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共建共享中推動民生福祉大提升

2020-12-17 農民日報

作為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探路者」「領跑者」「先行者」,江蘇省在不斷創造經濟發展奇蹟的同時,更加注重民生至上,堅持推動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同頻共振,持續在養老、助殘、改善人居環境等民生領域全面發力,讓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伴隨著一項項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樁樁民生實事落地生根,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一步步變為這片富饒水鄉的燦爛現實。

破解「銀髮」難題,託起幸福晚年

「今天吃的是燒鴨肉、煮河蝦、炒肉絲、黃瓜拌涼粉和咖喱牛肉湯。」記者在蘇州工業園區婁葑街道見到84歲的吳思勤老人時,他剛吃完午飯出門遛彎,「『愛心廚房』做好飯還給我們送到家裡來,幫我們解決了生活中的大問題。」

老人口中的「愛心廚房」是婁葑街道專為解決轄區內高齡、失能、獨居老人吃飯問題精心打造的,實現了從廚房到居家餐桌的「點對點」供餐。與其他營利性外包送餐不同,「愛心廚房」採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社工支撐和志願者助力多元共建模式,成本12元的愛心餐,像吳老伯這樣的城市社區老人每餐只需支付9元,而涉農動遷社區老人每餐則只要3元,資金缺口全部由村集體和社會愛心人士捐贈填補。

「為了真正實現足不出戶幸福養老,我們打造了『1+5』居家養老服務閉環模式。」婁葑街道黨工委書記傅剛告訴記者,婁葑轄區22萬常住人口中老人佔比近1/4,尤其是其中的高齡、失能、獨居老人面臨著吃飯、就診、心理關懷等多方面困難。為此,街道將工作重心指向居家養老服務,通過一個愛心呼叫中心,外加愛心廚房、愛心應急、愛心送醫、愛心助潔、愛心關懷5個公益項目,除大病就醫之外居家養老的所有後顧之憂都能在該模式內閉環解決。

與婁葑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不同,記者在南通市港閘區高店社區看到的「長者驛家」則是南通市著力打造的綜合性社區養老中心,日間照料、居家照護、養老公寓、中央廚房、老年護理站五位一體,為老人提供醫療、康復、護理、休閒等全方位服務,實現了傳統養老的高效升級,讓老人在家門口實現「社區養老無憂愁」。

「這裡服務好、夥食好、活動豐富,對老人特別尊敬,百歲老人都有好幾位!」83歲的達爾華奶奶精神矍鑠,每天都跟著護理人員做健身操,「我打算在這裡頤養天年,爭取也開開心心活過100歲!」

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提高社會化養老服務質量,對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減輕其子女後顧之憂意義重大。江蘇省立足民生難點痛點,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老齡事業,實現標準化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全覆蓋,已基本建成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穩穩託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精準幫扶殘疾人,小康路上不掉隊

「我們在這裡勞動既有工資拿,又有補貼,還能鍛鍊身體,感到很高興!」記者見到張志英老人時,她正在位於南通市崇川區觀音山街道的殘疾人科技種植園裡給葡萄樹剪枝。張奶奶因腿部做過手術而走路較常人緩慢,但這並不妨礙她成為葡萄田間管理的一把好手。

2012年,觀音山街道依託當地蔬菜專業合作社成立了殘疾人科技種植園,向殘疾人提供鋤草、打藥、摘果及裝箱等工作崗位,社區十多名黨員幹部先後「點對點、手把手」將葡萄等果蔬種植技術傳授給87名殘疾人,對有創業意願的殘疾人免費提供大棚、種子、化肥等物資。目前,32名殘疾人在園區進行田間管理,年均收入2.2萬元,還有5名殘疾人成為葡萄種植大戶,過上了自力更生、更有尊嚴的生活。

為幫助殘疾人更好地融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崇川區狼山社區「殘疾人之家」爭取到淘寶電商修圖、非遺產品手工製作等就業項目,並組織相關培訓,先後推薦數十名殘疾人成功上崗。

48歲的戴月梅肢體二級殘疾,一場大病又讓她負債纍纍,生活十分困難。在「殘疾人之家」的幫扶培訓下,她從零基礎開始學習,如今已熟練掌握了修圖技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淘寶美工,每月增加收入800元,她重新樹立起了生活的信心。

殘疾人是一個特殊困難的群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江蘇省在強化民生兜底保障基礎上,積極探索多領域、多渠道扶貧新路徑、新方法,更加注重對殘疾人的教育培訓和就業拓展,有效激發了殘疾人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目前,江蘇省已實現「殘疾人之家」鄉鎮(街道)全覆蓋,為殘疾人提供託養和輔助性就業服務,確保全省479萬殘疾人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不缺席、不掉隊。

改善人居環境,「好住」又「好看」

居住環境美不美直接關係到人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這對南通市崇川區狼山街道中城小區的夏美君來說,體會特別深刻。中城小區是一處建於20多年前的老舊安置房小區,「以前髒亂差,一下雨就一腳泥,孩子都不願回來。你看現在,推窗見公園,環境好,心情都變好了!」

老舊小區改造是改善人居環境、增進百姓獲得感的民生工程。崇川區老舊小區較多,房屋牆面斑駁脫落,亂停車、私搭亂建較為普遍,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

近年來,市、區兩級政府開展老小區綜合整治,進行外立面出新、雨汙分流、適老化配置、道路瀝青化、停車位改造及綠化景觀升級、完善小區安防監控等工程,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如今,走進中城小區,曾經破舊的樓體黛瓦白牆,健身區、停車場、志願者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為了維護來之不易的優美環境,小區居民還自發成立了志願服務隊,主動參與到治安巡防、綠化環保、文明行為倡導等行動中,歸屬感、責任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細雨濛濛落江面,船頭撐開花紙傘。」記者來到南京市江寧區湖熟街道錢家渡村,只見河網縱橫、水清岸綠,船行其間,目光所及儘是江南水鄉的秀美與靈動。

「以前的錢家渡可不是這樣。」村民張式才告訴記者,「那時候沒有汙水分流,家家戶戶的水直接淌到河裡,河水又黑又臭。」

幾年前,伴隨江蘇開啟水美鄉村建設,錢家渡下決心大力治理水環境,通過河道清淤、岸坡整治、雨汙分流等措施,水質迅速改善,再現「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的江南美景。

村莊美了,村民的日子也跟著美起來。錢家渡「借水行舟」做出一篇濃墨重彩「水文章」,把一條3.8公裡的水路打造成烏篷船遊覽水上環線,將周邊的江南水利文化園、現代農業展示館、漁趣園等多個旅遊景點串珠成鏈,吸引遊客紛至沓來,帶火了民宿經濟,錢家渡村集體收入也由過去的十幾萬元增加到現在的400多萬元。

發力老舊小區改造,精心雕琢「水美」鄉村,江蘇在擘畫高水平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著力建設美麗宜居生活環境,全力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群眾帶來滿滿幸福感。(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彭瑤 陳兵 李文博)

相關焦點

  • 提升城鄉品質,增進民生福祉!四論貫徹落實蘭谿市委十四屆十一次...
    提升城鄉品質,增進民生福祉!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再到「要將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無不體現著「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發展理念和民生情懷。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 擘畫增進人民福祉的美好藍圖
    必須充分認識到,「十四五」時期,我國在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以後,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實現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升民生福祉新水平的目標,面臨著更加複雜的嚴峻挑戰。
  • 山東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奮筆答好共享發展「民生卷」
    (於新悅 許銳報導)堅持人民至上,把幸福故事寫進老百姓心中——山東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奮筆答好共享發展「民生卷」悠悠萬事,民生為大。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人民飽含深情,對山東民生工作寄予厚望。2018年6月,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強調,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為民情懷。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2013年11月,在沂蒙老區,總書記作出「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的重要指示。
  • 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
  • 合肥將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提升幸福質感
    知民生冷暖,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是最大的民心工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成為「十四五」期間的目標任務之一。面對新的目標和任務,「十四五」期間,我市將全面推進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事人才、勞動關係等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獲得感。情系「民生幸福」 讓小康成色更足就業是民生之本。
  • 品質東莞建設巡禮丨民生福祉看得見 幸福生活摸得著
    改善交通出行環境被納入2020年東莞市政府十件民生實事,民之所需,政之所為。東莞直面社情民意,以市民普遍關注的交通、教育、醫療等熱點問題為切入點,紮實推進民生實事工作,讓民生福祉看得見,幸福生活摸得著。■東莞大力推動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
  • 增進民生福祉 共享美好生活——六論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十三屆十二次...
    增進民生福祉 共享美好生活——六論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十三屆十二次全會精神「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在日前召開的市委十三屆十二次全會上,市委書記張術平明確將民生列為我市「十四五」時期六大方面重點工作之一。
  • 推動社會建設 創造美好生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就是從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出發,從收入、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等需求側入手,從改善民生福祉、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應對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等供給側著力,讓改革貫穿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過程中,成為推動社會建設的強勁力量。
  • 共享,民生紅利增福祉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藺君妍    上合峰會圓滿閉幕,青島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但不變的永遠是共享與民生繪就的溫暖底色。將籌辦峰會釋放的民生紅利常態化落實,持續增進人民福祉,是青島「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的重要方面。
  • 紮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馳而不息抓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大力推進重點行業、重要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積極探索將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引入到發展評價體系中,促進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使生態優勢真正轉化為經濟優勢、後發優勢。三是著力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 【本刊專題】「十四五」再添民生福祉
    民生情懷成為鮮明特色「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人民」是頻頻提及的關鍵詞,共出現23次,濃濃的民生情懷成為鮮明的特色。
  •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彰顯人民至上執政理念
    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贏得了人民的衷心擁護和堅定支持。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小康」寄託著幾千年來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發展是第一要務、民生之基,如果沒有發展,「以人民為中心」就會成為無水之源、無本之木。編制和實施五年規劃,是要解決發展問題。
  • 【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十四五」規劃《建議》順應億萬群眾的期盼,對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今天,「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專欄,關注「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 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述評之四:擘畫民生新圖景 共享幸福新生活
    ——習近平福州日報記者 莫思予 林晗 葉欣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願景指引下,200個貧困村全部摘帽,邁向新的奮鬥起點;在「人民至上」的情懷滋養中,學校、醫院、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落地「家門口」,開啟新的幸福體驗;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實踐裡,黨組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履職、社會組織積極協同、居民群眾廣泛參與,構建起新的治理格局。
  • 全力以赴提升 城市生活品質
    城市生活品質是人民群眾最直接、最深切的感受,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競爭力,決定城市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市委十屆十次全會強調,要以增進民生福祉為根本,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市域治理體系,全力以赴提升城市生活品質。
  • 廣西:高標準增進民生福祉 高質量改善人民生活
    【原標題】高標準增進民生福祉 高質量改善人民生活 ——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九次全體(擴大)會議引發廣大幹部職工熱議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九次全體(擴大)會議緊緊抓住民生領域突出短板和問題,積極回應人民群眾關切,從多個方面提出了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一系列重大舉措。
  • 高標準增進民生福祉,高質量改善人民生活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九次全體(擴大)會議緊緊抓住民生領域突出短板和問題,積極回應人民群眾關切,從多個方面提出了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一系列重大舉措。偉大成就鼓舞人心,宏偉藍圖催人奮進。這些新任務、新舉措,讓人民群眾對未來有了更多新期待,更激發了廣大幹部職工幹事創業的熱情。
  • 長春二道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不斷提升民生福祉
    2020年,二道區以紮實的工作業績和民生工作成效,佐證了這樣一個道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而是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的具體行動,更是讓百姓能夠觸摸得著、享受得到的高含金量民生紅利,這也正是二道區不斷加快發展的寶貴經驗。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乎國運。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
  • 浙江衛視播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譜寫「兩山」新篇章》,永康...
    ,我市作為經濟強市,更是承載著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使命,為記錄好呈現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壯舉,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永康人公眾號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報導。
  • 高遠務實 推動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更多地保障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等具體內容將貫穿在未來的五年甚至十五年發展之中。從「十三五」到「十四五」,人民的中心地位從未動搖。「十三五」期間,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民生福祉不斷改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全部脫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開拓創新,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