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小學生落水溺水事件層出不窮,安全教育年年做,但總有孩子出事兒。遊泳館推出青少年暑假遊泳班,打出的廣告語也很勵志:防溺水最好的辦法就是學會遊泳。
趁著有家長在群裡吆喝組團帶娃學遊泳,我也跟著報名。我的孩子生性膽小,這一點我很清楚,所以我乾脆母女倆一起報名學習。報名之前,徐州有個遊泳館孩子學遊泳期間溺亡,看得我揪心害怕,跟孩子一起報名,也有照看孩子的意思。
從基礎班蛙泳開始學,一個班十幾個人,有家長也有孩子,反正無論年齡大小,起點都是零基礎。我最壞的打算就是我順理成章學會了遊泳,而我的女兒只是交錢玩水。
第一節課,她不敢下水,嚇哭了。
第二節課,我先下水,多次鼓勵她,她下水後有點小激動和興奮,雙臂帶著水袖,抱著我不放,喜歡讓我帶著她在水裡走來走去。
從第三節課開始,她就開始期待上遊泳課。但是,她期待的不是學遊泳,而是可以帶著水袖漂在水中飄來蕩去。因為她不敢在水中練憋氣,因此,今年的遊泳課她就只能帶著水袖在水裡「收翻蹬夾」練青蛙腿。
因為我在場,遊泳教練對孩子很客氣。那些家長不在場的孩子比較慘,被教練訓斥是每節課必有的菜。訓練動作練得不到位挨熊,訓練期間玩耍走神兒挨熊,最冤枉的是膽小又聽不懂教練話語的孩子,被熊的次數最多。我聽著感覺很心疼。
沒錯,有的孩子也就是六七歲的光景,對教練的授課理解不到位,這一點我女兒也跟我說過:「媽媽,我聽不懂他在說什麼。」當學生懵掉發呆的時候,教練就誤以為是孩子不聽指揮。
遊泳課進行期間,我遭遇了生理期,便跟教練請假,請求跟下一期學員接著續課。巧合的是我在下一期課程裡,遇到了一個學遊泳略顯笨拙的成年女學員,練來練去,教練讓她上岸休息,聲稱「自己看都看累了」。
閒聊之中,遊泳教練開始抱怨:「我都想不明白,你的教師資格證是怎麼考的?有用這麼簡單,你就搞不定了?」原來這個女學員是某個藝術院校的老師。我聽完教練的抱怨,內心複雜。教育者不懂教育規律,這可真是學生的悲哀。
遊泳教練可能覺得學遊泳跟學畫畫沒有區別,都是學習嘛,但是他不懂人的智力類型有區別,人的先天氣質不同,人的智力結構不同,天賦是有差異的。
我讀央視著名主持人王小騫的書,發現她跟我是一樣的偏科生,高中數學不及格,她比我還要慘,居然能考出20多分的成績,大學只好報考了北京廣電(現在的中國傳媒大學),因為有人告訴她播音系不看數學分數。
一個人的基本智力類型可以分為7種,分別是:語言智力、數學邏輯智力、空間智力、音樂智力、肢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省智力。
我猜那個藝術院校的女老師可能攝影、繪畫等方面有很高的審美水平,但是她的肢體協調能力未必就像體育特長生那麼好。
教育者在教授課程時,一味強調努力程度,而不看學生的智力類型,就抱怨學生不努力,或者冷嘲熱諷質疑別人在其他方面的實力,這是無知的表現。我把人的智力類型問題跟教練科普了一番,他不好意思笑笑走開了。
由此我聯想到在家庭教育過程裡,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這個教育者,也應該懂得孩子具有獨特性,應該尊重孩子的先天個性,因材施教。著名親子教育專家林文採,在她的著作《心理營養》一書中,詳細論述了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性格傾向來養育孩子,順應規律,養育過程則可以事半功倍。
林文採認為,人的天生氣質可以分為四大類型:樂天型、憂鬱型、激進型、冷靜型。每一種氣質類型都有優缺點,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優缺點來科學應對,揚長避短。
偏偏有的父母不懂孩子,當遇到解決不了麻煩時,第一反應是:「這個孩子怎麼會這樣?」或者「我養老大的時候,用這個方法沒問題,到了老二這兒怎麼就不行了?那一定是老大有問題。」家長不自我反省和檢討,而是責怪孩子為什麼懦弱、懶惰、暴躁?可惜,孩子有口難辯,自己明明是一條龍,父母卻用飼養孔雀的辦法去對待他,還要責怪他不懂體恤。
作為一個教育者,因材施教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塊什麼材料。先觀察孩子,根據孩子的先天氣質因材施教。讓孩子在優點裡發展自信和能力,在缺點裡學習自我接納和情緒管理。不隨便給孩子貼標籤,不抱怨不打擊。根據孩子的需求,給他們最適合的營養。這樣的養育,父母少了辛苦和折騰,孩子多了自由和歡樂,親子關係和諧,家庭教育才有助於孩子未來騰飛。
比爾蓋茨成功靠拼爹媽財力?教育是接力賽:蓋茨的姥姥也很強悍!
樊錦詩寫信鼓勵北大考古女孩,這就是真相:孩子遇見誰就會變成誰
拒絕幼小銜接,讓孩子輸在小學,鄭淵潔女兒高考徵服6所美國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