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陽光普照》解讀

2020-12-21 麥麥提說遊戲

因為從小愛看臺灣偶像劇的緣故,我對那慢悠悠小情調的臺灣電影也頗感親近,所以看到《陽光普照》的資源時,就毫不猶豫點開。兩個半小時確實有點慢悠悠,但一點也不小情調,甚至很生猛。像是在飄揚的小船上看風景,陡然幾個巨浪襲來又離去,海面復歸平靜但風景已全然不同,回味間又有種新鮮的感悟照亮心懷,所以想記錄下來。

影片講述了一個普通的四口之家——當了一輩子駕校教練的父親;寡言地充當家庭基石的母親;帥氣溫暖又優秀的哥哥阿豪;愛打架的混混弟弟阿和。一般講述家庭的電影必不可少會有全家一起吃飯的場景,但這部電影完全沒有這種「聚餐」,甚至沒有一個場景是四個家人都出現的。

影片一開場,阿和就以一種生猛的方式與這個家分離。開場的大雨是影片四場雨(都在夜晚)中的第一場,第二、三場雨中阿豪決絕又平靜地離開這個家,第四場雨中父親也不得不與這個家別離。或許電影的名字叫「陽光普照」,其中一個深意便是曬一曬這三場足夠溼冷的雨境。影片開場,衝入視線的是阿和的好友菜頭。

大雨中,菜頭騎著摩託車載著後座的阿和,去報復黑輪(欺負阿和),菜頭毫不猶豫衝進火鍋店,一刀將黑輪的右手砍進滾燙的熱鍋。菜頭和阿和被法院審判時,阿和說只想去嚇嚇黑輪,沒想到菜頭拿了開山刀。阿和被認定是從犯判三年,而菜頭是主犯被判五年。從電影後半段菜頭再次出現時和阿和的對話,可以得知阿和當年偷了摩託車也拿了刀,叫上菜頭幫忙絕非只是想去嚇唬人而已,肯定有打架的意圖,所以法院審判時阿和確實有把責任推卸給菜頭,當時阿和哭了。

這個審判的場景中阿和身旁坐著父親和母親,菜頭坐在對面。最初感覺阿和的哭是因為父親,他被問及有何想法時,竟然說他管不動自己的兒子,希望法官可以把阿和送進去好好管教!父親的徹底放棄多少讓阿和心涼,但從他聽完後的不服和茫然中,又能體會到他對父親這種冰冷的態度並不意外,換句話說,他也早已放棄了信任和依賴父親。令阿和眼眶頓紅的是對面菜頭憤恨的怒吼——全部都推到我身上啊!這句話才是投向阿和心底的炸彈。

菜頭在這裡似乎只是阿和身邊一個過於講義氣的混混朋友,但結合後面母親回憶阿和小時候的一場戲,可以更深入地體會到菜頭對阿和的意義。母親提到阿和小時候喜歡坐在她腳踏車後座,喜歡到偏執的地步,如果不載他就鬧到不睡覺。

開場時阿和也是坐在菜頭的摩託車後座——這個動作本身就有種信賴和依靠的意味。小時候的阿和依靠著母親,或許對他而言,母親的腳踏車後座比任何地方(家)都更安穩更溫暖,那菜頭的摩託車後座對阿和是否也有著相同的情感寄託?如果有,那他在法庭上將責任推卸給菜頭——這種背叛,或許比父親的放棄,更讓他感到孤獨和絕望。

阿和被關進輔育院,徹底成了被社會拋棄的不良少年;而阿豪是被老師和父母所期待的優等生。一切本該像父親所希望的那樣——阿和被關到老、關到死;阿豪明年上醫學院。但卻出現了另一番意想不到的局面——阿豪在班裡成了「異類」,被趕出;而阿和卻在輔育院回歸「正常」,並融入其中。他被帶進輔育院的場景中有一個細節很容易被忽略。

他被摘掉了手銬,很自然地揉了揉手腕——這個細節很直觀地表現(預示出)阿和進入輔育院反倒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自由意味。輔育院的幾場戲中也暗藏了一個答案——能解開母親心中多年的謎團——阿和上學時為什麼不快樂?為什麼會參加拳擊隊到處打架?

並不是因為同學欺負他,他不得不用拳頭解決,更有可能的情況是——他學習差被同學鄙視,拳頭是用來證明自己。如果是單純被欺負,那阿和在這裡剛好被室友欺負,但結果卻很意外又很有趣——並不是一路打下去——而是他渴望和這裡的室友們成為同伴,因為他們更早地被社會和家人放棄,跟阿和打架的黃士龍連乘法口訣都背不全。

阿和有一個很可愛的小細節——讓來探視的母親買五個鐵蛋(剛好五個室友)。顯然是想和室友們分享這種小朋友才吃的小零食,他似乎在這裡才真正體會到什麼是有同伴的滋味。阿和減刑要離開時,大家唱歌的場景真是有一種溫暖又清亮的釋放感。

阿和很像生命旺盛的野草,在外面是該被拔除的,在這裡反倒可以自由生長。他內心的力量在外面被壓抑成了暴力,在這裡反倒自然成長為正直、勇敢——輪到阿和給大家盛飯時,有人想多盛,阿和堅定地讓他放回去。這個細節看似有點普通但又蠻感人的。

對比阿豪在補習班的第一場戲,沒有臺詞卻完全表現出他內心的壓抑。所有同學都趴著午休,他突然醒來,先是看到周圍沒有一個人(孤獨感),後又看到周圍全是人。

「補習班」的設定很有深意(相當於復讀)。沒考上第一志願的醫學院是他明亮人生的第一個暗點,「復讀」意味著他的人生不允許有暗點。電影中沒有提到阿豪的理想有沒有當醫生這一項,但在他自殺前的簡訊中有提到一個心願——我也好想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

至於阿豪為何不能有陰影,在父親給他送學費的一場戲中便可以體會到——當時要復讀的人一定是阿豪自己,父親的眼神真的有沉甸甸的熱度,好像把本該給阿和的也統統都加給了阿豪。比起這場充滿了鼓勵和期待的戲,阿豪走神被老師粗暴趕出的戲,反倒讓人鬆口氣。

阿豪走神的那堂課,老師在講司馬光的《訓儉示康》,他走神在想一個陰森版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司馬光砸破水缸,發現裡面藏著另一個自己——這麼不好聽的故事(阿豪自己的評價)。其實這個故事有意思的點在另一場戲——阿豪去輔育院探視阿和。

阿豪很體貼地帶小玉(阿和女友,懷孕)來探望阿和,卻沒想到阿和完全不知道關於小玉的事,還因為被隱瞞而情緒狂躁。爭吵中阿豪本來是指責弟弟逃避、不負責任的,但阿和一句憤怒的喊話讓他無言以對,當場怔住——我現在在裡面,我什麼都看不到!

這句話像是在說——我被關在水缸裡,我什麼都看不到啊!阿豪顯然被這句話所觸動——他一直想有陰影可以躲藏,而弟弟卻那麼渴望照見陽光!那麼溫暖的阿豪在那一刻一定有怨自己,是不是奪走了本該屬於弟弟的陽光。這是阿豪自殺前的最後一場戲。

電影中第二場雨,深夜阿豪整理好房間,細心到把皮帶抽出,把褲子疊好,然後跳樓自殺。比起第一場雨的生猛和躁動,阿豪跳樓的這場雨平靜無聲到極易被忽略,只有地面還殘留陰冷的積水。或許是周到的阿豪不想在大雨中離去,他肯定不願意太麻煩別人。

阿豪的離去太突然太壓抑,但或許有一點值得欣慰——離開後的他真的如願找到了陰影躲藏,就像他出現在父親夢境中的樣子,笑得那麼燦爛陽光,又那麼輕鬆自在。

他一如往常溫暖地說——只是來看你啊!又好似卸下重負般說——我不陪你了,我回去了。阿豪除了出現在父親夢境的這場戲,還有一場他獨自去探視阿和的戲沒有呈現,只在阿和向父親的講述中提到。當時他也對弟弟說了同樣的話——只是來看你啊!這場留白的戲也足夠感人,不知道阿和聽到哥哥的這句話後,有沒有感到照見了一點陽光。

父親夢到阿豪的那個雨夜是電影中第三場雨。雨中他獨自走在駕校的廣場,向遠處張望、找尋,卻空無一人,孤獨又無力。恐怕直到這場雨,父親才不得不真正接受了阿豪永遠的離開,那個寄託了他所有溫情和期望的兒子,已經不能再陪伴他了。

這個場景中剛好出現了駕校的校訓——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父親的人生準則,也是他和阿豪生前唯一的那場(送學費)戲中,鼓勵阿豪的話。對於這句話,阿和從小就沒聽從過,母親說「只當成笑話」,就連阿豪也用結束生命的方式表示「我不想再聽了」。

這個全家都不曾認同過的父親,原來也是活在陰影裡的,比阿和的陰影更絕望。阿和還可以渴望陽光,而父親卻已經習慣了陰影,他渴望的只是注視著兒子站在陽光下。當阿豪離開後,父親突然生出的白髮很直觀地表現出他生命中的「陽光」都黯淡了。

但與此同時父親終於看到了同樣站在陰影裡的阿和,從此以後他內心的渴望就只剩下幫阿和站在陽光下。父親應該沒有聽阿豪講過那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但他最後用石頭砸向菜頭的動作像極了司馬光砸破水缸的動作,就像是幫阿和砸破困住他的最後一層水缸。

很多觀眾質疑父親砸死菜頭的行為是否太過極端,尤其是菜頭這個所謂的「壞人」卻完全讓人恨不起來,他只是在被陰影吞噬時太過孤單,想要阿和像以前一樣結伴同行罷了。但從父親的角度看,他能把阿和推出陰影的唯一辦法就只有如此,哪怕他將徹底被陰影吞噬。

很心疼這個家中的母親,她總是默默地替阿和擋住一道道陰影,默默地將這些陰影變成陽光。有一場探視阿和的戲,她沒有直接問小玉的事,而是問有沒有仇人、有沒有欠人家錢。阿和什麼都沒說後,她沉默了幾秒,最後選擇向阿和隱瞞,把這件事獨自吞下。

其實比起家中其他三個人,母親內心的陰影才是最大的,因為沒有可以傾訴的人。這個家有個奇怪的現象,只有對外人才能平靜地傾吐心事。父親可以對駕校學員講兒子的告別式;阿和可以對心理師說活在哥哥的陰影下;阿豪會將自殺前的簡訊發給剛認識幾天的同學。而母親除了最後靠在父親肩膀痛哭外,她始終都沒有找到一個人,說一說她對阿豪有多愧疚。

所幸故事的結尾是溫暖的。林蔭小道,阿和騎著腳踏車載著後座的母親,母親抬頭照見了陽光,半明半暗之間溫暖和煦。很鍾愛這個場景中阿和的一個細節——腳踏車是他偷偷開鎖「借」的。阿和並沒有變成像阿豪那樣完美的人,而是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

阿豪自殺後,阿和曾在輔育院奔潰狂奔,後來他在和心理導師的談話中提到——(難道)要變得和我哥一樣好?阿豪的自殺讓阿和心中這個「光明的目標」坍塌,他同時也意識到根本不必變成阿豪那樣「陽光普照」的人,原來一半沐浴陽光,一半躲進陰影,才最舒服!

相關焦點

  • 周六侃電影︱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譯  名 陽光普照/A Sun◎片  名 陽光普照◎年  代 2019◎產  地 中國臺灣◎類「——《陽光普照》豆瓣評分8.3,斬獲2019年金馬獎五項大獎,其中包括最佳劇情長片。但起初注意到這部電影只是因為許光漢——今年大火電視劇《想見你》的主演。
  • 臺電影陽光普照獲美媒評為2020十大最佳電影之首
    臺灣電影陽光普照被美媒綜藝首席影評人選為2020年十大最佳電影之首,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藍祖蔚表示,陽光普照除了跨越語言獲得共鳴,OTT平臺也讓臺灣電影能見度增加。由鍾孟宏執導的電影陽光普照除了將代表臺灣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也獲美國媒體綜藝(Variety)首席影評人德布魯(Peter Debruge)肯定,選為2020年十大最佳電影第一名。藍祖蔚目前是影視聽中心董事長,也是選擇代表臺灣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甄選會議召集人。
  • 電影《陽光普照》,許光漢的內心獨白臺詞,太經典了
    中國臺灣電影《陽光普照》,這部電影極度動人的。他沒有教人走出陰影,必須和解的正能量片子,卻是直面陰暗,破碎的人生。在我們焦慮鬱悶重重壓在心頭時,可以看看《陽光普照》。「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可是我沒有,我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陽光。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也有人說,世界上最公平的東西只有兩個:一個是時間,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一個是死亡,一出生,我們所有人的終點都一樣。但是如何利用時間,在讓我們死亡之後還能被人們記住甚至是流芳百世,這中間的過程就是,我們的選擇。
  • 豆瓣電影年度榜單發布:《陽光普照》登頂高分華語電影榜;《新神榜...
    豆瓣電影年度榜單發布:《陽光普照》登頂高分華語電影榜;《新神榜:哪吒重生》發布IMAX海報 | 毒家日報 時間:2020.12.20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毒眸
  • 為什麼說《陽光普照》是2019年最好的電影?好在哪兒?
    春節這段時間,相信大家都宅在家裡,沒事幹也就只有看電影和看書。或許平時大家都說沒有時間看電影,那這次就真的是有時間了。可以把之前存下來沒有時間看的電影都好好拿出來看一次。正好現在是奧斯卡頒獎季,其實有很多熱門可以看,而且今年都奧斯卡被稱為是一次大年,因為著實是有一些不錯的電影出現,比如《婚姻故事》、《愛爾蘭人》等等。但是,我今天要推薦的另一部電影,叫《陽光普照》,這部電影被稱讚為2019年最好的華語電影。
  • 《陽光普照》:失去了太陽,還有人心
    2019年臺灣金馬獎最大的贏家,《陽光普照》,獲得了最佳劇情長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五個獎項。因為某些原因,中國大陸所有電影人集體缺席金馬獎。而在同時間的中國電影金雞獎上頒獎典禮上,憑藉《地久天長》獲得影帝的王景春說:希望中國電影陽光普照,願所有的愛地久天長。和《地久天長》一樣,《陽光普照》同樣是聚焦社會底層小人物家庭的悲慘生活,表現了似乎不可調和的父子矛盾。
  • 《陽光普照》:明暗交織光影斑駁終是恆常
    《陽光普照》是鍾孟宏指導的劇情片,與 2019 年 11 月 1 日在中國臺灣上映,攬獲了第 56 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包括最佳劇情長篇、最佳導演、最佳剪輯在內的六項大獎,是導演鍾孟宏聚焦於普通家庭的又一極具個人風格的作品。影片最令人唏噓的莫過於花絮裡的那一張「全家福」,提醒觀眾這個普通的臺灣四口之家,在長達兩個半小時的影片中沒有過一次同框。
  • 陽光普照:大佛普拉斯之後又一力作
    《陽光普照》的導演鍾孟宏同時也是《大佛普拉斯》的製片人,影片和《大佛普拉斯》一般,營造了非常讓人沮喪的氛圍,雖然不再是講述階級話題,也不再是黑白色調,但大量冷色調的畫面,依舊將家庭和成長主題刻畫得十分壓抑。雖無陳果導演的《香港製造》那般稍顯殘酷,但觀影之後仍然讓人陷入其中,久久不能忘懷。
  • 《陽光普照》:原來愛人的臉上總是光影斑駁
    大兒子阿豪是家庭的陽光,承載了父母所有期望。這份期望也是重擔,他第一考試失敗,於是復讀,一定、必須要考上。家裡還有叛逆的二兒子阿和。在影片一開頭便因為教唆同伴菜頭鬥毆,砍斷手掌而被判入少管所3年。父親對外否定他的存在。他從小便活在阿豪的陰影裡,卻也因此得以陰影躲藏,獲得自由。受到父母認可的阿豪並不快樂。他被壓抑的自我,就像躲在水缸裡的司馬光。
  • 光明和黑暗——電影《陽光普照》觀後感
    我覺得這部電影講的是,「只有陽光普照,是不行的。別忘了你的陰影,它必須是你的負擔,你的承擔,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阿豪跳樓那一段,導演的處理,就是想要觀眾不明白,一瞬間懵掉。鄰居忽然來敲門,就一句話,「你下來看一看,樓下好像是你兒子。」,這臺詞!
  • IME影評《陽光普照》:光影斑駁
    自新冠疫情以來,我國電影院線至今沒有再更新過電影,高中畢業生們也即將迎來疫情影響下推遲的高考。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電影《陽光普照》是一部關注家庭與個人,圍繞一家人展開的劇情片,該片於2019年9月6日在第44屆多倫多電影節「當代電影世界單元」 首映,2019年11月1日在中國臺灣上映。《陽光普照》由鍾孟宏執導,陳以文、柯淑勤、巫建和、許光漢主演。
  • 《陽光普照》:一部非常成熟且具有深沉社會思考的電影
    這部電影很早就想看,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也不是沒有時間,總覺得看一部好電影,需要一個合適的氛圍,需要有些儀式感。9月的一個下午,把其他事情先放一邊,花了將近三個小時,細細觀看了這部《陽光普照》。看完之後,拉開窗簾,已是傍晚。
  • 2019年金馬獎最佳華語片——《陽光普照》
    大家都知道,去年的金馬獎沒有大陸電影和電影人參加,臺灣地區就自己湊了幾部電影參選,在內地沒有掀起任何熱度,雖然很慘澹了,但是其中的一部取自於真實事件的故事——《陽光普照》,還是拍得很好的,說是19年最佳華語片,也當之無愧!
  • 電影《陽光普照》中,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司馬光拯救的那人是自己
    朋友你好,我想認真地為你講一部電影,希望這簡短的文字可以讓你感受到一絲絲溫暖與鼓勵。2019年的優質國產電影,《陽光普照》,陽光普照裡的故事,並不真的陽光。但也如其名,它讓生活中一些並不陽光的事情浮現在人們眼前。相對克制地為我們展現了那些活在陰影裡的人,隱喻深刻,意味深長。
  • 陰影遍布下的家庭,陽光普照下的希望——《陽光普照》
    臺灣電影向來風格多樣,有被觀眾熟知的臺劇的小清新畫風,也有長時間以來一直沒有被淹沒的現實主義畫風。很明顯,《陽光普照》便是現實主義一類,雖然深入真實的中國家庭中去,在導演鍾孟宏的溫情關懷下,卻洋溢著犯罪片的黑暗氣息,片中不間斷的黑色幽默與黑色暴力,會讓觀眾情不自禁地反覆思考臺灣的現實家庭,給人一種獨特的「冷峻之風」。
  • 《陽光普照》:蔭蔽同存
    在我看來,《陽光普照》很難概括出一個主題思想,若是硬要提煉一個主題中心就未免有點太牽強,善惡啊,原生家庭啊等等,好像都包容不了這個故事。大體而言,影片圍繞陳建和一家展開了敘述,通過一個兇殺案撕扯開了表面平靜而實際上早已四分五裂的家庭,向我們重點展示了陳建和,陳建豪,父親和菜頭的恩怨情仇。以下重點分析導演是如何講述這個故事的。
  • 《陽光普照》人物解讀:許光漢飾演的陳建豪,他的人生像蠟燭一樣
    2019年的優質國產電影《陽光普照》,並不真的陽光。但也如其名,它讓生活中一些並不陽光的事情浮現在人們眼前。相對克制地為我們展現了那些活在「陽光」與「陰影」裡的人,隱喻深刻,意味深長。其中,許光漢飾演的陳建豪為我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 不要被《陽光普照》的名字所騙,其實講述的是一個家庭的悲情故事
    《陽光普照》是由鍾孟宏執導的劇情片,該片於2019年9月6日在第44屆多倫多電影節「當代電影世界單元」 首映,2019年11月1日在中國臺灣上映。《陽光普照》海報作為網友們評為2019年華語前三的電影,先來看看《陽光普照》都獲得了哪些大獎。
  • 豆瓣8.4《陽光普照》|從敘事技巧、人物塑造、隱喻內涵來淺析該片
    ——阿德勒《陽光普照》是由鍾孟宏執導的劇情片,由陳以文、柯淑勤、巫建和、劉冠廷、許光漢、尹馨、溫貞菱、吳岱凌主演。在56屆金馬橫掃5項大獎,其中包括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可以說重量級的獎項全被包攬。
  • 豆瓣發布2020年度電影榜單,《陽光普照》登頂評分最高華語電影|最...
    文| 佳怡2020年的中國電影行業,不平凡。從1月底開始,全國範圍內的影院陸續關閉。影片撤檔、線下宣發暫停、攝製組停拍……國家電影局在4月的電影系統應對疫情工作會上透露,疫情短期內給電影行業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巨大,目前估算全年票房損失將超過3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