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陽光普照》中,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司馬光拯救的那人是自己

2020-12-21 盛詩歸

朋友你好,我想認真地為你講一部電影,希望這簡短的文字可以讓你感受到一絲絲溫暖與鼓勵。2019年的優質國產電影,《陽光普照》,陽光普照裡的故事,並不真的陽光。但也如其名,它讓生活中一些並不陽光的事情浮現在人們眼前。相對克制地為我們展現了那些活在陰影裡的人,隱喻深刻,意味深長。其中,許光漢飾演的陳建豪為我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讓我思考良久,最終明朗起來。

故事內容大概是這樣的,「司馬光和一群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他當鬼,在他找到了所有的小夥伴之後,他說:還有一個人沒被找到。大家面面相覷:所有人都在這裡了呀!但司馬光堅信還有一個人沒有找到,他們一起找啊找,找啊找,看到了一個大水缸,大家熙熙攘攘:那個人一定藏在裡面!司馬光搬起一塊大石頭走了過去,咔嚓一聲,水缸裂開了一個大洞,裡面並沒有水流出來,司馬光和大家走了過去,看到水缸的陰影裡蹲著一個人,走到近處看清真面目,眾人發現蹲在那裡的人竟然是司馬光本人!」

如果我們忽視掉了這個故事,我們可能會像電影裡一樣,失去陳建豪這樣好的一個人。他這樣的一類人,不會直接地把傷口展示在別人面前,他們會害怕打擾到其他人。所以陳建豪編造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將自己的期望隱喻其中,希望有人能夠讀懂他的意思。

可惜的是,沒有人懂,他便不在好意思再講了。最終,心裡的陰影讓他不堪負重,選擇了輕生,是逃避,也是解脫。一個帥氣,溫和,看起來很陽光的男孩為什麼會選擇輕生?影片中的他們想不明白,或許想明白了,也只是感嘆一句:這些都不重要,都過去了。

看到圖片上的這段話,悲慟和陰冷的感覺瀰漫在我的身上,我感受到濃重的悲傷與悽涼。陳建豪,無人理解,無人問津。自身僅有的溫暖,一點,一點地給予了他人。遇到了郭曉貞,本以為看到了希望,但他還是不能夠被理解。最終,他當不下去一個活著的好人。

陳建豪的離開,讓人惋惜,讓人痛苦,明明有救贖的機會的。想起古龍筆下的一本小說《多情劍客無情劍》,其中有一個主人公大家一定知道,叫李尋歡,其中他與阿飛的一段對話讓人百感交集。

李尋歡不願阿飛再想不開心的事,便笑著說:你看,這棵樹上的梅花已開了。

阿飛道:嗯。

李尋歡:你可知道已開了多少朵?

阿飛道:十七朵。

李尋歡的心沉落了下去,笑容也慢慢凍結。

因為他也數過梅花,他知道一個人在無聊到數梅花時,是有多麼的寂寞。

陳建豪,就像古龍筆下的李尋歡,情感濃烈,但小心翼翼,不輕易流露出憂傷與柔弱。這個社會,需要內心明亮的人,來讀懂並拯救像陳建豪這樣的人。

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跨過人生的那道坎,走過那段刻骨銘心的黑暗時光。正因為我們曾經經歷過,感受過其中的艱難與悽涼,所以,我們才更要照亮他人,而不是眼睜睜看著他人也陷入深淵。不要讓其他人像曾經的自己一樣痛苦,也算是滿足我們在需要幫助時曾對他人的期望。

朋友你好,這個社會,需要的不是各自為營,而是攜手並進!社會教會我們獨立,但並沒有讓我們袖手旁觀。

相關焦點

  • 司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誰,為何老師從來不說?|百家故事
    想必,大家對於司馬光也並不陌生。畢竟他曾經出現在我們的小學語文課本裡,而在小學課本裡的少年司馬光,那可是集聰明、智慧、果斷於一身的人物。至於大家對於司馬光的這個印象,還是源自於一個故事——司馬光砸缸,這件事在歷史上並不是虛構,而是被真真實實記載在《宋史》中的: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
  • 電影《陽光普照》解讀
    因為從小愛看臺灣偶像劇的緣故,我對那慢悠悠小情調的臺灣電影也頗感親近,所以看到《陽光普照》的資源時,就毫不猶豫點開。兩個半小時確實有點慢悠悠,但一點也不小情調,甚至很生猛。像是在飄揚的小船上看風景,陡然幾個巨浪襲來又離去,海面復歸平靜但風景已全然不同,回味間又有種新鮮的感悟照亮心懷,所以想記錄下來。
  • 司馬光砸缸誰都聽過,可缸中的小孩是誰?為何歷史書從來不提?
    而司馬光卻表現出與當時年幼的孩子不同的天性,並不顯露出怯懦,而是想方設法,他直接拿起大石頭砸缸,就這樣,缸被砸壞了,水就從那個被砸的洞裡自動流出來,這樣玩伴就得救了。由此可以看出,司馬光從小就有機智勇敢的性格。是誰救了那個司馬光的孩子?本文將從歷史的角度進行探討。
  • 是砸缸救人的司馬光變壞還是怎麼了?
    從這首詞來看不盡然,那麼,歷史上,這位砸缸救人的司馬光是變壞還是怎麼了?七歲那年,司馬光僅入學一年,就已經會背《左氏春秋》並懂其要義,而讓他一舉成名的砸缸救人,也是發生在這一年。司馬光博學強聞,一方面得益於他勤奮聰明,一方面是跟隨其父四處任職見到的各地風土人情,驚奇新聞,豐富社會閱歷。
  • 不要被《陽光普照》的名字所騙,其實講述的是一個家庭的悲情故事
    《陽光普照》獲得的獎項不要被《陽光普照》這個陽光滿滿的名字所騙,其實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家庭的悲情故事。在一個普通家庭,時間推動著每個人物的悲歡離合。每一個人物都是有裂痕的,當強烈的陽光普照大地,照在每一個劇中人的身上。有的被陽光所吞噬,永遠的離開。有的挺過烈日,在光影斑斑中奮力前行。電影的開始有一個一閃而過的鏡頭,阿豪在上課,課間休息的時候,同學們都在休息,在阿豪轉頭的瞬間,身邊的同學都消失了。這裡先按下不表,後面再做解釋。
  • 2019年金馬獎最佳華語片——《陽光普照》
    大家都知道,去年的金馬獎沒有大陸電影和電影人參加,臺灣地區就自己湊了幾部電影參選,在內地沒有掀起任何熱度,雖然很慘澹了,但是其中的一部取自於真實事件的故事——《陽光普照》,還是拍得很好的,說是19年最佳華語片,也當之無愧!
  • 陽光普照:大佛普拉斯之後又一力作
    《陽光普照》的導演鍾孟宏同時也是《大佛普拉斯》的製片人,影片和《大佛普拉斯》一般,營造了非常讓人沮喪的氛圍,雖然不再是講述階級話題,也不再是黑白色調,但大量冷色調的畫面,依舊將家庭和成長主題刻畫得十分壓抑。雖無陳果導演的《香港製造》那般稍顯殘酷,但觀影之後仍然讓人陷入其中,久久不能忘懷。
  • 《陽光普照》:蔭蔽同存
    同時,我們看到了阿和的監獄生活,顯然,阿和不是一個喜歡挑事的人,但也絕不允許被人欺負。這或許和他在父親心中的形象相差甚遠。在監獄裡,即使和舍友鬧了矛盾,兩人半夜不睡覺面面相覷互相提防,但他還是願意主動示好。另一方面,阿豪的補習班。他對老師的頂撞和對司馬光砸缸故事的不相信刻畫了他的一個神秘的形象。而郭曉真的出現使我們有機會去了解阿豪的內心世界。
  • 許光漢在電影《陽光普照》裡顯示實力:懂事到讓人心疼
    咳咳,回到正題,在這部電影裡,許光漢飾演的角色叫陳建豪。陳建豪如果現實存在的話,就是爸媽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好,懂事。這樣的孩子總是叫人挑不出半點毛病,我們中的很多人甚至拼了命想成為這樣的孩子。但是有誰問過陳建豪是怎麼想的嗎?
  • 「曹衝稱象」與「司馬光砸缸」,看創造性思維的早期培養
    在中國古代流傳著兩個膾炙人口的創新故事,一個是「曹衝稱象」,一個是「司馬光砸缸」。這兩個故事都是突出主人公能夠打破習慣性思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想常人所不能想,解決他人所不能解決的困難的故事。而司馬光卻一番習慣性思維,砸破水缸救人,保住了落水人的性命。一般而言,一個新的發現或發明的提出,一個困難問題的解決,往往都是人們創造性思維的產物。那麼,究竟什麼是創造性思維呢?創造性思維就是指發明或發現一種新的方式用以處理某件事情或表達某種事物的思維過程。
  • 司馬光砸缸都知道,他說謊的事聽說沒?
    司馬光砸缸救人,中國人都知道。其實,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另外一件事,具有更重要的人格塑造意義。五六歲的某一天,他發愁怎麼將青胡桃脫皮。姐姐幫忙一起想辦法,卻也搞不定,無奈跑開了。家中婢女替小主人解憂,用熱水成功脫去了胡桃皮。過了會兒,姐姐走回來,發現難題已經解決,好奇地問是誰幹的。小小司馬光一挺胸脯:是我。
  • 司馬光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資治通鑑有什麼魅力,吸引很多名人閱讀
    曾因為司馬光反對變法,讓我一直遠離《資治通鑑》本人正在閱讀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故事》,讀的過程中對司馬光的印象有所改變,為什麼這麼說呢,對司馬光的的認識最先來源於趙麗蓉的小品《光榮母親的一天》裡的司馬光砸光的故事,又引起我再次回爐讀了課文《司馬光砸缸》。
  • 衰祖宗經歷過「司馬光砸缸」,還經歷過武松打虎事件!臉妹:毀三觀!
    衰祖宗經歷過「司馬光砸缸」,還經歷過武松打虎事件!臉妹:毀三觀! 衰祖宗經歷過「司馬光砸缸」,還經歷過武松打虎事件!臉妹:毀三觀!
  • 周六侃電影︱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陽光普照》豆瓣評分8.3,斬獲2019年金馬獎五項大獎,其中包括最佳劇情長片。但起初注意到這部電影只是因為許光漢——今年大火電視劇《想見你》的主演。許光漢飾演的阿豪在影片中講了一個故事:司馬光和一群小朋友玩捉迷藏,當所有小朋友都被他找到後,他卻說還有一個小朋友沒找到。一群孩子來到一個水缸面前,那個小朋友一定在裡面。於是司馬光舉起石頭砸向水缸。水缸破了,但卻沒有水流出來,一個小朋友坐在水缸裡面的陰暗處,看著缸外的人。
  • 司馬光砸缸救人,被救的人究竟是誰?難怪教材中沒有他的姓名
    從小我們就能在教科書上學到不少小英雄的故事。他們雖然年齡小,但智慧、勇氣和魄力不亞於成年人。例如,我們二年級開始學王二小,雖然當時也很小,但這些故事聽起來很有趣。王二小在趕牛的某一天遇到了來掃蕩的日軍,但他不怕敵人的槍炮,悄悄帶進了八路軍準備的埋伏圈。當然,最後自己也勇敢犧牲了。
  • 2019年臺灣金馬獎║《陽光普照》太陽的兩面是同樣不被理解的少年
    而在這次的頒獎禮上,臺灣本土家庭現實主義影片《陽光普照》脫穎而出,橫掃包括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在內的11個獎項。和2020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一樣,既沒有宏大的敘事,也沒有流量明星,更沒有疊加的酷炫特技,有的僅僅是著眼於普通的家庭、普通的人還有那些在生活中真實存在的遭遇。
  • 豆瓣8.4的《陽光普照》:國民老公許光漢的演技又上新高度啦!
    補習班的同學說:他對人很好,有時候會覺得他好像把所有的好都給了別人,忘了留一點給自己。弟弟阿和說:哥真的是一個很好的人,什麼事情都替大家設想,但其實我們沒有一個人真正知道他心裏面在想什麼。阿豪曾經給同學講過一個故事,是司馬光砸缸的黑暗系版本。
  • 司馬光砸了我家的缸,讓他賠多少錢合適?
    (08) 司馬光砸缸罰款的畫,到底是什麼意思? 主管部門有他們自己的解釋。 也許會讓你信服,也許會讓你大怒。 ——但無論如何,你現在知道,人世間的事兒,是由諸多交錯的利益構成。 (09) 司馬光砸缸的利益構成,與法國環境部長改任菸草專賣局局長的利益結構,並無區別。 這個世界,不只有司馬光和一口缸。 還有缸的主人。
  • 豆瓣8.2,劉若英含淚力薦,有些人,活著活著 就沒了
    劉若英看完後力推影片,並稱自己看完後花了整整一周的時間來平復心情:「我的眼淚不是從眼眶裡流出來的,是從心裡痛出來的,這個痛,後座力很強。」《陽光普照》這個片名太過有矇騙性。沒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估計會以為這是一部正能量的治癒系影片。但其實影片卻講述了一個家庭式的悲劇,整部電影都揪著人心不放,疼也不是,哭也不是,可能需要再刷一遍,卻不知道是不是還有勇氣。
  • 豆瓣8.4《陽光普照》|從敘事技巧、人物塑造、隱喻內涵來淺析該片
    1、片名這部戲的中文名是《陽光普照》,聽起來積極向上,但是阿豪就是在這樣的陽光普照中無處可躲。這部戲的英文名《A Sun》,諧音是「A Son」,寓意著父親一開始心目中只有阿豪一個兒子,一語成讖,最後父親就只剩下阿和這一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