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紫:我喜歡那種踮起腳尖的感覺

2020-12-14 人物

2020年2月2日晚,央視《主持人大賽》落幕,蔡紫成為本屆比賽的文藝類冠軍。對大部分人來說,這是一張笑容甜美親和但終究有點陌生的臉。她在臺上多次談起自己成為母親後的經歷和感受,會做一些更個人化的表達,不是那類正襟危坐的形象。

2019年5月,朋友在微信上給蔡紫發了主持人大賽的連結,讓她去報名。蔡紫的第一反應是:還是不去了吧。但是,到了報名截止前的最後一天,她提交了自己的資料。

和蔡紫一起參加比賽的,還有她的同班同學姚軼濱。他們是中國傳媒大學2004級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已經從業11年。這個年齡還去參賽,大學同學們都大吃一驚,「我們都畢業這麼久了」,那種恍然的感慨。蔡紫說,她考慮過,最終決定試一試。她認為,央視是這個行業留給主持人為數不多的舞臺了,這也可能是她最後一個機會。

2007年,蔡紫在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專業讀大三,第一次參加央視主持人大賽。那是一場盛會,她所在的專業,從本科生到雙學位到研究生,幾乎全員參加,全國64強,她們班佔了大概十個,她是其中年齡最小的一個。64個人住在復興路上一家酒店裡,每天培訓、上課,吃飯時是最開心的,酒店提供自助餐,每天都能拿三文魚片。

但蔡紫是懵的,她沒想過自己能走到哪裡,每往前走一步都覺得賺到,更多是迫在眉睫的焦慮,「媽呀,明天又要比賽,我又要去丟人了。」站在舞臺上,她最緊張的是抽即興題,題目念出來,她有一瞬間的大腦空白,然後,像是自動運轉,她組織起自己不知道哪本書上看到的信息,答題。站在舞臺中央、被注視,是一種巨大的壓力。13年前的那次比賽,蔡紫經常想,自己什麼時候才能被淘汰。她最終止步32強。

「主持人一定要有一點『盲目』自信」,採訪時,蔡紫反覆說這句話,「主持人站在臺上就像是『當眾孤獨』,沒有自信和底氣,你無法站在舞臺上,更無法讓別人聽你在講什麼。」蔡紫的自信,花了漫長的時間才得到。

12年過去,再次參加央視主持人大賽,蔡紫33歲,她覺得,這是個好年齡,有生活賦予的定力,又有改變的空間。第一場做自我介紹時,她提到了自己六歲的孩子。網上有不少人表達了驚訝,「看起來這麼年輕,居然已經有六歲的孩子?」還有人半開玩笑,說那是自己的「失戀時刻」。蔡紫覺得,大家的驚訝跟「看起來年輕」有關,也跟電視節目中少有主持人做這樣個人化的表達有關。

「其實,這是導演組的建議,導演組希望大家能帶入一些個人經歷,讓觀眾更了解主持人個人。我願意分享,一是我感念孩子的到來,讓我成為此刻的我,另一方面,我也更加理解了前輩們曾經說的,主持人,首先是一個『人』。」

人需要成長,需要經歷複雜。孩子出生後兩三年,蔡紫基本是停工的狀態。照顧孩子令她感到享受,卻也偶爾會患得患失,在種種情緒和選擇的交織中,體會自己像一棵樹,漸漸擁有發達的根系和茁壯的枝幹。「人的多重,是我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在經歷和感受著的。」

9進6那場比賽,蔡紫的片子主角是連達,一位給古建築畫畫的人。這是個相對冷門的選題,也不容易引起情感共鳴,導演組開始也不太看好,建議她換掉,但蔡紫說服了對方。

「我在有些事情上蠻固執的,覺得我就是要表達。而且這個比賽有挺大的關注度,那它就不僅關乎個人,還關乎這個時代對不同領域的關注。在物質消費已經變成一種共同價值觀的今天,我看到連達內心的光。既然我是真的被他的精神所感動,我也相信,當下的多元審美,能夠給這樣的關注一些空間。」

蔡紫經歷了電視的黃金時代。畢業後她進入北京電視臺,「如魚得水」,兩年後進入製作公司,「想去市場的大海裡遨遊」。很快,她發現,行業變了,平臺變了。綜藝興起,新媒體出現,技術和設備的更迭,傳統的日播周播節目式微,一部分主持人功能被擠壓。同時,她的狀態也變了。2016年,她又回到中國傳媒大學讀研,在電視學院讀媒體策劃與運營專業,在兩年後畢業。哪怕是暫時的,她想先跳出主持人這個行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理論,也獲得更多對自我的篤定。

蔡紫和她這一代的主持人一直在面對這些問題:時代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主持人?除了報幕和串場,主持人還能承擔什麼功能?面對語態的變化、傳播從單向到雙向、人群間的區隔,主持人該如何自處?發揮的舞臺正在收縮,如何讓自己成為不可或缺的人?

「我覺得傳媒行業都是在做內容,我對好內容的渴望一直都在,一定是那種打動我、又需要我踮起腳來夠的東西,才讓我覺得有動力。我喜歡那種踮起腳尖的感覺。」

這不是一個針對宏大題目的嚴肅回答,它是蔡紫的個人選擇。《主持人大賽》奪冠,她內心挺平靜的,「因為你知道生命的消長、起伏,這份榮譽讓我感到特別的開心但不至於不知道自己是誰」,她也承認,這個冠軍讓她更自信了。

自信與自我懷疑,這些年,蔡紫在這兩種狀態間擺蕩。從電視臺辭職後,在製作公司那幾年,她位於行業邊緣,那種懷疑不由得加重了,而主持人大賽給了她很多鼓勵和能量。「那種能量對主持人來說特別重要」。對,還是那種「盲目」自信,它讓一個人在變化的環境中站在那裡,持續說話。

以下是蔡紫的口述,關於當下很多人正在面對的問題:如何在變動的時代保有自信。

文|金鐘

編輯|槐楊

2008年,我從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畢業,求職過程蠻順利,正式進入北京電視臺工作,22歲,就開始在北京臺主持一檔十年的老節目,叫《SK狀元榜》。這個節目裡,我經常跟一幫高中生學霸在一起,一群小小少年,乾淨真實,又有求知慾,對你的喜歡也都是特別真誠的。那時候我會去模仿上一任主持人春妮姐(徐春妮)的風格,包括髮型,哈哈。從模仿開始,慢慢找到自己的表達方式。

同時還做一檔節目叫《北京客》,輕訪談,請來一些明星還有各領域的人聊天,現場有觀眾,還有「寶貝團」,主要是大學剛畢業的學生,主持人就要方方面面照顧到,讓他們去交流,唱唱跳跳PK,把場面做得很熱鬧,氣氛好。我發現真的有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從一開始不知道怎麼控場、怎麼和嘉賓交流,到能夠讓他們盡興,到兩年後,我不需要拿著臺本也可以完成一整期節目了。同時錄像強度也非常大,有時候一天要錄四期甚至五期節目,錄完的回家路上,我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沒過多久,我辭職了。一是因為我有了孩子,那時他還很小,我希望能有一些時間陪伴他,二是因為我覺得自己或許也適合市場。在電視臺,我有一種確切的不自信,因為我對整個電視行業是不了解的——我很幸運,從傳媒大學畢業,一出來就站在臺前,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先做編導或記者,經歷一個曲線救國的過程,我根本不知道怎麼策劃節目、編片子。我想了解電視節目生產到底是什麼流程,知道了,心裡才有底。

出來了,發現和想像中很不同。

在電視臺,臺裡說你是主持人你就是主持人;到公司後發現,公司說你是主持人是不算的,生產節目的平臺要用他們自己的主持人,製作公司在這個層面處於弱勢。我經常被挑選。我覺得我還可以呀,為什麼不能讓我試試?有時候也覺得還是自己不夠好,常常沒自信,不知道明天在哪裡,也不知道主持事業還能不能持續下去。

這些年我主持過各種類型的節目,沒有太多選擇權,有節目就不錯了。2014年,剛好是綜藝大洗牌的階段,燦星這些公司出來後,開始了季播節目時代,不再有周播和直播這種可以持續輸出主持人的欄目。我們也跟一些衛視生產那種季播綜藝節目,在這些節目裡,我承擔的就是一些串場和播廣告的部分。還跟地面頻道做過娛樂串場節目,就是介紹電影、娛樂明星的播報節目,如果不上星,根本就看不見。

那種感覺……想到我在電視臺的時候,很少對別人說自己是電視臺主持人,害怕別人對電視臺主持人有刻板印象。但是當我離開電視臺,去了公司,我出去有時就會說,我以前在北京電視臺做主持人。對一個主持人來說,平臺很重要。

前兩年,我想過改行,做點別的事情。因為喜歡孩子,又喜歡博物館,我錄製了一些給孩子的博物館視頻故事,還有給孩子的全球博物館公益導覽,都是免費的。我想,不當主持人,至少做點有意義的內容吧。

也不是沒有退路,我還是可以選擇回到一個正統的電視臺,做一個日播節目,這些年還是有這種機會。但我的焦慮不是我需要一個電視臺來證明我還在崗位上,而是我想做好的內容,我需要一個真正讓我覺得有意義的節目,同時也希望自己配得上它。這種渴望一直在那裡,但行業已經變化了。

我進大學那會兒,是電視繁榮的時候,在那個年代學這個專業的人,一定對它充滿了夢想和渴望。我們大一大二那會兒經常去央視錄節目、當觀眾,心情澎湃,覺得每個人都有機會能成為有名的主持人。畢業後的幾年,電視依然繁榮,但是逐漸,我知道一些地市級電視臺的主持人沒有太多節目可做了。日播節目在減少,一個原因是錢。電視臺靠廣告生存,以前廣告商要投廣告,電視臺是首選,現在不是了,非常多元化,對電視臺來說,有限的經費肯定支持最後幾個最精品的節目了。我們04級播音系畢業近12年,現在留在省市級電視臺的還有,但越來越少了。

原來電視是信息特別重要的來源,一個新聞題材就像某個地方有一袋面,所有人都去搶這個面,誰搶到了就是獨家,牛;後來變成一袋面誰都能搶到,你做麵條我做燒餅,贏在解讀方式;現在又變了,到處是面,隨處可見,觀眾自己就能撿起來。如果關心哪個明星,通過他的微博和自媒體就能了解這個人,更生動更立體,還能直接私信交流。還需要那些傳統的明星訪談節目嗎?沒有了節目,又該怎麼呈現一個主持人的價值呢?

蔡紫獲得央視《主持人大賽》文藝類冠軍

對主持人的要求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前在晚會上做功能性的傳遞、穿接,是主持人很重要的工作,但現在電視的呈現方式很多,不需要主持人做這些了。有些節目甚至讓嘉賓和明星來串場主持,《爸爸去哪兒》裡面主持人李銳也是作為「村長」參與了遊戲,主持人不再是工具,而是一個鮮活的人。《主持人大賽》也是這樣,對這個節目來說,很重要的是你是個什麼樣的「人」,你秉持怎樣的價值觀。而不是你多麼口若懸河、無縫銜接。

每當行業巨變的時候,只有頂尖的人能生存到最後。

這是壓力,也是我繼續前行的可能。現在想想,電視臺和製作公司兼具的這種經歷,對我是件好事。不斷變化的節目不斷地向我提出新的要求,讓我沒有去適應任何一個模式,多少保留了一點稜角,反而獲得一點自由,也更為鬆弛——環境在變,我也可以變。

我一直記得那段時間,剛進大學時,一段灰暗的時間。大一要練吐字發聲,我從四川來,in、ing不分,l、n不分,就覺得自己專業怎麼這麼差。高考的學習壓力解除,一下子放鬆了,換了地域,大一上半學期長了15斤,有時挺自卑的。看我們班那些北方的女孩子,長得又高又美,發音又標準,我覺得自己,天哪,沒有優點,什麼優點都沒有。

直到大二暑假,系裡組織大家去電視臺實習,實習結束前,每個人都要錄製實習作品。帶我的一位江蘇市級電視臺的主持人姐姐給我穿上了她的西裝,幫我化了妝,讓我拿她的稿子出鏡播新聞。開學第一堂課看每個人的作品,大家看到我的作品時都挺驚訝的,有同學傳紙條誇我,課後有老師給我發簡訊鼓勵我……那也是我第一次發現,原來我上鏡是這樣子,原來主持人是一個綜合體,不只是吐字發聲和情感表達,還有她作為一個「人」給別人的感受,原來我還是有一些優勢的。那一刻,我找到了一點點自信心,一點點做主持人的感覺。

對主持人來說,內心的篤定挺重要的,你要自信,你才能站在臺前。那是我的開始,現在回過頭看,我發現那時我的自卑與自信,都是建立在與別人比較的基礎上。但現在我覺得,一個人的自信是你確定了自己的價值。一個成熟的社會應該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也可以滿足於這樣的角色,就像日本很多人守著一間小店,或者巴黎那些代代相傳的咖啡館,人在圓滿自足地做這件事,就像做主持人對於現在的我一樣。時間在你的靈魂中留下的印記,是你不能輕易察覺的,但它就是讓你變得不一樣,現在我知道,我可以站在那裡了。

圖源蔡紫微博

相關焦點

  • 踮腳尖的方法 踮腳尖的方法與好處
    踮腳尖的方法寶寶一小步,人生一大步!看到寶寶搖搖擺擺地踏上了學步的旅程,眼看自己很快要解放雙手了,老母親那個激動啊……可是,寶寶走路的樣子怎麼怪怪的?老是喜歡踮著腳,是發育不正常嗎……看到這種情況,很多媽媽可能已經腦補了一萬種壞的可能。
  • 踮起腳尖愛
    踮起腳尖,是努力的姿態。踮起腳尖,是優雅的姿態。
  • 養生補腎的小動作——踮腳尖
    今天介紹一個很簡單的養生補腎的小方法———踮腳尖,別看踮腳尖這個小動作,既可補腎強身,又可塑身瘦腿,有興趣的朋友們不防試試。踮腳尖是一個簡單實用的有氧運動,有益心臟、心血管健康,還能鍛鍊小腿肌肉,防止靜脈曲張。1.
  • 《糖豆人》踮踮腳尖怎麼玩 踮踮腳尖玩法技巧攻略
    有玩家表示感覺這關自己像踩在冰面上一樣,那麼這關有什麼技巧嗎?下面就給大家詳細介紹,希望能幫助到各位玩家~ 糖豆人踮踮腳尖玩法規則... 本次給大家帶來的是糖豆人中墊墊腳尖一關的技巧,這關的最大問題就是滑!有玩家表示感覺這關自己像踩在冰面上一樣,那麼這關有什麼技巧嗎?
  • 《糖豆人終極淘汰賽》踮踮腳尖地圖玩法介紹 踮踮腳尖地圖怎麼玩
    導 讀 在《糖豆人:終極淘汰賽》這款遊戲中有很多的小夥伴對於「踮踮腳尖」這張地圖的具體玩法還不是很了解,在實際遊玩過程中可能會吃虧,那麼就來看看「liyuanhui90
  • 每天堅持踮腳尖好處驚人,教你3個踮腳尖方法!
    踮腳尖可讓血液供給心肌足夠的氧氣,有益人的心臟、心血管健康,還能防止靜脈曲張。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避免損傷膝蓋,這對很多膝關節不是很好的老年人來說,是個不錯的鍛練方法。當我們踮起腳尖走路的時候,是前腳掌用力,前內側腳掌、足大趾在起支撐作用。而足內側有三條經絡經過前內側腳掌和足大趾,它們分別是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
  • 踮腳尖三分鐘,比運動1小時效果還好?該如何踮腳尖?
    其實有一項簡單的活動,不挑場地不耗費時間,很容易就能夠完成,並且鍛鍊的效果也不差,這項活動就是踮腳尖,若是你踮腳尖的方法對了,對身體的好處或許比運動一小時還要好,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踮腳尖三分鐘,比運動一小時效果還要好?對於剛開始運動的人來說,運動一小時身體的負擔比較重,人體若是運動的強度太大,身體關節部位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 樹上的遊戲使我踮起腳尖伸出手
    標題是「野味」,你可能會感覺不對,我也是,流行病似乎使「野味」味道變差,一夜之間從匆忙中避免。然而在我看來,遊戲也不同於肉和蔬菜,所以「素野味」應該不是問題,例如,五老峰山腳中結果實的野生枇杷是我在晨跑中遇到的唯一「素野」。
  • 《糖豆人終極淘汰賽》踮踮腳尖怎麼贏 踮踮腳尖快速獲勝技巧攻略
    導 讀 糖豆人終極淘汰賽這款遊戲中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關卡等著玩家們來挑戰,每個關卡都有一定的通關技巧,各位玩家們在面對踮踮腳尖這個關卡的時候,都覺得自己是憑藉運氣才能通關的
  • 《糖豆人:終極淘汰賽》踮踮腳尖怎麼玩 踮踮腳尖玩法介紹
    導 讀 《糖豆人:終極淘汰賽》是一款十分歡樂的綜藝闖關類遊戲,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玩過了,可能有的玩家對於踮踮腳尖要怎麼玩還不清楚,所以小編這次就為大家帶來了《
  • "踮腳尖三分鐘,比運動1小時效果還好?該如何踮腳尖?"
    其實有一項簡單的活動,不挑場地不耗費時間,很容易就能夠完成,並且鍛鍊的效果也不差,這項活動就是踮腳尖,若是你踮腳尖的方法對了,對身體的好處或許比運動一小時還要好,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其實踮腳尖是針對下肢的運動,能夠很好的促進腿部的血液循環,同時踮腳尖的運動量不大,也不用擔心會影響關節的靈活,因此有的人會覺得,踮腳尖三分鐘,比運動一小時的效果還要好,那麼在生活中,該如何進行踮腳尖運動呢?上班族可以坐著踮腳尖:很多朋友在平時,需要坐在電腦面前進行辦公,當人體在久坐的時候,下半身的血液循環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不少人身體會出現浮腫的情況。
  • 踮起腳尖才能夠到優秀
    如何讓自己脫穎而出,就需要不斷的努力學習拼搏上進,就像生活中,我們會習慣把好的東西放在高處,在沒有外界梯子幫助的情況下,想要夠到必須要踮起腳尖。我們所追求的優秀,也是一樣,踮起腳尖這個過程就是我們所需要付出的努力,這樣就能離夢想更近一步了。
  • 《踮起腳尖去愛你》醜陋的我俏麗的你,註定是場遲來的愛
    影片《踮起腳尖去愛你》的主人公高大帥,就遇到了這樣的難題,面對著心儀的女神,他各方面的條件都不佔優勢,自始至終弱勢的他,又會採取怎樣的策略,破冰逆襲並抱得美人歸?《踮起腳尖去愛你》的故事,圍繞著男女主人公高大帥和許樂薇而展開,他們倆一個是心懷創業夢想的中年人,另一個是剛步入職場的大學生,本是老死不相往來的兩個人,就在陰差陽錯之下奇妙的相遇了。
  • 沈以誠 踮起腳尖愛 伴奏/Juice WRLD The Weeknd Smile 伴奏 beat
    Track 14《踮起腳尖愛》作詞:小寒 作曲:蔡健雅原唱:洪佩瑜 電視劇《我可能不會愛你》插曲(洪佩瑜/ 2011年)「熟女魅力:再也沒有人,可以規定我們頭髮的長度。」穿越時間的間隙「青春重置計劃Part 3 劇好聽」熱門企劃全新季,重現全亞洲偶像劇金曲有的時候,說可能不愛你,是因為怕…——沈以誠 ×《踮起腳尖愛》由林依晨、陳柏霖、王陽明等人領銜主演的都市愛情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講述一對認識多年的好友
  • 踮腳尖的3種鍛鍊方式
    說起踮腳尖,很多人都會腦補芭蕾舞演員的動作,其實,我們普通人經常做這個動作,會給身體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 踮起腳尖,益壽延年:藏了800年的養生秘密被你發現啦
    當你踮起腳尖的時候,你的小腿肌肉會緊繃收縮,重複這一動作時,你的小腿肌肉會得到相應的鍛鍊和拉伸。然後慢慢踮起腳尖,將兩腳跟提起,感覺提到最大限度後,保持平衡,此時小腿緊繃,動作略停兩秒。然後兩腳跟先微微下落,做自由落體運動,在腳跟快要接近地面時顛足,讓身體產生一個輕微柔和的震動,沿兩腿上傳到上半身。在你的踮腳開始熟練時,你可以配合著做提肛運動效果更佳。即抬腳時,緩緩吸氣,提肛收腹;落腳時,慢慢呼氣,會陰部放鬆。具體的提綱運動動作要領,可以參考《太羞恥了!
  • 踮腳尖這麼簡單的小事,有大功效!
    踮起腳尖時,雙側小腿後部肌肉每次收縮時擠壓出的血液量,大致相當於心臟脈搏排血量。所以,當你工作、學習、下棋、打牌、玩電腦或久立不動時,最好1小時左右做1次踮腳運動,可使下肢血液回流順暢。而且,踮腳運動時還可以活動四肢和頭腦,消除長時間用腦集中及突然站立而眼前發黑、頭腦發暈的毛病。
  • 每天堅持踮腳尖,身體或出現這些好處,教你幾招,讓你正確踮腳尖
    而踮腳尖就是一種運動方式,雖然踮腳尖很簡單,並且強度也不大,不過堅持做的話,也會有許多的好處。下面就介紹一下每天堅持踮腳尖,一個月之後身體會有哪些改善。每天堅持踮腳尖,一個月之後身體會有哪些改善?抵抗力提高。堅持踮腳尖一個月後,大家就會發現自己的身體變好,身體的抵抗力也會提高。
  • 每天堅持踮腳尖,好處多得驚人!
    其實踮腳尖是有好處的,下面小編來告訴大家踮腳尖有哪些好處,一起來看看吧!生活中,很多需要長時間坐著或站著的人,都容易出現雙腳麻木、酸脹的情況,更甚者導致下肢血液靜脈血張。這是由於長久保持同一姿勢,促使下肢血液回流不順暢所引起的。而經常踮腳尖,很大程度上能幫助改善下半身血液循環,又可以讓心率保持在每分鐘150上下,無形中鍛鍊了心臟。
  • 踮起腳尖愛一個人,是很不現實的
    就像席慕蓉寫的,「在一回首間,才忽然發現,原來,我一生的種種努力,不過只為了要使周遭的人都對我滿意而已。為了要博得他人的稱許與微笑,我戰戰兢兢地將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中途,才忽然發現,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條不能回頭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