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會各方面競爭激烈,就連孩子也不能倖免,孩子會的技能越多,就能得到別人的認可,未來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不少家長想要給孩子創造好的未來,想要讓孩子適應未來的生活,就想著讓孩子小的時候吃點苦,俗話說「人這一輩子,吃多少苦,享多少福,都是有定數的。」你不捨得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就要讓他更苦,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是把手放開,讓孩子獨立。
如何讓孩子吃苦,吃什麼樣的苦呢?這是大有學問的。例如孩子學走路時,不能總是擔心摔倒,習慣扶著孩子練習走路,你會發現學習走路花費的時間要更長,所以各個年齡段都要捨得讓孩子去吃苦,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意志,減少對他人的依賴。
一、吃讀書的苦
俗話說「今天你不吃讀書的苦,明天就要吃生活的苦。」由此可見,讀書的苦是有盡頭的,生活的苦卻是無盡的。不少人認為讀書無用,其實是錯誤的,讀書雖說不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但能改變你的思維,也是通向成功最容易的路。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東西付出了不一定有收穫,可讀書這件事,你只要踏踏實實地做就會有一份收穫,裝進腦子裡的知識,是任何事物都不能抹殺掉的。
作為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吃讀書的苦,肚子裡有墨水,終能成為孩子的底氣,為走下成功打下基礎。
二、吃缺錢的苦
很多父母生活中都是遵循「再苦不能苦孩子」,家裡明明經濟條件一般,自己捨不得吃、自己捨不得喝,省下來的錢給孩子買品牌、買進口食品、上貴族學校等。這樣養出來的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艱辛,不知人間的疾苦,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認為父母給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不懂得感恩。
作為父母要清楚地明白,你幫不了孩子一世,讓孩子吃點缺錢的苦,不要給他匹配超出範圍的生活條件,才能讓他懂得自己去奮鬥,懂得金錢和收穫的關係,懂得父母的艱辛,懂得感恩,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
三、吃失敗的苦
任何事情沒有百分之百的成功,輸大於成功的概率更大。父母要教孩子如何走向成功,要教孩子如何面對失敗,告訴孩子如何正確地追求贏,輸贏是人生常態,我們要輸得起,贏得了。只有讓孩子學會坦然面對失敗,他能從一次次輸中爬起來,最終笑到最後。
四、一起吃苦
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和孩子一起吃苦,用自己的行動來影響孩子,通過一件件的小事,使他明白父母與自己同在,鍛鍊磨練孩子的意志。比如無論颳風下雨,都不能遷就孩子不去上學,陪同他一起;晚上睡覺前,無論多累嗎,都要像平時一樣洗漱;陪同孩子一起晨跑,眼看到達終點,孩子喘氣不想跑,要鼓勵孩子一起跑到終點……
雖說吃苦能磨練孩子的意志,但有三種苦千萬別讓孩子吃,當心他會記恨你。
1、孤獨之苦
生活壓力如此大,很多父母都選擇外出打工賺錢,把孩子留給老人照料,但孩子內心是渴望父母的關愛、陪伴的。如果父母長時間缺席孩子的童年生活,孩子很可能變得內向、自卑,孤僻。
2、皮肉之苦
很多父母面對孩子犯錯、不懂事,遵循「棍棒教育」這種方式,孩子受此影響,容易出現自卑心理,在這種教育環境下成長,成年後會變得反叛、暴躁。
3、委屈之苦
孩子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時,向父母傾訴,很多父母會說「算了,你就受點委屈吧!」這樣只會讓孩子壓抑自己的內心,長此下去容易影響身心健康,也不會再向父母傾訴,導致親子關係疏遠。
當然了,對孩子的「吃苦」教育,父母要講究方式方法,以身作則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潛移默化影響孩子。
【今日話題】你認為哪些苦孩子能吃?哪些不能吃?
ps: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