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元的牛排,除非是街頭的牛排杯,或者五六線縣城小店。否則是吃不到的。
什麼是牛排杯?就是一種這樣的街頭小食,上面是牛排+零食,下面是飲料。這麼一杯價格在15元左右。牛排很小一塊,大部分這種都是拼接牛排,高檔的牛排杯極其稀少。
很多人對牛排杯有興趣,大約2015是出現的一種街頭邊走邊吃邊喝的餐飲形式。那個黑管子直接喝飲料,直接用小叉子吃上面的零食。對逛街愛吃零食的群體有一定吸引力。目前沒有形成強勢的牌子。 成本很低,就是一個電餅鍋,炸薯條的鍋,就能開。15塊錢,有肉有薯條有蔬菜有飲料。也算不錯。
拼接牛排就是碎肉,通過食用膠粘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塊,然後這個整塊再切片,就是我們常見的淘寶上賣的便宜牛排了。
如果整個用料都是正規的,那這個肉其實是安全的,只是沒有原切牛排好吃罷了。
所以說,牛排是不折不扣的複雜商品,所謂的複雜商品簡單來講就是外行很難看透它的價格。然而今天,小編就簡單告訴你這些因素對價格影響的依次排序。
產地和牛種最難講,因為都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川普說美國牛肉好,澳洲人說澳洲牛肉好,紐西蘭人說紐西蘭牛肉好。
說某個國家牛肉好,肯定會有一批反對。
所以只說相對公認的結論。
日本排第一(大約沒人不服)
澳洲排第二(估計有人不服)
加拿大美國紐西蘭和其他國家第三梯隊(大批人表示不服)
2、牛種
牛種比較好說,日本和牛最貴,安格斯次之
和牛說:這被人吃的第一誰愛當誰當!
3、部位
牛排部位對其嫩度和多汁程度影響巨大。牛是肌肉極其發達的動物,肌肉的發達使得它純肌肉的部位嚼起來口感比較枯燥,硬,柴。比如牛腱,牛腱只能水煮很長時間才能達到人嚼的動的程度,這還是要在切薄片的情況下。
吃牛排一般都是或煎或烤,就是要吃它的嫩和多汁。所以肌肉非常發達的部位不適合做牛排,純牛油自然也不能做牛排。於是呢,西餐廚師選出了各種精選牛排都是既有肌肉,但是又是運動量不大的肌肉。
例如常見的好牛排西冷、菲力、肉眼都集中在牛的背部,背部肌肉只在牛轉向的時候用的到,運動量很低,所以這部分肉非常適合做牛排。
4、谷飼天數和等級
谷飼天數和等級有很大的關係,一般情況下,谷飼天數越長,等級越高。也就越貴。
按照澳洲的分法,純草飼牛最便宜,谷飼100天高一些,150天一般能到M3了,M4是個分水嶺。
M5以上通常是和牛才有的等級。
上面這個圖是日本的牛肉等級參考圖,就是等級是靠肌肉間的星羅棋布的脂肪點來判斷等級的,脂肪點越多,肉品的等級越高。
其實,核心觀點是什麼呢?
牛排外觀決定等級,牛排等級決定價格,線上要想買的放心,最好能看到實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