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暖花開的季節裡,養蜂人又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長期以來,養蜂一直被譽為是一份「甜蜜的事業」,我國也是世界第一大蜂蜜出口國,嘉興每年都有大量蜂蜜出口到國外市場。
然而,在國產蜂蜜「走出去」的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洋蜂蜜」打入了嘉興市場,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份「甜蜜事業」如何保持甜蜜?
「走出去」
蜂蜜出口迎來「開門紅」
嘉興蜂蜜打進國外市場
最近,在位於嘉興經開區的順華食品(嘉興)有限公司的車間內,生產線上的自動化設備火力全開,迎接著一年一度的蜂蜜出口旺季。經過雜質過濾、水分蒸發等一道道工序後,保持著最天然特性的純淨蜂蜜就會被存入一個個300公斤容量的大桶中,裝進貨櫃運往世界各地。截至目前,今年我市已經累計出口蜂蜜254.3萬美元,迎來了「開門紅」。
在國內,人們喜歡泡蜂蜜水來喝,而在國外,很多外國人喜歡將蜂蜜加入各種食物中,比如牛奶、麵包、華夫餅等,甜甜的蜂蜜是必不可少的一種食材。顯然,國外的蜂蜜市場是一塊值得深挖的巨大蛋糕。
正是看好國外市場,順華食品(嘉興)有限公司成為嘉興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成功把蜂蜜賣了出去,令嘉興蜂蜜成為外國餐桌上的美味。
「蜂蜜出口要求高,很多企業不敢做,因為一旦遭遇退貨通報,出口之路就斷了。」順華食品(嘉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程勁松說,與傳統的食品出口不同,蜂蜜屬於動物源性食品,國外市場一直給予非常嚴格的標準,尤其是歐盟市場的標準把控極嚴,出口門檻自然一道又一道。
「蜂蜜出口,首先要進行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蜜蜂的養殖基地也要進行基地備案,這些都是最基本的門檻。」嘉興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科技與認證處處長胡珂介紹,此外,蜂蜜在出口之前,樣品要經歷幾十項大大小小的檢測,其中抗生素、藥殘檢測等尤為關鍵,待通過全部檢測後,蜂蜜才能出口到國外市場。
幸運的是,自2013年我市蜂蜜出口企業順利出口了10個批次蜂蜜後,產品在國外市場上的銷路一直不錯,2014年累計出口了62個批次,價值804.6萬美元,出口值不斷飆升,產品遠銷日本和歐美市場。
「引進來」
「洋蜂蜜」大舉進軍國內市場
國產蜂蜜為啥賣不出好價錢
程勁松看著一桶桶蜂蜜運去國外市場的時候,他的內心一半是「甜」,一半卻是有些「苦」。1993年,從農學院畢業後,他就開始跟蜂蜜打起了交道,儘管企業生產的蜂蜜連續2年多時間大規模出口到國外,但他依舊有些高興不起來。
「我國是養蜂大國,出口份額世界第一,但價格總是由其他國家說了算,利潤普遍偏低。」程勁松無奈地說,一般來說,南美地區的蜂蜜為上等,中國的蜂蜜到了歐美市場,大多數只是配合南美蜂蜜進行混合再分裝,滿足國外大量的蜂蜜需求。廣交會舉辦的時候,很多嘉興養蜂人前去了解外貿「風向標」,其結果是國產蜂蜜的價格依然不高,最終的定價權掌握在國外進口商的手裡。
更讓人傷心的是,國產蜂蜜廉價出口的同時,國外的蜂蜜大規模地進入國內市場,而大部分「洋蜂蜜」的價格是國產蜂蜜的好幾倍。
其中,紐西蘭麥盧卡蜂蜜最先被不少嘉興消費者所熟悉,它被稱為世界上的稀有品種,是很多大西洋洲代購客的熱門代購品。記者從嘉興的幾位代購客口中獲悉,4月起,該品牌的蜂蜜全面漲價,漲價的幅度每瓶超過100元。
儘管「洋蜂蜜」的價格一路水漲船高,但消費者依舊趨之若鶩。在市區幾大超市的進口食品專區,不難發現進口蜂蜜的身影,主要來自德國、泰國、澳大利亞等國,每斤售價均超過200元,大部分比國產蜂蜜高出3至10倍,少數甚至高出更多,但選購的消費者依舊很多。「身邊很多朋友在食用進口蜂蜜,說有很多保健功效。」正在挑選的市民宋燕女士說,只要功效好,價格高一點也是值得的。
然而,事實上,去年11月,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布的進境不合格食品信息中,有38批不合格蜂蜜產品,問題蜂蜜的主要產地為澳大利亞以及泰國,均因「菌落總數」超標被退貨。
那麼,為什麼國產蜂蜜的價格就是高不過「洋蜂蜜」呢?
「主要是蜜蜂的放養方式和放養環境不同。」程勁松坦言,在國外,蜜蜂採蜜時間長,往往要持續四五個月,生產的都是成熟蜜,而國內沒有這個概念,採蜜時間往往較短,以量取勝,「其實,蜂蜜潤腸去燥的主要功效是一樣的,要不然世界上的蜂蜜就不夠吃了。」此外,由於國產蜂蜜摻假問題屢屢被曝光,致使很多人對國產蜂蜜喪失了信心,將目光瞄向了「洋蜂蜜」。
選擇
有人選擇堅守老行業 有人「走出去」養蜂
在「甜蜜事業」面臨如此尷尬局面的情況下,嘉興養蜂業如何保持甜蜜?
前段時間,桃花、油菜花開得燦爛,接下來是橘花、茶花開放的季節,養蜂人追隨花期一路辛苦奔波。澉北養蜂場的老養蜂人徐水章再次開啟了他最忙碌的季節,72歲的他已養蜂50年。
在這50年中,徐水章最大的感觸就是養蜂人越來越少了。「嘉興地區以種植油菜花為主,現在地少了,油菜花自然也少了。」徐水章說,最重要的是,養蜂行業異常艱辛,當很多人選擇進城打工生活後,一些老的養蜂人漸漸缺失了傳承人,來他這裡當學徒的年輕人也是一年比一年少。此外,伴隨著人力成本的上漲,養蜂投資周期長、利潤低等問題,導致養蜂規模日漸縮小。
徐水章說,其實養蜂也算是苦中作樂,蜂蜜更是大自然的饋贈物,他會堅守下去,生產出高品質的蜂蜜。
也有人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徑,今年47歲的陳明根是嘉興市泌蜜園蜂產品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看著這麼多的「洋蜂蜜」大舉進軍國內市場,他毅然選擇「走出去」一探究竟,希望引進好的養蜂技術。
2012年,陳明根來到加拿大的一個養蜂場時,被眼前的場景震撼了。一個足以容納500多個蜂箱的養蜂場僅有一位74歲的老人在看管,大部分養蜂的活兒是機器在做,這多少讓陳明根看到了差距。在最為關鍵的採蜜環節,國外已經不需要像國內一樣沿著花開的路線上演「全國追花奪蜜戰」,那些蜜蜂會自己飛去很遠的地方尋找蜜源,整個採蜜季一直持續到花季結束。
「國外都是品牌化經營,養蜂場與品牌掛鈎,產品直接進入市場銷售。」陳明根告訴記者,國外養蜂場生產出來的成熟蜜一斤能賣六七十元,而國內的水蜜一斤只能賣15至20元。
於是,今年,經過多次溝通,陳明根決定收購加拿大的一家老牌養蜂場,目前,相關手續都辦得十分順利,就等著當地政府審批了。
「既然我們是蜂蜜生產大國,一旦品質上去了,相信蜂蜜的銷路會更好,中國的蜂蜜會『走』得更遠。」陳明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