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上世紀30年代的山東省青島,只有老青島才懂的城市記憶

2020-12-14 百家號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30年代的老青島照片,相信這些老照片都是大家第一次見到,現在的青島發展的特別不錯,但是當年的青島已經漸漸模糊,希望這組老照片能帶你找回當年的老青島的模樣。

圖為泰安路雲南路天橋,在當年的時候這座橋的名字還叫「定安橋」,從圖中來看當年的這座橋的建築特色還是很不錯的。這座橋的建立方便了青島人民的出行,也讓各地的聯繫也更加緊密。

圖為上世紀的中山路,也就是現在天真照相館,圖中的交通指揮員造型還是挺有趣的,圖中後面的建築也很有特色,如今這裡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圖中所展示的道路為河南路,曲阜路路口,從這張照片上還可以看到當年的東萊銀行,照片中右側建築至今還在,可以說保存到現在真的很不容易。

圖為中山路中段,右邊的建築為山東大戲院,國華銀行,這座建築也一直保存到了現在,讓我覺得很神奇的是以前的中山路以及四周非常乾淨,而且還沒有亂搭亂建。

圖為上世紀的萬字會,這座建築在上世紀30年代建設,一直到40年代初期才逐漸完工,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這裡為當年的青島圖書館,不過現在已經成了美術館。

圖為上世紀的青島銀行公會,這座建築是在上世紀30年中期建立,如今這座建築依然還在,以前毀掉的沒法挽救了,但願照片上的這些建築能好好保護吧。不知道看到這組老照片,有沒有勾起你以前的美好回憶呢

相關焦點

  • 老照片:上世紀30年代山東青島,中山路,聊城路,第一海水浴場
    在我以前收集的老照片文件夾中,突然發現了一組關於上世紀30年代的青島老照片,當年日本人佔領青島時的老照片,也許這組照片數量不足,前幾年的時候我就找到了幾張,現在分享給大家。如今現在的青島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於以前的青島經過拆建後也變得非常模糊,圖為當時的青島中山路,別問我是怎麼知道,因為照片左上角寫有青島中山路,哈哈,從圖中來看,當年青島的建築真的很不錯,而且也很有特色,道路也非常寬闊。
  •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
    隨著流逝的歲月,讓我們再去找尋那些深埋於記憶中的老品牌情懷.「青食」牌餅乾是青島食品廠生產的一種傳統餅乾,幾乎是青島人共同的童年記憶,上世紀60、70年代甚至90年代出生的童年記憶裡,「青食」餅乾成為了他們兒時最美味的留念,伴隨了幾代人成長。
  • 老照片:上世紀80年代的青島,老火車站太有特色,中山公園很經典
    後來我陸陸續續得知了一些青島當年的發展路程,中山路最繁華的時候是70年代後期至整個80年代,到90年代己經開始走下跛路了。因為當時的臺東三路也就是現在的臺東步行街己經初步形成了青島新的商業中心。圖為80年代的威海路消防站,這個消防站可能是唯一沒有變化的消防站了。
  • 青島春和樓:透過魯菜味道 感悟青島變遷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日訊 提起青島的老味道,不少人會想到春和樓的香酥雞。歷經7代名廚的傳承發展、擁有120年烹飪歷史的「香酥雞」,2016年成功入選「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找尋老街裡的記憶——你還記得老青島那段順口溜嗎?
    如今,這其中的一些老字號已經消失,但對於老青島來說,那都是難忘的記憶。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跟著歷史的腳步,再次回望那些在島城歷史上留下濃濃一筆的百年老字號。盛錫福帽店創辦於1911年。創辦人劉錫三,山東省掖縣沙河鎮人,家中世代務農,幼讀詩書,粗知禮儀。
  • 老照片:上世紀80-90年代河南省漯河市,一代人的美好記憶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八十年代河南省漯河市老照片,在過去的時候漯河還屬於許昌地區,現在的漯河發展還算不錯,但是您對於以前的漯河你還有印象嗎?這組老照片承載了一代人的美好記憶,希望這組照片給你帶來昔日美好的點點滴滴。
  • 青島:老樓改造市民安居 小夢想託起城市大藍圖
    經過老樓院整治後,開封路15號院的老樓舊貌換新顏。 在小區內的涼亭裡,李桂珍(左一)給鄰居們看手機裡小區整治前的老照片。人物篇李桂珍:一位40後老青島的安居夢最近幾日,青島已然有了夏天的味道。清涼的風吹過鬱鬱蔥蔥的草木,大街小巷瀰漫著初夏的生機與活力。位於開封路15號、有著60多年歷史的老樓院,也告別舊貌,煥發新生。
  • 青島城市記憶:延安路大轉盤,曾經的老臺東地標
    上世紀30年代中葉,青島的交通規劃中建設通往市外的交通要道有4條。其中的天門路,從登州路開始修建,計劃通到張村,道路規劃有30米寬,是當時青島最寬的道路。可惜的是,當道路修建至南仲家窪時,盧溝橋事變爆發,工程被迫中斷。日本佔領青島之後,將天門路改稱興亞路,建國後又改名為延安路。之前的2路電車臺東總站是在臺東一路與延安路相交處,然後沿著大轉盤調頭轉彎。
  • 難忘的青島糖果冷食廠,老糖紙上的美好回憶!
    可是在我的童年七十代,糖果對於孩子們來說還是一種奢侈品,一般只有逢年過節或者有人結婚時才能吃到。記得那時吃完糖果,還會將糖紙仔細地清理乾淨,小心地珍藏著,過些天拿出來看看,仿佛還能回味吃糖時的樂趣。每當想起童年的滋味,最深切的不是味蕾的記憶,而是對童年時光的流連和回味。總是停留在我們記憶最柔軟的地方,而那些念念不忘的糖果則是最為甜蜜和溫暖的那個部分。
  • 青島公交113歲,全國「最老」公交線路
    ,見證城市成長和感受時代變遷。2路電車發展史,就像青島城市發展的縮影。  「青島公交車票大體可以劃分為解放初期、上世紀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紀六個階段,車票變革原因,一個是車票價格的變動,一個是企業名稱的變化,這也從一個側面展現了社會經濟和公共運輸的發展變化。」
  • 青島中山路劈柴院,逐漸老去的青島記憶
    劈柴院誕生於青島開埠之初,建於1902年,因為這裡曾經有為大窯溝窯爐燒制磚瓦供應劈柴的市場,故被稱為劈柴院。走進劈柴院,就能看到牆上掛著的劈柴院簡介。劈柴院從建立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可謂是見證了青島的百年風雨歷程,承載了幾代青島人的記憶。
  • 青島公交113歲啦,全國「最老」公交線路展出百年老檔案
    與此同時,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高秀霞也在活動現場捐出了她參加第29屆北京奧運會聖火傳遞時所用的火炬,這些老物件都給這次的公交檔案展增添了許多不同時代的特色。從多拉快跑到舒適環保 公交老駕駛員談「巨變」透過檔案,不僅能認識這些「素未謀面」的公交「古董」,更能在青島公交車的升級蝶變中,見證城市成長和感受時代變遷。
  • 大鮑島老街區:雕刻記憶中的青島老街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關於大鮑島老街區的記憶,一千個人有一千種感受。尋找時光的源頭,赫然發現,原來這裡曾是青島的首善之區,是青島城市化進程的第一步,是地道青島人記憶的開端,是這座海濱城市物質與文化的母體之一……
  • 青島城市記憶:1972年,西哈努克的青島之行
    1972年8月13日,西哈努克偕夫人莫尼克一行29人,在時任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徐向前及中國駐柬大使康矛召等人的陪同下,由濟南乘專列抵達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訪問、休假。受到了青島市黨政負責人、駐青部隊及首長的熱烈歡迎,學生們為西哈努克國王和夫人獻了鮮花,西哈努克和夫人等下榻於迎賓館。
  • 青島的名牌不只有鈣奶餅乾和嶗山可樂,這些洋氣的品牌是只屬於老...
    信報君說兩句她們,是難忘的老品牌、老味道;她們,是陪伴了我們幾代人的記憶;她們,或已黯然消失,或名字變換;她們,或仍在低谷,或已浴火重生。不管如何,都是老青島不應忘卻的記憶情懷。再次看到她們的舊影,會勾起你或多或少美好的回憶。
  • 老照片:上世紀30年代的老徐州,感受徐州發展的大變化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30年代的民國時期老徐州照片,這組照片有兩張經過了修復,改革開放40多年,徐州的發展可謂是蒸蒸日上,但是對於以前的徐州已經漸行漸遠,這一組民國時期的老照片記錄了當年徐州的本來面貌,有許多景點現在已經看不到了。
  • 老照片:上世紀80年代的湖南省長沙市,長沙南站拆除很可惜
    今天帶來的是上世紀80年代的湖南省長沙市的老照片,改革開放40多年,如今的長沙發展的非常好,但是對於以前的長沙,你還有哪些印象呢?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些老照片感受一下當年長沙的魅力。圖為上個世紀80年代的長沙南站,這座南站可以說是承載了一代長沙人心中美好的記憶,這裡見證了當年老一輩長沙人的悲歡離合,如今隨著時代進步,城市發展,這裡已經被拆除。
  • 青島影像:明信片中的城市記憶——滄桑老街(上)
    今天,再度審度這些百餘年前的畫面,我們發現,這些在當時或許皆因商業目的而為之的郵品,卻在有意無意中,成為現在我們解讀這座城市在某個歷史時期許多細節的重要依據和載體。通過這些沉澱著歷史的老明信片,你可以管窺到這座城市發展旅程當中的某些片段。
  • 沉澱百年繁華蝶變迎新生 臺東承載幾代青島人的青春和回憶
    當我們翻開青島的歷史,閱覽臺東的回憶錄,會發現作為青島商業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臺東承載了幾代青島人的青春與回憶。臺東的熱鬧已經延續百年「以前我們稱呼臺東叫『東鎮』。 」今年81歲的於先文是臺東街道的老住戶了,從上世紀四十年代開始,他便和家人生活在臺東。正如他所說,「東鎮」是老青島人對臺東最早的稱呼。
  • 這些老物件,曾是青島人爭相炫耀的「稀罕物」!
    青島是一個品牌城市除了海爾、海信、青啤、雙星、嶗礦大家耳熟能詳的品牌還有一些藏在青島人記憶深處的老品牌比如金錨牌手錶、金鹿牌自行車、鷹輪牌縫紉機、青島牌電視機、馬牌「口子油」等等這些老品牌雖然大部分已退出歷史舞臺但它們從未被青島人忘卻是永遠的城市記憶上周已經帶大家重憶了一些老品牌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