙推掌 55.捧球上升 56.左開步護心拳

57.左攬雀尾 58.弓步單鞭 59.左右搶手 60.左攬雀尾

61.弓步單鞭 62.開步雲手 63.弓步單鞭 64.僕步下勢

65.左右獨立 66.左右倒卷肱 67.弓步斜掤 68.左虛步推掌

69.右虛步亮掌 70.右摟膝拗步 71.虛步插掌 72.弓步閃通背

73.右弓步衝拳 74.穿掌衝心拳 75.進步搬攔捶 76.左攬雀尾

77.右攬雀尾 78.弓步單鞭 79.開步雲手 80.弓步單鞭

81.四方推掌 82.左攬雀尾 83.弓步單鞭 84.高探馬右穿掌

85.單擺腳指襠捶 86.左攬雀尾 87.右攬雀尾 88.弓步單鞭

89.僕步下勢 90.虛步交叉拳 91.左右雙推掌 92.轉身雙擺腳

93.馬步開弓 94.虛步搶手 95.進步搬攔捶 96.弓步雙推掌

97.捧球上升 98.太極還原 99.一炁混元

三、混元太極十大要領

虛靈頂勁氣沉田 含胸拔背意內斂

沉肩墜肘松筋骨 松腰開竅旋之足

以意引氣纏絲勁 分清虛實調陰陽

上下相隨內外合 松慢圓勻沾連粘

招勢相連法萬千 動中求靜道自然

四、混元太極開啟拳術金鑰匙

什麼是「拳」?「招招勢勢,無處不拳;行住坐臥,無拳不學;拳內藏權,無刻不練;千真萬術,無不權也」。

武學裡有「拳法、拳學、拳術」之名;理法上有「練拳、解拳、用拳」之稱;手捲曲有「拳心、拳背、拳面」之分;《十三勢》有「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之訣;習練時有「陰拳、陽拳,隱拳、顯拳」之妙;運用上有「明勁、暗勁、聽勁、化勁」之法;修煉中有「實拳、虛拳、空拳、無拳」之道。

一個完整的套路,從起式到收勢,無招不拳。所以,拳家們常說,「拳」者,「權」也。拳之動作,千變萬化;拳內使權,奧妙無窮。「拳情拳景妙在理,理存於中為之性,理髮於外為之情。寧靜裡孕含生機,淡泊中意在致遠,奇情從端正處出,奇景由松活中來。」

習拳之人「要入房室,須開心鎖;吾開法門,先解密碼」。「參悟玄機,拳內行權;禪武一體,來去自如」。「剛柔相濟,攻防並用;千錘百鍊,代代相傳」。「拳行天下,套路萬千; 理法圓融,廣結良緣」。「內外相融,萬法歸宗;天地人合,一炁混元」。

相關焦點

  • 非物質文化遺產混元太極第三代傳承人釋永麟祖師簡介和拳譜、刀譜
    釋永麟(原名婁相利1909-1997),字靈雲,祖籍湖南瀏陽,晚年隱居浙江台州,混元太極第三代掌門人。釋永麟祖師自幼奢武,膂力過人,從小跟隨釋行覺師父(混元太極第二代掌門人)習武修道。混元太極在釋永麟祖師手中繼續開創發揚,不單單繼承了混元太極是拳法、更是功和道的兼容體,而且更好地闡述了人天混融、天人合一的真諦;同時,也把中國古老文化和近代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指導人們通過科學的鍛鍊獲得身心健康。
  • 非物質文化遺產混元太極第一代掌門人婁雲慶始祖簡介和拳譜
    他博通經籍,通文達藝,嘔心瀝血,在晚年解甲歸田(隱居期間),編創了三十六式混元太極長壽拳(老架)流傳至今,是一位大有成就的武術家和長壽養生家。一、《清史稿》的記載《清史稿》卷四百九列傳一百九十六,記載:「雲慶,湖南長沙人。初入水師,累功至都司,尋充霆軍營官。鹹豐十年,小池驛之戰,功最,擢參將。
  • 熱烈祝賀中國太極拳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圓滿成功——釋延龍
    太極拳,是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太極」理論指導下,依據武術的形體運動而形成的拳術。它不僅有「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的技擊特點,更具有健身、養生之功效。太極拳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瑰寶之一,隨著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在中國和世界的傳播日益廣泛。
  • 永靖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培訓班開班
    7月14日,永靖縣召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培訓班。
  • 釋延龍六十四式混元太極拳簡介、拳譜與動作名稱
    混元太極的習練既是動中求靜,亦是靜中有動,即雖動而靜,視動猶靜。待招勢動作純熟、通順、連貫、協調以後,要平心靜氣地用意運氣,輕輕開始,慢慢運行,默默停止。靜心想著,陰陽開合,靜心聽著天機流動,靜心看著浩氣旋轉,周身上下渾然不覺,四肢百骸,蕩然無存。「不知身之為我,我之為身」,惟有心中一片覺明景象,逐漸達到始於無形,歸於無跡的無極、太和之原象。
  • 守護非遺文化 傳承民族瑰寶 ——烏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綜述
    博大精深、浩如煙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精神與情感的重要載體,是民族和國家凝聚力的重要所在。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和《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以構建科學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為目標,以資源普查、名錄體系建設、支持傳承人傳習活動、開展宣傳教育為重點,以建立機構、完善制度、加大經費投入為保障,穩步推進各項保護工作。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太極拳
    太極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
  • 三五百遺薈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洱茶製作技藝代表性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李興昌大師作品賞析!
    2008年,普洱茶製作技藝(貢茶製作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中華民族來說,工匠文化一脈相承,是一種日常生活中的偉大。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和把握了世界一個可觸摸的片斷,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他們的故事。                    在雲南省普洱市困鹿山下有一位60多歲的彝族老人,守著母親留下的百畝古茶園,不藉助任何機器,固執地依照古法做著他的普洱茶,這位老人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洱貢茶製作技藝傳承人李興昌。
  • 太極傳承人回應
    17日晚,太極拳被成功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整個武術圈由此沸騰。作為一種拳術,太極拳是如何成為世界級非遺項目的?它的價值體現在哪兒?太極拳究竟能不能實戰?日前,新時報記者採訪了幾位太極拳傳承人,聽他們講述申遺成功背後的故事,以及未來要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 瀋陽市渾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會成立
    (程景亮)旨在團結服務非遺文化傳承人和相關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的瀋陽市渾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會於11月24日成立。非遺項目——滿族傳統搓背技藝傳承人、遼寧舉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蘇德勝當選為會長。渾南區委統戰部副部長童丹、渾南區工商聯主席趙勇為商會授牌。
  • 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代表性傳承人蘆愛玲:最大的心願是把這門...
    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代表性傳承人蘆愛玲:最大的心願是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代表性傳承人蘆愛玲:最大的心願是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2)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代表性傳承人蘆愛玲:最大的心願是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3)
  • 與太極的邂逅——傳承人麻彩英成功入庫《中國傳承人才智庫》
    2020年5月28日,經非遺和傳統文化傳承專委會召開專家組評審會議,一致認同浙江省蘭谿市麻彩英同志申報的「混元太極」具有非遺和傳統文化傳承價值,並向中國傳承人網、中國鄉土文化網《中國傳承·人才智庫》推薦入庫,經審核完全符合入庫標準,準許入庫,授予受國家知識版權保護的非遺和傳統文化《
  • 中國再添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十二年的堅持,終於申遺成功
    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國家,更是世界第一。自2004年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來,我國都在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至今,我國共有42個項目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7個項目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4個項目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個項目入選優秀實踐名冊。
  • 樂陵新增兩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山東省第五批省級非遺名單公示了樂陵2項目獲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樂陵市梢頭棍入圍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名單樂陵市東路梆子入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推薦名單在梢頭棍走出樂陵之後,我村先後受邀參加浙江梢頭棍表演,以及德州文化節梢頭棍表演,並取得了優秀的成績,為傳揚傳統文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傳承梢頭棍這一傳統文化,任重而道遠,但傳承人將會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家鄉的文化事業奉獻一己之力,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東路梆子形成於宋朝初年,清光緒年間傳至樂陵。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歐隆克——雅庫特英雄敘事詩卡魯斯儀式舞蹈亞美尼亞杏木雙簧管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或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1992年12月,在美國聖菲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6屆會議將文化景觀作為文化遺產的類型,從而進一步豐富了歷史文化遺產的內涵。1997年11月,非物質文化遺產——「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得到國際的認可。
  • 了解東莞非物質文化遺產 動手做一份惹味的臘腸
    這個周末,東莞報業傳媒集團親子平臺媽咪HOME,將帶小夥伴們來一次有趣的文化之旅,我們將招募20組家庭,到文化館了解東莞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孩子們更加了解東莞傳統文化,更加熱愛我們生活的這個城市。而後,我們還邀請了東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著名臘腸品牌矮仔祥的傳承人呂襯嬋,來手把手教媽咪HOME的小粉絲們製作臘腸。
  • 歙縣杞梓裡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再添新裝備
    走近一看,原來是文化站的工作人員在發放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所需的道具設備。據該鎮文化分管領導方娟敏介紹,此次發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類項目所需道具是世行貸款安徽黃山新農村建設示範實施項目,此項目旨在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村莊環境和周邊生態和諧統一,現代生活與歷史文化和諧統一。
  • 江西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
    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現場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暨首屆會員大會在景德鎮市非遺中心會議廳召開。中國非遺保護研究中心主任朱小健、景德鎮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唐良等出席。
  • 走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柏合草編
    走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柏合草編 2020-03-28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總數位居...
    12月17日晚,在牙買加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和「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