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5點起床15年,真正的價值不在於早起

2021-02-21 灼見

01

美國作家達蒙·扎哈裡亞德斯在《清晨高效能》一書中,回憶了在亞馬遜工作時的晨間慣例。

凌晨4點起床,給自己倒杯咖啡,開始整理和回顧前一天的銷售數據,大約5點半,衝個澡,穿好衣服,然後去星巴克,從6:00-7:45在星巴克寫作,再去辦公室上班。

這樣的晨間慣例,不僅讓他完成了大量重要的工作任務,開發數百個網站,還實現了個人的人生目標,出版暢銷書,撰寫時事周刊。

他辭職後,充分享受自由時光,不設定起床鬧鐘,經常上午10點以後才起床,然後上網隨意瀏覽新聞,閱覽博客,吃早餐,洗澡刷牙,收拾好裝備,在11:00到13:00區間內的任意時刻,出門去咖啡館。

他事後反思這段「自由時光」,完全浪費了早晨的時間,毫無計劃和安排,一天的心情被蒙上陰影,缺乏動力,無精打採,感覺既無聊又焦慮。

他對比了兩種早晨打開方式的狀態和結果,決定重新重視早晨,創建晨間慣例,讓自己重回活力滿滿、精神集中、效率驚人的巔峰狀態。

02

很多人的對比,是從不早起到早起的進步式體驗,而我和作者一樣,經歷了早起到不早起的滑坡式體驗。

最近不少讀者問我,生完孩子後,還能早起嗎?

我從大一開始早上5點左右起床,堅持了15年,生完孩子後,確實破功了。

產假前幾個月,夜裡起來兩三次,餵孩子,換尿布,弄完回到床上,有時很久才能再次入睡,只能放棄早起,保證休息時間,睡覺時間儘量和孩子趨同。

隨著孩子睡覺越來越規律,漸漸能睡整覺,我的睡眠質量穩步提升,早上自然醒的時間越來越早。

有段時間,我醒來後,勸自己多睡一會兒,有時思來想去睡不著,有時睡個回籠覺,醒來後沒有以前早起那種精力充沛的感覺。

那段日子讓我活得應激且被動,生活中充斥著大量碎片化時間,獨處時光赤字,很難深度思考,想寫時寫不了,能寫時狀態差,難以進入心流狀態。

這樣的後果是:文章沒寫好,孩子也沒陪好。

每周快輪到我更新文章,提前幾天就感到焦慮。陪孩子時心不在焉,希望她趕緊睡覺,方便我去寫作。

我覺得必須調整作息,重啟生活,早起是我想到的第一個抓手。

這個抓手以前曾多次抓住往下掉的我,先定在原處,再蓄力上爬。

03

我是這樣多措並舉地恢復早起的:

1. 重新定位早起的意圖:

《心中之光》的作者羅伊·班尼說過,如果你在生活中有一個強烈的目標,就不需要被逼迫著去做事,心中的熱情自然會把你帶到那裡。

大一早起,因為想提高成績;實習早起,因為想迅速上手;工作早起,因為想長期寫作。

這次產後早起,想獲得安靜的整塊時光,要麼做一些修復身體的運動,要麼做一些高質量的輸出。

2. 保證睡眠時長和質量:

以我長期對自己的觀察,我夜間需要6-7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新增了集體力活、情緒活和腦力活於一身的育兒重任後,現在我需要睡7.5小時,於是晚上10點前,借著困意的勢能快速入睡。

如果你仔細觀察自己的話,應該知道晚上你大概幾點左右會有困意。

困意來了,有人才去刷牙洗臉或洗澡,會把困意洗沒了,有人刷刷手機熱搜上的瓜,會把困意驚沒了,只能等下一波困意駕到。

我下班回到家,先洗手和洗臉,用熱的溼毛巾擦頭髮,換上家居服。

然後陪孩子,吃晚飯,儘快洗澡,時間越晚,逐漸把家裡聲音調小,光線調暗。

我發現哄孩子睡覺,約等於哄自己睡覺,把手機和眼鏡留在客廳,手上戴著手部按摩器,睡前狀態會互相影響,給孩子講故事、唱慢歌,我講著唱著,心緒放鬆,容易進入甜蜜的夢鄉。

她聽著我均勻綿長的呼吸聲,也更能安心睡著。

同樣的睡眠時長,把晚上疲憊的時間用來睡覺,置換出一段早上清醒高效的時間,簡直撿了大便宜。

不要剋扣睡眠時間,睡夠睡好,第二天才能容光煥發地早醒早起。

3. 做好早起的後勤工作:

嬰兒基本上3-4個小時是一個作息周期,根據她吃和玩的時間,大概預測出睡眠時間。

在她自己玩或家人陪玩時,我拿出效率本,計劃明天的待辦事項,準備明天上班的著裝。

檢查包裡資料物品是否齊全,有無備用口罩,把鞋襪備好,鞋子鞋頭朝外地放好。

因為早起後到上班前的1-2小時,是我每天的高光時段,準備越就緒,第二天早上越從容,越自在。

4. 創建合身的晨間慣例:

有個詞叫「決策疲勞」,一個人所做的決策越多,決策的質量就越低。

做的決策越多,決策累,我更累,所以早起後設置晨間慣例,開啟自動模式,無需動腦做決策。

我看過200多位精英的晨間慣例,發現晨間慣例豐富多彩。

星巴克的原執行長霍華德·舒爾茨,每天早晨4:30起床,先給員工發郵件,再鍛鍊一小時,遛他的三條狗或騎自行車,回家和妻子喝杯咖啡,才去辦公室。

他表示這讓他有能量、精力和毅力,去迎接每天不可避免的挑戰。

暢銷書《每周工作4小時》的作者蒂莫西·費裡斯,他是天使投資人、顧問、企業家、記者、跆拳道運動員。

他曾探索世界上最成功的一群人的晨間慣例,親自體驗並測評這些活動對自己一天的影響,最終決定留下5項:鋪床、冥想、鍛鍊、補充水分和寫日記。

他說鋪床能給自己帶來掌控感。在一個充滿不可測和不受控的變量世界裡,用微小的勝利開啟新的一天,也可以在一天結束時,回到這件已完成的事情上來。

不同時期的意圖和狀態,讓我去摸索適配的晨間慣例。

有時候,注重早起儀式感,拉伸身體,泡花草茶,正念練習;

有時候,頭天已把文章開頭寫好,起來馬上就進入寫作狀態。

現在早上醒來,問自己幾個問題,感覺疲憊嗎?頭腦清晰嗎?壓力大不大?答案消極,就讓自己再睡一會。

答案積極,就迅速起床,稱個體重,喝口溫水,工作日的早晨,短一點就做個運動,長一點看幾頁書,再長一點就寫下文章。周末的早晨就靜心寫作。

04

恢復早起,福利滿滿。

效率高了。

減少拖延症,誘惑因素少,沒有太多選擇,注意力更集中,能事半功倍地做好手頭上的事。而且這種主動感,會順延到接下來的思維、工作和溝通中。

怨念少了。

沒早起時,不由自主地想到沒做之事,希望孩子別鬧騰,趕緊睡;早起以後,高效做完想做要做的事後,更能心無掛礙地陪伴她。

沒早起時,覺得陪孩子是義務,早起後,覺得陪孩子是獎賞。

約翰·列儂有句歌詞是:「在你忙著制定計劃時發生的一切,才是生活」。

而早起的時間完全可以用來做你計劃中想做的事。

孩子的到來,不由分說打亂了我堅持15年的早起秩序,但這也讓我重新反思:早起最有價值的部分是什麼?

我看過瑞士和比利時的研究報告,針對早起者和晚起者的大腦活動,參與者每晚睡眠時間都是7個小時,但前者比後者早4個小時起床。

研究人員發現2組參與者在執行一系列任務時的表現差別不大,但還是傾向於認為早起者更高效,因為早起者帶著意圖採取行動。

《一日之際》裡有一句話,我越長大越贊成:

不論你是早起鳥還是夜貓子,只有在你起床之後,你的清晨才真正開始,這個時間可能是早上6點,也可能是晚上6點。

不論你何時起床,醒來後你總會擁有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這1個小時左右的起床後時間為其餘的時間奠定了基礎,這並不意味著你必須早起:它的意義在於,你應該利用你的清晨,去完成你認為最重要的事情。

早起真正的價值,從來不是幾點起床,我認為是經過一夜休息後元氣滿滿地醒來,到被賦予社會使命之前的一兩個小時的晨間慣例。

為此,你需要提高睡眠質量,做好早起的後勤保障工作,不斷調試出適合自己的晨間慣例。

在安靜且生機勃勃的清晨,腦速奔騰,心神寧靜,我懷著濃烈且隱秘的心願,把一天中最高亮的時光獻給自己。

— THE END —

作者:梁爽,理性天蠍女,治拎不清、玻璃心、擰巴症,點燃你自律的心。公眾號:哪梁爽哪喜慶(ID:zheliangshuang),微博:@梁爽笑抽筋了,著有新書《當你又忙又美,何懼患得患失》。灼見經授權發布。

相關焦點

  • 堅持15年,每天早上5點起床,給我的人生帶來的改變
    我是每天都是5:00起床,而且這個習慣已經堅持了15年了,曾經和一個朋友說起我的這個習慣,他說我很自律,很佩服我,我回想了一下,也許在很多人看來,每天早起是很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不過,我能堅持15年,我覺得自己的毅力還可以,因為這15年堅持早起,我的學業得到提升了,我在工作中得到重用了,我的精力更加旺盛了,所以我就離我的夢想更近了一步。堅持15年,每天早上5點起床,會給自己帶來怎樣改變?
  • 早上5點起床,堅持14年,會怎樣?
    「一檯燈,一電腦,一水杯,早上時光靜謐而奢華,每天早上5點左右起床,今年已經是第14個年頭了。」我發了這條微博後,收到不少點讚,其中有人說,自律得讓人肅然起敬,過獎了。我開始早起時,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自律,更沒有意識到早起會改變我的軌跡。早起這件小事不值一提,但堅持14年,別說連我都有點佩服自己。
  • 早上幾點起床比較合適?長期堅持早起,身體能收穫到什麼?
    一日之計在於晨,這句話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早上時間是人體狀態比較好的時候,經過一晚上的休息,身體能量已經補充足夠,早起後也就會精力滿滿。不過,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引人擔憂,晚上睡覺時間比較遲,睡眠若不充足,就會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早起後的狀態也不是很好。
  • 早睡早起有利健康,早上幾點起床算早起?晚上幾點睡覺算晚睡?
    通常都會提倡大家早睡早起,保持這樣的好習慣對身體健康會比較有利。可是對於早起的時間,很多人都拿不準,不知道幾點算是早起。早起這件事對於喜歡賴床的人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而且馬上就要進入冬季了,氣溫會越來越低,想要早起就會變得更加不容易。都說一天之計在於晨,就可以知道早晨是多麼的重要。
  • 育兒教授直言,早上5點之前起床孩子,遠沒有5點後起床孩子聰明
    其實不是的因為孩子身體會受不了,大腦也是一樣,現在孩子晚上10點11點休息,更有半夜1點2點睡覺,還要早上5點6點起床上學壓力是非常大,尤其是孩子身體。孩子身體各個部分也都能在睡眠之中得到修復,換句話說讓孩子早上5點之前起床,並不能變得更聰明,反而還會影響大腦正常功能,導致孩子的智商思維,語言能力受到嚴重影響。父母千萬不要讓小孩子早上太早起床,以免擾亂孩子正常發育規律,現在孩子睡覺太晚所以不要起太早更好一些。
  • 早上幾點起床最好?每天早上6點起的人和8點起的人,誰更健康?
    作息對健康是有影響的,我們都知道要早睡,要在晚上九、十點之前入睡,身體才會更健康,那麼,每天早上幾點起床最好?每天早上幾點起床最好?每個人的身體、生活和工作等都不同,最佳起床時間也是不同的,特別是對於不同年齡段的人來說。
  • 6點起床與9點起床哪個好?
    有的人喜歡早睡早起,有的人喜歡晚睡晚起。健康的工作和休息對一個人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我們都知道早睡早起比較好,那麼每天幾點起床比較好呢? 每天睡7個小時就夠了,早上5:00~7:00起床最好。60歲以後,每天保證5、6個小時的睡眠就足夠了。 這些起床時間只是科研入門。不是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這樣做。很多人都知道早睡早起對身體有好處。如果條件允許,儘量保證早睡早起。如果同時入睡,早上6點起床和9點起床有什麼區別?什麼樣的起床時間比較健康?
  • 孩子早上起床總是賴床怎麼辦?這裡有簡單實用的5大對策
    孩子早上不願意起床的原因1、受父母的影響有些孩子喜歡睡懶覺,跟父母有很大的關係。因為父母本身就喜歡熬夜,早已養成晚睡晚起的作息習慣,孩子自然就跟著不願意早起了。然而,這些父母自己晚上睡得晚,卻偏偏一次次催孩子早睡,早上鬧鐘響了,自己都賴在床上不願意起來,還不斷催促孩子起床。
  • 你應該早上5點起床並堅持30天:這裡是10個理由
    如何才能連續30天在凌晨5點成功起床? 你得早點上床睡覺(順便說一句, Mark Wahlberg是凌晨3點起床,然後晚上7點就睡了。 好吧,搞定了所有這些「how」之後,我們現在就來看看,如果你選擇連續30天都在凌晨5點起床的話,你的生活會出現什麼情況。
  • 每天5點~6點起床的人,現在都怎麼樣了?看完發人深省!
    5點~6點起床,你能做到嗎?而這是許多一流成功人士早晨的鬧鐘時間。不相信嗎?那麼一起盤點一下!這位是剛剛宣布退休的香港首富、90歲的李嘉誠,早年接受電視臺訪問時曾表示,不管他何時入睡、多晚入睡,翌日一定會於早上 5 點 59 分起床,因他要聽英語新聞,還要鍛鍊一個半小時,還要處理其他一些事物,但他精神狀態很好,並沒有顯得疲累。蘋果CEO蒂姆-庫克每天早上4:30就開始發送郵件,然後會去健身房鍛鍊一段時間再正式開始工作。
  • 早上多少點起床算「絕佳時間」?能做到的人,又能收穫什麼?
    說到養生,其實睡眠也可以養生,每天保證睡眠充足,還應該調整自己起床的時間,不宜過遲,早睡早起才能給身體帶來更多好處。有的人就會問,到底每天多少點起床比較好,有沒有什麼絕佳時間。早上,多少點起床最合適?早睡早起有利健康,早上的起床時間可以根據晚上睡眠時間來進行調整,建議晚上睡覺的時間不要超過十一點,要知道凌晨那段時間,是人體臟器修復的時間,也是排毒的最佳時間段,如果還不睡覺,就會容易給身體帶來不利的影響,讓臟器受到損傷。晚上睡覺時間最好是9點左右開始睡,早上起床的時間就可以是5點。若是晚上11點睡覺,起床時間也可以延遲到7點,都是可以的。
  • 那些堅持十點睡、五六點起床的人,最後怎麼樣了?
    許多名人都公開表示喜歡早起,這是因為早起者工作效率更高,更容易感到幸福。那些一直堅持早起的名人們,在無數個季節更迭的晨曦中,磨練出鋼鐵一般的意志。村上春樹、李嘉誠、王健林、庫克、潘石屹等這些名人,都是常年堅持在6點之前起床,開始他們新的一天,那麼堅持十點睡、五六點起床的人,最後怎麼樣了?
  • 像劉嘉玲一樣每天早上4點起床究竟有多少好處?
    相信很多人跟博主一樣,是資深的夜貓子,每天早上都上演著恐怖片和動作片!我每次演完恐怖片,頭昏腦脹,皮膚油膩,生活不養生,看到」猝死「的新聞,都會心裡一緊;而演完動作片,氣喘籲籲,身體散架,休息都來不及,更別提好好工作了。哎,好苦惱!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之前看到一本書,上面說改變作息時間,改為每天4點鐘起床會讓人超有精神。
  • 每天幾點起床比較好?6點起床與9點起床的人,原來差距這麼大
    考慮到入睡時間長短,這個年齡段的人最好能夠在早上6:00~7:00起床。隨著年齡增長,人類對睡眠時間需求也會越來越少。年齡過了35歲之後,身體機能慢慢呈現下降狀態,每天保障7個小時睡眠時間就可以,早上5:00~7:00起床最好。
  • 為什麼要五點起床?白天是放電,晚上睡覺是充電.你連續借電15年身體就垮了
    五臟在古書中為「五藏」,是「藏」的意思,藏的就是人體的精華,你總是借、總是借,一般人借15年身體就垮了。一年分四季,一天也是一年的濃縮,凌晨3點到上午9點為日春,9點到15點為日夏,15點到21點為日秋,21點到凌晨3點為日冬。
  • 每天幾點起床比較好?6點起床與9點起床的人,有何區別?
    好的習慣要從生活上來養成,就比如說睡眠,都說早睡早起有益健康。那麼,就有人提出問題了,每天到底多少點起床最合適,早起的人和晚起的人,又會有什麼不一樣?既然對健康有影響,答案還真是重要,下面就來好好了解一下。早上幾點起床合適?
  • 幾點起床算是早起?每天堅持早起的人,身體會怎麼樣?
    「早睡早起」肯定是大家經常能從家長的叮囑中聽到的,保證充足的睡眠,第二天才能有更好的精力,有助於長高。其實從中醫的角度看,充足的休息跟人體的五臟六腑都是息息相關的。那麼人們口中常說的早睡早起,究竟何時算早呢?堅持早起又有什麼好處?幾點起床才算早,檢查一下看看自己做對了嗎。
  • 那些堅持十點睡、五六點起床運動的人,最後怎麼樣了?
    村上春樹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早在成名之前,每天都做這些事:早晨四點半寫小說,晚上九點多鐘就睡覺,凌晨四點左右起床,不用鬧鐘,因為生物鐘自帶鬧鈴屬性,到點了就從床上彈起,如今已堅持30多年的時間。泡咖啡,吃點心,不刷臉書、不剪指甲、不補回籠覺也不思考人生,立即開始工作。
  • 每天堅持5點半起床的我,都收穫了什麼?
    我原來是個愛睡懶覺的人,每天早上睡到八九點,感覺肚子餓了才起床吃早餐的。後來想想,我每天都這樣,多麼浪費年華啊!我現在還這麼年輕,還什麼都沒有,我為什麼不去好好奮鬥一把。於是,我開始想到要寫作。給自己調了一個鬧鐘,每天5點半起床,看看現在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的我,都收穫了什麼吧。
  • 西安建大「起床」協會叫早起 有人因此半年多背完四六級單詞
    「如果失去早上的時光,那麼我們就會失去對一天的掌控力。早晨的生活是最美好的,旭日初升,我們能幹很多事情。早上記憶力最好,可以早讀,可以在校園走一走,呼吸新鮮空氣…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草堂校區的學生創辦了「起床」協會,幫助同學們把握清晨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