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吃苦要趁早?家長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2021-01-15 親子派

1. 吃過苦的孩子,性格會更堅強

湖南衛視一檔親子綜藝節目《放學後》,採訪過一位「摔跤爸爸」。他曾經是國家隊的摔跤運動員。可兒子糖寶卻是個好哭包,因為被家裡人寵愛著,糖寶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哭。

威嚴的爸爸覺得這樣下去,擔心糖寶沒有男子漢氣概,就讓兒子跟著自己後面練習摔跤。爸爸認為只有吃了苦,孩子才會更加堅強,面對困難勇敢面對而不是用眼淚解決問題。

糖寶到了訓練場,先要繞場跑50圈做熱身,接著還要練習前滾翻和後滾翻,才四、五歲的孩子每天都要經歷這樣的「苦」。

一開始他聽到訓練就會哭,和往常一樣哭得撕心裂肺,很多家長認為一個孩子沒必要這麼大量地做體能訓練,孩子根本不可能完成。

但是經過循序漸進的指導和日復一日的練習,慢慢地,體能跟上了,他也能有模有樣地做出摔跤的動作來,漸漸露出笑臉,生活中也像個小男子漢了。

李亞鵬說:

「我更希望我的孩子不那麼容易被將來人生道路中所碰到的各種困難,阻力所打倒,我希望她有一個堅韌的神經,一個堅強的生命力,這是作為一個家長我更願意訴求和培養的。」

李亞鵬、王菲的女兒李嫣從小就跟著爸爸媽媽一起爬山、下鄉。一歲半的時候就可以和爸爸一起去爬雪山。

直到李嫣五歲,她已經可以獨自走完從靈山山腳到山頂往返17公裡的路,不需要爸爸攙扶,總共用時七八個小時,下山一路沒有水喝,她學會自己分配體力。

這些平時受過的苦,融進了她的氣質,成為她堅韌性格的基礎。

無論是自己的面部缺陷導致社會流言對自己的負面評價,還是媽媽是王菲的感情生活讓自己陷入尷尬境地,她都能一笑置之,去過的地方,吃過的苦,都告訴自己要堅強,自己沒有什麼不足!

2. 吃過苦的孩子,未來會更輕鬆

《少年說》裡一位女孩走上高臺,對父親說的不是感謝,而是「爸爸,你真的太狠心了!」

原來,女孩子才上初一,前陣子剛接受了爸爸的一份大禮——為期三個月的魔鬼軍訓:每天五點半起床,晨跑兩千米、跳繩、投球等體能訓練,還要學著做飯、學習等。

聽完女孩說的,其他同學都有些責備地看著這位父親。

但是接下來面對新學期超高壓的學習時,女孩卻覺得「不苦、不累、很快樂」,完全達不到軍訓的強度。

這位爸爸說「看似是簡單的軍訓,卻是對人生更好的磨礪。你能堅持三個月,就能堅持初中三年,人生的30年。」

這時她才明白父親的用心良苦——吃過苦的孩子,在面對難度較低的困難時,會更有自信,也更能從中獲得樂趣,這樣的心理狀態能幫助她有更好的未來。

3. 吃過苦的孩子,會走得更遠

節目《神奇的孩子》裡,一名叫王子的小孩3歲半起開始學習鋼琴,每天練習4-6小時,手都磨破出水泡,媽媽沒有心疼到讓他立刻停下來,而是耐心幫他扎掉水泡裹上膠帶,仍然繼續彈琴。

小小年紀的他就已經拿到了全國的蕭邦獎,還獲得了與偶像李雲迪共彈鋼琴的機會,成了人生中一個很重要的紀念。

他練琴時所吃的苦,都成了他通往夢想的道路,並且在夢想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會對孩子狠一點,雖然辛苦的付出,眼下可能看不到成效,如果不願意付出,肯定就沒有收穫。沒有白吃的苦,沒有白受的累。

你不讓孩子吃苦,世界會讓他很苦。

相關焦點

  • 白巖松:想養出優秀的孩子,就要狠心讓孩子吃苦,不能心軟
    教育孩子,不能太心狠,也不能太心軟。作為家長,我們總是想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但是,並不是每個家長最後都能如願的。而孩子優秀與否,主要也是看家長如何教育。著名的央視主持人白巖松,不僅事業有成,而且還有一個非常幸福美滿的家庭,有一個非常出色的兒子。
  • 《圓桌派》李玫瑾:教育孩子要趁早
    每個孩子的出生,不僅承載著家庭的未來,也與國家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只有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家庭和國家才能有更好的未來,這取決於父母,需要父母更好地教育孩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素質的不斷提高,許多人已經意識到並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開始積極尋求學習相關的育兒知識,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更加完美,成為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才。
  • 10套七年級數學「思維訓練」,家長列印下來,讓孩子「趁早練」
    10套七年級數學「思維訓練」,家長列印下來,讓孩子「趁早練」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思維較強的學科,所以從小學在數學的學習中,就要注重對思維能力等各方面的提升和培養。初一是學生們開始學習各科知識的初始極端,所以這個時期非常重要,所以建議家長們要注重孩子這個時期的學習,高年級的學習成績取決於這個階段的基礎。
  • 孩子只看手機不看書怎麼辦?培養閱讀習慣要趁早,聰明家長這樣做
    孩子只看手機不看書怎麼辦?培養閱讀習慣要趁早,聰明家長這樣做現在工作生活樣樣離不開手機,即使只是下樓買瓶醬油,都要用手機付款。家長尚且如此,也難怪孩子有樣學樣,每天捧著手機玩個不停了。但大家都知道,玩手機不僅對眼睛不好,對發育沒成熟的孩子來說,長期玩手機的話,他們的骨骼和頸椎也是會受到影響的。所以家長還是要控制孩子玩手機的頻率,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讓他們明白,除了玩手機,了解世界還有別的方式。那很多家長就犯愁了,如何能讓孩子愛上閱讀呢?
  • 要不要給孩子「吃苦」,捨得讓孩子吃四種苦,他會感恩你
    如今社會各方面競爭激烈,就連孩子也不能倖免,孩子會的技能越多,就能得到別人的認可,未來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不少家長想要給孩子創造好的未來,想要讓孩子適應未來的生活,就想著讓孩子小的時候吃點苦,俗話說「人這一輩子,吃多少苦,享多少福,都是有定數的。」
  • 家長要趁早幫孩子規劃寒假生活
    2020年的寒假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孩子們在家上網課很長時間讓所有的家長記憶猶新,轉眼間2021年的寒假即將來臨,怎樣規劃孩子的寒假生活無疑是孩子非常重要的一個假期,合理地安排假期可以讓孩子的假期生活充實而富有意義。
  • 孩子叛逆期教育方法,十三歲孩子不聽話實在不想管了,家長要瘋了
    孩子到了叛逆期怎麼辦?孩子一天比一天不聽話,說一句頂嘴一句,家長學校怎麼管都管不了,青春期孩子叛逆是家長最為頭痛的事情,家長不知道該如何教育,有的放任不管,有的棍棒打罵,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反而孩子更變本加厲。
  • 補牙要趁早!小洞不補,大洞吃苦毀錢包!
    很多小夥伴有過這樣的經歷 牙疼的翻天覆地 徹夜難眠 心想「一定要找個時間去看牙醫」! 小洞不補,大洞吃苦 俗話說:小洞不補,大洞吃苦
  •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有遠見的父母會讓孩子這些事上吃苦
    家長對孩子的愛,陷入兩難的情緒很多家長都在面對過這個問題,有些事情,孩子不喜歡做,逼著他們做,孩子不開心,自己看著也難受。但要是不逼他們,就要看著孩子一點點被別人落下,這更難以接受。這讓許多家長,難免陷入到一個兩難的情緒之中,一方面希望他們幸福快樂,一方面又不想他們一事無成,居於人後。
  • 孩子「玻璃心」,其實是家長一手造成的,不趁早糾正,將來必吃虧
    玻璃心的孩子受不了一點挫折,希望自己隨時隨地的收到他人的關注;如果自己沒有受到別人的關注或者認同,或者沒有及時滿足他,就會感覺到被傷害,情緒低落,陷入悲傷中。其實這都是家長一手造成的,不趁早糾正,將來必吃虧!
  • 「寶寶,天空為什麼塗黃色?」相比評價孩子畫作,家長更應該傾聽
    比如有些孩子的畫作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明亮色彩,這反映的是孩子內心的開朗、陽光;而有些孩子的畫作顏色傾向於暗色調,這反映了孩子內心世界的沉鬱、消極。這跟心理學上採用畫畫的方式去看懂一個人的內心的道理是一樣的。
  • 孩子7歲前有以下行為,家長該揍趁早揍,免得長大「上房揭瓦」
    孩子7歲前有以下行為,家長該揍趁早揍,免得長大"上房揭瓦"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話是非常有道理。如果在這個時候你發現了孩子有一些不好的習慣,要抓緊改正,孩子越小越好改,等到了叛逆期,那時孩子就不一定聽你的話了。那麼哪些習慣一定要提早改正呢?
  • 孩子為什麼要學鋼琴,聽聽家長的心聲
    《吉他範兒》發了一篇關於孩子學琴目的的文章,家長的評論引起了我的注意。家長花費精力和時間,陪孩子學琴,到底為了什麼,我們鋼琴老師要關注。1、音樂確實很美好,但是真的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我開始也想讓孩子學鋼琴,後來有個搞教育的朋友一針見血地告訴我,如果孩子不喜歡,以後也沒打算從事相關的行業真的沒必要學。國外人壓力大了會彈會琴來解壓,那是經歷了上百年音樂的薰陶,音符都要刻在骨髓裡了,而且人家兒時也沒被逼著練琴考級,而我們身邊真的沒有幾個人心煩了會想著去彈琴解壓。
  • 開學第一天14歲男孩墜樓:孩子平靜外表下的內心,多少家長能看懂
    在這個假期裡,很多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比以前多了好幾倍,要說有家人的陪伴,孩子們應該高興、快樂的,可也有不少孩子在家長的「眼皮底下」做出極端的行為。開學第一天,浙江杭州一個14歲的男孩從6樓墜下。你不該有我這樣的兒子……」孩子的留言讓家長看得心酸,做父母的都知道,誇別人的孩子,其實是想激勵自己的孩子,哪個父母的初衷不是對孩子好?可兒子對爸爸是有多大的不滿和誤解,才會說出這樣傷人和決絕的話啊!
  • 看懂孩子的畫,讀懂孩子的心
    當孩子興奮地展示他的塗鴉作品時,家長大多會有兩種反應,一種是:「畫的什麼呀,一點也不像。」一種是:「這孩子看起來很有繪畫天分呢,快找個老師好好培養培養吧。」豈不知,這兩種做法,對於孩子都是不可取的呢。   孩子的畫與成人的畫是完全不同的。孩子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想法,講述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學會欣賞孩子的作品,要從「聽」懂孩子的畫開始。
  • 為什麼考KET/PET要趁早,再不學就真的晚了嗎?
    眾所周知,5月份的KET/PET考試已經官宣取消了,很多家長已經把目標轉移到下半年的KET/PET考試,但是還沒開始為孩子計劃備考。不少家長總想著不急,時間還早著呢,大不了到時候再報個衝刺班刷刷題,我家孩子的英語考試也不差,肯定可以通過的。
  • 醫生:從小愛咬指甲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有這2種結局,糾正要趁早
    孩子為什麼會咬指甲?1. 心理原因孩子喜歡「咬指甲」,其中有一個原因很可能就是因為心理問題,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現了問題,所以才會開始「咬指甲」。這種孩子一般都比較內向,很不自信。正是因為長期和這些人接觸,所以孩子才會下意識地模仿了他們的動作,和他們變得一樣愛「咬指甲」。由此可見,孩子愛「咬指甲」,原因有很多種,並不只是因為某一種原因才會這樣的。想要解決問題,家長應該對症下藥。但是不管是因為什麼家長都應該及時發現,加以重視,否則等到孩子長大後才想著要糾正的話,一切就都為時已晚了。
  • 李玫瑾:孩子太情緒化怎麼辦?別等釀成慘禍!糾正訓練要趁早!
    最近有家長給我發私信說,孩子今年6歲了,做事情很認真,各方面都很優秀,但是卻特別情緒化,一言不合就能暴跳如雷,或者家長還不知道什麼情況呢,孩子就被氣得狂哭不止。但是事後再問孩子,孩子卻又能很平靜地跟他講述事情的經過,仿佛剛才是分裂的人格一樣。
  • 面對厭學、不想學習的孩子,家長第一句話很重要!
    當孩子說「不想學習」,內心的真實想法是什麼?只有找到根源問題,才能對症下藥。其實,大部分孩子都說過「我不想學了......」類似的話,但不是每個家長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因為年齡和生理發展,比起來成人,孩子的語言系統和認知都比較單薄。
  • 白巖松:有格局的家長,懂得讓孩子吃「3種苦」,不會心軟
    ——白巖松老輩人常說,一個人將來能否享福,要看小時候有沒有吃過苦,因為人生需要福禍相依,一切都是有定數的。可如今再看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大多數父母會盡力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不再願意讓他們吃苦。就比如一些常見的小事,在多數父母的意識裡都是非常危險的,他們絕對不會讓孩子處於這種危險中,更不會讓孩子去吃生活中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