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冥想體驗

2021-02-09 小巖井

於我而言,冥想與宗教無關,純粹是為了讓雜念消散,讓大腦得到良好的休憩。

畢竟不才也還是靠腦子吃飯,每天雜念紛飛跟菜市場一樣喧囂,適當的打坐冥想之後,真的感到神清氣爽,靈思如尿崩。

冥想,就是一場精神按摩。

對於不明所以的人來說,會覺得打坐冥想是在裝逼,或者唯心主義的宗教信徒。有時候朋友聊天說最近工作情感事情很多,煩躁不安,夜夜失眠頭暈腦脹,吃了藥也沒用。我說你可以試試打坐冥想,結果來一句我又不信佛,這玩意兒管用嗎?

這真是很多人的誤解了,冥想就是冥想,跟瑜伽、跑步、健身、聽歌一樣,完全可以是自我壓力消解的一種方式而已。

如果無法消解與控制自身永無止息的雜念,勢必會成為心魔,被其吞噬。

想必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

當你腦子特別清晰,意念很純粹的時期,你會感到即使不用睡很久也很精神,整個人神採奕奕,做什麼都很有動力,看整個世界都很美好。會去嘗試一些新鮮的事物,有勇氣去挑戰一些困難。心情也很喜悅滿足,對身邊人有包容心,就連皮膚氣色也好,學什麼都快,工作學習都順心,人緣也會變好,一切都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然而反過來,雜念太多,心魔熾盛,你被腦海中的壞念頭一波一波衝擊,身心疲憊,失眠噩夢,精神萎靡。做事情拖延敷衍,失去耐性;動不動就像乾柴火一點就著,看所有人都不順眼,一點小事就大動肝火;遇到困難第一時間就是想逃避,不願與人交流;一到夜裡情緒就低落,自我評價貶低,讀書學習效率都很差,進而變得牢騷滿腹,負能量四溢;然後影響身體健康,暴飲暴食或者沒有胃口,不願意運動,皮膚變差等等,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而冥想,正是為了更好地控制每天不斷冒出來的雜念對身心的侵擾。

我大概是從三年前開始正式接觸冥想的,看了一些書,也請教了一些人,一開始是偶爾想起才打坐,出了腰酸腿麻之外,感受不到一點樂趣與放鬆。

直到後來去寺院住了一段遇到一個居士,手把手指正我的一些問題,慢慢找到了感覺。此後這兩年但凡感到腦子不好用或者雜念太多的時候,就會雙腿一盤,眼觀鼻鼻觀心,冥想至少半小時左右。之後會感到神清氣爽,溫柔平靜的心意又佔據了主導。

《薄伽梵歌》裡面提到冥想的要領:保持腰部、脊柱、胸部、脖子和頭顱垂直,安穩不動地坐好,雙眼和心意穩固地集中在鼻尖上,目光不動不移,心意安詳無懼。


這裡有個重點,就是保持上半身垂直。初學者一開始會覺得不自在,很難保持住,可以拿個墊子或者枕頭之類的東西墊在尾椎骨下方,提一下,就比較容易保持住,時間久了也不會尾椎酸。

第二個重點就是雙眼微張,放鬆地看鼻尖。如同很多畫像中的菩薩眼神,細長而柔和。如果感到眼睛酸了或有些疲憊的時候,也可以閉上眼睛。

第三個重點是用鼻子呼吸,嘴巴緊閉。意識集中在觀察呼吸的進出,腦子裡默念「呼,吸,呼,吸,呼,吸。」(或者也有默念生死,生死的)念到自己沒有了其他的雜念之後,就可以停下了。

然後就是盤腿。

正統的坐法是雙足跏坐,也就是雙盤。不過對初學者來說很難,沒多久腿就會發麻發酸。所以改成單盤也可以,或者選個自己舒適的,可以持久的坐姿先試試也無妨。

我剛開始嘗試雙盤的時候,大概只能堅持一兩分鐘,很快就會齜牙咧嘴地酸爽,感覺腿要不屬於我了一般。不過久了以後就感到很舒服了,雙盤最能保持平靜,進入冥想的狀態。

冥想過程中,雙肩要放鬆,手可以放在膝蓋上,也可以結印,根據自己怎麼舒適怎麼來。我喜歡在肚臍眼位置結印,右手放在左手上,兩手的大拇指相連接,仿佛手中捧著一個球。這種手印稱為「禪定印」,確實於我而言更容易靜下來。

如果住處周圍環境比較吵,有一些幹擾的話,可以戴上耳機選個喜歡的輕音樂單曲循環,或者下個幫助冥想的 app,我自己用過 calm 和潮汐,裡面都有幫助冥想的背景音樂,很能讓人平靜下來。

姿勢擺好之後,真正的難關是如何止息妄念。

甫一坐穩,腦海裡就會有各種各樣的雜念紛至沓來,晚上吃什麼呀,明天有個聚會呀,之前的工作如何啦,有個遊戲挺好玩的等等,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某個念頭帶走,甚至心煩意亂,難以自控。

這個時候可以試試數息法。數每次呼吸,從一數到十,然後重新開始,從一數到十,直到妄念減少,消失為止。

或者可以念個佛號,或者默念自己的一個目標,只要把念頭集中一個地方反覆默念,凝神聚氣即可。如果產生了許多邪惡的、負面的念頭,要不斷暗示自己,這些壞念頭不屬於我,我不是這樣的人。不要產生自責,恐懼,羞愧,那樣只會更加糟糕。

不要被任何念頭帶走,讓它們如同泡沫一樣出現,消失,意識只要集中在呼吸上就好。一開始只能進行幾分鐘,而且沒有進入無比平靜祥和的心境,依然會精神渙散,沒有關係,只要關注呼吸,讓身體和心理都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安定就好,隨著冥想次數和時間的增多,大腦的念頭會漸漸穩定。

當呼吸的頻率越來越緩和,呼吸的聲音逐漸輕柔,越來越綿長,變得深沉而均勻的時候,你自然就會感到意識的和諧和身體的放鬆。

順其自然,千萬不能急著得到什麼入定之類的體驗。

等到呼吸逐漸平穩和諧之後,就可以進一步將意識觀察自己的身體,從腳底開始,緩緩感受小腿,大腿,腰部,腹部,直到脖子,頭髮,五官等等的存在,將注意力關注在對自我感覺的認知。

對於很多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冥想確實可以起到止觀的作用。

以上這些說到底,也不過是形式上的冥想。

冥想過程中最艱難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是對意念的控制。

對自身意念的控制與否,完全關係到你自身的生活與身心健康。

 

這是最難的修行,因為完全是意識層面的自我鍛鍊,只有自己親身體驗,外人無法幫你渡。許多人都有類似心魔的東西存在,可能是對某個人的執念,對某種目標的追求,過去的痛苦回憶,不一而足,它們總是纏繞著你,讓你無法平靜。甚至進而產生一些糟糕的負面情緒,縈繞不止。

一旦失去控制,你就會憤怒、沮喪、不快和恐懼。容易傷害別人,更傷害自己。當心靈麻木不仁,身體也會被你自己所損害,活著睜開眼的每一天,都伴隨著內心深處的嘆息,如同苟延殘喘。

冥想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自己意念的純淨。讓自己的心意如同避風處的燈火一樣溫暖平靜,不受塵風侵擾。


一切形形色色,經過心念的觀照,像水流過,像風吹過。不會黏滯,不痴迷,不停留,不貪婪,不感到任何不愉悅的情緒,不受一切的束縛。

即便這個世界瘋狂,貪婪,腐壞,你的心卻能始終保持清醒、溫柔、一塵不染。

 

長期打坐冥想的人,都必然會經歷某種神秘體驗,就是偶爾會感受到天人合一的無我狀態,煩惱的根源——自我融化在無盡的時空中,圓融自在,無比滿足。但凡體驗過這種滋味的人,必然會對冥想持之以恆,渴望更加穩定與持續的心流體驗。

君子慎獨,越是一個人的時候,越是雜念紛飛的時刻,其實最是修行的好時機。

簡單來說:

飲食節制,娛樂適當,工作盡責,起居有度,冥想與打坐消除所有的悲傷與煩惱。——《薄伽梵歌》

相關焦點

  • 催眠與冥想改變了我對音樂的體驗
    那一刻,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我與音樂的連接,通過我擅長的圖像的方式去體驗。蕭邦的圓舞曲與其說是舞曲,不如說是圓舞曲形式的抒情詩。一如清冷爽朗的雪夜,飛舞的是精緻的雪花。獨自漫步在這樣清冷的街頭,也許體感溫度並不舒適,但有雪花相伴,心裡竟有些微的小欣喜。為什麼不是下著小雨,而是小雪?下著小雨難免淋得溼漉漉的,有陰鬱之感。
  • 體驗 | 冥想的好處
    在古代把這個詞翻譯成「禪」.冥想課程就是禪的課程。冥想、禪是一種感知狀態。 冥想字面上的解釋:冥,就是泯滅。想,就是你的思維。  冥想是從古代就有的,中國古代道家養身氣功以及佛家的功法都有。但是如果不得法會進入歧途,可能會成為有強迫症傾向的人。
  • 《冥想》我最愛的瑜伽旅程.
    冥想,我最愛的瑜伽旅程。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篇關於我的瑜伽冥想體驗。
  • 瑜伽冥想可以淨化和滋養心臟的能量,冥想步驟,要不要體驗它?
    ##大家好,我是小穎,剛剛發了一個微頭條,是關於講解瑜伽冥想可以淨化和滋養心臟的能量,這篇文章就是實際的操作,自己在家如何做冥想?可以達到什麼樣的境界和感知?身體中有一個中心,愛與精神結合在一起,而該中心就是心臟。
  • 冥想是什麼?如何冥想?冥想入門及技巧
    一般人們開始冥想是因為他們想了解神或者發現自我。此外其他人開始冥想是希望治癒個人的痛苦或者克服消極的情感和行為。在我的情況裡,我曾經甚至不知道冥想是什麼,但因為我的靈性嚮導的特殊品質,所以我被鼓舞去嘗試。冥想是這樣一種狀態:意識變得意識到它本身超越心智/感官印象的體驗。冥想的技巧有使心念和情緒平靜下來的效果。有規律的練習會喚醒你與生俱來的平靜和快樂。
  • 什麼是冥想,什麼是引導式冥想?
    什麼是冥想?
  • 21天水果冥想&自然飲食療愈 體驗營
    鋪墊了那麼多,正題來了~21天水果冥想+自然飲食體驗營,就是基於上述原因出來的靈感,跟一些朋友念叨之後,大家紛紛肯定這個想法特別好,一個人如果沒有點自律能力,可能很難堅持早起、很難堅持中午前不吃油脂,但是大家一起就不一樣了。這個體驗營是帶領大家一起健康飲食,一起冥想。
  • 冥想的作用和如何冥想?
    帶著真誠體驗快樂,放鬆,健康,提高欣賞愉快的能力,以平等心對待不愉快的經歷。對於通過冥想所帶來的好處飽有熱情。允許自己花時間去冥想,把其他的事情先放在一邊。感謝一直在傳播冥想的所有教師。感謝冥想會帶來你想要的生活(讓你快樂而不是富有和功成名就)。不要分心,專注。5.放鬆。保持清醒與放鬆,感受愛與善意/慈愛。把意識放在身體上,迎接所有的感覺。
  • 親身體驗堅持冥想的三大理由
    冥想在學習冥想之前,我也是整日忙於工作。在一次和一個練習瑜伽的朋友聊天的時候,她說可以試試冥想。我起初對冥想這個事情並不怎麼感興趣,本來我就對瑜伽這種東西沒興趣,更別提讓我一動不動端坐在那裡了,根本靜不下心來。用她的話就是,每天花那麼多時間去關注那些與你毫無關係的視頻,不如讓自己端坐下來靜靜地聽一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好吧,於是我開始嘗試著練習冥想了。
  • 冥想是什麼?為什麼那麼多人都選擇冥想?
    我是指真的什麼都不做。關於冥想如果你想要文字定義的話,現在百度,Googe都可以馬上得到,也越多越多關於冥想的解釋隨處可見,重點是每一個人對於冥想的理解和體驗都會是不一樣的。其實冥想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它本質上是一種技能,一種訓練我們大腦的方式。讓我們擁有更平靜,更清晰的思維。以及更放鬆的心態、身體及人生。
  • 關於冥想和冥想課程的使用提醒
    4.走動式冥想。在【醒來學院】系列課程裡,冥想還有很多種類。比如在地面的課程裡,還有一種叫做「走動式冥想」,也就是會讓學員跟著音樂跟著老師的活動指令,邊走邊想,邊走邊感受某種情景與情緒體驗。」尋找真實自我價值與力量「的冥想,幫助學員去尋找自己原始的真面目,老師會引導學員去看到自己一個內在的、自我意象的一個大屏幕(具體冥想內容我在這裡不能劇透)。這個冥想將引導學員去接觸自己內在潛意識裡的關於「我是誰」的這個答案,會啟動你的靈魂,啟動你的潛意識,啟動你的直覺,讓你能夠有機會去找到自己最原始的生命力量。
  • 冥想好處多,和我一起冥想吧!
    不用感到驚訝,他可能正在進行一次冥想。一項來自於美國衛生部的數據顯示:2012 年在美國大約有 1300 萬成年人在冥想,佔成年總人口的 4.1%,到了 2017 年,冥想者的比例翻了兩倍多,達到了 14.2%。在眾多的身心放鬆方式中,冥想的受歡迎程度已經超過按摩,而排在第一的是瑜伽。
  • 冥想,到底是在想什麼?
    實際上,冥想完全不需要被賦予那麼多意義。它就像我們吃飯、喝水一樣,是一件極平常的事,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沒有任何限制。對於冥想,在我最初的體驗中,就是靜靜地坐著,覺察自己的呼吸。什麼都不做的時間又很難熬,常常冒出很多負面的感想。腿坐久了會酸,屁股會痛,身上會發癢,老是克制不住自己想撓一下動一下的念頭。
  • 什麼是冥想?冥想的效果是什麼?
    很多家人們問我冥想到底是什麼?對我有什麼幫助?這裡我們來簡單的分享一下,更多關於冥想的分享歡迎去我們合一國際平臺裡面收聽!
  • 冥想的步驟
    大多數人都對在哪裡靜坐,如何靜坐,該用什麼坐墊操心不已… 考慮這些事情都挺好,但它們對開始冥想並不重要。請直接從坐在椅子上、沙發上,或床上開始冥想。若你對坐在地上感到舒適自如,也可以盤腿靜坐。反正我們一開始只用冥想兩分鐘,所以請直接坐下吧。以後你可以再操心優化靜坐體驗的事情,以便自己能更長時間地舒服冥想。但在初學時,如何靜坐並不重要,直接坐在某個安靜舒服的地方便可。4.
  • 冥想的秘密-怎樣進入深度的靜坐冥想?
    這是因為 - 冥想不是練習、不是任務或活動,冥想是一種休息狀態。它可以比你最深沉的睡眠都深入。在冥想的狀態下,頭腦是平靜的,沒有憂慮和激動。聽起來很容易,對吧?其實不是,我們生活如此混亂,我們總是很擔心,我們的思想不斷思考,總是糾結,所以需要冥想,去練習耐心才能讓心靈平靜。為什麼我們不能輕鬆地進入深入冥想狀態呢?
  • 冥想課程(二)
    冥想的絕對必要條件是一個人對冥想的明顯興趣。能夠靜止不動、向內收、讓心智穩定集中在一處,而不受幹擾、不耐煩或沉悶的幹擾,這一切都需要對冥想有極大的興趣。每天在固定的時間練習特定的冥想技巧將非常有益,否則很容易變得不耐煩,並被我們需要做什麼的想法所幹擾:「我還有事要做,得走了」。逐漸培養每天冥想修習。首先安排一小段時間(10至20分鐘)保持靜止,然後專注於特定的冥想技巧。每天進行兩次。
  • 別傻了,我怎麼會推薦你練習冥想呢——我的冥想一周年記
    公元二0一九年四月二十六日,開始了我的冥想之旅。時至今整整一年,實為修行一周年紀念。一、冥想帶給我的那些驚喜冥想練習一年,給我的感受只有一個字——慢!盤腿坐下來,閉上雙眼,這就開始了。享受這樣的獨處時刻,這已經成為每日生活的一部分。
  • 冥想課程(一)
    如果我們不願意放下對事物的觀念、偏好和反應,那麼冥想只會成為想像和幻想,放大小我,使其充滿驕傲和期待。冥想不是為了尋求新的體驗,而是為了捕捉我們自己的虛假和潛意識,並獲得和維持對我們當前體驗的新觀點,冥想是關於改變對當前體驗的態度。當一個人越來越多時間處於旁觀者(見證者)角度時,一切變得越來越自然。旁觀者只是觀察,不思考、判斷、做出反應或做任何事情。心智處於無選擇覺識的狀態。
  • 初學者準備冥想的指南|內含語音引導冥想練習
    因為長期習慣性地練習冥想肯定會給你的身心帶來巨大的變化,這是幾乎不可否認的事實。冥想比大多數人想像的要簡單,但同時具有挑戰性。它很強大,值得你用一生去學習和練習。關鍵是每天堅持練,哪怕是5分鐘。當你冥想時,最重要的時刻是你坐下來習練的那一刻。