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城市記憶:1972年,西哈努克的青島之行

2021-01-12 中國管科院德育中心

1972年8月13日,西哈努克偕夫人莫尼克一行29人,在時任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徐向前及中國駐柬大使康矛召等人的陪同下,由濟南乘專列抵達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訪問、休假。受到了青島市黨政負責人、駐青部隊及首長的熱烈歡迎,學生們為西哈努克國王和夫人獻了鮮花,西哈努克和夫人等下榻於迎賓館。

迎接西哈努克可謂「盛況空前」,「在那個時代背景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不多,來青島的外國領導人更少。」西哈努克能來,的確是值得慶賀的大事。據相關資料記載,西哈努克來青當天,島城許多少年兒童向西哈努克夫婦獻上了鮮花。為了迎接西哈努克,青島市區主要街道懸掛了橫幅標語。火車站前的站前小廣場上鑼鼓喧天,近萬人夾道歡迎。正如《青島市志》記載,外賓在青島火車站受到一萬多名群眾的熱烈歡迎。

在青島,西哈努克一行登上編號為051的艦艇,在碧波萬頃的海面上觀摩了北海艦隊精彩的海上編隊表演。據部隊領導介紹,西哈努克乘坐的軍艦由我國自行研發製造,是一艘具有當時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艦艇,當時正在進行海上試驗,尚屬秘密軍事項目。能夠向一個外國元首展示並向世界公開報導,在新中國歷史上實屬罕見。

西哈努克在青期間參觀、遊覽了棧橋、魯迅公園、水族館、第二海水浴場等景區,參觀了青島啤酒廠、貝雕廠等幾個具有當地特色的工廠企業。在青島啤酒廠,西哈努克興致盎然地參觀了青島啤酒的生產過程,並稱要讓柬埔寨人民也喝上青島啤酒。

遊覽棧橋

遊覽青島海濱

遊覽魯迅公園

參觀水族館

參觀青島貝雕廠

參觀青島啤酒廠

品嘗青島啤酒

參觀丹山生產大隊

果園內摘蘋果

西哈努克一行還專程到丹山生產大隊參觀,丹山因盛產蘋果遠近聞名,為西哈努克準備的蘋果和玉米都是20天前在果園選好的,還專門做了記號。為了迎接貴賓,村民們做了精心的準備,為了保持蘋果新鮮,在西哈努克當天來時才去果園採摘。蘋果上分別印有「中柬人民友誼萬歲」的字樣,這也是提前準備的。

在丹山品嘗新鮮的水果

西哈努克訪問青島期間在丹山公社參加歡迎儀式時就坐(從左到右嘉賓分別為: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徐向前、柬埔寨政權副總理兼外交部長英薩利、山東省革命委員會主任楊德志、西哈努克、莫尼克公主、丹山革命委員會主任的陳崇剛、青島市革命委員會主任劉眾前)

為了迎接西哈努克,隊上組織了幾百人的迎接隊伍。當時歡迎隊伍主要由少先隊員組成,統一著裝手持鮮花。村裡比較貧困,村民只能在田間地頭的樹蔭下擺上幾張長條桌和長凳,而西哈努克夫婦和英薩利等柬埔寨貴賓團的貴賓們也很隨和地在這簡樸的「自然客廳」裡欣然就座。

結束在青島的訪問

在青島逗留了一周後,直到8月20日,西哈努克才戀戀不捨地結束了對山東的首次訪問回到北京。

通常在人們的印象中國王的形象總是威嚴的君主,只能對他頂禮膜拜,山呼萬歲。而眼前這位國王身份的中年人卻是一位風度翩翩而又和藹可親的紳士,他在人前總是微笑著雙手合十,面帶笑容地向周圍人致意。面對此情此景,在場第一次見到西哈努克的記者頓時解除了拘謹的心理,爭先恐後上前搶拍、抓拍……

每當回想起那次與西哈努克的山東之行,總會有一種揮之不去的特殊情感縈繞在心頭,令我至今難以忘懷。

原文由鄧勤口述、陳敬剛整理,源自齊魯晚報。(來源青島城市檔案論壇 整理:何良慶)

相關焦點

  • 西哈努克曾兩度來青島 參觀青啤品嘗丹山蘋果
    根據記載,1972年8月13日,西哈努克偕夫人莫尼列一行29人,在時任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徐向前及中國駐柬大使康矛召等陪同下,由濟南乘專列抵青訪問、休假。時隔17年的1989年6月3日,西哈努克再次來到中國。此番他的身份已經由國家元首變為了民主柬埔寨主席。   在青島文史專家魯海的記憶裡,上世紀70年代迎接西哈努克可謂是「盛況」。
  • 城陽丹山曾是青島老十景之一
    丹山曾是旅遊勝地  1936年,青島第一次評選出可以代表青島風光最高水準的十個景觀,稱為「青島十景」:「飛閣回瀾、琴嶼飄燈、匯濱垂釣、會崎松月、燕島秋潮、東園花海、登瀛梨雪、丹邱春賞(指丹山)、湛山清梵、穹臺窺象」。此後的數十年間,青島(老)十景一直被賦予著青島景色,乃至青島文化排頭兵的角色,青島老十景也出色地履行了自己的使命。
  • 青島影像:明信片中的城市記憶——滄桑老街(上)
    由於自1898年秋天就開始實施的建築規劃中只對城市不同地區的用途做了明確的規定,在建築設計方面,並沒有對藝術風格進行嚴格限制,因此,世紀之初的廣西路便成為建築師們張揚激情、展示個性的試驗場。這其中較為著名的建築有博德維希綜合樓、膠澳皇家郵政局、祥福洋行地產公司綜合樓、德基洋行商業綜合樓、賚壽藥行、侯爵飯店和吉利百貨公司等。
  •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
    在老青島的記憶裡,有一種家鄉酒會常掛在嘴邊。記憶中的那縷酒香,不僅是對曾經那段歲月的深深眷念,更是酒中所承載的幾代人的深厚記憶。即使它曾經消失了很多年,但提起它,依舊是滿滿的話匣。她,就是我們青島的本土名牌——棧橋白酒,那些年的棧橋老白乾,是老青島心中一份珍貴的記憶情懷。
  • 三十年城酒共生 青島啤酒節超級流量IP講述城市發展與記憶
    30年過去,青島啤酒和青島國際啤酒節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青島與世界乾杯」已成為這個城市的獨有性格。今年6月份,時隔30年後,在青島國際啤酒節資深顧問林醒愚的發起組織下,部分參與1991年首屆啤酒節籌辦的親歷者齊聚當年的老會場中山公園。回憶起青島國際啤酒節的往事,感慨於一個企業、一座城市和一個國際盛會結下的不解之緣,也是從1991年開始,青島啤酒和青島城市走上了時代發展中互動融合的「加速」軌道,成就了今天青島國際啤酒節的盛世。
  • 大鮑島老街區:雕刻記憶中的青島老街
    對於我而言,從2004年第一次踏上青島這片土地時,就驚詫於這裡的起伏地形,總害怕公交車溜車;當幾經曲折找到濰縣路上的半島都市報社時,再次驚詫,曾經實習過的報社大都高樓大廈,氣派非常,而這裡的小門頭連旁邊的商店都不如,窄小得勉強能容兩人通過。然而,經過考量,我還是放棄了北京和石家莊兩家媒體的邀請,留在這裡,可能因為海,可能因為城市的新鮮,可能因為緣分。
  • 【書摘】青島吃貨必讀《記憶的饗宴》
    不管多麼普通的食物,都是從歷史長河之中延續下來的,餵養了一代一代的人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童年採摘的野果,烤的地瓜黃豆,在求學的道路上吃過的青菜和鹹菜,經過多年漂泊在青島這個城市定居之後,吃過的海鮮和水果,都是一段一段消逝的往事。在書寫和回憶中,各種各樣的食物,多了一些歲月發酵之後的味道。 記憶是一根柔韌的線索,將酸甜苦辣的時光碎片串聯在一起。
  • 情報站|青島全球推介「帆船之都」城市品牌 邀世界奧運城市揚帆青島
    為探討世界奧林匹克城市聯盟現在及未來發展,深化奧運遺產開發利用,共享奧運發展成果,藉助國際奧運交流和國際帆船運動平臺,全面深化青島「帆船之都」城市品牌綜合優勢,開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休閒體育發展帶,應世界奧林匹克城市聯盟、加拿大蒙特婁市政府、美國普萊西德湖村市政府邀請,青島派員赴加拿大蒙特婁參加了2017世界奧林匹克城市聯盟峰會暨第四屆智能城市與體育峰會,並赴美國普萊西德湖村市走訪並學習冬奧會場館後續開發利用情況
  • 記憶中的青島廣東路
    侯修圃 /文我認識青島,是從廣東路開始的。1952年春,我從老家來青島治眼疾,就住在廣東路2號姐姐家,一住兩個月,對市北區有了初步的印象。1957年我來青島讀高中也是住在這裡,直至1960年搬到四川路為止。雖然4年的時間並不長,但我對廣東路的一樓一院,還是了解的,不過時間久了,記憶有些模糊。
  • 青島中山路劈柴院,逐漸老去的青島記憶
    劈柴院誕生於青島開埠之初,建於1902年,因為這裡曾經有為大窯溝窯爐燒制磚瓦供應劈柴的市場,故被稱為劈柴院。走進劈柴院,就能看到牆上掛著的劈柴院簡介。劈柴院從建立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可謂是見證了青島的百年風雨歷程,承載了幾代青島人的記憶。
  • 山東城市觀察|中山路能否承載青島百年新未來?
    原標題:山東城市觀察|再提改造,中山路能否承載青島百年新未來?6月9日晚,山東青島市南區中山路上有一處地方擠滿了人。伴隨著數十部手機、相機按下快門的聲音,建於1986年的中山路人行天橋正式開始拆除。而這一拆除,也標誌著百年老街中山路,從此邁上新旅途。
  • 地下青島,蝶變之道|從地下街到地下城:青島重塑城市深度與厚度
    除了對地下資源的有效利用,建設地下商業空間也為時尚城市增添了活力。目前,青島國際時尚城的建設步伐逐漸加快,並提出要用市場化方式運作,深入挖掘時尚產業新業態。地下商業空間是一座城市商業發展的寶藏,對於青島來說,地下商業空間亟需涅槃重生,成為時尚城市的新地標。
  • 青島,是一個充滿異國情調的城市,讓你見識下魅力青島
    中國有很多美麗的沿海城市,如北方的明珠大連,海上花園廈門,東方夏威夷三亞等,三面環海的青島也是中國最具魅力的沿海城市之一,青島以其獨特的歷史形成了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景觀,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青島是個多邊化的城市,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名氣,東方的瑞士是新都市的品牌之一,在這裡或多或少能感到魅力,一望無際的大海矗立在巍峨的青山上,浪漫的譚橋碼頭矗立在可愛的青島,景色處處都貢獻於城市的獨特之美,青島另一個名字是帆船之城,青島水產資源的獨特之處是青島帆船運動的發源地,有著悠久的航海歷史,是中國帆船運動的發源地。
  • 青島特色5小吃,從小吃到大,青島孩子們獨特的童年記憶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有一些小吃,從小吃到大的,讓我們來看看青島小夥伴們的零食。青石鈣奶餅乾青石鈣奶餅乾是青島和小孩子們的童年記憶,我們吃了他長大。我們的孩子青島在代喝了嶗山可樂長大滴,那時候,暑假期間,爸爸媽媽的單元將變熱,嶗山可樂將是我們的幸福仙水~嶗山可樂、相比較和其他可樂的味道略帶甜味,相比較和其他可樂的甜度有點甜,因為加入了大棗和其他中藥成分,當小時候喝嶗山可樂時,氣沒有可樂強。
  • 盤點青島最好的小學,孩子在青島讀書的家長必看!
    青島隸屬山東省,是世界啤酒之城、世界帆船之都、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國家衛生城市,被譽為「東方瑞士」,因古代漁村青島得名。教育為先,孩子讀書尤為重要,為了在青島市讀書的孩子選擇一所好的學校讀書,特為大家提供一份比較權威的參考。好的學校不管是從師資力量還是教學質量、學校管理都一般比較具有優越性。
  • 青島城市記憶:延安路大轉盤,曾經的老臺東地標
    上世紀30年代中葉,青島的交通規劃中建設通往市外的交通要道有4條。其中的天門路,從登州路開始修建,計劃通到張村,道路規劃有30米寬,是當時青島最寬的道路。可惜的是,當道路修建至南仲家窪時,盧溝橋事變爆發,工程被迫中斷。日本佔領青島之後,將天門路改稱興亞路,建國後又改名為延安路。之前的2路電車臺東總站是在臺東一路與延安路相交處,然後沿著大轉盤調頭轉彎。
  • 青島城市記憶:三大餐飲名樓之一,黯然消失的臺東聚福樓
    所聘廚師系烹飪之鄉福山縣的高手,菜餚選料講究,廚師刀工精湛,以烹製魚翅、海參、燕窩等見長,還有紅燒加吉魚、椒油菠菜、奶湯菜花、西施舌等膠東口味菜餚,極為誘人。聚福樓的高湯頗為有名,在整桌酒席上一般只用高湯而少用其它調味品。身為偽滿洲國總理大臣鄭孝胥往來青島多次,鄭孝胥在青島時,早期常在春和樓會客,後期主要在聚福樓聚餐。
  • 嗨遊青島,感受青島年味,探尋膠東民俗,中外敞開交流
    半島記者 劉紅感受青島年味,探尋膠東民俗,中外敞開交流,共為島城代言。1月4日至16日,由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嗨遊青島——外國人過中國節」活動圓滿落幕,來自上合國家、歐美日韓等20餘個國家近40名國際友人和20組中國家庭,全程參與青島傳統文化和春節民俗體驗。
  • 找尋老街裡的記憶——你還記得老青島那段順口溜嗎?
    一年家鄉受災,農田歉收,鄉裡人四處謀生,他也離鄉去青島。民國元年(公元1911年)錫三開了家盛聚福小帽店,苦心經營了六年,獨自開張了盛錫福帽店,這店名取得也有講究,「盛」取買賣興盛之意,「錫」和「福」均取自劉錫三的大號和乳名。 二三十年代,先後在南京、上海、北京、瀋陽、青島和武漢等地設立20多家分店。
  • 青島市北區發布首批「六個100」歷史文化記憶單位
    中國山東網青島8月22日訊 8月21日上午,青島市市北區召開媒體通報會,正式發布首批認定的「六個100」歷史文化記憶單位。媒體通報會首先由文旅推進中心負責人介紹了市北區打造百年青島(市北)歷史文化「個十百千萬」工程首批「六個100」歷史文化記憶單位的總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