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歲日本老兵,患癌後病床上吐露南京大屠殺真言

2020-12-15 飛春讀傳

參加南京攻城的日軍有很多,但敢於說出真相的,卻寥寥無幾。

三谷翔,是其中之一。

1919年,三谷翔生於日本愛媛縣,幼時受軍國主義洗腦,對戰爭狂熱。

1937年,18歲的他作為一名日本海軍,乘「海風」號軍艦侵入南京外圍。

他是艦上的一名信號兵,負責傳遞軍艦射擊等軍令。

三谷翔舉著自己當年的照片

12月13日,南京淪陷的那天,他所在的軍艦,和其他3艘一起,對中山碼頭進攻。

江面上,他看到不斷有小竹筏從南京方向飄過來,上面全是屍體,當時他就想,怎麼全是屍體,是不是裡面混的有中國兵,於是就朝竹筏開槍掃射,發現沒有任何反應。

他這才知道,屍體全是城內的日軍幹的。

12月16日晚,他登陸上岸,在挹江門附近的小公園空地上,他看到有成堆的屍體,屍體高度達2米,每堆有五六十具。

「仔細看,不是中國軍人,有老人、有女人,甚至小孩,也有壯年。」2014年,三谷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憶。

「當時我覺得非常吃驚,沒想到是這個景象。」

12月18日,他在艦上站崗時,突然聽到機關槍的聲音,循聲望去,原來是中山碼頭岸邊,日本軍人正拿著機關槍,對中國人掃射。

「真是難以置信,」他用望遠鏡看到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像看電影慢鏡頭一樣,隨著機關槍的聲音、中國人的慘叫聲,一個個被掃射的中國人倒下了。」

19日、20日,他在值班時都看到了這一幕,「」中國人被用卡車運來,在中山碼頭的岸邊,被日軍用機關槍殺死。」

他離開南京時,是12月25日,「在那之前,下關的岸上每天都是這樣。不僅中山北路是這樣,南京整體應該是地獄。陸軍不知廉恥,做過頭了。」

三谷翔是當時參戰的日本海軍,進城的是日本陸軍,兩者雖然都是日軍,但分屬不同機構領導,互相獨立,且相互競爭,甚至為爭風頭常常在天皇面前相互揭短。

不過,三谷翔說出南京大屠殺的真相,不是派閥之爭,而是出於晚年良心的譴責,讓他難以忍受。

「因為戰爭,我沒有完成學業,老家愛媛縣也遭到轟炸,失去了家園,我開始討厭戰爭。」

戰後,他看到日本有人發起侵華老兵證言活動,就報名參加,冒著被右翼攻擊的危險,勇敢站出來說出當年大屠殺的真相。

他說,否認南京大屠殺,是睜眼說瞎話。為天皇效命的日軍成了魔鬼,屠殺俘虜和老百姓,強 姦婦女,太無恥!是軍國主義教育把他和同齡人送上了戰場。

「日本必須承認歷史,真正反省,才能獲得諒解,才有永久和平。」

為侵華作證,為大屠殺出證言,成了三谷翔晚年的主要活動。

三谷翔

2007年,他還來到中國南京,親自參加大屠殺遇難同胞悼念儀式,為當年的侵略道歉,向世人證明大屠殺的真相。

當時他已經88歲,已經做好被中國人罵的心理準備,但沒想到,許多學生在聽了他的證言和演講後,與他握了手。

「和平的時代真好。」他感慨道,他想活到100歲,讓世人都知道那段歷史的真相。

然而,百歲之約還是沒有實現。2017年,他因患癌住進了醫院。

8月17日,他腹部的癌細胞,已經擴散到無法挽回的地步,高燒不止。

知道自己來日不多,他躺在病床上,非常虛弱,但仍然清晰地記著大屠殺的情景。「我看到了堆積如山的死屍,太悲慘了……」他捂著臉,老淚縱橫。

為了把這段歷史保留下來,他忍病痛講述了1個多小時。

三谷翔

彌留之際,三谷翔已經2周沒有吃任何東西,卻仍然費力地向人說著軍國主義對他少年的毒害……

9月9日凌晨,三谷翔離開了人世。

他的後人為他製作了一部專題片,永遠記錄了大屠殺真相,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而他本人,由於在晚年的一次次的挺身而出,與否認歷史者鬥爭,勇敢道出證言,也贏得了中國人的尊敬,稱他為「日本的良心」。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屠殺被俘虜的士兵為啥不反抗?40年後,一老兵給出答案
    在抗日戰爭中,最讓人悲痛的,應該就是南京大屠殺,在這次歷史事件中,日本侵略者以非常野蠻的行為方式,殘忍的殺害了幾十萬中國百姓,有不少人對此事非常的痛心,每次提起都會恨得咬牙切齒。
  • 南京大屠殺中,100多挺機槍掃射有多恐怖?聽聽日軍老兵怎麼說
    上世紀90年代,日本一位叫松岡環的女作家,採訪了200多位佔領南京的日本老兵,通過這些老兵們的回憶,南京大屠殺中,一些不為人知的暴行,被許多日軍老兵揭露曝光,其中一位日軍老兵的話令人震驚:大規模屠殺俘虜時,有100多挺機槍掃射,數不清的中國士兵倒了下去。
  • 遭到毀滅的不僅只是南京,日本老兵曾諷刺:中國人似乎都忘記了
    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日子,每一個中國人都在悼念死於南京大屠殺中的同胞,幾年前之前,有位日本老兵看到中國的紀念活動之後,他說出了這樣一段話。 他告訴身邊的人,當年遭遇毀滅性屠殺的可不僅僅是南京,中國人似乎全都忘記了,只記得一個南京。這段話是極具諷刺意味的,那麼被記住的真的只有南京嗎?當然不是。
  • 只有南京遭到屠殺了嗎?日本老兵曾諷刺,中國人早已忘了其他地方
    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日子,每一個中國人都在悼念死於南京大屠殺中的同胞,幾年前之前,有位日本老兵看到中國的紀念活動之後,他說出了這樣一段話。他告訴身邊的人,當年遭遇毀滅性屠殺的可不僅僅是南京,中國人似乎全都忘記了,只記得一個南京。這段話是極具諷刺意味的,那麼被記住的真的只有南京嗎?當然不是。
  • 南京大屠殺公祭日,「百人斬」武士刀上海展出
    目前全世界唯一健在的全程參與東京審判的親歷者、96歲高齡的高文彬教授也出現在展覽開幕現場,他感慨後人要銘記歷史。當年,他在《東京日日新聞》上發現了《百人斬大接賽》,立即將報紙複製3份,一份留在檢察處辦公室,另兩份通過中國首席檢察官顧問倪徵燠寄給南京軍事法庭庭長石美瑜。隨後中方立即向盟軍總部提出抓捕「百人斬」兇犯。
  • 史論|南京大屠殺為什麼會被長久掩蓋?
    圖7 把中國人綁到柱子上、蒙上眼睛,用刺刀當場刺死的照片,被判為「不許可」發表圖8 一群中國俘虜被日軍用刺刀逼迫的照片,被打上了「不許可」印章南京宣傳戰日本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宣傳策略主要有兩方面回到日本後,他用12天時間完成了紀實小說《活著的士兵》,刊載於《中央公論》1938年3月號上:「一個日軍下士抓住一個不明身份的中國青年,不加詢問,讓此青年坐在河岸上,然後揮刀砍下其腦袋,將其屍身扔進河中。」
  • 參與南京大屠殺的元兇巨惡谷壽夫最終的下場如何?
    在十四年的侵華戰爭中,日本軍國主義對中華民族犯下了累累罪行。其中,最令人髮指的莫過於南京大屠殺,日軍竟然對放下武器的軍人和手無寸鐵的平民進行了滅絕人性的殘忍殺戮,造成30萬中國同胞的遇難。在這場大屠殺中,許多日本戰犯和屠夫都應該被牢牢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比如朝香宮鳩彥王、谷壽夫、吉住良輔、荻洲立兵等。而在這些惡魔中,最十惡不赦的當屬谷壽夫和他的第6師團。
  • 特別關注|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2019年,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消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胡信佳老人於12月4日去世,享年95歲。 回國後,他因揭露日軍罪惡而受納粹迫害。1996年10月28日,《拉貝日記》發表。1997年,拉貝墓碑運抵南京,碑上僅書:「一個好人,一個不屈的人」。
  • 國家公祭日|12.13緬懷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具體故事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總幹事費區目睹日軍在南京地區的暴行,將馬吉牧師拍攝的記錄日軍暴行的膠片偷運到上海柯達公司,製作並帶到美國各地放映,並在美國《讀者文摘》上揭露日軍違反國際戰爭法的暴行,成為歷史中證明南京大屠殺的有力證據。
  • 南京大屠殺,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南京大屠殺,和我們有什麼關係?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帖子被認為是年輕一代牢記歷史的方式全文如下:「南京大屠殺和我有什麼關係?」這一幕在書中不是孤例「1937年12月13日,30個日本兵來到位於南京東南部新路口5號中國人家裡。他們殺死了前來開門的房東,接著殺死了跪下來求他們不要殺死其他人的姓夏的房客。當房東太太質問他們為什麼殺死她的丈夫時,他們也把她打死了。夏太太抱著她1歲的嬰兒藏在客廳裡的一張桌子下面,日本人把她拖出來。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和平歲月和日本友人結下暖心情誼
    談及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時,老人十分傷心。謝桂英稱,只有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才能讓中日兩國人民都過上好日子。  【解說】已經是滿頭白髮的謝桂英,至今依然清晰記得83年前的一幕幕慘狀。  【同期】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謝桂英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到我們南京了,一開始是(侵華日軍)飛機來扔炸彈,我們家是城市菜農(城裡種植蔬菜)過日子,我爸爸沒有走(離開家),後來,我母親得到消息,說我爸爸給日本人(侵華日軍)打死了,當時日本人(侵華日軍)一槍打在我爸爸的小肚子上,我爸爸就睡下來,(後來)就死了。
  • 30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有了自己素描畫像(組圖)
    本報訊 昨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畫像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幕,30位倖存者的畫像躍然牆上,每張畫像右邊是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的20行小詩,再現了每位倖存者的血淚經歷。  倖存者畫像是南京藝術學院畫家張玉彪教授創作的。
  • 日本疫情下的紀念南京大屠殺83周年集會
    今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83周年紀念日,也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儘管目前日本新冠疫情仍很嚴峻,但是為悼念大屠殺死難者並揭露侵華日軍殘暴罪行,日本有識之士13日在東京全水道會館舉辦紀念南京大屠殺83周年集會,呼籲人們銘記歷史、開創和平友好未來。
  • 萬年曆 | 南京大屠殺83年,不能忘卻的歷史!
    多少老人在闔目之際都沒有等到那一聲道歉。"母親按著我負傷流血的腿,和二姑一起朝斜對面的理髮店逃去。突然,二姑被日本兵的槍打中,當場就死了。母親帶著我拼命地逃,抱著我跑過了四五戶人家,終於走到了自己家的後院。因為不能翻牆惹人注意,從牆上踢開了一個洞,好不容易鑽進了家。"這是來自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傅兆增老人的口述。他瘦弱的小腿上,留著82年前被子彈穿透的傷疤,那一年他才1歲。
  • 日本第一部以中國人的視角,講述南京大屠殺的長篇小說
    有的其實未必是士兵,「附近有一個男子,根本就不是士兵,只是每天用擀麵杖擀麵團,手指上生出了老繭,結果被說成是因訓練使用步槍而長出來的,被刺刀捅死了。」(同前)日軍對被帶到這裡來的人群中的十五六歲到四十歲左右的男子,逐一檢查他們額頭上是否有帶過軍帽的痕跡、手掌上是否有使用槍枝的繭子、衣服是否有軍裝的模樣,只要日軍覺得有一丁點的跡象,就立即被拉到小學後門外的小河邊刺殺,無數的屍體滾落倒了河裡。
  • 中國人都應該記住的女英雄:為證明南京大屠殺,付出了年輕的生命
    中國人都應該記住的女英雄:為證明南京大屠殺,付出了年輕的生命說起侵華日軍,在很多人心目中,他們就是一群豺狼虎豹。當年日本人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以至於時隔幾十年,人們還是無法忘懷。其實,中國人之所以不能釋懷那段歷史,除了當年日本人慘無人道的行徑之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現如今的日本人似乎忘記了那段歷史,在教科書中胡編亂造,妄圖美化當年的侵華戰爭。同時,日本的某社還天天有國民去祭拜,在他們心中,那些十惡不赦的劊子手,竟然是英雄?正是因為日本人的不正視歷史,才有那麼多人對他們的行為義憤填膺!
  • 年輕人走進這裡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為銘記侵華日軍暴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以下簡稱「紀念館」)於1985年8月15日在南京建成開放。紀念館選址於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遺址及遇難者叢葬地,是國際公認的二戰期間三大慘案紀念館之一。每日前來參觀的觀眾絡繹不絕,節假日更是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
  • 日本小說《血染金陵》表述,「南京大屠殺」是中國人自己造成的?
    《血染金陵》從一個模擬的中國敘事者—中國軍官兼情報員陳英諦的口吻來敘述南京大屠殺,以賦予陳英諦民族主義者的身份,卻讓陳英諦進行民族精神的自賤自虐,並替日本人開脫罪惡。因此,《血染金陵》並不是有研究者所認為的,是一本對南京大屠殺進行反省的小說,而是事後對中國、南京施行的又一次大屠殺—對中華民族的精神虐殺。《血染金陵》初版於1955年,作者掘田善衛是日本「戰後派」作家,然而小說對戰爭災難的反思卻顯得怪異。《血染金陵》採用日記體,由陳英諦的日記構成。一個日本作家借一個中國人的口吻,如何敘述日本法西斯的野蠻侵略?
  • 抗戰國民政府向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殺史記
    特別是對外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不僅保存了大量大屠殺第一手資料和證據;還讓世界首次看到了南京大屠殺日軍暴行,並產生了較大影響,為中國抗戰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高度的同情和支援。 本文將依據權威史料,講解抗戰期間後勝利後;國民政府向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殺歷史。 歡迎轉載!
  • 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記日本疫情下的紀念南京大屠殺83周年集會
    這是12月13日在日本東京拍攝的紀念南京大屠殺83周年集會現場。儘管目前日本新冠疫情仍很嚴峻,但是為悼念大屠殺死難者並揭露侵華日軍殘暴罪行,日本有識之士13日在東京全水道會館舉辦紀念南京大屠殺83周年集會,呼籲人們銘記歷史、開創和平友好未來。這是12月13日在日本東京拍攝的紀念南京大屠殺83周年集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