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信縣走出「接地氣」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新模式

2020-12-21 閃電新聞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垃圾分類政策好,節能減排利國家,身邊百姓把它誇,支持!」在陽信縣流坡塢鎮呂家村,村委會主任呂書海編的這首有關生活垃圾分類的「三句半」可謂「家喻戶曉」,無論是村裡上了年紀的老人,還是剛剛上學的孩子,人人都能說上兩句。而「三句半」中提到的生活垃圾分類的好處、乾濕垃圾分類的標準等相關知識,村民們更是人人「門兒清」。「關於生活垃圾分類,咱們村裡不僅人人說得好,做得更好!」呂書海滿是自信地說。

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能夠實現垃圾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以及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今年5月7日,《濱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正式發布,明確了我市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總體目標和時間節點;市城管局發揮牽頭部門作用,積極指導各縣市區尤其是農村地區因地制宜開展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其中,陽信縣在流坡塢鎮鄉村振興示範片區的10個村率先試點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呂家村就是其中一個試點村。

經過半年多的宣傳引導,如今在呂家村等試點村裡,生活垃圾分類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每家每戶都自覺行動——村民在家分類投放幹、溼垃圾,村居保潔員每天定時上門分類清理,再在村資源分類中心對幹垃圾二次分揀,將溼垃圾運到堆肥點堆肥還田,走出一條「接地氣」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新模式。

戶家配備「幹」「溼」垃圾桶分類投放,村居保潔員每天上門收集

在呂家村,家家戶戶都統一發放了一個幹、溼垃圾分類桶,左邊灰色的分桶是放幹垃圾的,右邊綠色的分桶是放溼垃圾的,桶上還簡單標註了幹、溼垃圾的類型,村民們在家都自覺把幹、溼垃圾分別扔到相應的桶裡。

「衛生紙、塑膠袋、包裝盒這些是幹垃圾,菜葉、果皮、剩飯剩菜這些是溼垃圾,我都分得很清楚。」今年六十五歲的呂家村村民嶽玉蘭告訴記者,最開始村裡不光通過大喇叭天天宣傳,還給每家每戶發了宣傳頁,村幹部、黨員也到戶家仔細講解,「家裡日常的垃圾就那幾樣,多留心記記很快就分清楚了,現在我都自覺分開扔。」

嶽玉蘭每天自覺把幹、溼垃圾分類投放

每天上午八點半,呂家村的保潔員呂振才就騎著垃圾收運車到每家每戶上門收垃圾。「我收垃圾時都會檢查兩個分桶,看看幹、溼垃圾分類扔的對不對。」呂振才說,剛開始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時,村幹部、志願者都跟著他上門收垃圾,進戶指導分類。推行三、四周以後,呂家村基本能人人按幹、溼垃圾分類投放,逐漸養成了習慣。

村資源分類中心二次分揀,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流坡塢鎮的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村都建有村資源分類中心和堆肥點,村居保潔員挨家挨戶分類收完幹、溼垃圾後,將幹垃圾運到村資源分類中心進行二次分揀,進一步分類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投放在對應的垃圾桶裡。其中,有害垃圾由陽信縣農業農村部門定期收運處理;其他垃圾則像以前一樣進入全縣城鄉環衛一體化體系,由鄉鎮運至陽信縣生活垃圾填埋場進行集中處理。

流坡塢鎮的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村都建有村資源分類中心

分類收集的溼垃圾,則由村居保潔員運到村裡的堆肥點進行堆肥。試點村根據各村實際,探索採用了泥封堆肥法、薄膜酵素堆肥法、益生菌堆肥法等不同的方法發酵堆肥,堆肥成功後有償提供給果蔬種植園、種糧大戶等使用,實現垃圾的資源化利用。

村居保潔員將分類收集的幹垃圾運到村資源分類中心進行二次分揀

「實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以來,流坡塢鎮各試點村人均日產垃圾約0.95千克,其中溼垃圾量大約佔65%左右,也就是說,送至陽信縣生活垃圾填埋場處理的垃圾至少減量65%。」流坡塢鎮鄉村振興辦公室副主任馮川說,目前各試點村垃圾分類正確率平均達到97%以上,不僅實現了垃圾減量化,還有效節省了垃圾清運、處理費用,取得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我市有序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完善配套建設積極開展試點

今年以來,我市以宣傳發動為抓手,不斷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末端處置設施建設,市城管局積極協調、督促指導各縣市區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各縣市區結合自身實際探索開展分類試點,取得了積極成效。

在具體的工作中,除陽信縣在流坡塢鎮等地試點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二分法、二次分揀法」外,濱城區按照四環以內的每個街道建成3個村居(小區)、四環以外的每個鄉鎮(街道)建成2個村(居)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點的標準,共打造了32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點;霑化區投資400餘萬元,購置10000餘個分類投放垃圾桶;鄒平市已選定兩個居民小區,5個鎮辦作為生活垃圾分類的試點區域;市本級管理的631家餐飲門店也率先開展了餐廚垃圾分類工作,籤訂餐廚垃圾收運協議,採取移動上門收集的方式分類收運餐廚垃圾。配套建設方面,在市城區新建的大件垃圾和裝修垃圾分揀中心、有害垃圾存儲中心已於6月投入運行;濱城區建設的建築垃圾綜合利用項目將在年底投入運行。

相關焦點

  • 易腐垃圾20天變身有機肥,這場全國農村垃圾分類現場會接地氣
    現代快報訊(記者 趙丹丹 文/攝)農村如何進行垃圾分類,處理方式怎樣才能更接地氣?12月21日至22日,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運行管理技術研討現場會在浙江金華市婺城區舉行。
  • 視頻北京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四年 垃圾減量八成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後,北京市各區正在全面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經過4年探索,形成了一套接地氣、易推廣的農村垃圾分類新模式,實現垃圾減量80%。
  • 專家學者齊聚浙江金華婺城 共探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之路
    中新網金華12月21日電 (奚金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事小卻關係民生。21日,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運行管理技術研討現場會在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舉行。全國百餘家關聯單位、多所高校專家學者出席會議,他們以「農村垃圾分類處理、加強資源利用管理」為主題,圍繞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及長效管理技術進行研討。實行垃圾分類,關係廣大民眾生活環境,關係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的重大決策。
  • 垃圾分類幫了大忙,新區這個街道農村環境整治效果很明顯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謝春暉 通訊員 郭會勤 瀋陽 方燕為了進一步改善農村環境,為「美麗杭州」創建暨「『迎亞運』城市環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貢獻一份力量,杭州錢塘新區新灣街道積極落實農村環境整治。
  • 雲南按「五分法」全面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
    )明確提出,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生活品質為目標,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就近分類、源頭減量試點工作,以點帶面,逐步擴大農村生活垃圾就近分類覆蓋範圍,有效減少需外運處置的生活垃圾量和外運頻次,加快推進雲南省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
  • 垃圾分類達人|高帥傑:「興壽模式」的推動者,讓垃圾分類在農村落地...
    高帥傑 昌平區興壽鎮環衛中心主任,2019年度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達人。走訪過程中,他注意到辛莊村推行垃圾分類效果顯著。 每天早、晚的固定時間,辛莊村的保潔員都會開著收運車穿梭於村道中,挨家挨戶收運垃圾,村民將垃圾分門別類投放至保潔車中,垃圾分類工作井井有條。自2016年辛莊村推行垃圾分類後,這裡的村容環境較之以往有了質的飛躍,村裡還把可回收物細緻分類,變廢為寶的同時,賣廢品也成為一筆收入,辛莊村成為農村垃圾分類的一個典範。
  • 南寧市積極探索垃圾分類新模式 助推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
    南寧市積極探索垃圾分類新模式,助推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吃下」餐廚垃圾 「吐出」生物肥料南寧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三期項目(紅色施工區域)預計年底建成,有機廢棄物日處理規模提升至1000噸
  • (社會)從「隨手一扔」到「分類變寶」——山東城鄉垃圾分類見聞
    「這兩年小區倡導垃圾分類,我家的垃圾不再一股腦打包扔掉,報紙、紙殼、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放到智能回收機,其他垃圾也有專門投放的地方。」順著張豔秋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不遠處的垃圾分類亭,四種顏色的垃圾桶並排而立,分別用來盛放廚餘、可回收、有害和其他類垃圾。
  • 張虎到廣州調研檢查生活垃圾分類、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工作
    原標題:改變生產生活方式 小切口推動大變化   3月23日,廣東省副省長張虎到廣州市白雲區體育花園小區、黃埔區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和九龍鎮埔心村調研檢查生活垃圾分類、農村生活汙水收集處理工作。省政協副主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廳長張少康參加調研檢查。
  • 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的「上黨模式」
    在上黨區蔭城鎮李坊村,有一處佔地10000平方米的農村垃圾處理中心,這裡採用機械分選輔以人工分選方式進行可回收垃圾的分類回收,提高垃圾的再生利用率,把生活垃圾的處置向更規範化、更量化做延伸,成為農業有機肥。同時,建設這一垃圾處理中心的易通集團還把農村秸稈以及廢舊家具通過一定的技術轉化為生物質供暖。
  • 廣東雲浮新興:破解農村垃圾難題 建設美麗鄉村
    新興縣正以「垃圾分類」為代表的基層之力,託起「善治」的大局。他們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試點過程中,注重機制創新,做好頂層設計,將共同參與的理念貫穿全過程。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新興縣緊緊圍繞中央及省市對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總體部署,探索出農村垃圾分類處理新模式。
  • 垃圾分類|《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解讀
    《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共八章八十一條,分別從立法目的、適用範圍、政府職責、規劃建設、減措施、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面對我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進行了規範,引導單位和個人自覺履行生活垃圾管理義務,把權利義務規範落到實處。
  • 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 分類四年,垃圾減量八成
    來源標題: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 分類四年,垃圾減量八成 眼下垃圾分類全市推廣,而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這個京北村莊已經默默堅持垃圾分類4年,從最初缺人缺錢缺經驗,到如今垃圾分類婦孺皆知,垃圾減量率達到80%,辛莊村探索出了一套接地氣
  • 農村生活垃圾如何處理?來看看金華婺城區的回答
    21日上午,來自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村鎮垃圾治理專業委員會相關專家、省級有關部門領導、新聞媒體記者、垃圾分類從業人員先後到長山鄉、白龍橋鎮、竹馬鄉下張家村等地近距離直觀感受全自動化陽光堆肥好氧快速成肥處理技術、集中式大型機械化處理微生物發酵成肥技術、單體式陽光房處理農村易腐生活垃圾等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新技術、新手段。
  • 桐鄉以「三桐一特」開創垃圾分類新模式
    記者從桐鄉市分類辦獲悉,為貫徹新時代綠色發展理念、踐行「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今年以來,桐鄉市從創新生活垃圾分類機制入手,以「桐管家」「桐拾袋」「桐先鋒」為核心,打造分類特色單元,形成了符合實際、成效顯著的「三桐一特」新模式。  身邊「桐管家」,分類好管家  「按下這個按鈕,箱門會自動打開,這些塑料瓶扔進去就可以回收了。」
  • 垃圾分類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2019年開始,同心縣通過農村生活垃圾「兩次六分、四級聯動」治理模式,在全縣9個鄉鎮31個行政村開展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試點工作,目前同心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21.8%,試點村初步實現了源頭分類的資源化和減量化治理。
  • 全省高標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金華這個村「向綠而生」
    日前,金華市婺城區竹馬鄉向李村的保潔員包阿仙一邊到村民家上門收運垃圾,一邊高興地告訴記者,每天早上6點到8點半,短短兩個半小時,村民的生活垃圾全收集到位了。垃圾分類是鄉村治理的重要一環。「我們村從垃圾分類試行到垃圾分類樣板,整整走了5年時間。」
  • 如何處理分類後的溼垃圾?堆肥還田解決「最後一公裡」難題
    8月28日,陽信縣流坡塢鎮王鳳毫村的垃圾堆肥點生產的「肥料」全部被該村的百畝金銀花基地「搶」走了。自今年4月份流坡塢鎮農村生活垃圾分類項目啟動以來,村裡垃圾分類工作已經呈現出「兩高兩大兩改變」(分類正確率高、村民參與率高;垃圾減量大、環境變化大;思想觀念在改變、生活習慣在改變)的良好局面,村民對垃圾的分類工作已經做得很好,如何處理好分類後的溼垃圾成了該項目的「最後一公裡」難題。
  • 垃圾分類的安徽「銅陵藍本」——《銅陵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
    條例共八章四十四條,主要規定了以下內容:條例適用於城鎮區域條例第二條第一款規定本條例適用於本市城鎮區域內生活垃圾的源頭減量、分類投放、分類收集與運輸、分類處置、資源化利用以及相關監督管理活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怎麼辦?
  • 莫幹山鎮開啟垃圾分類「網際網路+可回收物回購」新模式
    垃圾分類將更方便啦!近日,莫幹山鎮聯合「莫幹山清寶寶」推出垃圾分類上門服務,解決了可回收物的收購難題,開啟了大件垃圾處置新模式。今後,百姓在家就能輕鬆解決垃圾分類,不僅為環保出一份力,還能變廢為錢。近年來,莫幹山鎮逐步引入智能化設備,使垃圾分類在智能化設備的助力下變得異常輕鬆,其操作模式的便利化更進一步提升了老百姓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莫幹山鎮堅持把垃圾分類作為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提升城鄉人居環境的主要抓手,因地制宜、先行先試、邊試邊改,初步實現了環境改善、群眾得益的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